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州自主创新能力及其支撑意义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蒋国林 陈志辉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2期240-243,共4页
城市创新能力属于中观层次范畴的创新能力.是区域创新能力的特殊表现形式。按照甄峰等在《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的观点,所谓城市创新能力,是城市创新主体“在一定创新环境条件下.创新投人与产出的水平.具体包括支撑区... 城市创新能力属于中观层次范畴的创新能力.是区域创新能力的特殊表现形式。按照甄峰等在《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的观点,所谓城市创新能力,是城市创新主体“在一定创新环境条件下.创新投人与产出的水平.具体包括支撑区域创新活动的创新环境水平、创新投入水平和创新产出水平”.其评价指标体系是认识和把握城市创新活动的本质与规律.系统总结城市创新经验的重要工具.也是政府对城市创新活动进行宏观调控,制定创新政策的重要依据。在当前苏州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需要建立起这样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全面评价苏州城市创新能力及其对转型升级的支撑意义.为政府决策和制定“十二五”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创新能力 实证分析 苏州 意义 城市创新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区域创新能力 经济转型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文化推进苏州创新驱动战略和率先现代化
2
作者 蒋国林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181-182,共2页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这是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一个重要战略判断,对苏州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这是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一个重要战略判断,对苏州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自主创新体现着现代化城市的文化特征。从根本上讲,创新即是文化创造,创新力即是文化力。“自主创新”重在“创新”,根在“自主”,见于“驱动”。不同城市的创新行为、自主模式和驱动效果与其文化生态密切相关。苏州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是吴文化的重要代表,经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潮流的洗练,形成了“崇文、融和、创新、致远”的城市精神。不同文化在此交汇,古苏州、新苏州、洋苏州交相辉映,吴文化、移民文化、外来文化相得益彰。在此背景下,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第二个率先”,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离不开文化的融和与促进。“融和——促进——驱动”是苏州率先现代化的基本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城市 创新驱动 文化特征 苏州 自主创新能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问题逻辑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蒋国林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134-135,共2页
“问题”是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中极其重要的范畴,是理论研究的重要思维形式,从其认识论功能和逻辑功能看,该范畴同样适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范式的研究。和其他科学研究一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始于问题”并围绕问题展... “问题”是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中极其重要的范畴,是理论研究的重要思维形式,从其认识论功能和逻辑功能看,该范畴同样适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范式的研究。和其他科学研究一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始于问题”并围绕问题展开,是不断提出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问题的求真、求证、求解、转换等环节,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维的启动机制和运行机制。党的理论活动和认识活动的反思一俟引入问题范畴,必然深入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维机制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问题逻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思维形式 科学方法论 科学认识论 认识论功能 逻辑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问题意识演进 被引量:1
4
作者 蒋国林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1期4-5,共2页
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它是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1]直面和敏感于这样的呼声,进而准确辨识、强烈专注、科学解读于是表现为问题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倡导的... 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它是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1]直面和敏感于这样的呼声,进而准确辨识、强烈专注、科学解读于是表现为问题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倡导的问题意识正是认识主体对问题对象的这种能动性反应,是科学精神的重要体现,与中国哲学"格物致知"的穷理精神和思维品质存在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问题意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 演进 精神状态 科学精神 认识主体 思维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维品质:党的理论教育的重要资源
5
作者 蒋国林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41-42,共2页
党的理论教育应当有两个层面:理论内容教育和思维品质教育。理论内容和思维品质构成党的理论教育资源系统中互相联系的组成部分,前者表现为理论成果形式,而后者则表现为理论创立者和奉行者所具有的态度、学风、意志、精神、思维风格等... 党的理论教育应当有两个层面:理论内容教育和思维品质教育。理论内容和思维品质构成党的理论教育资源系统中互相联系的组成部分,前者表现为理论成果形式,而后者则表现为理论创立者和奉行者所具有的态度、学风、意志、精神、思维风格等人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品质 理论教育 理论思维 马克思主义者 理论内容 教条主义 人格因素 理论勇气 实事求是 实践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范畴
6
作者 蒋国林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29-29,共1页
在社会主义与中国命运的价值关系上存在“救中国”和“发展中国”两大取向,建国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转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发展中国这一主线。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从邓小平同志强调“发展是硬道理”,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发展是硬道理” 范畴 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同志 价值关系 中国命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