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膜生物反应器净化微污染引黄水库水效能 被引量:11
1
作者 高伟 梁恒 +4 位作者 韩梅 常海庆 余华荣 陈杰 李圭白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1-34,93,共5页
为考察膜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的可行性,研究膜生物反应器(MBR)与膜粉末活性炭生物反应器(PAC-MBR)对低温低浊微污染引黄水库水的处理效果及膜污染状况.两者对浑浊度均能保证稳定的去除效果,去除率保持在97%以上;对有机物去除能力依次... 为考察膜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的可行性,研究膜生物反应器(MBR)与膜粉末活性炭生物反应器(PAC-MBR)对低温低浊微污染引黄水库水的处理效果及膜污染状况.两者对浑浊度均能保证稳定的去除效果,去除率保持在97%以上;对有机物去除能力依次为PAC-MBR>MBR>常规处理工艺>单独的超滤膜(UF);单独的超滤膜对氨氮几乎没有截留作用,挂膜后的PAC-MBR和MBR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比较稳定,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39%、65.01%.跨膜压差(TMP)的对比研究表明,以PAC为生物载体形成的活性污泥相对自然形成的活性污泥有较高的生物活性、较好的过滤特性,对膜污染具有一定的延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膜粉末活性炭生物反应器 低温 低浊 微污染水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沉淀-浸没式超滤膜处理北江水中试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凯 田家宇 +4 位作者 叶挺进 王培宁 韩正双 陈杰 李圭白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8-42,51,共6页
为考察混凝沉淀-浸没式超滤膜处理北江水的可行性,通过中试试验从净水效能和膜污染两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并与水厂现有常规处理工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常规工艺砂滤出水浊度平均为0.176 NTU,而混凝沉淀-超滤组合工艺出水浊度平均为0.080 N... 为考察混凝沉淀-浸没式超滤膜处理北江水的可行性,通过中试试验从净水效能和膜污染两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并与水厂现有常规处理工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常规工艺砂滤出水浊度平均为0.176 NTU,而混凝沉淀-超滤组合工艺出水浊度平均为0.080 NTU,其对浊度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工艺;常规工艺对CODMn和UV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7.3%和43.2%,而超滤组合工艺的去除率分别为50.6%和44.0%,略优于常规处理工艺.就膜污染而言,原水直接超滤时跨膜压差增长较快;而在混凝沉淀-超滤组合工艺中,混凝沉淀的预处理作用可有效去除水中的膜污染物质,超滤膜的跨膜压差增长缓慢,系统运行稳定.采用浸没式超滤替代砂滤形成混凝沉淀-超滤组合工艺可有效提高供水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沉淀 浸没式超滤膜 膜污染 常规处理工艺 饮用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吸附生物反应器处理东江水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韩正双 田家宇 +3 位作者 陈杰 李凯 朱春伟 李圭白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3-37,共5页
针对东江原水,以混凝沉淀作为预处理,采用中试试验,通过与传统砂滤及单独超滤工艺对比,研究膜-吸附生物反应器(MABR)的除污染效能,并考察MABR的膜污染情况.结果表明:MABR对沉后水中有机物的去除能力明显优于传统砂滤和单独超滤,对CODMn... 针对东江原水,以混凝沉淀作为预处理,采用中试试验,通过与传统砂滤及单独超滤工艺对比,研究膜-吸附生物反应器(MABR)的除污染效能,并考察MABR的膜污染情况.结果表明:MABR对沉后水中有机物的去除能力明显优于传统砂滤和单独超滤,对CODMn和UV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72.4%和89.1%;系统启动完成后,MABR对沉后水中的NH3-N和NO2--N也表现出良好的去除效能,出水NH3-N和NO2--N质量浓度分别稳定在0.2和0.05 mg/L以下.MABR在连续曝气(强度为12.5 m3/(m2.h),以膜池底面积计算)、20 L/(m2.h)通量、每8 h反冲洗5 min的模式下运行时,膜污染较为严重,跨膜压差平均增长速率为0.51 kPa/d,需进一步优化相关参数以减缓膜污染,缩短化学清洗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沉淀 膜-吸附生物反应器 砂滤 超滤 除污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UF工艺处理沉淀池出水试验 被引量:9
4
作者 瞿芳术 梁恒 +2 位作者 王辉 陈杰 李圭白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779-1782,共4页
利用粉末活性炭(PAC)和浸没式超滤膜组件联合处理净水厂沉淀池出水,并对处理前后水样的浊度、CODMn、UV254、TOC和三氯甲烷生成势进行检测.结果表明:PAC能够加强超滤膜对水中颗粒及胶体物质的控制,使出水的浊度保持在0.10NTU以下,去除率... 利用粉末活性炭(PAC)和浸没式超滤膜组件联合处理净水厂沉淀池出水,并对处理前后水样的浊度、CODMn、UV254、TOC和三氯甲烷生成势进行检测.结果表明:PAC能够加强超滤膜对水中颗粒及胶体物质的控制,使出水的浊度保持在0.10NTU以下,去除率在95%以上;PAC能有效提高超滤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能力,PAC的最佳投量在20~30mg/L;PAC和超滤膜联合使用还能去除三氯甲烷的前驱物,在投量为20~30mg/L时能降低23.9%~31.4%的三氯甲烷生成势.通过分析PAC投量对膜通量下降的影响可知,PAC投加可以降低膜污染,同时,PAC-UF工艺中形成的膜污染以粉末活性炭颗粒泥饼层为主,可以通过简单的水力反冲洗实现通量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 粉末活性炭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流对间歇式A/O-MBR脱氮除磷影响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丁安 梁恒 +4 位作者 郭五珍 叶挺进 陈杰 饶欠平 李圭白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37,共5页
为进一步提高佛山某污水厂(CASS工艺)出水水质使其达到中水回用标准,以该厂污水为对象进行中试规模研究,探讨回流比和回流方式对间歇式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A/O-MBR)脱氮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回流方式和回流比对间歇式A/O-MBR去除CODC... 为进一步提高佛山某污水厂(CASS工艺)出水水质使其达到中水回用标准,以该厂污水为对象进行中试规模研究,探讨回流比和回流方式对间歇式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A/O-MBR)脱氮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回流方式和回流比对间歇式A/O-MBR去除CODCr和NH4+-N效果无显著性影响,出水CODCr和NH4+-N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回流比和回流方式对系统去除TN和TP的效果均有显著影响,连续回流且回流比较大(350%)时,系统对TN和TP的去除效果均较差;回流比为130%时,连续回流有利于系统对TN的去除,去除率可达(48.00±10.05)%,出水TN可达一级A标准;回流比为130%时,间歇回流更有利于系统对TP的去除,去除率可达(78.27±23.41)%,出水TP满足一级B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好氧膜生物反应器 回流比 回流方式 脱氮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颗粒活性炭去除微污染水中有机物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陆俊宇 李伟英 +2 位作者 陈清 陈杰 华伟 《净水技术》 CAS 2010年第1期60-63,共4页
随着饮用水水质标准的不断提高,颗粒活性炭在水净化工艺中得到了广泛关注。选用不同类型的颗粒活性炭对去除微污染水中有机物的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筛选出合适的活性炭炭种;然后,通过动态吸附实验考察了该活性炭在不... 随着饮用水水质标准的不断提高,颗粒活性炭在水净化工艺中得到了广泛关注。选用不同类型的颗粒活性炭对去除微污染水中有机物的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筛选出合适的活性炭炭种;然后,通过动态吸附实验考察了该活性炭在不同滤速下对于原水中COD_(Mn)、UV_(254)及浊度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山西的煤质颗粒活性炭在滤速15.59 m/h时去除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活性炭 静态吸附 动态吸附 滤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