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励精图治 提升医院综合实力———记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院长孙颐同志
1
作者 王姚余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医院管理 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 孙颐 管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市级公立医院互动现状分析与探讨 被引量:9
2
作者 黄利军 孙颐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6-88,共3页
为进一步缓解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和《苏州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苏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市级公立医院开展积极互动,通过互动,建立起具有较大覆盖面,分工明确的医疗体系,方便了... 为进一步缓解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和《苏州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苏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市级公立医院开展积极互动,通过互动,建立起具有较大覆盖面,分工明确的医疗体系,方便了人们的健康服务,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利用;提高了社区人才队伍数量和质量,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作者就苏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市级公立医院互动现状在市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市级公立医院进行了调研,希望能揭示互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进一步改进互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市级公立医院 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市属医院实行管办分离改革尝试 被引量:4
3
作者 孙颐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12,共1页
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疗机构改革步伐,搞活医院管理机制,提高医院管理效率和医疗服务水平,满足社会多层次的卫生服务需求,各地卫生系统对医疗机构改革都从体制、机制上进行了探索和尝试.苏州市对市属卫生系统6家医院全面实行... 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疗机构改革步伐,搞活医院管理机制,提高医院管理效率和医疗服务水平,满足社会多层次的卫生服务需求,各地卫生系统对医疗机构改革都从体制、机制上进行了探索和尝试.苏州市对市属卫生系统6家医院全面实行管办分离改革(其中3所综合性医院合并为1所市属综合性医院,1所中医院、1所传染病医院和1所精神病医院),具体措施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体制 管办分离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检队列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与高血糖关联及联合预测模型构建研究
4
作者 吴莎 张代义 +5 位作者 李晋 宣勤考 钱晓东 朱传武 浦剑虹 朱莉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2861-2869,共9页
背景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与2型糖尿病(T2DM)共存的全球流行率和发生率持续上升,这种共存增加了肝脏相关不良结局的风险。临床实践中需要对MAFLD合并高血糖的高风险患者进行筛查和早期诊断,以延缓其进展。目的基于T2DM与MAFLD之间... 背景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与2型糖尿病(T2DM)共存的全球流行率和发生率持续上升,这种共存增加了肝脏相关不良结局的风险。临床实践中需要对MAFLD合并高血糖的高风险患者进行筛查和早期诊断,以延缓其进展。目的基于T2DM与MAFLD之间的关系,利用现有大规模体检数据探究高血糖对MAFLD肝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的影响,并分析影响MAFLD合并高血糖发生的关键因素。方法收集2024年3—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8286名健康体检者的基本信息、既往史、腹部超声检查、生化指标和血常规项目等数据。根据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及MAFLD诊断标准,筛选出5258例MAFLD患者,将MAFLD患者根据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4)水平分为T1组(FIB-4<1.30,n=4275)、T2组(1.30≤FIB-4≤2.67,n=924)和T3组(FIB-4>2.67,n=59),比较三组间各临床指标差异。进一步根据有无糖尿病史、空腹血糖(FBG)≥7.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满足任1项)将MAFLD患者分为MAFLD合并高糖组(n=752)和MAFLD合并无糖组(n=4506),比较两组肝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相关指标差异。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MAFLD合并高血糖发生的关键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联合预测模型对MAFLD合并高血糖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T1组、T2组、T3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冠心病、年龄、BMI、FBG、HbA1c、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单核细胞计数(MONO)、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蛋白(ALB)、γ-谷氨酰转肽酶(GGT)、尿酸(UA)、肌酐(Cr)、尿素氮(BUN)、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碱性磷酸酶(ALP)、预估葡萄糖处理率(eGD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FLD合并高糖组脂肪肝指数(FLI)、肝脂肪变性指数(HSI)、ZJU、FIB-4、AST/PLT比值(APRI)、非酒精性脂肪肝纤维化评分(NFS)和BMI、AST/ALT及糖尿病评分(BARD)均高于MAFLD合并无糖组(P<0.05)。将MAFLD合并高糖组和MAFLD合并无糖组分别按1∶1随机纳入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集中所有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腰围(WC)、高血压、高脂血症、TG、GGT、UA、BUN是MAFLD合并高血糖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进一步将以上指标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WC、高血压、高脂血症、TG、GGT、UA、BUN作为独立预测因子判断MAFLD合并高血糖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准确度[0.53≤ROC曲线下面积(AUC)≤0.75]。联合这8项关键预测因子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联合模型预测准确度达到0.805(95%CI=0.781~0.828),灵敏度为75.8%,特异度为72.6%。在测试集中对该联合模型进行效能验证,结果显示阳性预测值为70.5%,阴性预测值为73.1%,预测准确率为72.7%。结论基于FIB-4分组的MAFLD患者,高血压、FBG、HbA1c、PLT、WBC、RBC、LYM、AST、eGDR水平在3组间有显著差异。机体高血糖能够加重MAFLD的肝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程度。此外,年龄、WC、高血压、高脂血症、TG、GGT、UA、BUN是导致MAFLD向MAFLD合并高血糖进展的影响因素。联合上述8项指标构建预测模型能够增强MAFLD人群合并高血糖发生的预测准确率,可能为临床上MAFLD人群合并高血糖的早期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高血糖 肝脂肪变性 肝纤维化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率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9
5
作者 汤国红 蒋丹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29-331,共3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以制定有效的策略,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收集某院2013年1—12月507例肝硬化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医院感染现状,病原菌构成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07例肝硬化患者中,48...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以制定有效的策略,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收集某院2013年1—12月507例肝硬化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医院感染现状,病原菌构成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07例肝硬化患者中,48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9.47%,感染部位主要以腹腔(31.25%)为主;细菌培养送检标本48份,送检率100.00%;共检出病原菌43株,其中革兰阴性(G-)菌25株(58.14%)、革兰阳性(G+)菌10株(23.26%)、真菌8株(18.60%)。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清蛋白水平、肝功能分级、有无侵入性操作、有无并发症及是否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引起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应根据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市医疗机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现状调查 被引量:33
6
作者 张骏骥 李新芳 +9 位作者 乔美珍 金美娟 张明霞 王秀珍 汤国红 倪晓燕 张勤英 赵纳辛 滕燕 秦国英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31-634,共4页
目的了解苏州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内镜中心(室)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管理现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方法 2015年7月对苏州市不同级别的28所医疗机构(三级医疗机构18所,二级医疗机构10所)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管理现状进行现场调查,并采... 目的了解苏州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内镜中心(室)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管理现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方法 2015年7月对苏州市不同级别的28所医疗机构(三级医疗机构18所,二级医疗机构10所)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管理现状进行现场调查,并采用ATP生物荧光法对清洗消毒后的消化内镜进行抽样检测。结果被调查的28所医疗机构均设立了单独的内镜清洗消毒室,配置一体化内镜清洗工作站的占89.29%,配置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的占17.86%;配备专用多酶洗液、选择正确消毒剂、每日监测消毒剂浓度、消毒时间达标的执行率均为100%。而多酶洗液做到一镜一换的仅占39.29%,清洗消毒人员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的占78.57%。现场检测77条消化内镜,合格率为88.31%。结论苏州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工作比较规范,但在操作环节上仍存在问题,需严格按国家相关规范执行,进一步提高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镜 清洗 消毒 现状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公立医院廉政文化建设实践与探讨 被引量:11
7
作者 闵奇萍 宋厚栋 +2 位作者 傅玲玲 沈红卫 许琴英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1-73,共3页
廉政文化是公立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改革、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某公立医院廉政文化建设实践,分析其成效,提出从传承红色基因、形成廉洁合力、培育专业人才、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等提升公立医院廉政文化建... 廉政文化是公立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改革、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某公立医院廉政文化建设实践,分析其成效,提出从传承红色基因、形成廉洁合力、培育专业人才、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等提升公立医院廉政文化建设水平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医院 文化建设 廉政文化 体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市1500名5岁~10岁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杨齐英 王慕琪 费晓峰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77-278,283,共3页
为了解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儿童乙肝病毒 (HBV )感染的效果 ,根据随机分层抽样原则 ,于1997年5月~10月对市区1500名5岁~10岁儿童进行乙肝病毒血清学检测和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调查。结果表明 ,儿童HBV总感染率为3.60 % (54/1500名 ) ,随年... 为了解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儿童乙肝病毒 (HBV )感染的效果 ,根据随机分层抽样原则 ,于1997年5月~10月对市区1500名5岁~10岁儿童进行乙肝病毒血清学检测和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调查。结果表明 ,儿童HBV总感染率为3.60 % (54/1500名 ) ,随年龄增大有上升趋势 ,接种组HBV感染率为1.65 % ,未接种组为19.63 % (P<0.001) ;加强免疫的儿童抗HBs阳性率85.78 %,HBV感染率0.73 %;未进行加强免疫的儿童抗HBs阳性率为43.21 % ,HBV感染率为2.60 % (P<0.01)。提示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显著降低了儿童HBV感染率 ,但随年龄增长 ,50 %以上儿童抗HBs滴度低于保护阈值 ,HBV感染率上升 ,加强免疫接种打破了这种趋势 ,值得提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肝疫苗接种 儿童 感染率 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组织、协调、控制原理管理医院科研工作作用探讨
9
作者 许亚芳 费晓峰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1993年第10期537-538,共2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医院的科研也不例外,它是促进医疗质量提高和推动医学发展的动力。但如何调动医技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是当今医院管理中各层领导所关心的问题。我院采用组织、协调。
关键词 医院管理 科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匮肾气丸联用cART对HIV-1感染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10
作者 董雁 刘锦 +5 位作者 闵奇萍 黄金龙 何妙翠 王黎芳 钱峰 刘义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198,共2页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combined antiretroviral therapy,cART),但部分患者由于免疫功能重建不全和不良反应,可能出现药物性肝损伤、消化功能下降、神...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combined antiretroviral therapy,cART),但部分患者由于免疫功能重建不全和不良反应,可能出现药物性肝损伤、消化功能下降、神经系统毒性和代谢紊乱等,严重影响了抗病毒疗效和患者生存质量,已成为AIDS治疗领域的瓶颈[1]。部分国家资助的中医药防治AIDS科研课题提出正虚(主要为肾虚)是AIDS发生发展的内在病理基础,以肾气与肾阴肾阳的功能下降为主要特征[2-3]。补肾制剂可能是缓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患者病情和不良反应的可靠方式。金匮肾气丸是由地黄、山药、茯苓、牡丹皮、山茱萸、牛膝、泽泻等多味中药制成的综合制剂[4],具有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的作用。本研究首次采用金匮肾气丸与cART联用治疗HIV-1感染者,比较了金匮肾气丸与cART联用、单用cART对HIV-1感染者抗病毒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试图为探索HIV-1感染者治疗的新途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肾气丸 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不良反应 T细胞亚群 HIV感染者医疗结局健康调查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脏梅毒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11
作者 刘佳庆 何芳华 吴敏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04-506,共3页
梅毒是一种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早期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可引起内脏、神经系统等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内脏梅毒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较为困难,成为临床工作中的棘手问题。该文对内脏梅毒的临... 梅毒是一种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早期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可引起内脏、神经系统等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内脏梅毒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较为困难,成为临床工作中的棘手问题。该文对内脏梅毒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梅毒 临床特点 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Th细胞极化偏移及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19
12
作者 胥萍 施美华 +5 位作者 费晓峰 朱传武 吴妹英 吴敏娟 陈永井 张学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8-181,185,共5页
目的:分析初诊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及其亚型Th1和Th2细胞的改变,探讨其在肺结核病变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取肝素抗凝全血,加RPMI1640培养液等体积混匀,依次加入1∶1 000稀释的PMA、1∶100稀释的Ion-omycin和1∶10稀释的M... 目的:分析初诊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及其亚型Th1和Th2细胞的改变,探讨其在肺结核病变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取肝素抗凝全血,加RPMI1640培养液等体积混匀,依次加入1∶1 000稀释的PMA、1∶100稀释的Ion-omycin和1∶10稀释的Monensin,混匀后于37℃,5%CO2静置培养4小时或过夜。取100μl培养血细胞依次加入抗人CD3-Per-CP、CD8-APC、mIgG1-FITC、Rat IgG1-PE、IL-4-PE、IFN-γ-FITC抗体,按流式操作流程分别进行细胞膜和细胞浆内标记测定CD4+IL-4+(Th2)、CD4+IFN-γ+(Th1)两种细胞的水平。结果:初诊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Th1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Th2水平则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粟粒型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Th1细胞含量显著低于浸润性肺结核患者(P<0.05),而Th2水平显著高于浸润性肺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P<0.05)。CD4+/CD3+T细胞比例在这三个病程中呈下降趋势,且粟粒型肺结核显著低于浸润性肺结核(P<0.05)。糖尿病并肺结核患者Th1、CD4+/CD3+显著低于无糖尿病肺结核患者(P<0.05),Th2含量则显著升高(P<0.05)。15例重度肺结核患者经结核化疗与微卡治疗三个月后Th1、CD4+/CD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Th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痰检或培养阳性与痰检阴性患者相比Th1、CD4+/CD3+水平呈下降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Th2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浸润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粟粒型肺结核、糖尿病并肺结核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抑制,对Th1、Th2细胞水平与CD4+/CD3+比例测定有助于临床病情的判断和疗效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细胞免疫 TH细胞 细胞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9例复发性颈部淋巴结结核多次手术原因及外科治疗对策 被引量:16
13
作者 吴常青 唐弘杰 +3 位作者 卞傲傲 韩洲 王力维 刘斌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69-70,共2页
随着耐多药结核病的出现和流动人口的增加,近年来,颈淋巴结结核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对颈淋巴结结核的治疗,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采用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但手术后复发仍是众多学者关注的问题。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我科收... 随着耐多药结核病的出现和流动人口的增加,近年来,颈淋巴结结核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对颈淋巴结结核的治疗,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采用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但手术后复发仍是众多学者关注的问题。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我科收治复发性颈部淋巴结核再手术2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治疗 颈部淋巴结结核 复发性 手术原因 颈淋巴结结核 耐多药结核病 颈部淋巴结核 手术后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e Xpert-MTB/RIF检测法在结核病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36
14
作者 虞忻 宋华峰 +1 位作者 冯彦军 叶志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85-988,共4页
目的探讨Gene Xpert-MTB/RIF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及利福平耐药性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202例结核病患者,对其痰标本分别行痰涂片、痰培养、比例法体外药敏试验和Gene Xpert-MTB/RIF法检测,并对X... 目的探讨Gene Xpert-MTB/RIF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及利福平耐药性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202例结核病患者,对其痰标本分别行痰涂片、痰培养、比例法体外药敏试验和Gene Xpert-MTB/RIF法检测,并对Xpert-MTB/RIF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Xpert MTB/RIF阳性率及痰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痰涂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Xpert MTB/RIF阳性率与痰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痰培养为金标准,Xpert MTB/RIF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及利福平耐药的敏感度分别为75.9%和66.7%,特异度分别为82.8%和100.0%。Xpert MTB/RIF及传统比例法检测利福平耐药一致性好。结论 Xpert检测与传统方法相比快捷,并具有更高灵敏度及特异度,可为临床诊断、选择耐药结核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 Xpert-MTB/RIF 结核病 结核分枝杆菌 利福平 痰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飞蓟宾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多中心随机开放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顾瑾 唐神结 +11 位作者 谭守勇 吴琦 张侠 刘存旭 高绪胜 袁宝东 韩利军 高爱平 吴妹英 黄利华 马骏 肖和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23-31,共9页
目的评价在无肝损伤易感因素人群中应用水飞蓟宾保肝治疗对预防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liverinjury,DILl)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患者。2012年11月至... 目的评价在无肝损伤易感因素人群中应用水飞蓟宾保肝治疗对预防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liverinjury,DILl)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患者。2012年11月至2013年5月从12个研究中心随机纳入568例初治、无肝损伤易感因素的肺结核患者,其中观察组277例,对照组291例。两组均采用2H—R-E-Z(S)/4H—R方案进行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加用水飞蓟宾胶囊(70nag/次,3次/d)口服,疗程8周,观察8周内两组的肝功能指标变化及肝损伤发生情况、抗结核治疗方案的中断情况、抗结核治疗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组间资料比较采用CMH(Cochran-Mantel-Haensel)检验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治疗2、4、8周末,观察组的肝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97%(11/277)、1.44%(3/277)、2.17%(6/277);对照组的肝损伤发生率分别为:4.12%(12/291)、4.12%(12/291)、2.41%(7/291),两组患者在各治疗时段的肝损伤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c值分别为4.801、8.386、5.024,P值均〉O.05)。8周内总体DILI发生数观察组为20例(7.22%),对照组为27例(9.28%);34.30%(95/277)的观察组患者,27.49%(80/291)的对照组患者出现一过性肝功能异常或症状;3.25%(9/277)的观察组患者及6.19%(18/291)的对照组患者出现肝功能损伤及症状,并中断抗结核治疗,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49,P〉O.05)。治疗4周厌食发生率观察组为2.26%(6/266),对照组为8.46%(23/2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38,P〈O.05);治疗4周恶心发生率观察组为1.14%(3/264),对照组为5.90%(16/2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妒=8.874,P〈0.05)。治疗8周厌食发生率观察组为0.78%(2/258),对照组为3.82%(10/2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34,P〈0.05);治疗8周恶心发生率观察组为0.39%(1/255),对照组为4.99%(13/2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89,P〈0.05)。在治疗8周末,观察组痰结核涂片阴性率为98.30%(231/235),高于对照组的92.98%(225/242)(X2=2.83,P〈O.05)。结论在无肝损伤易感因素人群中进行预防性保肝治疗的意义不大,但可能会降低抗结核药物的停药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抗结核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药物疗法 水飞蓟宾 药物性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8和肿瘤坏死因子α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兴年 刘奇栋 +2 位作者 王泓 叶志坚 吴妹英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44-347,共4页
目的 研究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检测对于诊断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意义。 方法 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在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诊断为初治活动性肺结核的患者71例(活动性肺结核组... 目的 研究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检测对于诊断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意义。 方法 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在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诊断为初治活动性肺结核的患者71例(活动性肺结核组)和既往明确诊断为肺结核,经过正规方案抗结核完成治疗后,同期门诊随访复查的陈旧性肺结核患者21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IL-6、IL-8和TNF-α水平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应用SSP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呈非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和上下四分位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活动性肺结核组和对照组血清中TNF-α中位数分别为11.5 pg/ml和8.8 pg/ml,四分位数间距(P25,P75)分别为(9.6 pg/ml,14.7 pg/ml)和(7.6 pg/ml,11.2 pg/ml),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69.5,P〈0.001)。(2)活动性肺结核组和对照组血清中IL-6中位数分别为7.8 pg/ml和2.0 pg/ml,四分位数间距(P25,P75)分别为(3.1 pg/ml,15.9 pg/ml)和(1.5 pg/ml,5.4 pg/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89.5,P=0.001)。(3)活动性肺结核组和对照组血清中IL-8中位数分别为8 pg/ml和8 pg/ml,四分位数间距(P25,P75)分别为(5 pg/ml,15 pg/ml)和(6.5 pg/ml,13 pg/ml),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731.5,P=0.896)。 结论 血清TNF-α和IL-6水平在活动性肺结核的发展过程中变化较大;检测患者的TNF-α和IL-6分泌水平或许有助于判断疾病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血液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糖尿病并发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雅 吴妹英 +7 位作者 杨坤云 阿尔泰 吴树才 耿书军 李志惠 李明武 康万里 唐神结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846-853,共8页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12月至2015年11月在北京胸科医院、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湖南省胸科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河北省胸科医院、昆明市...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12月至2015年11月在北京胸科医院、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湖南省胸科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河北省胸科医院、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结核科住院的207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及95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糖尿病并发培养阳性肺结核患者组141例(简称“Ⅰ组”)、糖尿病并发培养阴性肺结核患者组(简称“Ⅱ组”)66例、单纯糖尿病患者组(简称“Ⅲ组”)95例。应用全血T-SPOT.TB 试剂盒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对MTB菌株早期分泌性靶抗原6(ESAT-6)和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的免疫反应。结果 T-SPOT.TB检测在Ⅰ组、Ⅱ组、Ⅲ组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2.9%(131/141) (95%CI:87.3%~96.5%)、86.4% (57/66)(95%CI:75.7%~93.6%)、48.4% (46/95)(95%CI:38.0%~58.9%)。Ⅰ组的T-SPOT.TB检测阳性率高于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91,P〈0.01);Ⅱ组的T-SPOT.TB检测阳性率高于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3,P〈0.01)。Ⅰ组的T-SPOT.TB检测阳性率与Ⅱ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1,P=0.129)。以肺结核临床诊断为金标准,T-SPOT.TB检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度分别为90.8%(188/207) (95%CI:86.0%~94.3%)、51.6%(49/95) (95%CI:41.1%~62.0%)、80.3%(188/234) (95%CI:74.7%~85.2%)、72.1%(49/68) (95%CI:59.9%~82.3%)、78.5%(237/302) (95%CI:73.4%~83.0%)。结论 T-SPOT.TB检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具有较高的阳性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以作为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一种辅助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糖尿病 共病现象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酶联免疫斑点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分泌IL-12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传武 钱峰 +7 位作者 王海燕 李明 常建国 张雪华 许克玲 王勇平 高胜兰 童福易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7-79,共3页
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对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DCs)分泌IL - 12的影响。采集并分离2 3例干扰素治疗前、后CHB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在rhIL - 4和rhGM -CSF的作用下培养 10天 ,收集上清液检测IL - 12的水平 ,以 8例健康... 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对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DCs)分泌IL - 12的影响。采集并分离2 3例干扰素治疗前、后CHB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在rhIL - 4和rhGM -CSF的作用下培养 10天 ,收集上清液检测IL - 12的水平 ,以 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干扰素治疗前患者DCs分泌IL - 12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治疗 4个月时DCs的分泌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加 (P <0 0 5 )。进一步分析发现 ,治疗后IL - 12的水平仅在完全应答组较治疗前显著性增加 (P <0 0 1)。提示CHBDCs分泌IL - 12的水平低下 ,干扰素治疗可以促进DCs产生IL -1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外周血 树突状细胞 IL-12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相关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栋 廖非 +3 位作者 李雅琳 乔树芳 徐丽敏 焦振山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90-592,共3页
目的:探讨Th17细胞相关因子白介素(IL)-23、IL-17A、IL-17F、IL-22与银屑病的关系与意义。方法: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分为进行期15例,稳定期15例;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取外周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浆IL-23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 目的:探讨Th17细胞相关因子白介素(IL)-23、IL-17A、IL-17F、IL-22与银屑病的关系与意义。方法: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分为进行期15例,稳定期15例;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取外周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浆IL-23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技术检测外周血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L-17A mRNA、IL-17FmRNA、IL-22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进行期银屑病患者血浆IL-23浓度、PBMC IL-17A mRNA、IL-17F mRNA、IL-22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进行期患者PBMCIL-17A mRNA、IL-22 mRNA的表达高于静止期患者,而稳定期患者上述指标的表达与正常对照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h17细胞可能参与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TH17细胞 白介素-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阿培南治疗慢性肝病合并急性细菌性感染820例有效性和安全性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亮 唐世刚 +6 位作者 阚晓 朱传武 邱源旺 李粤平 徐天敏 黄建荣 田德英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06-910,共5页
目的评价比阿培南治疗慢性肝病合并急性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研究,820例慢性肝病合并急性细菌性感染患者,给予阿培南300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滴注时间30~180min,q8h或q6h,治疗时间≥3d,比阿... 目的评价比阿培南治疗慢性肝病合并急性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研究,820例慢性肝病合并急性细菌性感染患者,给予阿培南300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滴注时间30~180min,q8h或q6h,治疗时间≥3d,比阿培南一般疗程7~14d。结果比阿培南有效率75.73%。痊愈率、显效率、进步率、无效率及死亡率分别为22.45%,41.95%,23.22%,10.37%和2.01%。细菌清除率和假定清除率分别为42.86%和47.96%。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10%。结论比阿培南治疗慢性肝病合并急性细菌性感染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阿培南 肝病 慢性 感染 细菌性 安全性 有效性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