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氰戊菊酯对鲫鱼肝胰脏和鳃组织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袁红霞 秦粉菊 徐世清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12-415,442,共5页
为了探讨氰戊菊酯对鲫鱼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氰戊菊酯(5、10、20、40μg/L)分别处理鲫鱼4、8、12、16d后,对肝胰脏、鳃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活性的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 为了探讨氰戊菊酯对鲫鱼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氰戊菊酯(5、10、20、40μg/L)分别处理鲫鱼4、8、12、16d后,对肝胰脏、鳃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活性的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低浓度的氰戊菊酯能激活鲫鱼肝胰脏和鳃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但随着氰戊菊酯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SOD酶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肝胰脏和鳃中AKP和ACP酶活性均随氰戊菊酯浓度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其中在染毒后4d,肝胰脏AKP酶活性随着氯戊菊酯浓度升高而显著或极显著降低。肝胰脏ACP酶活性在染毒后12d和16d,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鳃组织ACP活性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大部分没有显著差异。氰戊菊酯对鲫鱼肝胰脏GSTs活性产生较强的影响,存在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鲫鱼肝胰脏和鳃中的SOD、AKP,肝胰脏中ACP、GSTs活性均可以用作其组织细胞受农药胁迫的生物标志物,鲫鱼可作为一种淡水水体污染的监测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鲫鱼 氰戊菊酯 肝胰脏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碱性磷酸酶(AKP) 酸性磷酸酶(AKP) 谷光甘肽硫转移酶(GS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