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坑免降水开挖的组合式冻结法支护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松 岳祖润 +5 位作者 卢相忠 张庆武 孙铁成 胡田飞 亓源水 张俊洋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49,共7页
近年来,随着地下水资源保护力度的不断增大,对基坑工程进行免降水开挖的需求愈加紧迫。为解决富水地层基坑工程施工中的免降水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坑支护方法:传统悬挂式止水帷幕与水平冻土止水帷幕相结合的“组合式冻结法”。根据以往... 近年来,随着地下水资源保护力度的不断增大,对基坑工程进行免降水开挖的需求愈加紧迫。为解决富水地层基坑工程施工中的免降水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坑支护方法:传统悬挂式止水帷幕与水平冻土止水帷幕相结合的“组合式冻结法”。根据以往市政工程中的冻结法施工经验,总结组合式冻结法的施工流程,提出泄压孔、温度限位孔和局部冻结技术相结合的冻胀控制措施,以及利用冻结管嵌入地连墙的界面区强化措施。通过模型试验对组合式冻结法的可行性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式冻结法可以有效实现基底的支护,在冻结薄弱环节临时竖井、地连墙附近冻结壁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观测发现地层冻结对地连墙强度和变形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式冻结法 基坑工程 免降水开挖 模型试验 冻土止水帷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结构三维参数化设计方法及平台研制
2
作者 刘新根 蔡荣 +1 位作者 刘学增 丁爽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41-2250,共10页
为解决当前盾构隧道三维正向设计地层-结构模型脱节、建模仿真效率低、数据跨系统调用丢失严重等问题,首先,提出基于地层层序全自动界定和子钻孔递归的三维地层建模方法,采用差异化建模技术在不同区域创建差异化三维地层模型;然后,提出... 为解决当前盾构隧道三维正向设计地层-结构模型脱节、建模仿真效率低、数据跨系统调用丢失严重等问题,首先,提出基于地层层序全自动界定和子钻孔递归的三维地层建模方法,采用差异化建模技术在不同区域创建差异化三维地层模型;然后,提出基于布尔运算和虚拟钻孔探针的三维地层模型与隧道结构数物模型耦合方法,以及三维地层模型几何边界自动提取与有限元网格重构方法,构建基于三维精细化几何模型二维映射和轮廓拾取的二维自动出图方法;最后,集成盾构隧道结构三维参数化设计方法,开发集三维地层建模分析、结构三维设计、数值分析、自动出图为一体的盾构隧道三维参数化设计平台(FDP-ST3D)。FDP-ST3D已在济南地铁S1线、苏州轨道交通S1线、深圳市妈湾跨海通道工程盾构段、苏通GIL管廊隧道等工程中试点应用,应用表明:该平台数据传递高效准确、复用率高,管片结构二维出图只需要15 min,相比人工出图,设计效率与准确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管片 三维参数化 地质模型 数字数值 二维出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节性冻土区路基专用太阳能主动供热装置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胡田飞 刘建坤 +3 位作者 岳祖润 鲍榴 于凯凯 张竣洋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9-49,共11页
基于季节性冻土区路基冻胀特征及供热需求分析,设计1款采用太阳能主动供热的路基专用供热装置。通过模型试验分析装置供热温度、供热量、供热效率随太阳辐照量的变化规律,建立考虑纬度和日序数的供热温度预测公式。通过对路基长期供热... 基于季节性冻土区路基冻胀特征及供热需求分析,设计1款采用太阳能主动供热的路基专用供热装置。通过模型试验分析装置供热温度、供热量、供热效率随太阳辐照量的变化规律,建立考虑纬度和日序数的供热温度预测公式。通过对路基长期供热效果的数值模拟分析,研究装置防冻胀效果。结果表明:路基专用供热装置供热温度随太阳辐照量的提高而增大,最高达60℃,平均范围在20~40℃,太阳能有效热利用率约为26%;供热温度与太阳辐照量呈3次多项式函数关系,供热温度计算式可预测装置应用于不同地区时的逐日平均供热温度;该装置在季节性冻土区对路基起到暖季预储热量和冬季实时补充热量的作用,可有效提高入冬时路基的抗冻胀能力,降低冻胀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冻土区 路基 供热装置 防冻 太阳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区路基地源热泵型供热装置运行特性及能效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胡田飞 张峻洋 +1 位作者 郭磊 孙天泽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25-1333,共9页
文章针对寒区路基工程广泛面临的冻害问题,基于地源热泵技术,构建一种主动温控式路基。通过模型试验,对比了热泵在不同运行模式下的换热特性,结果表明:在连续运行模式下,热泵供热温度最高达95.9℃,吸热温度低至-8.5℃,可以有效防治冻胀... 文章针对寒区路基工程广泛面临的冻害问题,基于地源热泵技术,构建一种主动温控式路基。通过模型试验,对比了热泵在不同运行模式下的换热特性,结果表明:在连续运行模式下,热泵供热温度最高达95.9℃,吸热温度低至-8.5℃,可以有效防治冻胀。热泵定时运行模式的换热效率优于定温模式,定温模式的启停循环次数多、压缩机能耗大;在定时模式下,随着启停比的增大,供热温度逐渐升高,而吸热温度先降低、后升高,启停比为2∶1时,换热效果最优;面向单线铁路路基冻胀抢险时,建议热泵间距取1.5~3.0 m,热泵功率宜取1.0~2.0 kW,根据冻胀程度动态地控制启停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冻胀 地源热泵 启停比 热作用半径 制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卸载条件下地铁盾构隧道损伤机制及粘钢加固效果研究
5
作者 蔡荣 刘学增 +1 位作者 杨学良 李振 《铁道标准设计》 2025年第9期163-171,共9页
目前对于卸载条件下的地铁盾构隧道损伤行为及加固方法认识不足。通过开展双侧卸载条件下的盾构隧道1∶5精细化力学模型试验,探究管片衬砌损伤行为,明确粘钢加固效果。借助数值模拟,提出钢板加固合理参数。主要结论如下:(1)双侧卸载条... 目前对于卸载条件下的地铁盾构隧道损伤行为及加固方法认识不足。通过开展双侧卸载条件下的盾构隧道1∶5精细化力学模型试验,探究管片衬砌损伤行为,明确粘钢加固效果。借助数值模拟,提出钢板加固合理参数。主要结论如下:(1)双侧卸载条件下的管片衬砌呈“横鸭蛋”的变形模式,依次经历3个发展阶段,分别为弹性阶段(横向扩张介于0~4.87‰D,D为隧道外径)、损伤发展阶段(4.87‰D~9.89‰D)和二次损伤阶段(10‰D以上),结构变形发展速率在第二阶段迅速增大,并在粘钢加固后得到有效控制;(2)随着顶部和侧向荷载的差值增大,拱底率先出现纵向开裂,拱顶、底部内侧钢筋以及拱腰接缝处螺栓的内力增长明显,加固后,衬砌裂损及钢筋、螺栓的内力增长得到有效控制;(3)随着顶部和侧向荷载的差值增大,采用不同厚度钢板的隧道收敛变形差异趋于明显,荷载差值为200 k Pa和300 k Pa时,采用2.0 cm和1.2 cm厚度钢板的加固结构变形比值分别为94.8%和88.2%,建议将钢板厚度值设定在1.6~2.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盾构隧道 双侧卸载 粘钢加固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