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反省分析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
22
1
作者
马红亮
袁莉
+2 位作者
郭唯一
许楠
杨洋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4年第4期39-46,共8页
当前在商业和教育领域,分析技术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实际上分析技术的历史发展由来已久,只不过近年来在大数据、新技术发展和商业需求三股力量的综合角力之下,使得分析技术在商业智能、Web分析、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社会网络分析...
当前在商业和教育领域,分析技术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实际上分析技术的历史发展由来已久,只不过近年来在大数据、新技术发展和商业需求三股力量的综合角力之下,使得分析技术在商业智能、Web分析、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社会网络分析、信息可视化、学习分析等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教育领域,分析技术涵盖教学、机构和管理等范畴,其应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学习分析上。学习分析的核心是如何对教育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预测,目的是利用数据挖掘和建模技术增强学生对教与学的理解,并为其提供有效的个性化教育,当前的教育应用主要体现在适应性测试与跟踪、早期预警与干预两个层面。然而分析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理性地认识其功能和特性,以谨慎的态度推动其应用。由于教育系统与学习过程本身的复杂性、技术的工具性、数据的情境性等因素,单纯依据一系列的数据来评判学生的学习并不科学,应将学习分析建基于获得广泛支持的教学理论之中,使其能够真正促进教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技术
教育领域
学习分析
案例分析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MOOC对高等教育的影响:破坏性创新理论视角
被引量:
104
2
作者
袁莉
Stephen Powell
+1 位作者
马红亮
吴永和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4年第2期3-9,共7页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以免费或廉价的方式为人们提供开放、灵活、高质量的课程,降低了学习的成本,惠及了大量的学习者,因此引起政府、高等院校和商业机构的极大关注。高等院校投入MOOC潮流的目的在于使更多的学习者享受到高校的课程...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以免费或廉价的方式为人们提供开放、灵活、高质量的课程,降低了学习的成本,惠及了大量的学习者,因此引起政府、高等院校和商业机构的极大关注。高等院校投入MOOC潮流的目的在于使更多的学习者享受到高校的课程,拓展教育市场,增强品牌竞争力,以及寻找潜在的盈利模式。商业机构参与MOOC的动机或者带有慈善目的,或者带有商业倾向。但是它们面临共同的挑战——探索使MOOC可持续发展的切实可行的商业模式。哈佛大学商学院Christensen教授提出的破坏性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s)理论,为我们分析和探讨高等院校如何利用MOOC来探索教与学的新形式和在教育市场中如何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商业模式提供了新的视角。破坏性创新理论用来描述一种开始时根源于低端市场、功能简单的产品和服务,之后无情地侵占高端市场,并最终取代已有竞争对手的过程。当前MOOC虽然具备了破坏性创新的关键特征,即将新的商业模式与相应技术结合起来,对传统高等教育市场形成了巨大冲击,但由于教育系统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MOOC对传统高等教育的这种破坏性影响仍有待谨慎审视。而高等教育院校可以积极做出响应,从维持性创新(Sustaining Innovations)的角度探索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以及符合自身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商业运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OC
高等教育
破坏性创新
维持性创新
教学改革
商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反省分析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
22
1
作者
马红亮
袁莉
郭唯一
许楠
杨洋
机构
陕西师范
大学
教育
学院
英国博尔顿大学教育控制论研究所
四川师范
大学
教务处
出处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4年第4期39-46,共8页
基金
2014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引入国外MOOC构建面向研究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14SZYB04)
文摘
当前在商业和教育领域,分析技术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实际上分析技术的历史发展由来已久,只不过近年来在大数据、新技术发展和商业需求三股力量的综合角力之下,使得分析技术在商业智能、Web分析、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社会网络分析、信息可视化、学习分析等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教育领域,分析技术涵盖教学、机构和管理等范畴,其应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学习分析上。学习分析的核心是如何对教育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预测,目的是利用数据挖掘和建模技术增强学生对教与学的理解,并为其提供有效的个性化教育,当前的教育应用主要体现在适应性测试与跟踪、早期预警与干预两个层面。然而分析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理性地认识其功能和特性,以谨慎的态度推动其应用。由于教育系统与学习过程本身的复杂性、技术的工具性、数据的情境性等因素,单纯依据一系列的数据来评判学生的学习并不科学,应将学习分析建基于获得广泛支持的教学理论之中,使其能够真正促进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分析技术
教育领域
学习分析
案例分析
应用研究
Keywords
Analytics
The Field of Education
Learning Analytics
Case Study
Applied Research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MOOC对高等教育的影响:破坏性创新理论视角
被引量:
104
2
作者
袁莉
Stephen Powell
马红亮
吴永和
机构
英国博尔顿大学教育控制论研究所
英国博尔顿大学教育控制论研究所
英国
博尔顿
BL
陕西师范
大学
教育
学院
华东师范
大学
教育
信息化系统工程中心
出处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4年第2期3-9,共7页
文摘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以免费或廉价的方式为人们提供开放、灵活、高质量的课程,降低了学习的成本,惠及了大量的学习者,因此引起政府、高等院校和商业机构的极大关注。高等院校投入MOOC潮流的目的在于使更多的学习者享受到高校的课程,拓展教育市场,增强品牌竞争力,以及寻找潜在的盈利模式。商业机构参与MOOC的动机或者带有慈善目的,或者带有商业倾向。但是它们面临共同的挑战——探索使MOOC可持续发展的切实可行的商业模式。哈佛大学商学院Christensen教授提出的破坏性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s)理论,为我们分析和探讨高等院校如何利用MOOC来探索教与学的新形式和在教育市场中如何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商业模式提供了新的视角。破坏性创新理论用来描述一种开始时根源于低端市场、功能简单的产品和服务,之后无情地侵占高端市场,并最终取代已有竞争对手的过程。当前MOOC虽然具备了破坏性创新的关键特征,即将新的商业模式与相应技术结合起来,对传统高等教育市场形成了巨大冲击,但由于教育系统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MOOC对传统高等教育的这种破坏性影响仍有待谨慎审视。而高等教育院校可以积极做出响应,从维持性创新(Sustaining Innovations)的角度探索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以及符合自身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商业运营模式。
关键词
MOOC
高等教育
破坏性创新
维持性创新
教学改革
商业模式
Keywords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OOCs)
Higher Education
Disruptive Innovation
Sustaining Innovation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
Business Models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反省分析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马红亮
袁莉
郭唯一
许楠
杨洋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4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MOOC对高等教育的影响:破坏性创新理论视角
袁莉
Stephen Powell
马红亮
吴永和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4
10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