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零序电压的海上风电场交流集电线路分层故障定位
1
作者 王鹏程 季亮 +3 位作者 任健铭 俞正嘉 李博通 洪启腾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3,共9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零序分量的海上风电集电线路不对称接地故障定位方案,以海上风电场交流汇集线路的零序流通路径为基础,搭建了风电场不平衡故障下零序电网模型,并分析了考虑海缆参数特性、交流集电线路接地特性的零序故障特征。通过无分... 提出了一种基于零序分量的海上风电集电线路不对称接地故障定位方案,以海上风电场交流汇集线路的零序流通路径为基础,搭建了风电场不平衡故障下零序电网模型,并分析了考虑海缆参数特性、交流集电线路接地特性的零序故障特征。通过无分支划分算法,确定零序故障子系统,并基于零序电压的故障分量获得故障区段。最后,通过故障区段两端的零序测量信息构建故障方程,利用优化算法求解故障发生的精确位置。通过RTDS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能够克服过渡电阻、风机控制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有效实现集电线不对称故障精确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集电线路 故障定位 不对称接地故障 零序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残差修正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季亮 李浩冉 +3 位作者 李博通 洪启腾 俞正嘉 郭玥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0-98,共9页
针对配电网规模扩大、结构与潮流愈发复杂所导致的有限传感装置与数据传输延时、传统故障定位精度受影响问题,提出基于数字孪生的残差修正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首先搭建IEEE 33节点配电网数字孪生模型,融合μPMU与智能电表的数据,进行... 针对配电网规模扩大、结构与潮流愈发复杂所导致的有限传感装置与数据传输延时、传统故障定位精度受影响问题,提出基于数字孪生的残差修正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首先搭建IEEE 33节点配电网数字孪生模型,融合μPMU与智能电表的数据,进行实时状态估计并修正系统参数,提升模型准确性。其次,对比故障后数字孪生与配电网各节点残差,利用集成卡尔曼残差分析算法定位故障区段。再次,在故障区段设虚拟故障位置,比对加权测量残差实现精确故障定位。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在不同故障类型、位置及高阻接地等场景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数字孪生 故障定位 集成卡尔曼滤波 残差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白化权函数聚类的新能源电压支撑能力量化评估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李世林 季亮 +3 位作者 常潇 洪启腾 任健铭 李振坤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3-80,共8页
新能源缺乏对电网的电压主动支撑或支撑能力不足,可能严重影响电网电压稳定性。综合考虑了新能源场站和电网侧系统参数与运行条件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白化权函数聚类的电压支撑能力量化评价方法。首先,分别从新能源场站和电网的... 新能源缺乏对电网的电压主动支撑或支撑能力不足,可能严重影响电网电压稳定性。综合考虑了新能源场站和电网侧系统参数与运行条件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白化权函数聚类的电压支撑能力量化评价方法。首先,分别从新能源场站和电网的角度建立了全面的新能源电压支撑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其次,基于组合赋权法获得到各评估指标的综合权重。然后,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正弦白化权函数,实现对新能源电压主动支撑能力的量化评价。最后,对某省10个风电场站的真实运行数据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估方法能够准确评价其电压支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支撑能力 短路比 组合赋权法 白化权函数 灰色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提升距离保护适应性的改进VSG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季亮 俞紫琳 +4 位作者 李博通 李浩冉 洪启腾 王鹏程 俞政嘉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5,70,共8页
随着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新能源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控制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针对现有VSG控制下传统距离保护动作失效的问题,提出1种基于提升距离保护适应性的改进VSG控制策略。首先,对传统距离保护失效的原理进行分析;然后,以减小故障... 随着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新能源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控制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针对现有VSG控制下传统距离保护动作失效的问题,提出1种基于提升距离保护适应性的改进VSG控制策略。首先,对传统距离保护失效的原理进行分析;然后,以减小故障点两侧电流相位差为控制目标,通过定量设计VSG内环控制中的虚拟阻抗值,实现对换流器输出故障电流特性的主动控制;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新能源并网交流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时的仿真模型。仿真分析表明,所提改进VSG控制策略能有效支撑传统距离保护的动作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电力系统 距离保护 虚拟阻抗 虚拟同步发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成本惯性测量单元和力敏电阻的足部三维运动数据建模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平 陈浩源 +2 位作者 高睿馨 王欣平 Philip ROWE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24-1231,共8页
目的设计一种基于低成本惯性测量单元和力敏电阻的便携式足部三维运动捕捉系统,探讨应用该系统评估裸足和穿鞋状态下足内小关节三维运动的可行性。方法该系统由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部分组成。惯性测量单元用于足部小关节运动... 目的设计一种基于低成本惯性测量单元和力敏电阻的便携式足部三维运动捕捉系统,探讨应用该系统评估裸足和穿鞋状态下足内小关节三维运动的可行性。方法该系统由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部分组成。惯性测量单元用于足部小关节运动数据采集,力敏电阻用于检测足跟触地和足趾离地时间。所有数据通过无线局域网传输,数据处理由自主编写的宏程序完成。2024年1月至7月,2例健康成年女性穿戴该设备以自我感觉合适的速度在室内平地连续行走10 m。采用步态分析对受试者2进行行走一致性测试,并记录受试者1分别以裸足、穿两种护士鞋行走时,连续步态周期下第1跖骨相对于拇趾(Met-Ph)、中足相对于第1跖骨(Mid-Met)的背屈-跖屈、内收-外展和内旋-外旋运动曲线。结果该系统在行走时显示良好的测试一致性。Met-Ph和Mid-Met的背屈-跖屈、内收-外展和内旋-外旋活动范围在穿鞋时均较裸足时降低,使用带足弓支撑的鞋最低。结论本研究开发了一种低成本、便携式足部三维运动系统,可用于测量连续步态时足内小关节在裸足和穿鞋状态下的三维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测量单元 力敏电阻 三维运动建模 步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量测状态估计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季亮 殷佳明 +3 位作者 姜恩宇 洪启腾 李博通 李振坤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8-68,共11页
微型相量测量单元(micro-phasor measurement unit,μPMU)为配电自动化的进一步升级提供了良好的量测基础,但现阶段电网中μPMU数量有限,难以满足传统配电网故障定位的需求。针对该问题,结合电网中μPMU与智能电表等量测设备,并基于虚... 微型相量测量单元(micro-phasor measurement unit,μPMU)为配电自动化的进一步升级提供了良好的量测基础,但现阶段电网中μPMU数量有限,难以满足传统配电网故障定位的需求。针对该问题,结合电网中μPMU与智能电表等量测设备,并基于虚拟节点的多重状态估计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量测状态估计的故障定位方法。首先,通过等效变换将μPMU和智能电表的测量信息输入到故障状态估计器当中。然后,利用μPMU将网络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根据状态估计结果计算故障电流,缩小故障搜索区域以减少计算复杂度。为了识别区域内的故障位置,通过设置附加虚拟故障节点形成多种特定的故障拓扑结构并执行多重状态估计,计算出用于识别故障位置的加权测量残差指标,以确定故障位置。最后,在实时仿真系统(real-timedigitalsimulation, RTDS)中进行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不同故障场景下均能准确有效地定位故障,且对量测误差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故障定位 状态估计 微型相量测量单元 智能电表 混合量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数自修正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数字孪生技术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席瑞翎 季亮 +4 位作者 姜恩宇 宋耐超 洪启腾 李博通 李振坤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20,共10页
配电网参数受天气条件和负载条件等因素影响会发生变化。由于传感装置安装有限、数据延时传输等因素,无法实时获得配电网准确参数,进而给传统故障定位方法的精度带来影响。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建立配电网数字孪生模型,基于配电网数字孪生... 配电网参数受天气条件和负载条件等因素影响会发生变化。由于传感装置安装有限、数据延时传输等因素,无法实时获得配电网准确参数,进而给传统故障定位方法的精度带来影响。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建立配电网数字孪生模型,基于配电网数字孪生模型的参数自修正技术,提出了一种定位模型随参数变化动态校正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同时,搭建了基于数字孪生服务器和实时数字仿真系统(real time digital system, RTDS)的数字孪生平台,实现了配电网实时的物理模型和数字孪生模型的同步运行。在算例仿真中,利用该数字孪生平台,验证了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配电网故障定法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各类系统运行条件下实时修正配电网参数,显著提高配电网故障定位的速度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故障定位 参数辨识 最小二乘法 正则化正交匹配追踪重构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型交叉裂隙岩石强度特征与破裂机理试验研究 被引量:33
8
作者 武旭 王帆 +3 位作者 席迅 郭奇峰 孙景来 王新灵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681-2690,共10页
工程岩体是具有各向异性的非均匀地质体,隧道开挖或服役过程中由于岩体节理、裂隙诱发的片帮、冒顶等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天然岩体中裂隙主要以交叉形态分布,为了探究裂隙对岩石力学特性及破裂特征的影响规律,... 工程岩体是具有各向异性的非均匀地质体,隧道开挖或服役过程中由于岩体节理、裂隙诱发的片帮、冒顶等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天然岩体中裂隙主要以交叉形态分布,为了探究裂隙对岩石力学特性及破裂特征的影响规律,利用线切割设备对岩石试样预制不同分布状态的正交型交叉裂隙,借助声发射和表面应变测量系统对单轴压缩条件下裂纹起裂应力、裂纹扩展路径与应力性质进行计算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裂隙长度对岩石强度的影响作用较小,裂隙与加载方向的夹角是影响岩石强度的最主要因素。岩石峰值强度与弹性模量均随主裂隙倾角的增大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当主裂隙倾角α=90°时,岩石试样的力学指标达到最小值;正交型裂隙试样中主裂隙或次裂隙端部更容易产生起裂破坏,起裂位置与预制裂隙倾角息息相关;裂隙岩石的破裂具有显著方向性,正交型裂隙岩石的起裂裂纹主要呈翼型或反翼型,当α<45°时,主裂隙对起裂起到主控作用,次裂隙的存在对裂纹扩展具有导向作用;当α>45°时,起裂裂纹主要位于次裂隙端部,起裂由次裂隙控制。与完整试样相比,裂隙岩石试样整体失稳破坏前产生多次声发射突增现象,即加载过程中产生多次破裂,正交型裂隙试样起裂应力集中于0.22σc^0.34σc,起裂发生在较低应力水平;当岩石中存在与加载方向垂直的裂隙时,岩石的破裂与破坏受此类裂隙的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型裂隙 强度特征 单轴压缩 裂纹起裂 裂隙倾角 扩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对称电压跌落下虚拟同步机改进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 被引量:20
9
作者 丁一凡 季亮 +4 位作者 常潇 洪启腾 李振坤 米阳 郭佳龙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76-85,共10页
虚拟同步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是提高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有效途径。应用于逆变型新能源(Inverter-InterfacedRenewableGeneration,IIRG)并网的虚拟同步机在不对称电压跌落情况下可能丧失VSG特性,并... 虚拟同步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是提高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有效途径。应用于逆变型新能源(Inverter-InterfacedRenewableGeneration,IIRG)并网的虚拟同步机在不对称电压跌落情况下可能丧失VSG特性,并因低压穿越能力不足或电压电流越限而导致切机,危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对此,提出了一种新型VSG控制策略。该方法在不对称电压跌落情况下,既能持续提供系统惯性和阻尼,又能提供主动电压支撑,有效提高VSG低压穿越能力,并保证扰动下的系统稳定性。首先,分析了传统VSG在不平衡电压跌落情况下的响应特性。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平衡电流的改进VSG控制结构,将传统VSG单电流环控制改为双电流环控制,维持VSG在电压跌落条件下的惯性阻尼特性,并实现对正负序分量的精准控制。接着,基于改进的双电流环控制拓扑,在逆变器安全运行条件下,对正负序参考电流整定方法进行优化,以实现VSG主动电压支撑和电流限幅。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在多种系统运行条件下的响应特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机 不对称电压跌落 电压支撑能力 低电压穿越 电流限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对称电压跌落下考虑场景区分的逆变型分布式电源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施佳斌 季亮 +5 位作者 常潇 洪启腾 曹喆 米阳 包正楷 张林楠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9-17,共9页
逆变型分布式电源(Inverter-Interfaced Distributed Generation,IIDG)在电网电压跌落时可能存在电流越限、切机等风险,进而影响其自身和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对此,提出一种考虑不同运行场景的IIDG控制策略。首先,以相电压幅值为约束条... 逆变型分布式电源(Inverter-Interfaced Distributed Generation,IIDG)在电网电压跌落时可能存在电流越限、切机等风险,进而影响其自身和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对此,提出一种考虑不同运行场景的IIDG控制策略。首先,以相电压幅值为约束条件,构建了基于正序分量的电压支撑方程,实现了正序电压的最大化支撑。其次,为保证逆变器在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身容量,提出一种考虑电压跌落程度和IIDG有功出力大小的场景区分方法。然后,根据不同场景下的电流注入模式和控制目标推导参考电流,使IIDG兼具电压支撑、电流限幅能力。同时,通过输出有功功率和负序无功功率,提升了系统稳定性,降低了电压不平衡度。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搭建了含IIDG的仿真模型,算例结果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电压跌落 逆变型分布式电源 控制策略 电压支撑 电流限幅 场景区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对称电压跌落下分布式新能源多目标主动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季亮 郭佳龙 +4 位作者 李博通 洪启腾 李振坤 米阳 杨兴武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41-49,共9页
在电网电压不平衡跌落下,分布式新能源面临多控制目标缺乏协调、控制策略复杂等问题,严重情况下导致切机,影响电网稳定运行。对此,充分考虑电压跌落场景,提出了一种不对称电压跌落下新能源多目标主动控制策略。首先,充分考虑电网阻抗对... 在电网电压不平衡跌落下,分布式新能源面临多控制目标缺乏协调、控制策略复杂等问题,严重情况下导致切机,影响电网稳定运行。对此,充分考虑电压跌落场景,提出了一种不对称电压跌落下新能源多目标主动控制策略。首先,充分考虑电网阻抗对于电压的影响,建立了不对称电压跌落下的逆变器正负序电压支撑方程,实现了对相电压的灵活控制。其次,提出了不对称电压跌落下多个新能源控制目标,并建立了基于正负序有功和无功电流的控制目标方程。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多控制目标相互制约机理,并根据电压跌落程度优化控制目标,构建不同场景下的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最后,利用Fmincon优化算法,实现并网逆变器在不对称电压跌落下的多目标优化控制。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验证了该方法在不同电压跌落场景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电压跌落 多目标控制策略 电流参考值 主动电压支撑 有功功率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距离保护适应性的新能源主动故障控制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季亮 张林楠 +3 位作者 姜恩宇 洪启腾 米阳 符杨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2-29,共8页
该文以新能源送出线路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新能源故障控制方法,提升距离保护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适应性。首先,分析过渡电阻和逆变器控制对于距离保护的影响机理。然后,提出新能源故障控制策略,主动调整新能源输出特性,使故障附加阻抗... 该文以新能源送出线路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新能源故障控制方法,提升距离保护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适应性。首先,分析过渡电阻和逆变器控制对于距离保护的影响机理。然后,提出新能源故障控制策略,主动调整新能源输出特性,使故障附加阻抗呈纯阻性。接着通过利用有效故障阻抗、测量阻抗及故障附加阻抗在阻抗复平面中的关系,求解有效故障阻抗,以提升距离保护在新能源系统中的耐过渡电阻能力。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为新能源送出线的保护与控制协调配合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送出线路 控制策略 距离保护 过渡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故障下新能源场站间主动电压支撑协调控制策略 被引量:4
13
作者 汪业正午 季亮 +3 位作者 常潇 樊瑞 李慧蓬 洪启腾 《太阳能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60-567,共8页
针对逆变型新能源场站在电网发生不对称故障时可能出现的电压暂降、电流越限等运行风险,提出一种适用于电压跌落场景的站间协调控制策略,该策略可有效实现故障下多个新能源场站对并网点电压的主动支撑。首先,基于逆变器控制系统的输出特... 针对逆变型新能源场站在电网发生不对称故障时可能出现的电压暂降、电流越限等运行风险,提出一种适用于电压跌落场景的站间协调控制策略,该策略可有效实现故障下多个新能源场站对并网点电压的主动支撑。首先,基于逆变器控制系统的输出特性,分析不对称故障下的电压支撑原理;其次,为了解决输出电流在各新能源场站间的配置问题,引入白鲸优化算法对场站的功率进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相应的参考电流;最后,对电压跌落场景进行区分,在各自场景下通过逆变器注入不同的参考电流以实现并网点电压支撑、电流限幅、改善不平衡度等多个控制目标。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上搭建含逆变型新能源场站的并网运行系统,通过仿真模拟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电压支撑 不平衡度 协调控制策略 功率优化 场景区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忘”与“重塑”:美国二战中缅印战区的战争记忆构建
14
作者 雷娟利 何肖祎涵 张思齐 《学术研究》 2025年第8期109-123,178,共16页
作为二战期间连接亚洲战场与太平洋战场的战略枢纽,中缅印战区的战争记忆建构深刻折射出历史记忆的政治性与全球化时代的认知重构。美国对该战区的记忆建构呈现三重辩证维度:国家层面通过官方历史叙述与政策文本,以权力话语形塑战区记... 作为二战期间连接亚洲战场与太平洋战场的战略枢纽,中缅印战区的战争记忆建构深刻折射出历史记忆的政治性与全球化时代的认知重构。美国对该战区的记忆建构呈现三重辩证维度:国家层面通过官方历史叙述与政策文本,以权力话语形塑战区记忆图景;社会层面战争亲历者的个体书写通过代际传承与公共传播转化为集体记忆;学术层面则通过学者的考据研究与理论阐释,持续推动战区历史的重新解读与意义建构。美国中缅印战区记忆的演进轨迹呈现清晰的历时性脉络:战后初期美国在战争创伤与秩序重建中完成战区记忆的初步编码,冷战至后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博弈促使该段记忆经历系统性重塑,21世纪以来的全球化浪潮推动记忆传承模式向跨国史视野拓展。在叙事特征层面,战区记忆的跨种族、跨文化属性导致其呈现出多重性;国际合作与冲突的动态平衡,则塑造了记忆的政治性维度;而美国“先欧后亚”战略的资源配置逻辑,导致该战区历史在主流叙事中长期处于边缘地位。中缅印战区这种“被遗忘”与“被重塑”的双重命运,本质上是二战记忆政治的微观缩影,为解构单一民族国家叙事、重构全球反法西斯战争史观提供了独特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缅印战区 战争记忆 叙事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