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产地三七皂苷累积差异及其与土壤病原真菌的关系
1
作者 刘子豪 夏青 +5 位作者 王梦琦 魏富刚 杨绍周 张金波 蔡祖聪 赵军 《土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23,共10页
为研究不同产地三七主根中皂苷含量和累积量的差异及其变化规律,解析三七皂苷含量及累积量与土壤病原真菌数量的关系,以建立在传统产区(文山丘北)和新兴产区(昆明石林)的三七种植基地为研究对象,于2年生苗期、2年生根部生长期、3年生花... 为研究不同产地三七主根中皂苷含量和累积量的差异及其变化规律,解析三七皂苷含量及累积量与土壤病原真菌数量的关系,以建立在传统产区(文山丘北)和新兴产区(昆明石林)的三七种植基地为研究对象,于2年生苗期、2年生根部生长期、3年生花期和3年生采收期分别采集三七植株和根际土壤样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对三七主要皂苷(R1、Rg1、Rb1和Rd)含量以及土壤病原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腐皮镰刀菌(F. solani)和毁坏柱孢霉(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数量进行了分析,同时测定了三七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物量。结果表明:产地对三七生物量累积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在3年生采收期时,丘北三七的总鲜重和总干重比同期石林三七高27.7%和31.1%。同样地,产地对三七皂苷含量及其累积量也具有重要影响,其中丘北三七主根中各皂苷单体、总皂苷含量及其累积量总体大于石林三七。特别地,3年生采收期时丘北三七每株主根中总皂苷累积量高达2 364.8 mg,是石林三七的1.56倍。在整个三七生长周期内,丘北三七根际土壤中腐皮镰刀菌的数量及其在真菌中的占比始终显著高于石林三七(P<0.05),但尖孢镰刀菌与毁坏柱孢霉的数量及占比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2年生苗期外,根际土壤中腐皮镰刀菌的数量及占比与三七主根中大部分皂苷含量及其累积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丘北和石林两地三七的皂苷累积差异显著,且这种累积差异与根际土壤中的腐皮镰刀菌数量及其占比密切相关,该研究结果从生物逆境胁迫和植物–病原微生物互作视角为解析三七品质的形成机制提供了有益信息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产地 云南文山 皂苷含量 腐皮镰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对三七连作土壤真菌群落的调节效应研究
2
作者 周瑞春 官会林 +5 位作者 王豪吉 徐菁 杨福彬 魏富刚 杨绍周 徐武美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84,共9页
连作障碍是影响名贵中药材三七种植业的主要瓶颈,而真菌群落变化是三七连作障碍的主要成因。利用土培试验,探索蚯蚓活动对三七连作土壤真菌群落的调节效应;向三七连作土壤中添加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牛粪添加量为0%(M0)、1%(M1)... 连作障碍是影响名贵中药材三七种植业的主要瓶颈,而真菌群落变化是三七连作障碍的主要成因。利用土培试验,探索蚯蚓活动对三七连作土壤真菌群落的调节效应;向三七连作土壤中添加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牛粪添加量为0%(M0)、1%(M1)、2%(M2)和5%(M3),以未处理的连作土为对照(CK)。土培2.5个月后,采集土样,测定土壤团聚体结构特征、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真菌群落组成与多样性,并探索土壤理化因子与真菌群落变化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与CK相比,M1~M3处理增加了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此外,M0处理下土壤电导率、有机质与速效氮、磷、钾含量降低,而随着牛粪添加量的增加(M1~M3),土壤电导率、有机质与速效养分含量相应升高;M3处理下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与磷酸酶活性最高,较CK分别提高了15.19 mg·g^(-1)、5.55 mg·L^(-1)与0.73 mg·g^(-1)(P<0.05)。与CK相比,添加蚯蚓(M0~M3)使土壤中潜在病原菌镰孢菌属(Fusarium)与癣囊腔菌属(Plectosphaerella)相对丰度分别降低了1.09%~2.27%与0.21%~0.28%,潜在有益菌半乳糖霉属(Galactomyces)与曲霉属(Aspergillus)相对丰度分别升高了7.75%~17.70%与0.15%~0.32%;网络分析表明,蚯蚓活动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复杂性。因此,添加蚯蚓有望成为改良三七连作土壤、消减连作障碍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连作障碍 蚯蚓 真菌群落 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与农艺性状对三七集团选择群体的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满桥 王前 +6 位作者 李葵秀 俎峰 陈中坚 王勇 魏富刚 杨生超 刘冠泽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73-1684,共12页
三七为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和繁育周期长,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低,但群体内单株间表型变异大,人参皂苷含量差异尤为明显。本研究根据三七中5种人参皂苷(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d)含量构建了1... 三七为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和繁育周期长,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低,但群体内单株间表型变异大,人参皂苷含量差异尤为明显。本研究根据三七中5种人参皂苷(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d)含量构建了11份集团群体(SL1~SL11),对当代和第一代集团群体人参皂苷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基于三七基因组,使用MISA软件进行全基因组水平SSR标记开发,鉴定到255239个SSR标记,筛选出17对多态性SSR标记。使用SSR标记对第一代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11份第一代集团群体观察杂合度Ho较高(0.4583~0.6042),遗传分化程度低(Fst=0.0447),且具有较高基因流(Nm=11.6189);第一代群体间总皂苷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而三七皂苷R1变异系数高于总皂苷和其他单体皂苷,且群体SL8三七皂苷R1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群体。综上,本研究以皂苷含量为目标性状构建了高皂苷含量的集团群体,并利用SSR标记评价了群体遗传多样性,构建的三七皂苷R1高含量群体可作为后续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集团群体 SSR标记 人参皂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与罹病三七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群落特征差异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林于蓝 张园可心 +6 位作者 王宝英 黄杜鹃 林广宁 魏富刚 张金波 蔡祖聪 赵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9-699,共11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健康与罹患根腐病三七内生真菌群落特征差异及在不同植株部位的分布特征与随生长年限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1年、2年生健康与罹患根腐病的三七植株,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其根、茎部位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基于形态特征和...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健康与罹患根腐病三七内生真菌群落特征差异及在不同植株部位的分布特征与随生长年限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1年、2年生健康与罹患根腐病的三七植株,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其根、茎部位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基于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对内生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获得966株内生真菌,经鉴定隶属于3门、5纲、14目、25科、31属。从菌株分离数及分离率看:罹病植株>健康植株,2年生>1年生,根部>茎部。健康和罹病三七的可培养内生真菌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曲霉属、耙齿菌属、毛壳属和青霉属在健康三七内生真菌群落中占主导,而镰刀菌属、曲霉属、篮状菌属、毛壳属和木霉属是罹病三七内生真菌的优势属。植株部位对三七内生真菌群落组成具有明显影响,其中罹病三七根部镰刀菌属的分离频率高达52%,显著高于其茎部的11.2%,且在罹病三七根部大量分离到木霉属和篮状菌属等有益真菌,其分离频率分别为11.0%和14.5%,而三七茎部内生真菌群落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均高于根部。此外,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三七内生真菌群落的发育更加完善,健康和罹病三七内生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特征也随之变化,其中尖孢镰刀菌和腐皮镰刀菌在罹病三七植株中的分离频率大幅增加,达到14.5%和32.9%。健康三七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随生长年限增加逐渐上升,而罹病三七内生真菌多样性和均匀度逐渐降低。[结论]三七植株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健康和罹病三七可培养内生真菌定殖数量及群落组成具有显著差异,且植株部位与生长年限均对三七可培养内生真菌群落特征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内生真菌 根腐病 多样性 生长年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种对三七根系构型的影响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梦琦 魏富刚 +5 位作者 夏青 杨绍周 王宝英 张金波 蔡祖聪 赵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4-793,共10页
【目的】分析不同品种三七的根系形态指标及主根皂苷含量差异,探究根系形态特征与三七生物量及皂苷含量和累积量的关系,为基于三七根系形态特征的高品质三七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苗乡三七1号(M1)、苗乡7号(M7)、苗乡8号(M8... 【目的】分析不同品种三七的根系形态指标及主根皂苷含量差异,探究根系形态特征与三七生物量及皂苷含量和累积量的关系,为基于三七根系形态特征的高品质三七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苗乡三七1号(M1)、苗乡7号(M7)、苗乡8号(M8)和文院紫七1号(Z1)4个三七品种的2年生植株为研究对象,利用根系扫描仪测定三七的根系形态指标,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七主根中主要皂苷的含量,同时测定三七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并分析根系形态指标与三七生物量、根冠比及皂苷含量和累积量的相关性。【结果】不同三七品种的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及根冠比存在一定差异,其中Z1的地上部鲜重最高,M1的地下部鲜重和干重最高,而M8的根冠比最大;不同三七品种的根系形态特征也存在差异,M7、M8和Z1的总根长、总根尖数和分枝数均显著大于M1(P<0.05,下同),M7和Z1的总根表面积显著大于M1;不同三七品种主根中的皂苷含量及累积量,以Z1主根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_(1)、Rb_(1)和Rd)及总皂苷含量最高,以M1主根中各单体皂苷累积量及总皂苷累积量最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总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总根体积等根系形态指标与三七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及皂苷累积量均呈正相关,且粗根(根直径>2mm)根表面积、根体积与三七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及皂苷累积量的相关性大于细根(根直径≤2 mm)。【结论】不同三七品种的根系形态特征、生物量、皂苷含量及累积量存在一定差异,且三七的总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总根体积等根系形态指标与三七的生物量和皂苷累积量关系密切,良好的根系形态特征对三七生长和品质形成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品种 根系形态 皂苷累积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拔鸡腿”对三七入药部位氨基酸和三七素含量的表征效应
6
作者 周娅 熊芹 +4 位作者 魏富刚 赵昶灵 张锐 宫晓云 文国松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85-93,共9页
【目的】探明三七地上茎顶部茎段鸡腿状增粗(俗称“拔鸡腿”)对三七传统入药部位氨基酸和三七素含量的影响,为三七优质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茚三酮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三七“非拔鸡腿”和“拔鸡腿”植株主根、侧根、... 【目的】探明三七地上茎顶部茎段鸡腿状增粗(俗称“拔鸡腿”)对三七传统入药部位氨基酸和三七素含量的影响,为三七优质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茚三酮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三七“非拔鸡腿”和“拔鸡腿”植株主根、侧根、根状茎和地下部器官的总游离氨基酸含量(TFAC)和三七素含量(DC);在此基础上采用方差分析法研究“拔鸡腿”对三七传统入药部位氨基酸和三七素含量的表征效应。【结果】与“非拔鸡腿”相比,2年生“拔鸡腿”主根的TFAC不显著偏低18.92%,根状茎和地下部器官的TFAC分别显著偏低31.06%和16.26%,侧根显著偏高14.26%;主根、侧根和地下部器官的DC分别极显著偏低33.87%、26.55%和17.97%,根状茎极显著偏高9.37%;3年生“拔鸡腿”主根的TFAC显著偏高13.90%,侧根、根状茎和地下部器官分别不显著偏低1.13%、14.32%和1.45%,主根和根状茎分别显著偏低9.96%和8.61%,侧根显著偏高18.14%,地下部器官不显著偏高0.37%;从2年生至3年生,“非拔鸡腿”和“拔鸡腿”侧根、根状茎和地下部器官的TFAC均下降,且后者较前者分别下降673.98%、-31.21%和-44.82%,二者主根的DC均上升,且后者较前者增加5.74倍。【结论】“拔鸡腿”表征着2年生侧根和3年生主根的TFAC较高,2年生根状茎和3年生侧根、地下部器官的DC较高,2年生至3年生时主根TFAC、主根、侧根和地下部器官的DC呈上升趋势;但2年生、3年生其余入药部位的TFAC和DC偏低,且2年生至3年生时各部位的TFAC和DC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拔鸡腿” 入药部位 氨基酸 三七素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土壤Cd胁迫对三七富集及其药效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朱美霖 陈中坚 +5 位作者 姜阳 魏富刚 崔斌 蒋艳雪 曹红斌 张文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42-347,共6页
目的推算三七GAP种植土壤Cd的安全限量浓度。方法采用当地土壤添加不同浓度的CdCl2溶液进行三七盆栽实验,考察重金属Cd在三七各组织器官中的富集规律及其对主要药效成分合成的影响,推得保证三七品质及服用安全性的三七GAP种植土壤Cd安... 目的推算三七GAP种植土壤Cd的安全限量浓度。方法采用当地土壤添加不同浓度的CdCl2溶液进行三七盆栽实验,考察重金属Cd在三七各组织器官中的富集规律及其对主要药效成分合成的影响,推得保证三七品质及服用安全性的三七GAP种植土壤Cd安全浓度限值。结果随着土壤Cd浓度的增加,三七根,茎,叶,花中Cd量均有明显增加,其变化规律符合对数曲线。三七不同组织富集Cd能力顺序为茎>根>花>叶,其中茎对Cd的吸收最强,富集系数最高。三七主要药效成分在土壤Cd的量小于30 mg/kg时,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以及总皂苷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变化,当土壤Cd的量等于30 mg/kg,主要药效成分量明显降低。结论由中药中重金属Cd的行业限量标准(0.3 mg/kg),根据土壤-三七Cd浓度拟合曲线计算出土壤Cd浓度安全限量为0.6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CD 富集 药效成分 安全限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Cd胁迫对三七生长和根系DNA损伤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朱美霖 魏富刚 +3 位作者 崔斌 陈中坚 蒋艳雪 曹红斌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8-64,共7页
采用盆栽实验法,研究了土壤中添加0.0(对照)、0.1、0.3、0.6、1.0、3.0、6.0、10.0和30.0mg·kg-1Cd对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并采用彗星实验对cd胁迫条件下三七根尖细... 采用盆栽实验法,研究了土壤中添加0.0(对照)、0.1、0.3、0.6、1.0、3.0、6.0、10.0和30.0mg·kg-1Cd对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并采用彗星实验对cd胁迫条件下三七根尖细胞的DNA损伤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随土壤cd添加量增加,三七的成活率、株高、单株复叶数和单株叶面积以及单株根、茎和叶片的干质量及鲜质量总体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各处理组三七植株的成活率和单株复叶数均高于对照,而株高和单株叶面积则在cd添加量较低的条件下高于对照、在Cd添加量较高的条件下低于对照;单株根、茎和叶的鲜质量及干质量在Cd添加量30mg·kg-1条件下均小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随cd添加量的提高,三七根系中SOD和CAT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而POD活性总体上逐渐升高;其中,cd添加量0.6、1.0、3.0和30.0mg·kg-1。处理组的SOD活性极显著或显著低于对照,而各处理组的POD和CAT活性总体上均高于对照且在Cd添加量1.0~30.0mg·kg。条件下与对照有极显著差异。彗星实验结果表明:各处理组三七根尖细胞的彗尾长、尾部DNA相对含量和Olive尾矩均有差异,其中,在Cd添加量较高的条件下各指标均高于对照但差异均不显著。研究结果显示:在较低水平的土壤Cd胁迫条件下,三七的生长、抗氧化酶活性和根系DNA均没有受到明显伤害,而较高水平的Cd胁迫则对其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有抑制作用,且根尖细胞DNA损伤也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Cd胁迫 三七 生长 DNA损伤 彗星实验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无公害栽培体系的探讨 被引量:31
9
作者 董林林 谷利婷 +4 位作者 徐江 陈中坚 魏富刚 余育启 陈士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11期1975-1980,共6页
三七是中国传统中药材,其栽培历史悠久,但在栽培过程中存在的农残高、病虫害重、连作障碍严重等问题阻碍了三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无公害栽培是保障三七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本研究概述了三七无公害栽培的主要环节,包括:基于药用植... 三七是中国传统中药材,其栽培历史悠久,但在栽培过程中存在的农残高、病虫害重、连作障碍严重等问题阻碍了三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无公害栽培是保障三七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本研究概述了三七无公害栽培的主要环节,包括:基于药用植物全球产地适宜性分析建立三七选地标准,通过合理轮作和土壤消毒建立三七综合土壤改良措施,建立新品种选育、水光肥一体化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规范栽培体系。此外,开展三七野生抚育模式、分子标记辅助三七新品种选育、建立综合的病虫害防治平台,可以有效的完善三七无公害栽培体系,进而促进三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无公害栽培 土壤改良 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壳炭对三七连作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昆艳 官会林 +6 位作者 赵林艳 李双丽 魏富刚 杨绍周 宋洪川 孙世中 徐武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107-2113,共7页
【目的】以连作5年三七种植地为对象,研究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细菌群落结构与三七幼苗存活率的影响,为三七连作地土壤改良与连作障碍消减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三七连作地生物炭施用量为1 kg/m^(2),以不施炭为对照(CK),共1... 【目的】以连作5年三七种植地为对象,研究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细菌群落结构与三七幼苗存活率的影响,为三七连作地土壤改良与连作障碍消减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三七连作地生物炭施用量为1 kg/m^(2),以不施炭为对照(CK),共17组同地对照试验。对各试验小区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细菌群落结构,并调查了三七幼苗存活率。【结果】施用生物炭后,三七连作土壤pH与有机质、铵态氮、有效磷含量显著提高(P<0.05),硝态氮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此外,土壤多酚氧化酶、脲酶的活性显著提高(P<0.05),磷酸酶、蛋白酶与蔗糖酶的活性变化不显著(P>0.05)。与对照相比较,施用1 kg/m^(2)的稻壳炭使土壤pH均值提高了1.23,有效磷、铵态氮与有机质含量均值分别提高了29.31、2.35 mg/kg与0.98%,脲酶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0.09和2.24 mg/g;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微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化特征,三七连作土壤细菌的优势菌群为Bacteroidetes,Proteobacteria和Firmicutes,在试验组中占比分别为29.97%、28.26%与19.97%,对照组中占比分别为31.61%、25.26%与20.16%。试验组三七幼苗存活率平均达62.46%,对照组三七零星出苗后全部死亡。【结论】施用生物炭可有效改良三七连作土壤,对其连作障碍问题起到一定的消减作用。本研究为三七种植土壤改良与连作障碍消减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三七 土壤理化性质 酶活性 细菌群落结构 连作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减量施用对三七生长及药用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霍跃文 杨雁 +6 位作者 石亚娜 许宗亮 魏富刚 陈中坚 王家金 刘莉 郑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558-2564,共7页
【目的】优化三七施肥技术,保护三七产区生态环境,为推动三七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通过化肥减量田间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对种植土壤养分变化及三七的农艺性状、产量、养分吸收和皂苷含量的影响。【结果】3年生三七... 【目的】优化三七施肥技术,保护三七产区生态环境,为推动三七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通过化肥减量田间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对种植土壤养分变化及三七的农艺性状、产量、养分吸收和皂苷含量的影响。【结果】3年生三七种植区土壤肥力为丰富水平,减量施肥没有造成三七产量与品质的降低,处理C1农艺性状显著优于处理CR、处理CK。处理C1、处理C2皂苷含量显著高于处理CR与处理CK。综合比较,处理C1更适宜3年生三七的生长发育。【结论】施肥过多或不足均会影响三七的生长,在追肥过程中应注重施肥量的控制,适量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减量施肥 生长发育 皂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年限对健康三七根际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常亚锋 于文豪 +5 位作者 陈厚朴 曹琪 魏富刚 张金波 蔡祖聪 赵军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2-139,共8页
为研究种植年限对健康三七根际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功能的影响,以种植一年和二年的健康三七根际土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素二乙酸酯水解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及Biolog微平板法等技术手段分析土壤微生物活性、氮素循环功能基因丰度、碳源代谢... 为研究种植年限对健康三七根际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功能的影响,以种植一年和二年的健康三七根际土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素二乙酸酯水解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及Biolog微平板法等技术手段分析土壤微生物活性、氮素循环功能基因丰度、碳源代谢活性及其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与未种植过三七的土壤相比,三七种植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氮素循环功能基因丰度(nifH和细菌amoA)、碳源代谢活性及其功能多样性,且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健康三七根际微生物活性及其功能逐渐增强。同时,种植年限能够改变健康三七根际微生物的碳源利用特征;但是,根际微生物对酚酸类物质的代谢能力并未随三七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这也从侧面说明,根际酚酸物质降解能力的不足可能是导致其积累并驱动根际微生态失衡和形成连作障碍的重要原因。这些研究结果不仅为深入了解健康三七根际微生物活性及其代谢功能特征提供了数据支撑,也为解析三七连作障碍的形成机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种植年限 根际微生物 碳源代谢活性 连作障碍 根际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含水量对三七连作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赵林艳 官会林 +5 位作者 王克书 卢燕磊 向萍 魏富刚 杨绍周 徐武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15-223,共9页
本研究以8年三七连作土壤为对象,通过室内土培实验与高通量测序分析,探索了不同土壤含水量(10%、20%、30%与40%)对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维持在10%与20%时,关键致病菌群镰刀菌属的相对丰度最高;土壤含水... 本研究以8年三七连作土壤为对象,通过室内土培实验与高通量测序分析,探索了不同土壤含水量(10%、20%、30%与40%)对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维持在10%与20%时,关键致病菌群镰刀菌属的相对丰度最高;土壤含水量为30%时,其相对丰度大幅降低,且有益菌群木霉属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有利于防控三七土传病害。当土壤含水量达40%时,镰刀菌属相对丰度升高,而木霉属相对丰度降低(P<0.05)。与细菌群落相比较,不同土壤含水量处理下真菌群落变化更为明显。此外,当土壤含水量维持在40%时,铵态氮含量显著增加,而硝态氮含量降低(P<0.05)。本研究为从田间水分管理的角度消减三七连作障碍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土壤含水量 连作障碍 理化性质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生物炭对连作三七根际真菌群落与存活率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赵林艳 徐武美 +4 位作者 王豪吉 王昆艳 魏富刚 杨绍周 官会林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9-227,共9页
真菌群落组成与多样性是反映土壤健康的重要指标。为探究生物炭对三七连作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本研究以10年三七连作土壤为研究对象,生物炭施加量为0、12与15 t/ha(T0、T1与T2),在三七移栽18个月后,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 真菌群落组成与多样性是反映土壤健康的重要指标。为探究生物炭对三七连作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本研究以10年三七连作土壤为研究对象,生物炭施加量为0、12与15 t/ha(T0、T1与T2),在三七移栽18个月后,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不同处理下三七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和病原尖孢镰刀菌丰度,探索了土壤理化因子与真菌群落变化的关联性,以及生物炭对连作三七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2处理下三七根际土壤pH、NO_(3)^(-)-N和有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6.5%、13.6%和40.3%,NH_(4)^(+)-N含量降低了21.2%,真菌α多样性显著升高(P<0.05),且与对照相比较,群落呈明显分化格局。在门分类水平上,T2处理下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在属分类水平上,被孢霉属(Mortierella)相对丰度显著增加,而镰刀菌属(Fusarium)相对丰度显著降低。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施用生物炭显著降低了土壤中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丰度(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较,T2处理下三七存活率提高了24.0%,且其与土壤pH、真菌α多样性和被孢霉属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与NH_(4)^(+)-N含量和尖孢镰刀菌丰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因此,施用生物炭通过改良三七连作土壤理化性质,增加有益真菌丰度,降低病原尖孢镰刀菌丰度,调节真菌群落结构,显著提高了三七存活率,是消减三七连作障碍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连作障碍 土壤养分 根际微生物 尖孢镰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菌剂与土壤熏蒸互作对三七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博文 李蓉 +4 位作者 杨萍 李明鉴 王艳林 魏富刚 黄永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437-2450,共14页
【目的】探究棉隆熏蒸配施生物菌剂对三七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基础理化性质的影响,为优化三七种植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以土壤条件(熏蒸)和处理方式(添加生物菌剂)为两个处理因素设计随机区组试验,检测土壤基础理化性质... 【目的】探究棉隆熏蒸配施生物菌剂对三七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基础理化性质的影响,为优化三七种植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以土壤条件(熏蒸)和处理方式(添加生物菌剂)为两个处理因素设计随机区组试验,检测土壤基础理化性质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处理因素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解析土壤主要理化性质与菌群的关联。【结果】土壤熏蒸使细菌群落中的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的丰度上升,并降低了芽单胞菌门和酸杆菌门的丰度。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在所有处理组中均为丰度最高的优势真菌门。非熏蒸+菌剂组细菌α多样性最高,熏蒸后添加生物菌剂会降低真菌α多样性。同样处理方式下熏蒸地pH和有效氮含量显著低于非熏蒸地,同样土壤条件下添加生物菌剂使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下降。有效氮和pH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关性最强。添加生物菌剂可以有效降低镰刀菌属、链格孢属、柱孢属、小不整球壳属等三七根腐病病原菌丰度,并提高假单胞属、溶杆菌属、伯克氏菌属等有益菌属的丰度。相同土壤条件下添加生物菌剂均能使被孢霉属、镰刀菌属、曲霉属、青霉属、枝孢属等熏蒸地优势菌属的丰度显著降低。【结论】非熏蒸地施加生物菌剂可以改善三七种植过程中土壤酸化问题。添加生物菌剂对微生物多样性的改变在不同土壤条件下的影响不一致。总体来说,生物菌剂的施用可以改善三七种植地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为防控三七根腐病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棉隆 生物菌剂 土壤微生物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