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辅助低年资放射科医师检出乳腺病变 被引量:2
1
作者 周晨怡 朱芳莲 +3 位作者 王艳玲 颜任泽 袁潇 徐乾山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45-349,共5页
目的观察人工智能(AI)辅助对低年资放射科医师检出乳腺X线片中乳腺病灶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接受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女性患者。由3名低年资放射科医师首先分别阅片,之后于AI辅助下再次阅片,勾画乳腺病灶区域;统计检出病灶数,记录... 目的观察人工智能(AI)辅助对低年资放射科医师检出乳腺X线片中乳腺病灶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接受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女性患者。由3名低年资放射科医师首先分别阅片,之后于AI辅助下再次阅片,勾画乳腺病灶区域;统计检出病灶数,记录病灶类型及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以病理结果或随访最终临床诊断为标准,对比医师单独阅片与AI辅助阅片检出乳腺病灶的敏感度和准确率及对不同类型、不同BI-RADS分类病灶的诊断效能。结果73例共121个乳腺病灶,其中软组织病灶(包括肿块、结构扭曲与不对称病灶)88个、钙化病灶33个;BI-RADS 2类17个,3类66个,4类及以上38个。与医师单独阅片相比,AI辅助阅片对全部乳腺病灶、特别是软组织病灶的诊断敏感度和准确率均显著提升(P均<0.01),而对乳腺钙化病灶的敏感度和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AI辅助有助于提高低年资放射科医师检出乳腺X线片中乳腺病灶、尤其软组织病灶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X线摄影术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横比大于1乳腺肿块的X线再评估及临床、超声特征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韩文 李卫民 +2 位作者 吴晓明 王亮亮 凌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3179-3183,共5页
目的分析纵横比(depth⁃width,D/W)大于1乳腺肿块的X线再评估价值,并分析具有D/W>1超声特征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临床和超声特征。方法选取具有D/W>1超声特征的乳腺肿块317例,应用X线检查进行再评估,依据病灶的X线表现进行BI⁃RADS分类... 目的分析纵横比(depth⁃width,D/W)大于1乳腺肿块的X线再评估价值,并分析具有D/W>1超声特征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临床和超声特征。方法选取具有D/W>1超声特征的乳腺肿块317例,应用X线检查进行再评估,依据病灶的X线表现进行BI⁃RADS分类,按临床处理原则的不同,将BI⁃RADS 1~3类乳腺肿块评估为良性,将具有可疑特征的BI⁃RADS 4~5类乳腺肿块评估为恶性,以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计算X线再评估后的诊断准确率,并分析具有D/W>1超声特征的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临床及超声特征。结果317例具有D/W>1超声特征的乳腺肿块中,恶性221例,良性病灶96例,经X线再评估后,诊断的准确率明显提高,与超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资料中,恶性肿块患者的年龄以及肿块的大小均大于良性肿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排除了D/W>1的超声特征后,良恶性肿块在形态、边缘、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微钙化、血流、腋窝肿大淋巴结等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提示D/W>1的乳腺肿块中仍存在部分良性肿块,这类肿块体积小、合并的其他可疑超声特征少等特点,经X线再评估后,可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有效减少穿刺或手术等有创性检查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超声 纵横比大于1 X线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CycleGAN改进的低剂量CT图像增强网络 被引量:4
3
作者 廖仕敏 刘仰川 +2 位作者 朱叶晨 王艳玲 高欣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70-579,共10页
低剂量CT是一种有效且相对安全的胸腹部疾病筛查手段,但图像中的伪影和噪声会严重影响医生的诊断。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增强方法中网络训练大多依赖于难以获取的配对数据,即同一患者相同部位像素级匹配的低剂量和常规剂量CT图像。针对非... 低剂量CT是一种有效且相对安全的胸腹部疾病筛查手段,但图像中的伪影和噪声会严重影响医生的诊断。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增强方法中网络训练大多依赖于难以获取的配对数据,即同一患者相同部位像素级匹配的低剂量和常规剂量CT图像。针对非配对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循环一致性生成对抗网络(CycleGAN)改进的低剂量CT图像增强网络,在生成器前添加浅层特征预提取模块,增强对CT图像特征的提取能力;并利用深度可分离卷积替换生成器中的部分普通卷积,减少网络参数和显存占用。该网络使用3275张低剂量CT图像和2790张非配对常规剂量CT图像进行训练,另外1716张低剂量CT图像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网络生成的CT图像的平均感知图像质量评价指标(PIQE)为45.53,比CycleGAN的结果降低了8.3%,更远低于三维块匹配滤波(BM3D)31.9%、无监督图像转换网络(UNIT)20.9%,且在结构细节保持、噪声和伪影抑制方面均获得了更好的主观视觉效果,是一种具有潜在临床应用前景的低剂量CT图像增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CT 图像增强 深度学习 非配对数据 循环一致性生成对抗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