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养殖期小龙虾品质评价与气象条件影响分析
1
作者 黄永平 方明丹 +2 位作者 刘凯文 刘志雄 杨青青 《农学学报》 2024年第12期62-69,共8页
通过4—10月小龙虾不同养殖期的对比试验,对25~30 g小龙虾虾肉常规营养成分、质构特性、氨基酸组成与含量等34种品质因子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养殖期小龙虾有32种品质因子差异性显著(P<0.05,下同)。常规营养成分、质构特性大... 通过4—10月小龙虾不同养殖期的对比试验,对25~30 g小龙虾虾肉常规营养成分、质构特性、氨基酸组成与含量等34种品质因子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养殖期小龙虾有32种品质因子差异性显著(P<0.05,下同)。常规营养成分、质构特性大致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6—8月虾显著高于其他月份;氨基酸总量(TAA)16.57%~19.72%,以4月虾最高,7月虾次之,10月虾最低,整体呈下降趋势;必需氨基酸(EAA)与TAA比32.63%~36.58%、EAA与非必需氨基酸(NEAA)比59.67%~73.51%,以9—10月虾最高,呈上升趋势;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68.34~90.14,以4月虾最高,8月虾最低,呈下降趋势。对32种品质因子与养殖期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23种品质因子与养殖期气象因子显著相关,其中与阴天数、日照时数、温度适宜指数显著相关的品质因子最多,且与阴天数大多呈正相关,与日照时数大多呈负相关,与温度适宜指数均呈正相关;与常规营养成分相关的温度适宜指数的最适温度为22℃,质构特性为24~26℃,氨基酸为20℃。因此适宜的温度下,适当的遮阴挡阳有利于提高小龙虾品质。分析不同时段的气象因子与品质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养殖前期是气象因子对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的关键影响期,养殖中后期是气象因子对质构特性的关键影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龙虾 营养成分 气象条件 评价 质构特性 氨基酸 气象因子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完整气象资料下基于作物模型的产量预报方法 被引量:22
2
作者 秦鹏程 刘敏 +1 位作者 万素琴 苏荣瑞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7-416,共10页
针对基于作物模型开展产量实时预报后期气象资料的获取问题,提出通过相似类比,从历史气象资料库中获取替代资料的方案,基于CERES-Rice模型系统评估了平均值处理方案和历史相似类比方案的可预报性和误差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水稻产量对成... 针对基于作物模型开展产量实时预报后期气象资料的获取问题,提出通过相似类比,从历史气象资料库中获取替代资料的方案,基于CERES-Rice模型系统评估了平均值处理方案和历史相似类比方案的可预报性和误差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水稻产量对成熟前2个月内的气象条件较为敏感,基于气象资料和作物模型开展产量预测,在5%误差范围内可获得60%以上的预测概率;以多年气候平均值替代起报日后期气象资料,在成熟前2个月起报预测概率约为60%,成熟前1个月约为70%,但预报误差系统性偏高;采用气候相似类比方法,从历史气象资料中获取起报日后期替代资料,可有效降低预报误差的系统偏差,若引入后期气候趋势信息,成熟前2个月起报预测概率可达80%以上,较采用历史平均值有显著提高。研究结果为基于作物模型和气象观测及气候预测信息开展产量预报提供了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S-Rice模型 相似类比 可预报性 误差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垸农业区不同水体总磷浓度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金卫斌 艾天成 +2 位作者 苏荣瑞 胡梅 王传金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722-2724,共3页
在湖北省三湖农场的灌溉和排水沟渠以及鱼池等水体中采集水样,测定了总磷浓度指标,对不同水体类型的总磷浓度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灌溉渠道水体总磷浓度最低,田间围沟水体中含量次之,垸内排水干渠中的浓度较高,尤其是在有集中居民... 在湖北省三湖农场的灌溉和排水沟渠以及鱼池等水体中采集水样,测定了总磷浓度指标,对不同水体类型的总磷浓度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灌溉渠道水体总磷浓度最低,田间围沟水体中含量次之,垸内排水干渠中的浓度较高,尤其是在有集中居民区排放生活污水的渠道,磷浓度更高;垸内水体以鱼池及其围沟的水体磷浓度最高,达到国家地表水水质标准的Ⅴ类及劣Ⅴ类;垸外排水干渠在没有城市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的情况下,磷浓度较低,但承接有城市污水排放的四湖总干渠总磷浓度严重超标。说明农区水环境受城市污水排放的影响十分明显。改善湖垸农业区域的水环境,必须首先控制和治理城市向农村排放的污水,高度重视水产养殖活动对农区非点源污染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垸 水体 总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荆州市干旱特征分析
4
作者 卢碧林 朱建强 +2 位作者 何开平 付克金 苏荣瑞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99-902,共4页
2011年冬春季节长江流域降水偏少,发生区域性特大干旱,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调查了长江中游的荆州市内水文和农业受灾情况,采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和土壤墒情指标对旱灾进行了评价分析,探讨了荆州市2011... 2011年冬春季节长江流域降水偏少,发生区域性特大干旱,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调查了长江中游的荆州市内水文和农业受灾情况,采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和土壤墒情指标对旱灾进行了评价分析,探讨了荆州市2011年干旱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至2011年5月20日,荆州市除荆州区和沙市区为重度气象干旱外,其余县市均为特大气象干旱,同时叠加中度水文干旱和农业干旱,干旱对农业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结合本区域旱灾发生的特征,提出了完善水利防控设施、提高农业节水潜力和推广新型节水技术等干旱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州市 干旱 特征 2011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籽粒品质评价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信志红 郭建平 +4 位作者 谭凯炎 刘凯文 杨荣光 张利华 孙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05-1217,共13页
选用南北方冬麦区主要推广品种作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分期播种试验方法,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对冬小麦籽粒性状和内在品质进行分析评价,利用线性相关、二次曲线相关和逐步回归等方法,选择影响显著的气象因子绘制品质响应曲线,构建冬... 选用南北方冬麦区主要推广品种作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分期播种试验方法,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对冬小麦籽粒性状和内在品质进行分析评价,利用线性相关、二次曲线相关和逐步回归等方法,选择影响显著的气象因子绘制品质响应曲线,构建冬小麦品质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各供试小麦品种均属中蛋白品种,其主要品质性状中,淀粉含量最高且变异程度最小,蛋白质含量次高变异程度居中,脂肪含量最低但变异程度最大;蛋白质、脂肪和产量区域差异显著,各品质含量地域分布总体呈北方较南方高而稳定的特点;蛋白质组分氨基酸品质可由3个主成分解释,一般非必需氨基酸谷氨酸含量最高,必需氨基酸蛋氨酸含量最低,北方麦区氨基酸品质优于南方麦区,表明北方气温日较差大更利于提高氨基酸含量;脂肪组分脂肪酸品质可由4个主成分解释,一般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含量最高,饱和脂肪酸十五碳一烯酸含量最低。温湿条件是影响冬小麦籽粒品质的主要气象因子,可通过调整开花—成熟期气温日较差和降低土壤湿度的方式提高蛋白质或氨基酸品质,通过调节开花—成熟期最低气温和土壤湿度的方式提高脂肪或脂肪酸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南北方冬麦区 籽粒品质 氨基酸 脂肪酸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稻虾共作池水质影响的田间试验 被引量:8
6
作者 张丁月 朱建强 +2 位作者 侯俊 杜延全 刘凯文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8-83,共6页
2018年春季,按总无机养分相同的原则,在湖北省荆州市太湖农场(30°24’49"N,111°359’55"E)3个可种植面积5333m2、围埂和虾沟各666.7 m2的占地6667 m2稻虾(克氏原鳌虾Procambarus clarkii,又叫小龙虾)共作单元中小... 2018年春季,按总无机养分相同的原则,在湖北省荆州市太湖农场(30°24’49"N,111°359’55"E)3个可种植面积5333m2、围埂和虾沟各666.7 m2的占地6667 m2稻虾(克氏原鳌虾Procambarus clarkii,又叫小龙虾)共作单元中小龙虾养殖期,向虾沟撒施:1)有机无机复混菌肥(FA),N-P2O5-K2O百分含量为10-4-6,45 kg/hm2;2)有机肥(OF),N-P2O5-K2O为2.5-0.6-2.9,分次施入虾沟,每次用量150 kg/hm2;稻作期施用:1)有机无机复混肥(FB),N-P2O5-K2O为18-10-12,含有中微量元素硅锌,450 kg/hm2;2)掺混肥(FC),N-P2O5-K2O为28-15-5,涂层控氮(涂层氮≥15%),375 kg/hm2;3)腐殖酸掺混肥(FD),N-P2O5-K2O为26-10-12,涂层控氮(涂层氮≥15%),375 kg/hm2,观测稻虾共作期的水质。结果表明:(a)在春季小龙虾养殖期,适量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菌肥和有机肥,养殖沟水中氨氮0.053~0.22 mg/L、亚硝态氮0.004~0.022mg/L、水体透明度20~35 cm、pH7.8左右,水体浮游生物量高于不施肥虾沟,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菌肥培藻效果尤佳;(b)在稻虾共作期,大量施肥影响了田面水和虾沟水的水质,小龙虾进入稻田活动的时间延迟15d以上。因此,要增加小龙虾在田间与水稻共生的时间,须在水稻插秧或直播前将肥料施入土壤,不宜不施基肥,而在返青分蘖期大量田间撒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稻田 小龙虾养殖期 稻作期 养殖水质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平原杂交早稻安全播种育秧气温指标试验 被引量:3
7
作者 田皓 谭波 +3 位作者 邬晓芬 苏荣瑞 万素琴 黄永平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3264-3267,3270,共5页
利用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2009、2011、2012年杂交早稻分期播种和2012年盆栽低温控制试验数据,验证杂交早稻安全播种育秧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界限指标,并分析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初日变化。结果表明,杂交早稻适宜播种期平均气温指标... 利用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2009、2011、2012年杂交早稻分期播种和2012年盆栽低温控制试验数据,验证杂交早稻安全播种育秧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界限指标,并分析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初日变化。结果表明,杂交早稻适宜播种期平均气温指标为10.7~16.5℃,平均最低气温指标为6.8~11.7℃。播种后8~10℃低温处理持续3、4、5 d,与对照相比出苗率分别降低10、17、31个百分点,处理1~2 d对出苗率影响不大,但播种至出苗间隔日数延长。江汉平原稳定通过10℃初日历年平均日期为3月24日,达80%保证率初日为3月30日,从下一茬双季杂交晚稻安全齐穗考虑,其现行中熟偏迟杂交籼型早稻播种期宜安排在3月下旬中后期,根据天气预报在冷头泡种,冷中催芽,冷尾暖头抢晴播种薄膜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杂交早稻 安全播种育秧 气温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大棚栽培优质蔬菜的微气象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成尧 汪从选 《湖北农业科学》 1989年第9期33-34,共2页
江汉平原季风气候明显。由于冬夏气侯差异,季节性的蔬菜品种单调,夏令蔬菜在冬季市场上很少见到,且品质欠佳,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生活水平日益增长的需要。为改变这种状况,我站在国家气象局科学基金会的辅助下,于1986~1988年开展了塑料大... 江汉平原季风气候明显。由于冬夏气侯差异,季节性的蔬菜品种单调,夏令蔬菜在冬季市场上很少见到,且品质欠佳,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生活水平日益增长的需要。为改变这种状况,我站在国家气象局科学基金会的辅助下,于1986~1988年开展了塑料大棚栽培优质蔬菜的微气象条件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初报于后。 一、试验设计和观测方法 1.试验设计 利用木柱、钢筋、塑料薄膜等材料,建成东西长30米,南北宽10米的长半圆柱体的塑料大棚,四周用泥土压严,东西两头开有门窗,棚内试验地中间埋施15厘米口径的陶制管,上面架10厘米口径的白铁管,在棚外西头修一土灶,备增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塑料大棚 栽培 微气象 小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63年荆州市四季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耿一风 黄永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2期138-140,161,共4页
利用荆州站1955—2017年逐日气温资料,在研究四季长度和起始时间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利用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对季节的时间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季长变化上,荆州夏季季长有极显著的增加趋势(P<0.01),秋、冬两季季长有极显著... 利用荆州站1955—2017年逐日气温资料,在研究四季长度和起始时间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利用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对季节的时间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季长变化上,荆州夏季季长有极显著的增加趋势(P<0.01),秋、冬两季季长有极显著的缩短趋势(P<0.01),即夏季以延长为主,秋、冬季主要表现为缩短,而春季季长无明显变化。季节起始日上,冬秋两季起始日期有极显著的推后趋势(P<0.01),春、夏季则表现为极显著的提前趋势(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 MANN-KENDALL检验 季长 起始日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8年荆州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高华东 邓艳君 +2 位作者 费强 杨青青 刘诗慧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6期66-71,共6页
为研究荆州市气候时空变化特征,利用荆州市6个国家气象站1961—2018年日平均气温、逐日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累积距平法、M-K突变检验法分析了荆州市主要气候要素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8年来荆州市增温趋势... 为研究荆州市气候时空变化特征,利用荆州市6个国家气象站1961—2018年日平均气温、逐日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累积距平法、M-K突变检验法分析了荆州市主要气候要素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8年来荆州市增温趋势非常明显,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为显著;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但年际间波动较大;年日照时数明显减少。荆州市增温主要在2—5月和9—12月;7月降水量增加趋势明显,降水量减少主要集中在秋季;夏季日照时数明显减少是荆州市光照变差的主要原因。荆州市各站气候要素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仅松滋站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与荆州市整体变化趋势相反。随着气候变暖,荆州市热量资源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要素 变化特征 突变检验 荆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服务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以监利县砖桥村虾稻产业扶贫气象服务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静 简波 刘凯文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S01期473-475,共3页
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农村,目前贫困农村普遍面临农业产业不强、自然灾害风险高等问题。荆州市气象局围绕产业帮扶政策要求,结合扶贫联系村监利县砖桥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发展稻虾综合种养产业的扶贫目标,并充分发挥气象服务技术优势,开... 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农村,目前贫困农村普遍面临农业产业不强、自然灾害风险高等问题。荆州市气象局围绕产业帮扶政策要求,结合扶贫联系村监利县砖桥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发展稻虾综合种养产业的扶贫目标,并充分发挥气象服务技术优势,开展全方位稻虾综合种养气象保障服务,取得了良好成效,为脱贫攻坚提供了科学的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稻 农民专业合作社 气象服务 脱贫攻坚 荆州市监利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平原气象为农服务效益评估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旭东 叶佩 费强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S01期371-374,共4页
气象为农服务效益评估对深入了解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明确农业生产气象服务需求有重要作用和意义。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先后联合多名农技专家开展了江汉平原气象为农服务效益评估工作。结果表明,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中有重要地位... 气象为农服务效益评估对深入了解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明确农业生产气象服务需求有重要作用和意义。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先后联合多名农技专家开展了江汉平原气象为农服务效益评估工作。结果表明,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中有重要地位,公众对农用天气预报以及农业气象灾害性天气预报产品有较强需求;最关注的气象信息是未来3天逐日天气预报,最关注的农业气象灾害类型为洪涝;公众希望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箱等形式及时接收气象信息,希望完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气象灾害防御预警服务机制,以提升农业抗灾能力。采用节省费用法计算2020年江汉平原气象为农服务效益值为2.94亿元,效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服务 效益评估 农业 天气预报 江汉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白粉病大发生的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成尚廉 王新妩 《湖北植保》 2001年第1期18-19,共2页
本文通过对荆州地区 196 0~ 1993年小麦白粉病发生资料和荆州 196 0~ 1993年的气象资料进行相关分析 ,揭示了小麦白粉病大发生的气候条件。
关键词 白粉病 小麦 气象条件 相关分析 年前侵染 早春时节再侵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平原三化螟大量发生的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成尚廉 王新妩 《湖北植保》 2000年第3期10-12,共3页
本文通过对荆州地区 1 95 4年以来三化螟历史资料和荆州 1 95 4年以来气象历史资料的相关统计分析 。
关键词 三化螟 气象 分析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发展大流行的气象条件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成尚廉 王新妩 《湖北植保》 2001年第3期10-13,共4页
本文通过对 80年代江陵、石首等地水稻白叶枯病和气象资料的分析归纳和对原荆州地区 1970~1993年白叶枯病资料和荆州 1970~ 1993年的气象资料进行相关分析 。
关键词 白叶枯病 水稻 病害发生 气象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荆州市稻瘟病重发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16
作者 吴婧莲 张莉 +2 位作者 吴涛 苏荣瑞 刘久波 《湖北植保》 2015年第3期42-46,共5页
2014年荆州市中稻叶瘟和穗颈瘟发生均很严重。中稻稻瘟病总发生面积约16万hm2次,占中稻种植面积的60%左右,对全市粮食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害严重的主要原因是种子未处理,病原基数高,未选用抗病品种,病原菌的致病性强,天气条件适宜,农... 2014年荆州市中稻叶瘟和穗颈瘟发生均很严重。中稻稻瘟病总发生面积约16万hm2次,占中稻种植面积的60%左右,对全市粮食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害严重的主要原因是种子未处理,病原基数高,未选用抗病品种,病原菌的致病性强,天气条件适宜,农户栽培和肥水管理不到位和防治不当等。在防治对策上,要坚持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抗性监测、加强种子消毒、及时处理病稻草、加强培训宣传工作、加强栽培管理、适期进行喷药防治等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原因分析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肥与氮磷钾肥配施对营养生长期水稻生长及硒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周建利 王孟 +3 位作者 吴东梅 黄芬肖 邢丹英 刘凯文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041-2046,共6页
【目的】探讨硒肥与氮磷钾肥配施对营养生长期水稻生长及硒吸收的影响,为水稻富硒栽培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L16(4^5)正交设计,4个试验因素分别为施氮量(A)、施磷量(B)、施钾量(C)和施硒量(D),各因素均设4个水平,对营养... 【目的】探讨硒肥与氮磷钾肥配施对营养生长期水稻生长及硒吸收的影响,为水稻富硒栽培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L16(4^5)正交设计,4个试验因素分别为施氮量(A)、施磷量(B)、施钾量(C)和施硒量(D),各因素均设4个水平,对营养生长期水稻进行土壤盆栽试验。通过测定水稻生长性状指标(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分蘖数、株高、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生物量和硒含量等参数研究不同处理组合和各试验因素对营养生长期水稻生长及硒吸收的影响。【结果】水稻生长性状的各项指标均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硒肥对水稻的生长无显著影响(P〉0.05);最佳组合是施氮量为0.25 g/kg,施磷量和施钾量均为0.10 g/kg,施硒量为0.12 mg/kg,其能显著提高水稻各生长指标和地上部生物量及水稻硒含量(P〈0.05);水稻地上部和地下部硒含量均随着硒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氮肥是水稻生长的主导因子,氮磷钾肥和硒肥的配施能促进营养生长期水稻的生长及其对硒的吸收,增施硒肥能提高营养生长期水稻硒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营养生长期 硒肥 氮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雨灌溉下氮肥运筹对水稻光合特性、氮素吸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晏军 吴启侠 +1 位作者 朱建强 张露萍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47-356,共10页
【目的】为合理利用水稻生长期间的降雨,改善江汉平原地区稻田氮肥管理。【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常规淹灌(FI)和适雨灌溉(RAI)条件下,农民习惯施肥(FFP)、30%尿素+70%控释掺混肥(30%N+70%CRF)和优化减氮施肥(OPT-N)对降雨利用... 【目的】为合理利用水稻生长期间的降雨,改善江汉平原地区稻田氮肥管理。【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常规淹灌(FI)和适雨灌溉(RAI)条件下,农民习惯施肥(FFP)、30%尿素+70%控释掺混肥(30%N+70%CRF)和优化减氮施肥(OPT-N)对降雨利用率、水稻产量、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氮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1)RAI能在节省水资源同时提升稻田对雨水的储蓄和利用能力,与FI相比可减少田间灌溉水量41.7%,各生育阶段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以及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两种水管理方式下,与FFP处理相比,OPT-N处理水稻在分蘖期的Pn、Gs、Ci、Tr、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显著降低,但在孕穗期-灌浆期有所增加,对最终产量形成影响不大;RAI结合30%N+70%CRF处理有利于水稻生育前期Pn、Gs、Ci、Tr的增加,提升生育中后期干物质积累量,氮素吸收量在分蘖期显著高于OPT-N和FFP,在齐穗期和成熟期显著高于FFP,有效穗数、穗长、千粒质量和结实率在各处理间表现最高,实际产量相较常规水肥管理可增产10.4%。【结论】适雨灌溉条件下,OPT-N不会显著影响水稻的生长及产量,30%N+70%CRF有助于水稻光合作用、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雨灌溉 氮肥运筹 产量 光合特性 氮素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江汉平原高温干旱天气对油菜千粒重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姚仪敏 吴晨阳 +6 位作者 黄永平 龙毅 冯艳林 龚长东 谭少武 杨辉 田小海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4784-4786,4793,共4页
2011年3~5月间江汉平原遭遇罕见的高温干旱天气。采用大范围多点田间取样和气候条件比对分析方法,探讨了该天气对江汉平原油菜(Brassica napus L.)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2011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的日平均气温与前50年同期日平均气温... 2011年3~5月间江汉平原遭遇罕见的高温干旱天气。采用大范围多点田间取样和气候条件比对分析方法,探讨了该天气对江汉平原油菜(Brassica napus L.)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2011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的日平均气温与前50年同期日平均气温相比提高3.8℃,4月上旬至5月上旬降雨量平均降低16.2 mm,4月中旬至5月上旬空气相对湿度平均降低5.7个百分点。在此条件下,江汉平原油菜千粒重普遍降低,降低田块数占被调查田块数的62%左右,水田和旱田千粒重分别降低0.527 g和0.390 g。千粒重降低的原因主要与油菜灌浆结实期间的气温异常升高有关,而与土壤水分关系不密切,但不能排除空气湿度明显降低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Brassic anapus L.) 千粒重 高温干旱 江汉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冠层温度的冬小麦水分胁迫指数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刘学著 张连根 周守华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49-453,共5页
在田间实验基础上对冬小麦田逐日14时基于冠层温度的作物水分肋迫指数(CWSI)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同一时刻干旱处理CWSI高于湿润处理;麦田灌溉后CWSI4~6天降到极小值,表明了灌水后作物从水分胁迫状态恢复所需的时间... 在田间实验基础上对冬小麦田逐日14时基于冠层温度的作物水分肋迫指数(CWSI)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同一时刻干旱处理CWSI高于湿润处理;麦田灌溉后CWSI4~6天降到极小值,表明了灌水后作物从水分胁迫状态恢复所需的时间;从本次灌溉后CWSI达到极小值至再次灌溉期间,CWSI呈持续增加趋势。这些表明CWSI较好的反映了因土壤供水不足导致的作物水分胁迫,CWSI与叶水势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CIVSI等于0.4,相当于实际蒸散与可能蒸散的比率为60%,是指示冬小麦发生严重水分胁迫的关键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冠层温度 作物水分 胁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