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ZigBee技术的学生宿舍用电管理系统设计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孝赵 陈志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36-239,共4页
为加强学生宿舍各种电气设备用电管理和控制,根据宿舍用电情况,设计基于ZigBee技术的学生宿舍用电管理系统。通过电能计量模块对宿舍用电进行限制和恶性负载识别。采用ZigBee芯片CC2430实现通信功能,设计了CC2430的外围电路以及电能计... 为加强学生宿舍各种电气设备用电管理和控制,根据宿舍用电情况,设计基于ZigBee技术的学生宿舍用电管理系统。通过电能计量模块对宿舍用电进行限制和恶性负载识别。采用ZigBee芯片CC2430实现通信功能,设计了CC2430的外围电路以及电能计量电路。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数据精度高,能够解决学生宿舍用电管理的难题,克服了传统布线复杂和监测管理困难等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量采集 ZigBee 恶性负载 CC24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法的加湿器底座注塑工艺优化设计 被引量:8
2
作者 潘秀石 林桂霞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5-68,共4页
以加湿器底座为例,结合正交试验法和模流分析软件Moldfl ow,对不同注塑工艺条件下的底座零件成型过程进行分析,确定塑料件的翘曲量为塑料件表面质量的评价指标。通过对塑料件的翘曲量的极差分析,确定了模具温度、熔体温度、填充时间、... 以加湿器底座为例,结合正交试验法和模流分析软件Moldfl ow,对不同注塑工艺条件下的底座零件成型过程进行分析,确定塑料件的翘曲量为塑料件表面质量的评价指标。通过对塑料件的翘曲量的极差分析,确定了模具温度、熔体温度、填充时间、保压方式和保压压力等工艺参数对塑料件翘曲量的影响程度的大小,绘制了水平影响趋势图,分析得出最优的注塑工艺参数配置,并对该工艺参数配置进行了模拟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塑成型 正交试验法 翘曲变形 工艺参数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区域覆盖的异构传感器节点部署 被引量:4
3
作者 宋志强 周献中 陈春林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6年第4期119-122,共4页
针对异构传感器节点随机部署于被监测区域时容易产生覆盖漏洞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取样直线扫描的覆盖漏洞修复算法,基于取样直线扫描,找到覆盖漏洞;通过移动传感器节点修复覆盖漏洞。该算法以完全覆盖被监测区域为优化目标,对于具有相... 针对异构传感器节点随机部署于被监测区域时容易产生覆盖漏洞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取样直线扫描的覆盖漏洞修复算法,基于取样直线扫描,找到覆盖漏洞;通过移动传感器节点修复覆盖漏洞。该算法以完全覆盖被监测区域为优化目标,对于具有相同感知半径的同构传感器节点和具有不同感知半径的异构传感器节点同样适用。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能有效修复覆盖漏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异构传感器节点 区域覆盖 覆盖漏洞修复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化多平台协同控制与决策系统总体设计框架 被引量:3
4
作者 宋志强 周献中 王慧平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1-124,128,共5页
针对单一平台在探测能力和信息获取方面的局限性,提出构建基于空中、地面、水中平台的多平台人机协同控制与决策系统的体系结构,该系统的特点是有人参与决策,可实现有人平台和无人平台的协同。分析了地面指挥控制与决策中心及各平台应... 针对单一平台在探测能力和信息获取方面的局限性,提出构建基于空中、地面、水中平台的多平台人机协同控制与决策系统的体系结构,该系统的特点是有人参与决策,可实现有人平台和无人平台的协同。分析了地面指挥控制与决策中心及各平台应具有的功能,并对人机交互软件界面进行了总体设计。给出了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及多平台协同跟踪与决策过程,验证了所提系统体系结构的灵活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平台 协同控制 决策系统 体系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金属密封圈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郭秀华 陈祥林 周曲珠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0-92,共3页
针对加工方式加工径向尺寸远大于轴向尺寸的大型金属密封圈工件时容易使其产生翘曲变形,而且工件正、反面跳动精度容易超差,同时也会造成表面粗糙度达不到要求的问题。通过分析该类工件的结构特点,设计了新的夹具与加工工艺。实践证明,... 针对加工方式加工径向尺寸远大于轴向尺寸的大型金属密封圈工件时容易使其产生翘曲变形,而且工件正、反面跳动精度容易超差,同时也会造成表面粗糙度达不到要求的问题。通过分析该类工件的结构特点,设计了新的夹具与加工工艺。实践证明,新的夹具与加工工艺保证了工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工艺 夹具设计 金属密封圈 圆跳动 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壁螺纹弧形抽芯塑件的模具结构设计 被引量:39
6
作者 王成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7-102,共6页
以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丙烯/30%玻璃纤维(PBT/PP/30%GF)塑料压头为例,分析了产品在模具设计上的难点,对产品材料、浇注系统、槽轮导向弧形抽芯结构、螺纹旋转脱模结构、丝筒针复合二次顶出结构等进行了设计,介绍了模具的整体结构和... 以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丙烯/30%玻璃纤维(PBT/PP/30%GF)塑料压头为例,分析了产品在模具设计上的难点,对产品材料、浇注系统、槽轮导向弧形抽芯结构、螺纹旋转脱模结构、丝筒针复合二次顶出结构等进行了设计,介绍了模具的整体结构和工作过程。结果表明,该模具无需外加抽芯动力装置,利用注塑机的开模力就能实现塑件弧形抽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弧形抽芯和螺纹脱模耗时、易拉伤塑件的问题,保证了弧形抽芯及薄壁内螺纹塑件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形节能抽芯 螺纹旋转脱模 二次顶出 注塑模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力的混合传感器节点覆盖问题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宋志强 方武 卢爱红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8-121,126,共5页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全部用固定传感器节点随机部署网络覆盖率较低以及全部用移动传感器节点部署时费用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虚拟力的混合传感器网络部署策略,首先通过随机部署固定节点实现初始覆盖,然后由汇聚节点找出未被覆盖的热点...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全部用固定传感器节点随机部署网络覆盖率较低以及全部用移动传感器节点部署时费用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虚拟力的混合传感器网络部署策略,首先通过随机部署固定节点实现初始覆盖,然后由汇聚节点找出未被覆盖的热点(网格中心点),再由汇聚节点通过匈牙利算法指派任务给移动传感器节点完成对未被覆盖的网格中心点,由各移动传感器节点根据虚拟力算法自主移动至未被覆盖的网格中心点或附近。仿真实验表明:该部署策略能有效提高网络覆盖率,在覆盖率、移动距离等方面的性能上优于采用全部移动传感器节点的虚拟力算法部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混合传感器节点 区域覆盖 虚拟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含量对铝基复合材料显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成 施长岗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3-125,129,共4页
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Si 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采用热压烧结和热挤压工艺成功制备出Si 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通过相对致密度、XRD、FESEM和拉伸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探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的Si C颗粒和热挤压工艺对... 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Si 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采用热压烧结和热挤压工艺成功制备出Si 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通过相对致密度、XRD、FESEM和拉伸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探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的Si C颗粒和热挤压工艺对铝基复合材料显微结构、抗拉强度以及断裂方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 C 铝基复合材料 热挤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多平台多目标协同跟踪的指派问题 被引量:1
9
作者 宋志强 周献中 徐锋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35,共4页
针对多平台多目标协同跟踪中要求多个无人地面平台尽可能均匀地协同跟踪多个目标的特点,提出了改进的离散粒子群优化算法。首先采用连续型粒子群优化算法中的速度和位置迭代公式,然后对粒子位置进行离散编码,使粒子编码对应于可行的指... 针对多平台多目标协同跟踪中要求多个无人地面平台尽可能均匀地协同跟踪多个目标的特点,提出了改进的离散粒子群优化算法。首先采用连续型粒子群优化算法中的速度和位置迭代公式,然后对粒子位置进行离散编码,使粒子编码对应于可行的指派方案;其次,在优化算法中引入局部搜索,提高算法寻优性能。最后将所提算法应用于多平台多目标协同跟踪中的指派问题,并与未加入局部搜索的粒子群优化算法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加入局部搜索后的离散粒子群优化算法具有较好的寻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踪任务分配 指派问题 粒子编码 离散粒子群优化算法 局部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计算平台下资源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燕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7-60,65,共5页
传统的集群监控软件无法识别虚拟机虚拟化层的存在,同时,环境的伸缩、虚拟机的频繁增减也对监控系统提出新的需求。针对上述问题设计并实现了Cloud Monitor,即一种面向云计算环境的监控系统,提出了一种多级监控服务器结构,解决主机之间... 传统的集群监控软件无法识别虚拟机虚拟化层的存在,同时,环境的伸缩、虚拟机的频繁增减也对监控系统提出新的需求。针对上述问题设计并实现了Cloud Monitor,即一种面向云计算环境的监控系统,提出了一种多级监控服务器结构,解决主机之间不能相互访问的问题;另外,每个机群都有一个机群监控服务器,机群监控服务器负责处理机群中节点的监控信息,减轻了中心服务器的负担,有效增加了整个监控系统的监控规模。系统在开源监控系统Nagios的基础上结合传统机群监控软件的优点和虚拟化技术的特点,可以监控云计算环境下的各类资源。Cloud Monitor已在实验性云基础平台上集成运行,并验证了其设计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计算 资源监控 机群管理 虚拟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地面无人平台协同尾随跟踪
11
作者 宋志强 周献中 李华雄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49-2354,共6页
为使多地面无人平台(MUGVs)可在目标后方或侧面持续不间断地对跟踪目标,提出MUGVs协同尾随跟踪模式.在跟踪过程中,每个UGV与目标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各UGV之间保持一定的相位.针对协同尾随跟踪的特点,提出基于地面无人平台运动学模型的... 为使多地面无人平台(MUGVs)可在目标后方或侧面持续不间断地对跟踪目标,提出MUGVs协同尾随跟踪模式.在跟踪过程中,每个UGV与目标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各UGV之间保持一定的相位.针对协同尾随跟踪的特点,提出基于地面无人平台运动学模型的协同跟踪算法.对协同尾随跟踪进行定义,针对地面无人平台运动学模型,重新定义目标运动模型.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设计控制律,并证明算法的渐进稳定性.为使算法更具实用性,在算法中集成避障功能,通过模糊推理实现避障.所设计的算法能够实现多地面无人平台协同尾随跟踪目标,使得各个地面无人平台既和目标保持一定的距离,又能保持一定的相位.在有障碍物的情况下,地面无人平台可以安全避开障碍,之后继续尾随跟踪目标.仿真实验表明了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地面无人平台 协同尾随跟踪 目标运动模型 模糊推理 避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无人平台持续作业调度问题
12
作者 宋志强 周献中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38-943,共6页
针对单无人平台因电池或燃料有限而不能完成持续时间超过其最大续航时间的问题,提出通过地理上分散的自动补给站支持的多无人平台持续作业,从而可完成长期或不间断任务的思想;提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形式化多无人平台系统的调度问题,... 针对单无人平台因电池或燃料有限而不能完成持续时间超过其最大续航时间的问题,提出通过地理上分散的自动补给站支持的多无人平台持续作业,从而可完成长期或不间断任务的思想;提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形式化多无人平台系统的调度问题,使每个任务均有无人平台执行,而多无人平台的总距离及出行总成本最小化;最后,在Matlab 2014a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模型在优化目标目标函数的同时保证了无人平台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无人平台 自动补给站 持续作业调度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光伏电源功率控制设计
13
作者 吴翠娟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7-148,161,共3页
在分析光伏系统发电特性的基础上,以最大功率控制为目标,神经网络技术为支撑,构建了基于三层BP(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光伏发电功率控制模型。该模型采取四季气候子模型分类计算的方式,以四季历史气候数据为样本,形成四个统一而又相互有... 在分析光伏系统发电特性的基础上,以最大功率控制为目标,神经网络技术为支撑,构建了基于三层BP(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光伏发电功率控制模型。该模型采取四季气候子模型分类计算的方式,以四季历史气候数据为样本,形成四个统一而又相互有一定隔离的子模型训练库,从而实现了光伏电源发电的功率预测及控制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建立的功率预测与控制模型具有精度高、反应速度快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系统 发电功率预测 神经网络 四季气候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PID算法下的电网温度控制过程仿真
14
作者 吴翠娟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11,26,共6页
针对电网温度控制具有非线性、多扰动特点,对敏感电子元件的工作温度要求较高,导致控制不准确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的PID神经网络变结构控制的电网温度控制算法,构建电网温度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模型,对电网温度控制系统进行控制指标设... 针对电网温度控制具有非线性、多扰动特点,对敏感电子元件的工作温度要求较高,导致控制不准确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的PID神经网络变结构控制的电网温度控制算法,构建电网温度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模型,对电网温度控制系统进行控制指标设计和流程分析,采用3层前向变结构PID神经网络控制算法对温度控制算法进行改进,设计电网温度控制的硬件模块和软件模块,对电网温度控制系统进行硬件配装和调试。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电网温度控制具有较好的温度控制跟踪性能,控制过程的收敛性能较好,减少了温度的波动和振荡,提高了对电网温度控制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 温度控制 改进PID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