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事件及考虑像素级模糊程度的图像去模糊 被引量:2
1
作者 葛城轩 朱尊杰 +4 位作者 陆鸣 张文豪 路荣丰 王国相 郑博仑 《信号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2-324,共13页
在图像去模糊任务中,现有的端到端深度学习方法通常使用共享的卷积核来处理图像的整体空间位置,即使用的卷积核在整个图像的所有位置上都是相同的,不会根据具体位置的不同而改变。这意味着这些方法在处理图像时,无论图像中某个区域的模... 在图像去模糊任务中,现有的端到端深度学习方法通常使用共享的卷积核来处理图像的整体空间位置,即使用的卷积核在整个图像的所有位置上都是相同的,不会根据具体位置的不同而改变。这意味着这些方法在处理图像时,无论图像中某个区域的模糊程度如何,都使用相同的卷积核进行处理。然而,在某些复杂的模糊场景中,使用共享卷积核可能无法很好地处理图像的非均匀模糊情况。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创新方法,利用像素级模糊程度来增强端到端图像去模糊的效果。具体来说,本文设计并训练了一个去模糊网络(Deblurring Network,DeblurNet),能够从输入图像和曝光时间内的事件数据中精确估计模糊程度图。随后,本文通过基于模糊程度的特征调制(Degree-based Feature Modulation,DFM)技术,依据模糊程度图自适应调节DeblurNet的特征。DeblurNet是一个端到端卷积神经网络,专门用于复原模糊图像的清晰度,通过动态卷积核来处理不同模糊程度的区域。这一策略实现了对非均匀模糊的空间可变卷积,从而有效地去除图像中的非均匀模糊。本文在合成数据集和真实事件数据集上进行了大量实验,并使用公开方法作为DeblurNet的基线。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在合成和真实数据集上持续提升现有方法的性能,展示出较好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运动去模糊 事件相机 模糊度 特征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可靠通信的云控场景下网联车辆控制器的设计 被引量:4
2
作者 许庆 潘济安 +2 位作者 李克强 王建强 吴向斌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7-536,共10页
鉴于不可靠的网络通信给车辆网联控制带来的隐患,本文研究了考虑时延、丢包等因素的网联车辆控制器设计方法。首先基于马尔可夫跳变线性系统,建立包含随机丢包和时延事件的网络控制系统模型,提出了马尔可夫跳变线性系统稳定的线性矩阵... 鉴于不可靠的网络通信给车辆网联控制带来的隐患,本文研究了考虑时延、丢包等因素的网联车辆控制器设计方法。首先基于马尔可夫跳变线性系统,建立包含随机丢包和时延事件的网络控制系统模型,提出了马尔可夫跳变线性系统稳定的线性矩阵不等式条件,给出了随机丢包的量化控制器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系统方程矩阵的增广,提出了离散时延的跳变控制器设计方法。最后,分别对网联车辆横向与纵向控制两个典型云控场景进行仿真。结果表明,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在时延或丢包概率分布已知的条件下所设计的网联车辆控制系统量化控制器,能保证在不可靠通信情况下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联车辆控制 马尔可夫跳变线性系统 云控 丢包 时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分割的手写输入系统的用户绩效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昌旭 杨群会 +2 位作者 张侃 胡永革 杨磊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83-491,共9页
为定量估计与提高基于时间分割的手写输入系统用户绩效 ,推导了用户绩效的静态与动态模型。实验一检验与修正了这两个模型 ,并获得整合模型。实验二证明该整合模型能对不同训练水平用户的绩效有较高的解释率。应用该整合模型发现 :当识... 为定量估计与提高基于时间分割的手写输入系统用户绩效 ,推导了用户绩效的静态与动态模型。实验一检验与修正了这两个模型 ,并获得整合模型。实验二证明该整合模型能对不同训练水平用户的绩效有较高的解释率。应用该整合模型发现 :当识别正确率RA、输入字数N为定值时 ,修改时间T、单字手写时间WT、分割时间ST、识别时间R这四个因素对任务完成时间D的影响大小次序为WT =ST =R >T ;当这四个因素为定值时 ,RA每提高 1% ,D至少节省 10 0 0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心理模型 手写汉字输入系统 绩效模型 时间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核系统的视频特征提取程序并行化及性能优化方法(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琦 陈玉荣 +2 位作者 李建国 胡云 许胤龙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1-547,共17页
基于多核系统,对4种视频特征的提取程序分别研究了并行算法和性能优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的并行化和性能优化,当使用8个核时,这4种视频特征提取程序的处理速度平均提高到原始串行程序的17倍.此外,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深入的性能分析,... 基于多核系统,对4种视频特征的提取程序分别研究了并行算法和性能优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的并行化和性能优化,当使用8个核时,这4种视频特征提取程序的处理速度平均提高到原始串行程序的17倍.此外,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深入的性能分析,寻找和剖析了多核系统的性能瓶颈,为进一步提高多核系统的性能提供了依据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能优化 多核系统 视频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符号的动力电池拆解任务与运动规划 被引量:2
5
作者 任伟 王志刚 +2 位作者 杨华 张翌盛 陈铭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604-2617,共14页
建立完善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是我国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需要突破的瓶颈问题之一,研究和发展智能化、柔性化、精细化的高效拆解技术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受非结构化的拆解环境和拆解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动力电池... 建立完善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是我国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需要突破的瓶颈问题之一,研究和发展智能化、柔性化、精细化的高效拆解技术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受非结构化的拆解环境和拆解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动力电池拆解还采用人工为主、机器辅助拆解的方式,不仅低效,而且致使工作人员暴露在危险的工作环境中,亟需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式转变.研究基于神经符号理论对动态环境中动力电池的拆解任务进行研究,设计并实现了一套任务和运动规划系统.与现有的动力电池拆解系统相比,系统在自主性、可扩展性、可解释性、可学习性4方面具备明显的优势,这4方面的优势相辅相成,可以不断促进系统的完善和提高,为实现动力电池的智能化拆解铺平了道路.基于该系统实现了在复杂多变的拆解工作环境中动力电池连接约束件的智能拆解,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符号 可解释AI 机器人 动力电池 拆解 任务和运动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形态的触觉滑动感知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超凡 乔一铭 +3 位作者 曹露 王志刚 崔少伟 王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83-692,共10页
聚焦基于神经形态的触觉感知,构建触觉感知实验平台,研究基于脉冲神经网络的接触物体滑动检测方法.使用GelStereo触觉传感器采集接触表面标记点位移场触觉信息流,采用2种方式(地址位移表示(ADR)和地址事件表示(AER))对位移场流进行脉冲... 聚焦基于神经形态的触觉感知,构建触觉感知实验平台,研究基于脉冲神经网络的接触物体滑动检测方法.使用GelStereo触觉传感器采集接触表面标记点位移场触觉信息流,采用2种方式(地址位移表示(ADR)和地址事件表示(AER))对位移场流进行脉冲编码.基于脉冲响应模型(SRM)构建滑动检测网络,在英特尔神经形态硬件Loihi上完成了网络部署.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地址位移表示的脉冲响应模型准确率达到94.8%,F1分数达到95.7%.Loihi模型(针对神经形态硬件Loihi实现的特化脉冲响应模型)准确率达到93.8%,F1分数达到94.8%.所构建的脉冲神经网络在触觉滑动感知任务中实现了与人工神经网络(ANNs)相比拟的预测精度和更短的推理时间,在功耗上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脑信息处理 脉冲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 触觉感知 神经形态 滑动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4.0:边缘计算支撑下的持续学习和时空智能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志刚 王海涛 +2 位作者 佘琪 史雪松 张益民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54-1863,共10页
随着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机器人技术正在从机器人3.0时代迈向机器人4.0时代.这除了要求机器人具备感知能力,实现智能协作外,还要求其具有理解和决策的能力,最终实现自主的服务.尽管人工智能研究已经借深度学习技术取得突破性... 随着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机器人技术正在从机器人3.0时代迈向机器人4.0时代.这除了要求机器人具备感知能力,实现智能协作外,还要求其具有理解和决策的能力,最终实现自主的服务.尽管人工智能研究已经借深度学习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但要实现机器人如人类一样做出决策,依然是非常具有挑战的目标,还有许多难点亟待解决.对有望解决这些问题的3项关键技术——持续学习、时空智能和边缘计算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持续学习,机器人能够将旧任务的知识快速迁移到新的任务中,并解决灾难性遗忘问题;通过时空智能让机器人对周围的环境建立起从高层到底层的表示,并像人一样从不同的粒度上分享和解决问题;最后充分利用边缘计算提供更高性价比的服务,把各种智能和知识很好地组合起来,实现规模化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机器人4.0 持续学习 时空智能 边缘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