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石油污染场地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13
- 1
-
-
作者
张加双
杨悦锁
杜新强
范伟
-
机构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英国卡迪夫大学地球与海洋科学学院
-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6期20887-20890,共4页
-
基金
国家科技部"863"计划课题(2007AA06Z343)
吉林大学"创新团队"项目(20082004)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
文摘
阐述了对地下水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的基本思路,并以东北某石油污染场地为例,基于场地水文地质调查、水化学分析,掌握了场地地下水的污染特征,根据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估理论,对地下水中目标污染物给当地居民造成的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得到场地地下水污染物优先修复顺序及修复限值。结果表明,场地地下水致癌污染物优先修复顺序为铬、萘、苯、砷、镉;非致癌污染物优先修复顺序为砷、苯、铬。场地地下水修复限值,铬为0.76μg/L,萘为26.70μg/L,苯为13.00μg/L,砷为2.13μg/L,镉为0.10μg/L。
-
关键词
石油污染
地下水
健康风险评估
-
Keywords
Petroleum contamination
Groundwater
Health risk assessment
-
分类号
X820.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层间地下水污染曝气修复的影响带
被引量:2
- 2
-
-
作者
范伟
杨悦锁
路莹
杜新强
张加双
宋晓明
-
机构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英国卡迪夫大学地球与海洋科学学院
-
出处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600-2607,共8页
-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7AA06Z343)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吉林大学'创新团队'项目(20082004)~~
-
文摘
影响带是开展曝气修复机理研究和工程设计的重要基础,不同场地条件下影响带的型态与形成机制不同。以我国东北地区典型层间地下水污染场地为例,在阐明污染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曝气修复的运行、监测与分析,利用地下水水位、溶解氧、温度等参数的动态变化来反映曝气修复对地下环境的影响,并以之指示曝气影响带的空间分布。进而通过对影响带地下水动态特征的分析,阐明曝气驱替过程中的水流运动过程,量化分析该层间水曝气模式下的水流运动规律。结果表明,在该曝气模式下,影响半径可达9m,影响区呈倒圆锥状,其中赋存地下水362.04m3,受曝气驱替作用,影响带内地下水以一定流量向四周流散,该流量随时间递减,连续运行6h累积流散量为0.97m3,表明该曝气修复模式下地下水的侧向流散并不显著。
-
关键词
层间地下水
曝气修复
影响带
-
Keywords
interlayer groundwater
air sparging
zone of influence
-
分类号
X52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