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居民需求的里份文化街区空间微更新设计研究
1
作者 刘靖怡 贺诚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8-65,共8页
城市微更新与里份文化街区的再生之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街区空间的微更新正逐渐成为城市更新的主流模式。通过小尺度的改造,实现更广泛的城市影响,已经成为许多城市共同追求的目标。武汉,这座历史悠久且充满活力的城市,其里份... 城市微更新与里份文化街区的再生之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街区空间的微更新正逐渐成为城市更新的主流模式。通过小尺度的改造,实现更广泛的城市影响,已经成为许多城市共同追求的目标。武汉,这座历史悠久且充满活力的城市,其里份街区作为近代城市的重要建筑特色和历史文化的载体,承载了丰富的地方文化记忆。然而,当前的里份街区面临着使用和保护的双重压力,其更新与传承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为了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保持街区的历史文脉,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里份文化街区的微更新设计方法。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法,深入了解居民的需求和期望。然后,借助层次分析法(AHP)构建用户需求层次模型,对各项需求进行权重排序,确保改造方案能够真正满足居民的核心需求。接着,通过质量功能展开(QFD)将用户的需求转化为具体的设计要素,这些要素不仅涵盖了街区的功能布局和外观设计,更融入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经过深入研究,最终形成了一个模块化、灵活且科学的里份文化街区改造方案。方案通过灵活布置展台与展厅、结合模块化设计,实现功能复合与空间多样性,同时注重室外空间的利用和可持续材料的应用,兼顾创新性与实用性。这一实践证明了AHP-QFD模型在挖掘用户需求和指导设计中的有效性,为同类项目提供了参考。里份街区的更新不仅优化了空间功能,更尊重和延续了文化价值,保留城市记忆的同时赋予其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份文化街区 AHP QFD 城市微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再生:基于南通板鹞风筝视觉符号转译实践 被引量:2
2
作者 赵丽萍 战怡菲 +1 位作者 黄莉斯 姬晟吉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37-146,共10页
目的非遗再生是为传统文化寻找一条再生之路。方法运用视觉符号转译的方法对南通板鹞风筝的创新进行实践探索,分析南通板鹞风筝发展现状、基本特征,以保护非遗文化的视角提出视觉转译的思路。首先,确立设计受众群体,有针对性的进行多项... 目的非遗再生是为传统文化寻找一条再生之路。方法运用视觉符号转译的方法对南通板鹞风筝的创新进行实践探索,分析南通板鹞风筝发展现状、基本特征,以保护非遗文化的视角提出视觉转译的思路。首先,确立设计受众群体,有针对性的进行多项思维发散,结合“5W2H”法则分析南通板鹞的转译内容为折叠几何包。其次,通过纸模型试验确定几何包的样式、材料等。最后,将提取再设计后的色彩、纹样应用到实践活动中。结论通过挖掘传统文化情感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路径,为中国非遗再生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再生 南通板鹞风筝 符号转译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婚姻观念下的婚床家具礼制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琰 张垣 杜异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共4页
本文在中国古代婚姻观念下探讨传统造物文化的婚床家具礼制特征,涉及物质功能意义和传统精神功能意义两个方面。从婚床家具的造物文化内涵、婚床家具的形制发展、婚床家具器物精神的装饰寓意三个方面讨论中国古代婚床家具造物的设计本质... 本文在中国古代婚姻观念下探讨传统造物文化的婚床家具礼制特征,涉及物质功能意义和传统精神功能意义两个方面。从婚床家具的造物文化内涵、婚床家具的形制发展、婚床家具器物精神的装饰寓意三个方面讨论中国古代婚床家具造物的设计本质,阐释在传统文化精神下的婚姻幸福观念。进一步揭示中国古人婚床家具的生活形态、生活方式、礼仪规范、宗教传统和社会文化的真实含义,试图建构中国古代造物文化的婚床家具结构与特征,推动中国传统家具设计文化形态和文化内涵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物文化 婚床家具 婚床形制 装饰寓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物馆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2022年全国博物馆志愿服务典型案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游云 王竞祎 张诗奇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0-25,共6页
2019年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祝贺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时强调:“希望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继续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 2019年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祝贺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时强调:“希望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继续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志愿服务工作,称赞志愿者是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前行者、引领者,强调志愿者事业要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文明建设 志愿服务 志愿精神 博物馆 可持续发展 志愿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