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漳平水仙茶加工过程中香气前体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
13
1
作者
谢运海
郑德勇
+2 位作者
叶乃兴
金珊
曾璞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7,共7页
采用沸乙醇法提取漳平水仙茶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再经双相酶解法释放香气物质,经标准质谱图库检索、标准样品质谱图对照和保留时间比较等方法,鉴定出漳平水仙茶中主要含有青叶醇、芳樟醇、水杨酸甲酯、香叶醇、苯甲醇、苯乙醇等6种糖...
采用沸乙醇法提取漳平水仙茶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再经双相酶解法释放香气物质,经标准质谱图库检索、标准样品质谱图对照和保留时间比较等方法,鉴定出漳平水仙茶中主要含有青叶醇、芳樟醇、水杨酸甲酯、香叶醇、苯甲醇、苯乙醇等6种糖苷类香气前体。实验测定了整个加工过程中12个工序的茶样的糖苷类香气前体含量,结果表明,漳平水仙茶春茶和秋茶各加工工序茶样含有相同种类的糖苷类香气前体,但各组分的含量存在差异,秋茶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的含量明显较春茶的高;晾青叶中糖苷类香气前体含量较鲜叶有显著增加,摇青工序使糖苷类香气前体含量发生变化,说明摇青叶在做青过程中存在着糖苷合成与酶解的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漳平水仙茶
加工工艺
香气前体
提取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贯小绿叶蝉取食诱导抗、感茶树品种挥发物的释放
被引量:
13
2
作者
任倩倩
庄明珠
+6 位作者
蔡晓明
边磊
罗宗秀
李兆群
尤民生
陈宗懋
金珊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95-806,共12页
为研究不同抗性水平茶树应对小贯小绿叶蝉取食诱导的挥发物释放及相关代谢机制,以抗虫茶树品种举岩(JY)和感虫茶树品种恩标(EB)为试验材料,利用动态顶空收集法结合GC-MS技术检测茶树在小贯小绿叶蝉取食不同时间(6、12、24、36、48、72 h...
为研究不同抗性水平茶树应对小贯小绿叶蝉取食诱导的挥发物释放及相关代谢机制,以抗虫茶树品种举岩(JY)和感虫茶树品种恩标(EB)为试验材料,利用动态顶空收集法结合GC-MS技术检测茶树在小贯小绿叶蝉取食不同时间(6、12、24、36、48、72 h)释放的主要挥发物组分,并结合转录组数据分析主要挥发物合成途径上的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调控趋势。结果表明,在健康状态下,茶树释放的挥发性物质较少;在虫害后不同时间段的茶样中检测到顺-β-罗勒烯(β-Ocimene)、(E)-4,8-二甲基-1,3,7-壬三烯[(E)-4,8-dimethyl-1,3,7-nonatriene,DMNT]、芳樟醇(Linalool)、法尼烯(Farnesene)等10种主要挥发物。其中,单萜类物质在虫害诱导的感虫品种茶树上含量高,倍半萜类物质在虫害诱导的抗虫品种茶树中含量高。转录组数据显示,小贯小绿叶蝉取食诱导抗、感茶树品种中调控萜类合成的关键基因均被明显激活。调控单萜类物质合成的相关基因在感虫茶树品种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而调控倍半萜类物质合成的相关基因在抗虫品种中的表达量与感虫品种差异不显著。本研究结果为茶树抗虫机制和小贯小绿叶蝉绿色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挥发物
小贯小绿叶蝉
萜类物质
基因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种不同香型白茶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
20
3
作者
傅海峰
林琼珍
+7 位作者
朱晨
唐雅弦
李小桢
陈兰
周承哲
欧阳明秋
赖钟雄
郭玉琼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1-97,共7页
采用顶空进样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青草香型、花香型、毫香型、粽叶香型、枣香型和药香型6种香型白茶的香气成分。利用聚类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分析6种不同香型白茶的香气成分差异。结果表明,6种不同香型白茶共检测出48种...
采用顶空进样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青草香型、花香型、毫香型、粽叶香型、枣香型和药香型6种香型白茶的香气成分。利用聚类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分析6种不同香型白茶的香气成分差异。结果表明,6种不同香型白茶共检测出48种香气成分。其中,青草香型白茶以芳樟醇、1-戊烯-3-醇、己醛、顺-3-己烯醇和2-甲基丁醛等为主要特征成分;花香型白茶以芳樟醇、1-戊烯-3-醇、己醛、2-甲基丁醛和香叶醇等为主要特征成分;毫香型白茶以芳樟醇、1-戊烯-3-醇、2-甲基丁醛、己醛和香叶醇等为主要特征成分;粽叶香型白茶以1-戊烯-3-醇、2-甲基丁醛、己醛、芳樟醇和2-乙基呋喃等为主要特征成分;枣香型白茶以1-戊烯-3-醇、2-甲基丁醛、己醛、芳樟醇和顺-3-己烯醇等为主要特征成分;药香型白茶以1-戊烯-3-醇、2-甲基丁醛、芳樟醇、己醛和2-乙基呋喃等为主要特征成分。聚类分析将6种香型白茶分为两大类型,青草香型、毫香型和花香型聚为一类,而粽叶香型、枣香型和药香型聚为另一类。其中1-戊烯-3-醇和芳樟醇是区分6种不同白茶香型的重要香气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香型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漳平水仙茶加工过程中香气前体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
13
1
作者
谢运海
郑德勇
叶乃兴
金珊
曾璞玉
机构
福建
农林大
学
园艺
学
院
茶学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福建
农林大
学
材料工程
学
院
福建
农林大
学
茶
叶科技与经济研究所
福建省
漳平市璞玉
茶
业有限公司
出处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7,共7页
基金
福建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乌龙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专项(闽教科〔2015〕75号)
文摘
采用沸乙醇法提取漳平水仙茶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再经双相酶解法释放香气物质,经标准质谱图库检索、标准样品质谱图对照和保留时间比较等方法,鉴定出漳平水仙茶中主要含有青叶醇、芳樟醇、水杨酸甲酯、香叶醇、苯甲醇、苯乙醇等6种糖苷类香气前体。实验测定了整个加工过程中12个工序的茶样的糖苷类香气前体含量,结果表明,漳平水仙茶春茶和秋茶各加工工序茶样含有相同种类的糖苷类香气前体,但各组分的含量存在差异,秋茶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的含量明显较春茶的高;晾青叶中糖苷类香气前体含量较鲜叶有显著增加,摇青工序使糖苷类香气前体含量发生变化,说明摇青叶在做青过程中存在着糖苷合成与酶解的动态平衡。
关键词
漳平水仙茶
加工工艺
香气前体
提取
GC-MS
Keywords
Zhangping Shuixian tea
processing technique
aroma precursors
extraction
GC-MS
分类号
TS272.59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Q946.8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贯小绿叶蝉取食诱导抗、感茶树品种挥发物的释放
被引量:
13
2
作者
任倩倩
庄明珠
蔡晓明
边磊
罗宗秀
李兆群
尤民生
陈宗懋
金珊
机构
茶学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
学
院
茶
叶研究所
应用生态研究所
出处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95-806,共12页
基金
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生态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SKL2019001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E0102100)
国家茶叶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课题(KIG17004A)。
文摘
为研究不同抗性水平茶树应对小贯小绿叶蝉取食诱导的挥发物释放及相关代谢机制,以抗虫茶树品种举岩(JY)和感虫茶树品种恩标(EB)为试验材料,利用动态顶空收集法结合GC-MS技术检测茶树在小贯小绿叶蝉取食不同时间(6、12、24、36、48、72 h)释放的主要挥发物组分,并结合转录组数据分析主要挥发物合成途径上的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调控趋势。结果表明,在健康状态下,茶树释放的挥发性物质较少;在虫害后不同时间段的茶样中检测到顺-β-罗勒烯(β-Ocimene)、(E)-4,8-二甲基-1,3,7-壬三烯[(E)-4,8-dimethyl-1,3,7-nonatriene,DMNT]、芳樟醇(Linalool)、法尼烯(Farnesene)等10种主要挥发物。其中,单萜类物质在虫害诱导的感虫品种茶树上含量高,倍半萜类物质在虫害诱导的抗虫品种茶树中含量高。转录组数据显示,小贯小绿叶蝉取食诱导抗、感茶树品种中调控萜类合成的关键基因均被明显激活。调控单萜类物质合成的相关基因在感虫茶树品种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而调控倍半萜类物质合成的相关基因在抗虫品种中的表达量与感虫品种差异不显著。本研究结果为茶树抗虫机制和小贯小绿叶蝉绿色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茶树
挥发物
小贯小绿叶蝉
萜类物质
基因调控
Keywords
tea plant
volatiles
Empoasca onukii
terpenoids
gene regulation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S435.7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6种不同香型白茶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
20
3
作者
傅海峰
林琼珍
朱晨
唐雅弦
李小桢
陈兰
周承哲
欧阳明秋
赖钟雄
郭玉琼
机构
福建
农林大
学
园艺
学
院
福建
农林大
学
中国白
茶
研究所
茶学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福建
农林大
学
园艺植物生物工程研究所
出处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1-97,共7页
基金
福建省重大科技专项(2015NZ0002-1)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J01701)
+1 种基金
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创新专项基金项目(CXZX2018069)
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茶产业技术服务项目(11899170102)。
文摘
采用顶空进样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青草香型、花香型、毫香型、粽叶香型、枣香型和药香型6种香型白茶的香气成分。利用聚类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分析6种不同香型白茶的香气成分差异。结果表明,6种不同香型白茶共检测出48种香气成分。其中,青草香型白茶以芳樟醇、1-戊烯-3-醇、己醛、顺-3-己烯醇和2-甲基丁醛等为主要特征成分;花香型白茶以芳樟醇、1-戊烯-3-醇、己醛、2-甲基丁醛和香叶醇等为主要特征成分;毫香型白茶以芳樟醇、1-戊烯-3-醇、2-甲基丁醛、己醛和香叶醇等为主要特征成分;粽叶香型白茶以1-戊烯-3-醇、2-甲基丁醛、己醛、芳樟醇和2-乙基呋喃等为主要特征成分;枣香型白茶以1-戊烯-3-醇、2-甲基丁醛、己醛、芳樟醇和顺-3-己烯醇等为主要特征成分;药香型白茶以1-戊烯-3-醇、2-甲基丁醛、芳樟醇、己醛和2-乙基呋喃等为主要特征成分。聚类分析将6种香型白茶分为两大类型,青草香型、毫香型和花香型聚为一类,而粽叶香型、枣香型和药香型聚为另一类。其中1-戊烯-3-醇和芳樟醇是区分6种不同白茶香型的重要香气组分。
关键词
白茶
香型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Keywords
white tea
aroma type
aroma component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
分类号
S609 [农业科学—园艺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漳平水仙茶加工过程中香气前体含量的变化
谢运海
郑德勇
叶乃兴
金珊
曾璞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小贯小绿叶蝉取食诱导抗、感茶树品种挥发物的释放
任倩倩
庄明珠
蔡晓明
边磊
罗宗秀
李兆群
尤民生
陈宗懋
金珊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6种不同香型白茶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傅海峰
林琼珍
朱晨
唐雅弦
李小桢
陈兰
周承哲
欧阳明秋
赖钟雄
郭玉琼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