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污泥焚烧灰渣/硝酸钾复合相变材料传热储热性能强化
1
作者
熊亚选
高梓靖
+5 位作者
张艾桐露
钱向瑶
宋超宇
何苗
吴玉庭
丁玉龙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7-134,共8页
工业生产及城市居民生活产生大量污水污泥,污泥的填埋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为大规模消纳市政污泥,变废为宝,将其制备成低碳低成本储热材料,提出添加碳化硅、氮化硼和膨胀石墨为导热增强剂,以强化污泥焚烧灰渣/硝酸钾复合相变储热材料(50%...
工业生产及城市居民生活产生大量污水污泥,污泥的填埋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为大规模消纳市政污泥,变废为宝,将其制备成低碳低成本储热材料,提出添加碳化硅、氮化硼和膨胀石墨为导热增强剂,以强化污泥焚烧灰渣/硝酸钾复合相变储热材料(50%污泥焚烧炉渣+50%硝酸钾)导热性能的思路。通过制备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研究导热增强剂对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膨胀石墨不适合作为污泥焚烧灰渣/硝酸钾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导热增强剂;添加质量分数为2%的导热增强剂在熔化潜热改善方面是最优的,且添加氮化硼优于添加碳化硅;添加质量分数为2%氮化硼的样品的导热系数提升最为显著,在100~400℃时分别比样品SC3(不加导热增强剂)升高65%、93%、117%、203%;经历1000次加热/冷却循环后,氮化硼质量分数为2%的样品潜热为35.29 J/g,储热密度为292.1 J/g,碳化硅质量分数为2%的样品潜热为40.90 J/g,储热密度为334.9 J/g;碳化硅质量分数为2%的样品、氮化硼质量分数为2%的样品传热速率分别为0.16、0.17℃/s。研究结果初步证明碳化硅和氮化硼作为污泥焚烧灰渣/硝酸钾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导热增强剂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焚烧灰渣
硝酸钾
复合相变储热材料
导热增强剂
储热性能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Na_(2)CO_(3)/电石渣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
7
2
作者
王辉祥
熊亚选
+4 位作者
任静
药晨华
宋超宇
吴玉庭
丁玉龙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819-3827,共9页
为循环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降低储热系统成本,以工业固废电石渣替代传统骨架材料,采用冷压烧结法创新制备7种不同配比的Na_(2)CO_(3)/电石渣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恒速增压法、电子显微法、高温热冲击法、X射线衍射法...
为循环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降低储热系统成本,以工业固废电石渣替代传统骨架材料,采用冷压烧结法创新制备7种不同配比的Na_(2)CO_(3)/电石渣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恒速增压法、电子显微法、高温热冲击法、X射线衍射法、红外吸收光谱法等方法研究其储热性能、力学性能、微观结构、热循环稳定性和化学兼容性。结果表明,电石渣与碳酸钠结合可形成性能优异的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电石渣与碳酸钠质量比为52.5∶47.5时制备的复合相变储热材料(NC5)综合性能最佳,储热密度在100~900℃内达到993 J/g,抗压强度达到22.02 MPa,最高导热系数为0.62 W/(m·K);样品NC5中不同组分均匀分布,组分间具有良好的兼容性;样品NC5经100次加热/冷却循环后仍具有优异的储热性能,可为固废资源化利用和低成本储热材料研发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固废
骨架材料
复合相变储热材料
储热性能
热循环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CO_(2)和CO对钯膜氢渗透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赵杭
刘雪
+4 位作者
曹道帆
李超
江锋浩
吴昌宁
刘科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9-56,共8页
富氢气体的钯膜分离纯化过程中,杂质CO_(2)、CO_(2)对氢渗透的抑制作用导致了氢通量和分离效率降低。因此,区分并量化CO_(2)、CO_(2)抑制作用中的浓差极化及竞争吸附作用,是保障钯膜高效纯化氢气的关键。使用Caravella模型分析了CO_(2)...
富氢气体的钯膜分离纯化过程中,杂质CO_(2)、CO_(2)对氢渗透的抑制作用导致了氢通量和分离效率降低。因此,区分并量化CO_(2)、CO_(2)抑制作用中的浓差极化及竞争吸附作用,是保障钯膜高效纯化氢气的关键。使用Caravella模型分析了CO_(2)、CO_(2)的浓差极化、竞争吸附及两者的综合抑制作用;在CO_(2)、CO_(2)浓度(体积分数,下同)分别为5%~25%、1%~5%,纯化温度为320~420℃下,考察了浓差极化作用系数(CPC)、竞争吸附作用系数(IC)及综合抑制作用系数(PRC)的演变规律;确定了综合抑制作用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随着CO_(2)、CO_(2)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均增强。纯化温度增加时,CO_(2)的IC在CO_(2)浓度仅为15%~25%时减小,而CO_(2)的IC在CO_(2)浓度为1%~5%时均减小,这是由于CO_(2)在钯上吸附作用更强。CO_(2)、CO_(2)的综合抑制作用分别以浓差极化作用、竞争吸附作用为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
钯膜
氢渗透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浓差极化
竞争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污泥焚烧灰渣/硝酸钾复合相变材料传热储热性能强化
1
作者
熊亚选
高梓靖
张艾桐露
钱向瑶
宋超宇
何苗
吴玉庭
丁玉龙
机构
北京建筑
大学
未来新材料研究院
北京京能热力发展有限公司通州分公司
北京工业
大学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英国伯明翰大学伯明翰储能中心
出处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7-134,共8页
基金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KM201910016011)。
文摘
工业生产及城市居民生活产生大量污水污泥,污泥的填埋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为大规模消纳市政污泥,变废为宝,将其制备成低碳低成本储热材料,提出添加碳化硅、氮化硼和膨胀石墨为导热增强剂,以强化污泥焚烧灰渣/硝酸钾复合相变储热材料(50%污泥焚烧炉渣+50%硝酸钾)导热性能的思路。通过制备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研究导热增强剂对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膨胀石墨不适合作为污泥焚烧灰渣/硝酸钾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导热增强剂;添加质量分数为2%的导热增强剂在熔化潜热改善方面是最优的,且添加氮化硼优于添加碳化硅;添加质量分数为2%氮化硼的样品的导热系数提升最为显著,在100~400℃时分别比样品SC3(不加导热增强剂)升高65%、93%、117%、203%;经历1000次加热/冷却循环后,氮化硼质量分数为2%的样品潜热为35.29 J/g,储热密度为292.1 J/g,碳化硅质量分数为2%的样品潜热为40.90 J/g,储热密度为334.9 J/g;碳化硅质量分数为2%的样品、氮化硼质量分数为2%的样品传热速率分别为0.16、0.17℃/s。研究结果初步证明碳化硅和氮化硼作为污泥焚烧灰渣/硝酸钾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导热增强剂是可行的。
关键词
污泥焚烧灰渣
硝酸钾
复合相变储热材料
导热增强剂
储热性能
热稳定性
Keywords
sludge-incinerated ash and slag
potassium nitrate
composite phase change thermal storage material
thermal conductivity enhancer
thermal energy storage performance
thermal stability
分类号
X70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Na_(2)CO_(3)/电石渣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
7
2
作者
王辉祥
熊亚选
任静
药晨华
宋超宇
吴玉庭
丁玉龙
机构
北京建筑
大学
北京中建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工业
大学
英国伯明翰大学
出处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819-3827,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006008)
北京市教委科研项目(KM201910016011)。
文摘
为循环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降低储热系统成本,以工业固废电石渣替代传统骨架材料,采用冷压烧结法创新制备7种不同配比的Na_(2)CO_(3)/电石渣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恒速增压法、电子显微法、高温热冲击法、X射线衍射法、红外吸收光谱法等方法研究其储热性能、力学性能、微观结构、热循环稳定性和化学兼容性。结果表明,电石渣与碳酸钠结合可形成性能优异的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电石渣与碳酸钠质量比为52.5∶47.5时制备的复合相变储热材料(NC5)综合性能最佳,储热密度在100~900℃内达到993 J/g,抗压强度达到22.02 MPa,最高导热系数为0.62 W/(m·K);样品NC5中不同组分均匀分布,组分间具有良好的兼容性;样品NC5经100次加热/冷却循环后仍具有优异的储热性能,可为固废资源化利用和低成本储热材料研发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工业固废
骨架材料
复合相变储热材料
储热性能
热循环稳定性
Keywords
Industrial solid waste
skeleton material
shape-stable phase change composite
thermal energy storage performance
thermal cycling stability
分类号
TB332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O_(2)和CO对钯膜氢渗透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赵杭
刘雪
曹道帆
李超
江锋浩
吴昌宁
刘科
机构
南方科技
大学
化学系
南方科技
大学
前沿与交叉科学研究院
南方科技
大学
创新创业学院
哈尔滨工业
大学
化工与化学学院
英国伯明翰大学伯明翰储能中心
(BCES)
出处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9-56,共8页
基金
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专项资金(KQTD20180411143418361)
深圳燃气-南方科技大学刘科院士工作站项目。
文摘
富氢气体的钯膜分离纯化过程中,杂质CO_(2)、CO_(2)对氢渗透的抑制作用导致了氢通量和分离效率降低。因此,区分并量化CO_(2)、CO_(2)抑制作用中的浓差极化及竞争吸附作用,是保障钯膜高效纯化氢气的关键。使用Caravella模型分析了CO_(2)、CO_(2)的浓差极化、竞争吸附及两者的综合抑制作用;在CO_(2)、CO_(2)浓度(体积分数,下同)分别为5%~25%、1%~5%,纯化温度为320~420℃下,考察了浓差极化作用系数(CPC)、竞争吸附作用系数(IC)及综合抑制作用系数(PRC)的演变规律;确定了综合抑制作用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随着CO_(2)、CO_(2)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均增强。纯化温度增加时,CO_(2)的IC在CO_(2)浓度仅为15%~25%时减小,而CO_(2)的IC在CO_(2)浓度为1%~5%时均减小,这是由于CO_(2)在钯上吸附作用更强。CO_(2)、CO_(2)的综合抑制作用分别以浓差极化作用、竞争吸附作用为主导。
关键词
氢气
钯膜
氢渗透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浓差极化
竞争吸附
Keywords
hydrogen
palladium membrane
hydrogen permeation
carbon dioxide
carbon monoxide
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
competitive adsorption
分类号
TQ028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污泥焚烧灰渣/硝酸钾复合相变材料传热储热性能强化
熊亚选
高梓靖
张艾桐露
钱向瑶
宋超宇
何苗
吴玉庭
丁玉龙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Na_(2)CO_(3)/电石渣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制备与性能
王辉祥
熊亚选
任静
药晨华
宋超宇
吴玉庭
丁玉龙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CO_(2)和CO对钯膜氢渗透的抑制作用研究
赵杭
刘雪
曹道帆
李超
江锋浩
吴昌宁
刘科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