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MgAl-LDO-L-Cys对水中Hg(Ⅱ)的去除
1
作者 徐胡娟 马楫 +5 位作者 林振锋 盛铭军 朱国营 王红专 王晓梁 郭永福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7-134,共8页
为提高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MgAl-LDH)对水中Hg(Ⅱ)的吸附效果,利用水热法合成了MgAl-LDOL-Cys复合吸附剂。利用SEM、FTIR、XPS、Zeta电位等对复合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其对水溶液中Hg(Ⅱ)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煅烧后的层状双金属... 为提高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MgAl-LDH)对水中Hg(Ⅱ)的吸附效果,利用水热法合成了MgAl-LDOL-Cys复合吸附剂。利用SEM、FTIR、XPS、Zeta电位等对复合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其对水溶液中Hg(Ⅱ)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煅烧后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MgAl-LDO)被L-半胱氨酸(L-Cys)包裹,L-Cys分子通过与MgAl-LDO表面氧化物基团或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实现稳定插层。MgAl-LDO-L-Cys对Hg(Ⅱ)的吸附行为遵循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在25℃下Hg(Ⅱ)的理论最大吸附量为397.92 mg/g,且该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的吸热过程。MgAl-LDO-L-Cys在10次循环使用后,对Hg(Ⅱ)的吸附量依然可达到初始吸附量的71.9%,且在其他离子的存在下,MgAl-LDO-L-Cys对Hg(Ⅱ)依然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MgAl-LDO-L-Cys主要通过巯基、羟基、氨基和羧基等基团与Hg(Ⅱ)发生络合作用去除水中的Hg(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L-半胱氨酸 Hg(Ⅱ)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型异质结BiO_(2-x)/ZnWO_(4)对水中抗生素的光催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宏森 郑欣钰 +1 位作者 林振锋 郭永福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8-146,共9页
将两种具有不同能带结构的半导体结合起来构建异质结,可以有效地拓宽材料的光响应范围,提高光催化性能。采用简单的两步水热法制备了BiO_(2-x)/ZnWO_(4)复合材料,利用XRD、SEM和UV-vis漫反射光谱等表征研究了BiO_(2-x)/ZnWO_(4)的结构... 将两种具有不同能带结构的半导体结合起来构建异质结,可以有效地拓宽材料的光响应范围,提高光催化性能。采用简单的两步水热法制备了BiO_(2-x)/ZnWO_(4)复合材料,利用XRD、SEM和UV-vis漫反射光谱等表征研究了BiO_(2-x)/ZnWO_(4)的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能,并考察了其在可见光下对四环素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能。研究结果表明,BiO_(2-x)/ZnWO_(4)复合材料借助BiO_(2-x)和ZnWO_(4)的协同作用,光生载流子可得到有效分离,光吸收能力显著增强;可见光照射90 min后,复合材料对四环素的光降解效率为86.04%,光响应范围和光催化活性均优于单体BiO_(2-x)和ZnWO_(4),且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捕获实验和ESR证实,复合材料在光照下产生h^(+)、O_(2)^(·-)和·OH,其中空穴h+和O_(2)^(·-)是光催化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质,而·OH是次要活性物种,其作用大小依次是h+>O_(2)^(·-)>·OH;推断BiO_(2-x)/ZnWO_(4)复合材料的电子转移机制为Z型异质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钨酸锌 抗生素 Z型异质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多孔超细纤维膜的吸油性能 被引量:8
3
作者 刘雷艮 林振锋 +1 位作者 沈忠安 牛建涛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13,共7页
针对传统纤维吸油毡吸油量低的问题,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砜(PSF)和聚乳酸(PLA)多孔超细纤维膜以提高纤维吸油材料的吸油量。研究了纤维形态结构、纤维膜孔隙结构及亲油疏水性对真空泵机油和亚麻籽油的吸附性能和保油性能的影响。... 针对传统纤维吸油毡吸油量低的问题,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砜(PSF)和聚乳酸(PLA)多孔超细纤维膜以提高纤维吸油材料的吸油量。研究了纤维形态结构、纤维膜孔隙结构及亲油疏水性对真空泵机油和亚麻籽油的吸附性能和保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SF和PLA多孔超细纤维膜具有优良的亲油疏水性,纤维直径、纤维膜孔径和孔隙率、亲油疏水性以及吸油后纤维膜体积膨胀程度对其吸油量起主要作用,而纤维表面2~60 nm的介孔对提高吸油量没有明显作用,高孔隙率和贯通孔结构不利于保油;吸油1 h后,PLA纤维膜对真空泵机油和亚麻籽油的吸油量分别为50.1、34.6 g/g,PSF纤维膜对真空泵机油和亚麻籽油的吸油量分别为147.8、131.3 g/g;保油1 h后,PLA纤维膜对真空泵机油和亚麻籽油的保油量分别减少了42.04%和53.69%,PSF纤维膜对真空泵机油和亚麻籽油的保油量分别减少了62.17%和50.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多孔超细纤维 吸油量 保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生物法在某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高玲慧 陈重军 +2 位作者 沈耀良 林振峰 刘景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4-127,130,共5页
针对某污水处理厂的卡鲁塞尔氧化沟处理工艺,因处理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的工艺运行不稳定、氨氮含量超标较严重的情况,在前期扩大池容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现有工艺和运行过程,以减少污泥产量和改进运行效能。采用复合生物法(投加高效脱... 针对某污水处理厂的卡鲁塞尔氧化沟处理工艺,因处理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的工艺运行不稳定、氨氮含量超标较严重的情况,在前期扩大池容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现有工艺和运行过程,以减少污泥产量和改进运行效能。采用复合生物法(投加高效脱氮填料)以改善其运行效能,4个多月的调控运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工艺出水水质可稳定达到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氨氮和COD去除率分别提高至95.3%和90.6%,同时污泥产率系数Yobs明显降低(为0.17 kg/(kg·d)),有效实现了污泥减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复合生物法 处理效能 污泥减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聚合物共混改性聚乳酸超细纤维膜的制备及染料吸附性能 被引量:6
5
作者 刘雷艮 沈忠安 林振峰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0-25,共6页
为了提高聚乳酸超细纤维(PLA)对染料的吸附性能以制备高效染料吸附材料,将含有氨基活性基团的双氨基乙二醇(NH_2—PEG—NH_2)和壳聚糖(CS)分别与PLA共混静电纺丝制备超细纤维膜,研究NH_2—PEG—NH_2和CS质量分数对共混超细纤维膜的表面... 为了提高聚乳酸超细纤维(PLA)对染料的吸附性能以制备高效染料吸附材料,将含有氨基活性基团的双氨基乙二醇(NH_2—PEG—NH_2)和壳聚糖(CS)分别与PLA共混静电纺丝制备超细纤维膜,研究NH_2—PEG—NH_2和CS质量分数对共混超细纤维膜的表面形貌、耐水性和染料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NH_2—PEG—NH_2质量分数增加,NH_2—PEG—NH_2/PLA共混超细纤维表面微孔结构逐渐减少直至消失,耐水性逐渐下降,对酸性黄染料的吸附量均较小;随着CS质量分数增加,CS/PLA共混超细纤维表面光滑,耐水性下降,对酸性黄的吸附量增加。当CS质量分数达到12.5%时,CS/PLA共混超细纤维膜对酸性黄染料的吸附量显著增加,为39.8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纤维膜 静电纺丝 染料吸附性能 氨基聚合物 聚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型MBR处理印染废水成为中水回用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林振锋 单永广 +2 位作者 王红专 刘春玲 陈峰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1-124,共4页
针对印染企业废水有机污染物种类复杂、可生化性差、水质波动大及处理困难的难题,采用生物膜法与复合型MBR结合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结果表明,经处理后出水COD为8~33 mg/L,NH_3-N、SS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05、0.1~0.5 mg/L,COD、NH_3-N、S... 针对印染企业废水有机污染物种类复杂、可生化性差、水质波动大及处理困难的难题,采用生物膜法与复合型MBR结合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结果表明,经处理后出水COD为8~33 mg/L,NH_3-N、SS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05、0.1~0.5 mg/L,COD、NH_3-N、SS的去除率分别为>90%、~90%、~99%,水质达到GB/T 50102-2003中水回用标准。水处理费用0.669元/t。该处理工艺系统易维护、运行费用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MBR 生物膜法 运行费用 印染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R-BAF组合工艺处理炼油废水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林振锋 刘雷艮 +3 位作者 王红专 王爱辉 徐岩 张佳乐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2-115,共4页
针对炼油废水含油量高、COD高及水质波动大等特点,采用气浮、二级生化、MBR和BAF组合工艺处理炼油废水。结果表明,经处理后出水COD为8~23.9 mg/L,氨氮质量浓度为0.05 mg/L,含油量为0.63~0.98 mg/L,SS质量浓度为7~10 mg/L,其去除率分别达... 针对炼油废水含油量高、COD高及水质波动大等特点,采用气浮、二级生化、MBR和BAF组合工艺处理炼油废水。结果表明,经处理后出水COD为8~23.9 mg/L,氨氮质量浓度为0.05 mg/L,含油量为0.63~0.98 mg/L,SS质量浓度为7~10 mg/L,其去除率分别达到97.6%、99.9%、97.7%、86.7%以上,水质达到GB/T 50102-2002一级A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R-BAF组合工艺 气浮 二级生化 炼油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壳聚糖/Fe3O4超细纤维膜对酸性蓝MTR的吸附性能及机制 被引量:4
8
作者 刘雷艮 沈忠安 +1 位作者 林振锋 陶金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0-24,共5页
为制备易回收、可生物降解的染料吸附材料,将聚乳酸(PLA)、壳聚糖(CS)和四氧化三铁(Fe3O4)共混溶于三氟乙酸(TFA)溶液中,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得到PLA/CS/Fe3O4超细纤维膜,研究了PLA/CS/Fe3O4超细纤维膜的表面形貌、孔隙结构、表面元素... 为制备易回收、可生物降解的染料吸附材料,将聚乳酸(PLA)、壳聚糖(CS)和四氧化三铁(Fe3O4)共混溶于三氟乙酸(TFA)溶液中,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得到PLA/CS/Fe3O4超细纤维膜,研究了PLA/CS/Fe3O4超细纤维膜的表面形貌、孔隙结构、表面元素及其对酸性蓝MTR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机制。结果表明:PLA/CS/Fe3O4超细纤维内外均有孔隙结构,纤维的直径为(158±81) nm,比表面积为14.7 m2/g,平均孔径为15. 6 nm,且共混静电纺丝并未改变CS中C-NH2和Fe3O4中Fe元素的化学状态;PLA/CS/Fe3O4超细纤维膜对酸性蓝MTR的平衡吸附量为156 mg/g,吸附动力学实验数据与Lagergren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吻合较好,表现为化学吸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纤维膜 吸附性能 酸性染料 壳聚糖 四氧化三铁 聚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次氯酸钠的膜生产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林振锋 刘春玲 +3 位作者 单永广 王红专 陈峰 张芦斌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2-127,共6页
针对含次氯酸钠(NaClO)膜生产废水具有氧化性强、盐含量高、COD高的特点,采用还原预处理与减压膜蒸馏(VMD)相结合的工艺对其进行处理,研究了不同还原工艺的还原效果,进料温度、冷侧真空度、蒸馏时间、原水有效氯含量对VMD效果的影响。... 针对含次氯酸钠(NaClO)膜生产废水具有氧化性强、盐含量高、COD高的特点,采用还原预处理与减压膜蒸馏(VMD)相结合的工艺对其进行处理,研究了不同还原工艺的还原效果,进料温度、冷侧真空度、蒸馏时间、原水有效氯含量对VMD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硫酸钠水溶液还原性能最好;升高进料温度及冷侧真空度都有利于产水通量和盐、COD截留率的提高;蒸馏时间及原水有效氯含量增加均导致产水通量和盐、COD截留率下降;VMD工艺条件对盐截留率的影响较小;在得到的较优VMD工艺条件下,不同有效氯含量的废水的盐截留率均接近100%,COD去除率也高达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产废水 次氯酸钠 还原 减压膜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醋酸乙烯酯对聚偏氟乙烯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单永广 刘春玲 +3 位作者 林振锋 王红专 徐岩 陈峰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2-55,共4页
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平板膜,研究了亲水性添加剂聚醋酸乙烯酯(PVAc)的含量对膜的结构及亲水性、水通量、截留率、抗污染性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剂PVAc可以明显改善膜的亲水性、抗污染性,纯水通量也得到明... 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平板膜,研究了亲水性添加剂聚醋酸乙烯酯(PVAc)的含量对膜的结构及亲水性、水通量、截留率、抗污染性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剂PVAc可以明显改善膜的亲水性、抗污染性,纯水通量也得到明显提高,但PVAc含量较高时,膜的纯水通量下降。当PVAc含量为2%时,膜的综合性能最好,纯水通量达到238 L/(m^2·h),对BSA的截留率为93.2%,纯水通量恢复率达9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醋酸乙烯酯 聚偏氟乙烯 亲水性 抗污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