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对若尔盖高寒草地退化区植被恢复效果
1
作者 俄么足 尼开泽仁 +1 位作者 泽让扎西 王钰 《草学》 2025年第3期52-58,共7页
本研究基于若尔盖县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通过设置人工种草(AGP)和天然草地改良(NGI)两种模式,系统评估了综合技术措施对高寒退化草地植被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工种草区域植被盖度、高度分别提升27.05%和370.79%,地上生物量(干重)... 本研究基于若尔盖县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通过设置人工种草(AGP)和天然草地改良(NGI)两种模式,系统评估了综合技术措施对高寒退化草地植被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工种草区域植被盖度、高度分别提升27.05%和370.79%,地上生物量(干重)增幅达421.71%,可食牧草生物量(干重)增加821.73%,且毒害草占比降低4.11%;草地改良区域植被盖度、高度分别提升37.99%和182.75%,地上生物量(干重)增加169.79%,可食牧草生物量(干重)增长278.91%;两种措施均显著提高植被高度、盖度、生物量和枯落物量(P<0.001)。研究表明,综合技术措施能有效恢复退化草地生态功能,其中人工种草模式对生产力提升效果更显著,本研究为高寒草地生态工程实施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恢复 围栏封育 毒害草控制 产草量动态 生态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尔盖县草原基况调查及服务功能评价
2
作者 刘海金 仲小波 +2 位作者 李英主 李明峰 张志艳 《草学》 2024年第5期62-70,共9页
若尔盖县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大量的碳汇储备以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维持我国的生态稳定性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对若尔盖县的草原基况进行系统的调查监测,全面了解若尔盖县草原的分布情况、草原类型、草原产草量、草原等级、草原盖... 若尔盖县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大量的碳汇储备以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维持我国的生态稳定性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对若尔盖县的草原基况进行系统的调查监测,全面了解若尔盖县草原的分布情况、草原类型、草原产草量、草原等级、草原盖度及草原载畜量状况,为科学制定若尔盖县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规划和方案,精准指导沙化治理、湿地保护、退化草地植被修复、草原改良等草原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了基础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 草原基况 服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长制下若尔盖县森林资源管理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达热初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0期217-219,共3页
若尔盖县森林资源丰富,是四川省西北部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但近年来当地森林资源管理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当地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为提高森林资源管理效率,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分析若尔盖县森林资源管理存在的生... 若尔盖县森林资源丰富,是四川省西北部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但近年来当地森林资源管理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当地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为提高森林资源管理效率,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分析若尔盖县森林资源管理存在的生态系统脆弱与生物多样性下降、森林资源结构失衡与合理更新不畅、监管制度欠缺与执法力度不足、气候变化适应性管理及应对策略缺失等问题,并基于若尔盖县林长制实施背景,提出依托林长制强化生态系统监管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科学合理的森林结构调整与更新计划、建立健全监管体系与提升执法效率、构建气候变化响应型森林资源管理体系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长制 森林资源管理 生态安全 四川省若尔盖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尔盖县主要林分可燃物载量特征及林火防控分析
4
作者 能州 刘茂 金银春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7期95-99,共5页
按照《全国森林和草原火灾风险普查四川省试点调查技术指南》,分气候区、森林起源、龄组、郁闭度、优势树种对森林可燃物调查类型进行调查,分析确定火灾风险。根据林分型分层结果、面积比例和标准地数量要求,确定各类型布设调查标准地数... 按照《全国森林和草原火灾风险普查四川省试点调查技术指南》,分气候区、森林起源、龄组、郁闭度、优势树种对森林可燃物调查类型进行调查,分析确定火灾风险。根据林分型分层结果、面积比例和标准地数量要求,确定各类型布设调查标准地数量,再把各类型标准地分别布设在森林植被分布图上。按标准设置正方形标准地,开展乔木、灌木、草本、枯落物、腐殖质等可燃物载量调查。结果表明:各层次可燃物载量如下,乔木层153.04~302.28 t/hm^(2);灌木层8.30~19.03 t/hm^(2);草本层0.69~2.32 t/hm^(2);枯落物层3.33~4.74 t/hm^(2);腐殖层2.47~4.72 t/hm^(2);根据总可燃物载量比较,相同林分型中,随着林龄的增加,可燃物载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云杉、桦木的成过熟林总可燃物载量比近熟林有所下降,这可能与当地人为砍伐等破坏有关;林分中最易引起火灾的可燃物为地表可燃物和草本植物。4种林分型下,平均死可燃物载量为5.66~9.18 t/hm^(2),发生较大火灾的可能性较小。但近熟林和成过熟林中的死可燃物载量较大,应重点关注。森林火灾引发的影响因子较多,应根据林分可燃物特征、立地条件、人文情况等实际情况,提出符合防火实情的防火区划和防火减灾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可燃物载量 防火 若尔盖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若尔盖草原鼠害监测应用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周俗 韩立亮 +4 位作者 杨思维 王钰 根呷羊批 牛培莉 王泽光 《草学》 2021年第2期15-25,共11页
鼠害是我国草原的主要生物灾害之一,严重威胁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利用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实现复杂环境下草原地物类型的识别与分割,该方法在草原鼠害监测与管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若尔盖草原为例,将Mask R-CNN卷积神经网络模... 鼠害是我国草原的主要生物灾害之一,严重威胁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利用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实现复杂环境下草原地物类型的识别与分割,该方法在草原鼠害监测与管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若尔盖草原为例,将Mask R-CNN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Res2Net网络与无人机影像数据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型草原地物类型的识别与分割方法,对草原不同地物类型进行检测和分割,进而统计相应地物类型的面积与数量,建立了若尔盖草原的鼠害监测模型。得出如下结论:无人机低空遥感结合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监测方法可以为若尔盖草原鼠害调查提供准确度甚高的解译结果;其中,土丘的检测精度最高,恢复斑块检测精度最低,但其面积占比最高;样地中土丘分布均匀,鼠洞呈集聚分布,两类害鼠分布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研究结果反映的信息与鼠害发生区域基本一致,该方法为有效监测鼠害提供了决策支持,对有效保护草原生产力和实现草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遥感 卷积神经网络 鼠害监测 若尔盖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尔盖草原鼠害发生特征及防控对策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嘉智 杜静 +5 位作者 张志艳 俄么足 刘海金 罗麟 李丽琴 范康 《草学》 2023年第1期80-83,共4页
在综述若尔盖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生活习性、危害特征基础上,对若尔盖县草原鼠害现状展开调查,并对其发生趋势做出预测,同时基于目前草地鼠害防治措施及存在的问题,提炼出适合若尔盖县的草原鼠害综合防控对策,为推进若尔盖草原生态文明... 在综述若尔盖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生活习性、危害特征基础上,对若尔盖县草原鼠害现状展开调查,并对其发生趋势做出预测,同时基于目前草地鼠害防治措施及存在的问题,提炼出适合若尔盖县的草原鼠害综合防控对策,为推进若尔盖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 草原鼠害 防控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植物叶片水势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德朝 涂胜 +5 位作者 吴世磊 贺丽 李红霖 吴科君 黄雪梅 李俊 《种子科技》 2022年第6期17-19,108,共4页
由于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等原因,我国草原面临着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导致的水分胁迫、土壤盐碱化等环境问题。多年来,许多学者在植物水势概念、变化特征及其对水分、盐碱、气温和太阳辐射量等不同环境因子的响应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由于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等原因,我国草原面临着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导致的水分胁迫、土壤盐碱化等环境问题。多年来,许多学者在植物水势概念、变化特征及其对水分、盐碱、气温和太阳辐射量等不同环境因子的响应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为相关领域发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目前已有许多关于草原植物叶片水势的研究,但缺乏系统的综述,文章作相关整理,综述了植物叶水势的概念及其时序动态变化、不同环境因子对叶水势的影响、不同植物物种叶水势对环境因子的不同响应,探讨了草原植物叶水势研究的发展方向,为草原植物叶片水势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水势 草原植物 不同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路侧草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8
作者 刘海金 于姣妲 +1 位作者 汪进 杨靖宇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6期69-75,共7页
为探究高原公路沿线草地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典型国道沿线草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中6种重金属(Pb、Zn、Cu、Cd、Ni和Cr)含量进行研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律,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和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域... 为探究高原公路沿线草地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典型国道沿线草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中6种重金属(Pb、Zn、Cu、Cd、Ni和Cr)含量进行研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律,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和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表层土壤(0~10 cm)中Pb含量随与公路距离的增加总体呈增加趋势;在不同距离下,土壤中Ni和Cr具有向下层积聚的趋势,而Pb、Zn和Cd则具有表层积聚的趋势;公路沿线土壤中Pb和Cu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受交通活动影响较大,而Cd的稳定性相对较好;Cu、Pb与Zn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Pb、Cr与Cu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研究区公路沿线部分草地表层土壤中重金属Pb、Cd、Ni、Cr和Cu达到污染程度,不同距离下草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较高,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为轻微至中等。由于研究区经济和旅游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将随交通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其公路沿线草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应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北高原 草地 土壤重金属 空间分布特征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对策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杨慧琼 《种子科技》 2021年第6期73-74,共2页
当人类科技越来越发达,城市建筑占比也越来越多,对木材的需求量也急剧上升。人们过度砍伐树木,严重时会造成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同时,工业的兴起使得各种废水、废气等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增加,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因此,环境污染使人们... 当人类科技越来越发达,城市建筑占比也越来越多,对木材的需求量也急剧上升。人们过度砍伐树木,严重时会造成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同时,工业的兴起使得各种废水、废气等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增加,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因此,环境污染使人们也慢慢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为了治理空气污染,国家大力支持林业发展。林业的发展使得树木种植数量增加,有些树木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从而净化空气,但是病虫害会阻碍树木的健康生长。介绍了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并提出无公害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 病虫害 原因 无公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入侵新害虫锈色角胫象在中国潜在适生区的预测
10
作者 王步信 宋东 +9 位作者 蒋俊峰 林若竹 姚艳霞 魏建荣 赵文霞 张真 杨慧琼 周忠福 韩小雪 淮稳霞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32,共10页
[目的]近期,在我国山东威海的黑松林中首次发现了外来入侵蛀干害虫锈色角胫象。本文通过预测其适生区,以期为高效率地做好检疫、监管和及时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气候、地形因子数据集,结合锈色角胫象实地分布数据,利用MaxEn... [目的]近期,在我国山东威海的黑松林中首次发现了外来入侵蛀干害虫锈色角胫象。本文通过预测其适生区,以期为高效率地做好检疫、监管和及时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气候、地形因子数据集,结合锈色角胫象实地分布数据,利用MaxEnt和ArcGIS软件预测分析锈色角胫象在当前及未来气候情景下适宜分布区的变化。[结果]锈色角胫象适生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欧洲全境以及北美洲东部,零星分布在南美洲的南部和大洋洲的东南部。在我国境内主要分布于华北、华中、华东等地区。在4种未来气候情景(SSP126、SSP245、SSP370和SSP585)下,高适生区有所减少,中适生区面积增加趋势大于减少趋势,低适生区明显扩大,锈色角胫象潜在适生区的质心变化整体表现出向西北方移动的趋势。[结论]最冷季度的平均温度(bio11)和最干燥季度的平均温度(bio9)是影响我国锈色角胫象分布最主要的限制因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锈色角胫象适生区面积逐渐增加,地理分布格局向西北方向扩散,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该害虫入侵的预警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锈色角胫象 入侵害虫 适生区 MaxEn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芒麦抗逆性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贡萍 阿力日坡 +3 位作者 张雅洁 李英主 李明峰 王嘉智 《草学》 2024年第2期37-44,共8页
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inn.)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人工草地建植、天然草地恢复改良、草地畜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对老芒麦抗旱性、耐寒性以及抗盐碱性等抗逆性评价研究较多,评价指标也比较丰富,从形态学指标到... 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inn.)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人工草地建植、天然草地恢复改良、草地畜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对老芒麦抗旱性、耐寒性以及抗盐碱性等抗逆性评价研究较多,评价指标也比较丰富,从形态学指标到生理生化指标逐渐深入,在老芒麦抗逆性评价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综述我国老芒麦研究中涉及的主要抗逆性评价指标研究进展,旨在为老芒麦抗性研究、种质资源的评价利用以及评价指标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抗逆性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高原薹草属植物资源及其分布特征
12
作者 刘海金 李丹 +1 位作者 汪进 杨靖宇 《现代园艺》 2024年第20期13-16,共4页
以川西高原广泛分布的薹草属植物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了川西高原薹草属植物的种类和分布,分析了薹草属植物的海拔和生境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川西高原共有3亚属、23组、68种薹草属植物;薹草属植物在川西高原的分布区海拔跨度较大,其中海... 以川西高原广泛分布的薹草属植物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了川西高原薹草属植物的种类和分布,分析了薹草属植物的海拔和生境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川西高原共有3亚属、23组、68种薹草属植物;薹草属植物在川西高原的分布区海拔跨度较大,其中海拔3 000~4 000 m地区薹草属植物物种最多;薹草属植物在川西高原生境多样,其中湿地、森林和草甸中薹草属植物较丰富。初步揭示了川西高原薹草属植物的分布格局,对薹草属植物在川西高原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可为川西高原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薹草属 海拔 生境 分布 川西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分析法的川西北高寒沙地适生治沙灌木筛选评价研究
13
作者 陈德朝 达郎周 +7 位作者 鄢武先 邓东周 贺丽 吴世磊 余凌帆 杨靖宇 王嘉智 张利 《四川林业科技》 2021年第1期65-69,共5页
为进一步解决川西北沙化土地治沙植物材料单一的问题,在调查川西北沙生植物种质资源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川西北藏区高寒沙地适生治沙灌木筛选层次结构模型,从31种乡土灌木中筛选出沙棘、康定柳、杯腺柳、金露梅等8种优良适生... 为进一步解决川西北沙化土地治沙植物材料单一的问题,在调查川西北沙生植物种质资源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川西北藏区高寒沙地适生治沙灌木筛选层次结构模型,从31种乡土灌木中筛选出沙棘、康定柳、杯腺柳、金露梅等8种优良适生治沙灌木,为川西北高寒沙地植被恢复治沙灌木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北 高寒沙地 治沙灌木 层次分析法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昌杉木人工林生长性状与土壤因子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赖世会 贾晨 +3 位作者 能州 罗建勋 严贤春 方颖 《四川林业科技》 2021年第3期1-6,共6页
为了探索德昌杉木人工林生长性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以德昌杉木为研究对象,运用方差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分别对不同地区同一林龄、同一地区不同林龄的德昌杉木生长性状与土壤化学性质进行差异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同一... 为了探索德昌杉木人工林生长性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以德昌杉木为研究对象,运用方差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分别对不同地区同一林龄、同一地区不同林龄的德昌杉木生长性状与土壤化学性质进行差异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同一林龄的德昌杉木生长性状存在显著差异,且生长性状与土壤因子无显著相关关系;同一地区不同林龄的德昌杉木生长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胸径年生长量与土壤全钾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树高年生长量与全钾存在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昌杉木 生长性状 土壤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生态旅游与森林保护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志艳 《花卉》 2019年第6期168-169,共2页
环境问题是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大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高度发展,随之出现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多:伐木造成的森林破坏,工业废水导致的水质问题,以及工业生产带来的空气质量下降等等。人类要想在健康的环境中生存,必须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在支... 环境问题是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大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高度发展,随之出现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多:伐木造成的森林破坏,工业废水导致的水质问题,以及工业生产带来的空气质量下降等等。人类要想在健康的环境中生存,必须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在支撑我国国民经济的产业中,服务业发展越来越快,旅游业是服务业的支柱产业,2015年我国的境内旅游达到了28亿人次,旅游业带动了我国第三产业的大幅增长,但旅游业增长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本文从介绍森林生态旅游项目出发,探究如何对森林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森林保护 环境问题 生态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16
作者 张新 杨恒 +6 位作者 刘海金 涂胜 陈芸莹 杨秋寒 彭靖涵 余青青 雷雄 《草学》 2025年第4期30-40,65,共12页
为了解不同燕麦(Avena sativaL.)种质资源在川西北地区农艺性状差异,本试验对76份引进燕麦种质资源的1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形态多样性指数分析,并对其中10个数量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 为了解不同燕麦(Avena sativaL.)种质资源在川西北地区农艺性状差异,本试验对76份引进燕麦种质资源的1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形态多样性指数分析,并对其中10个数量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第二节茎粗具有最大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2.076);小穗数具有最大的变异系数(42.76%);单株产量和小穗数,旗叶宽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01)。聚类分析将76份种质资源分为3个大类群,类群Ⅰ包含26份燕麦种质资源,具有第二茎节较粗,穗轴长,旗叶较长,旗叶较宽和小穗数量多等特点,可作为选育多目标性状的优良种质或材料;类群Ⅱ包含20份种质资源,总体性状表现差;类群Ⅲ包含30份种质资源,其在株高、穗长、单株产量和茎节数性状上表现较好,且各性状变异系数较低,可作为选育高产品种的亲本。主成分分析显示:前5个主成分贡献了84.3%的变异率,第一主成分反映旗叶长、旗叶宽、穗轴长和小穗数;第二主成分反映分蘖数和单株产量;第三主成分反映茎节数;第四主成分反映穗长;第五主成分反映株高。综上,76份引进燕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通过综合评价得出Badberger、White Tartar、Shatilovskij 56、White Maine可作为亲本改良川西北地区燕麦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北草地生态系统典型灌丛“肥岛”效应
17
作者 黄雪梅 尼开泽仁 +6 位作者 贺丽 王嘉智 陈红莲 陈德朝 邓东周 鄢武先 杨靖宇 《防护林科技》 2025年第5期17-22,共6页
探究川西北高寒地区灌丛所形成的“肥岛”效应,可为川西北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支持和参考。选取高山柳(Salix cupularis)、金露梅(Dasiphora fruticosa)、绣线菊(Spiraea alpinas)、鲜卑花(Sibiraea angustata)和沙棘(Hipp... 探究川西北高寒地区灌丛所形成的“肥岛”效应,可为川西北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支持和参考。选取高山柳(Salix cupularis)、金露梅(Dasiphora fruticosa)、绣线菊(Spiraea alpinas)、鲜卑花(Sibiraea angustata)和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为研究对象,分取灌丛基部及灌丛外0~10 cm层的土壤,测定其机械组成、容重、pH和理化性质,并分析不同灌丛类型内土壤养分富集率。结果表明:不同物种灌丛下土壤养分富集作用有所不同,对有机质,金露梅、鲜卑花和绣线菊灌丛表现出一定的富集作用,对沙棘、高山柳则未表现出富集作用;5种灌丛类型中,只有金露梅和鲜卑花灌丛对土壤全氮、全磷、全钾表现出富集作用,其他3种灌丛中,除高山柳灌丛体现出对土壤全钾的富集作用外,皆未显示出富集作用;鲜卑花和高山柳对土壤碱解氮有一定富集作用,鲜卑花、绣线菊和高山柳皆表现出对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富集作用。总体来看,鲜卑花和高山柳对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皆表现出较好的富集作用。川西北高寒灌丛存在显著“肥岛”效应,但富集能力因物种而异。鲜卑花综合富集能力最强,金露梅次之,高山柳则选择性富集速效养分。沙棘和绣线菊的肥岛效应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北草地 灌丛 土壤 “肥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