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散液液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样中4种环境激素 被引量:5
1
作者 周懿 张丽君 张占恩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6-319,共4页
以四氯乙烯作萃取剂,以四氢呋喃为分散剂对水样中4种环境激素甲草胺、乙草胺、三唑酮和三唑醇进行分散液液微萃取。提取液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4种环境激素的质量浓度与其相应峰面积均在0.05~100μ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甲草胺、... 以四氯乙烯作萃取剂,以四氢呋喃为分散剂对水样中4种环境激素甲草胺、乙草胺、三唑酮和三唑醇进行分散液液微萃取。提取液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4种环境激素的质量浓度与其相应峰面积均在0.05~100μ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甲草胺、乙草胺、三唑酮和三唑醇的检出限(3S/N)分别为0.016,0.015,0.023,0.032μg.L-1。在0.2,2.0mg.kg-1两个添加水平下进行回收试验,4种环境激素的回收率在86.8%~118%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2.1%~6.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分散液液微萃取 环境激素 水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相城区望庭镇水稻田降雨径流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管毓堂 苏保林 +4 位作者 黄宁波 张占恩 张磊 申萌萌 周静雯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6-502,共7页
为研究水稻田非点源污染降雨径流的流失规律,减少水田中氮、磷等对地表水环境的污染提供科学依据,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开展水稻田降雨—产流—产污同步观测的非点源试验,分析了降雨强度、降雨前田面水深、农田管理等因素对水田产流、产污... 为研究水稻田非点源污染降雨径流的流失规律,减少水田中氮、磷等对地表水环境的污染提供科学依据,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开展水稻田降雨—产流—产污同步观测的非点源试验,分析了降雨强度、降雨前田面水深、农田管理等因素对水田产流、产污的影响,计算次降雨平均质量浓度(珋ρEMCs).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场次降雨不同污染物的流失规律有很大不同,不同场次降雨的珋ρEMCs差异也很大;水稻田降雨前期的田面水深是决定径流产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对于分析是否有径流产生和异常数据的解析有重要作用;化肥的施用以及降雨距离施肥后时间间隔是影响珋ρEMCs的重要因素;苏州望亭镇的试验点,总氮(TN)、总磷(TP)的径流输出系数分别为4.363和0.156kg·hm-2,分别占稻季施肥量的1.21%和0.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田 面源污染 次降雨平均浓度 输出系数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排泥改善颗粒污泥亚硝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文如 阴方芳 +3 位作者 丁玲玲 高玲慧 王建芳 沈耀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96-402,共7页
通过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160d的运行,考察了选择性分离颗粒污泥对改善短程硝化工艺长期稳定运行的有效性.反应器整个运行过程分3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污泥停留时间(SRT)仅通过出水中携带的污泥自行调控,SRT极高,造成颗粒污泥的解体以及短程... 通过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160d的运行,考察了选择性分离颗粒污泥对改善短程硝化工艺长期稳定运行的有效性.反应器整个运行过程分3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污泥停留时间(SRT)仅通过出水中携带的污泥自行调控,SRT极高,造成颗粒污泥的解体以及短程硝化性能的恶化.阶段2和阶段3中通过排出颗粒污泥床顶部污泥,控制SRT分别为(45±5),(30±5)d,氨氧化细菌(AOB)活性有明显提升.NO2--N比累积速率由阶段1运行时的7.44mg/(g·h)上升至阶段2时的8.08mg/(g·h)和阶段3时的9.14mg/(g·h);相反,NO3--N比产生速率从3.01mg/(g·h)下降至SRT为(30±5)d时的1.54mg/(g·h);阶段3出水中亚硝化率达80%以上.以上结果表明,通过选择性分离颗粒污泥控制SRT是实现短程硝化颗粒污泥工艺长期稳定运行的一种有效调控策略.另外,分析认为反应器高径比越大以及引入与NOB竞争亚硝酸盐基质的微生物均有利于该策略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短程硝化 选择性排泥 污泥龄 高径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硫酸盐废水处理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宽峰 吴鹏 +2 位作者 沈耀良 徐融 张海芹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22,共6页
硫酸盐废水来源广泛,对水体、土壤、植物等危害巨大。为此,综述了硫酸盐废水的来源及危害,针对硫酸盐废水处理过程中的二级抑制,介绍了近期国内外硫酸盐废水的处理工艺、硫酸盐还原菌本身的特性以及应用的研究现状。同时,分析了硫酸盐... 硫酸盐废水来源广泛,对水体、土壤、植物等危害巨大。为此,综述了硫酸盐废水的来源及危害,针对硫酸盐废水处理过程中的二级抑制,介绍了近期国内外硫酸盐废水的处理工艺、硫酸盐还原菌本身的特性以及应用的研究现状。同时,分析了硫酸盐废水处理过程中,各菌种之间的协同。通过分析硫酸盐废水处理过程中碳硫比、硫酸盐负荷、硫化物、pH、ORP,铁等对硫酸盐废水处理的影响,提出了未来处理硫酸盐废水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酸盐废水 硫酸盐还原菌 处理工艺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活性氧化铝的除氟效能及再生方法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王东田 尹方平 杨兰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5-58,共4页
对氢氧化钠改性活性氧化铝的除氟效能及活性氧化铝的再生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氢氧化钠改性后的活性氧化铝的饱和吸附量是未改性活性氧化铝的2.3倍;以偏铝酸钠为再生剂对已达饱和吸附状态的活性氧化铝进行再生效果较好。同时研究... 对氢氧化钠改性活性氧化铝的除氟效能及活性氧化铝的再生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氢氧化钠改性后的活性氧化铝的饱和吸附量是未改性活性氧化铝的2.3倍;以偏铝酸钠为再生剂对已达饱和吸附状态的活性氧化铝进行再生效果较好。同时研究了偏铝酸钠浓度、再生时间对再生后的活性氧化铝的除氟效能的影响。再生后的改性活性氧化铝的静态饱和吸附量为再生前氢氧化钠改性活性氧化铝的83.44%。动态实验表明氢氧化钠改性氧化铝的有效吸附时间是未改性活性氧化铝的6.4倍,再生后活性氧化铝的吸附效果也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化铝 氢氧化钠 偏铝酸钠 除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RT对瓷粒BAF处理生活污水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刘灿灿 金吴云 +1 位作者 沈耀良 袁煦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1-154,共4页
通过实验室模型试验研究了瓷粒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效能,分析了在气水比一定的条件下,水力停留时间(HRT)变化对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效能及运行特性的影响规律。考察了不同HRT运行下,COD、NH4+-N、NO2--N、NO3--N、TN、SS等指标的变... 通过实验室模型试验研究了瓷粒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效能,分析了在气水比一定的条件下,水力停留时间(HRT)变化对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效能及运行特性的影响规律。考察了不同HRT运行下,COD、NH4+-N、NO2--N、NO3--N、TN、SS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为280~320mg/L,气水比为3:1,HRT为10h的条件下,处理效果最好,其中COD、NH4+-N、TN、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6%、97.8%、34.7%、84.2%。当HRT逐渐降低时,以上指标的去除效果都有所下降,但去除效能的下降与HRT的降低不呈线性关系。当HRT降至3h,去除效能有一定程度的上升,COD、NH4+-N、TN、SS的去除率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生物滤池 瓷粒 水力停留时间 去除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水中硝基苯类化合物 被引量:21
7
作者 沈彬 罗三姗 张占恩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705-708,共4页
建立了水中硝基苯类化合物(硝基苯、1-硝基甲苯、2-硝基甲苯、3-硝基甲苯和邻氯硝基苯)的液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实验结果显示:甲苯为最佳的萃取剂。确定最佳实验条件为:甲苯体积2μL,萃取时间15min,搅拌速度300r/... 建立了水中硝基苯类化合物(硝基苯、1-硝基甲苯、2-硝基甲苯、3-硝基甲苯和邻氯硝基苯)的液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实验结果显示:甲苯为最佳的萃取剂。确定最佳实验条件为:甲苯体积2μL,萃取时间15min,搅拌速度300r/min,萃取温度45℃,溶液pH=5。在此条件下,各目标物的萃取富集倍数为30-38,线性范围为2-250μg/L,检出限为1~2μg/L,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微萃取 硝基苯 气相色谱/质谱法 水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型厌氧折流板反应器预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效能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建芳 沈耀良 宋小康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9-72,共4页
研究了ABR反应器作为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预处理单元,隔室功能的改进、反应器启动和处理效能。改进型ABR反应器增大第1隔室容积,将第6隔室改造为沉淀池,可提高系统抗冲击负荷性能,减缓人工湿地的堵塞。ABR反应器在自然条件下,以好... 研究了ABR反应器作为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预处理单元,隔室功能的改进、反应器启动和处理效能。改进型ABR反应器增大第1隔室容积,将第6隔室改造为沉淀池,可提高系统抗冲击负荷性能,减缓人工湿地的堵塞。ABR反应器在自然条件下,以好氧浓缩污泥作接种污泥,碱度1 500~2 000 mg/L,25 d左右出现污泥颗粒化,粒径以0.25~3 mm为主。ABR反应器COD去除率可达50%,其中ABR第1隔室吸附降解COD高达40%,COD容积负荷可高达1.59 kg/(m3.d)。经ABR系统预处理后,出水SS可降至2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型ABR反应器 农村生活污水 颗粒污泥 COD容积负荷 悬浮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滆湖底质特性对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和伊乐藻(Elodea nattalii)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陶花 潘继征 +2 位作者 沈耀良 李文朝 黄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3-388,共6页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滆湖3种沉积物(表层湖泥、硬底湖泥、表层覆岸泥)对菹草和伊乐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于表层湖泥、硬底湖泥、表层覆岸泥的菹草和伊乐藻生物量分别为4.07、1.98、3.69kg/m2和1.86、1.27、1.74kg/m2,表层湖泥较适...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滆湖3种沉积物(表层湖泥、硬底湖泥、表层覆岸泥)对菹草和伊乐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于表层湖泥、硬底湖泥、表层覆岸泥的菹草和伊乐藻生物量分别为4.07、1.98、3.69kg/m2和1.86、1.27、1.74kg/m2,表层湖泥较适合这两种沉水植物生长.3种沉积物对菹草和伊乐藻的干湿比影响显著,硬底湖泥>表层湖泥>表层覆岸泥.在表层覆岸泥和表层湖泥中,两种沉水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均较高,伊乐藻在不同沉积物中差别最大,叶色区别明显.丙二醛的测定结果进一步表明硬底湖泥不适宜植物生长.试验结果表明菹草和伊乐藻在滆湖不同的沉积物上能够正常生长,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菹草适合在表层湖泥中生长,伊乐藻更适合在表层覆岸泥中生长,通过对滆湖不适宜的底质环境进行改造,以利于沉水植物的生长繁殖,为滆湖生态修复中的基质修复与沉水植被重建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滆湖 沉积物 沉水植物 基质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滆运河流域水稻田径流污染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苏保林 李卉 +4 位作者 张磊 王寅 付杰 张丽君 张倩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53-457,共5页
选择太滆运河流域水稻田开展非点源类型源试验,监测水稻生长期田间水深和水质,以及降雨-径流-产污过程,并调查水田灌溉及施肥等农田管理措施.基于观测的降雨量、水田出流流量及水质数据,计算次降雨平均质量浓度(EMCs),并结合田间水深和... 选择太滆运河流域水稻田开展非点源类型源试验,监测水稻生长期田间水深和水质,以及降雨-径流-产污过程,并调查水田灌溉及施肥等农田管理措施.基于观测的降雨量、水田出流流量及水质数据,计算次降雨平均质量浓度(EMCs),并结合田间水深和水质变化规律及农田管理措施,分析水稻田径流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降雨量、降雨强度与EMCs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EMCs与稻田中污染物质的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在水稻生长期,水稻田水质变化较大的时间点主要发生在施肥后.水稻田田埂最低出口高度在水稻生长期存在变化,增加了水稻田非点源污染流失的复杂性,模拟水稻田的产流和非点源流出过程不能忽略这一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田 降雨径流 次降雨平均质量浓度(EMCs) 非点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流反应器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运行效能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沈耀良 李媛 孙立柱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8,共5页
在连续流完全混合反应器(CSTR)中,采用不同进水方式,以乙酸钠作为碳源配制的人工配水作为原水,对好氧颗粒污泥的运行效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采用不同进水方式运行的2个反应器在颗粒污泥出现后,运行效能差别不大;好氧颗粒污泥反... 在连续流完全混合反应器(CSTR)中,采用不同进水方式,以乙酸钠作为碳源配制的人工配水作为原水,对好氧颗粒污泥的运行效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采用不同进水方式运行的2个反应器在颗粒污泥出现后,运行效能差别不大;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运行高效稳定,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5h、COD容积负荷为1.0kg/(m3·d)的条件下,对COD、TP、NH4+-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90%、85%、95%和60%,并具有明显的脱氮除磷效果;反应器中存在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混合反应器 好氧颗粒污泥 运行效能 同步硝化反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净水污泥对水中氨氮的吸附效能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玉妹 杨兰 +2 位作者 刘宗元 魏杰 王东田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2-196,共5页
采用自来水厂产生的废弃物——净水污泥制备吸附剂,研究了吸附剂制备条件及改性方法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通过EDX、XRD、FTIR、SEM和BET分析可知,净水污泥富含金属元素,表面粗糙,比表面积较大。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焙烧温度为500℃、... 采用自来水厂产生的废弃物——净水污泥制备吸附剂,研究了吸附剂制备条件及改性方法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通过EDX、XRD、FTIR、SEM和BET分析可知,净水污泥富含金属元素,表面粗糙,比表面积较大。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焙烧温度为500℃、焙烧时间为3 h、净水污泥吸附剂的粒径为125~150μm时,净水污泥吸附剂对模拟废水中氨氮的去除效果最佳。分别采用酸、碱、盐对净水污泥进行改性,发现经3种物质改性的净水污泥吸附剂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均优于未改性净水污泥,且碱改性净水污泥的去除效果最优,对氨氮的吸附量是未改性净水污泥的2.13倍。分别将吸附试验数据与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拟合,得出净水污泥对氨氮的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吸附 净水污泥 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回流比对连续流改进A^2/O反应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许方园 李勇 黄勇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9-62,共4页
以生活污水为原水,在常温(25~33℃)条件下采用连续流改进A2/O反应器进行脱氮除磷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器内能实现短泥龄细菌和硝化细菌的分相培养,有效降低了回流污泥中硝态氮的质量浓度,其值小于1mg·L-1。在进水COD在400~5... 以生活污水为原水,在常温(25~33℃)条件下采用连续流改进A2/O反应器进行脱氮除磷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器内能实现短泥龄细菌和硝化细菌的分相培养,有效降低了回流污泥中硝态氮的质量浓度,其值小于1mg·L-1。在进水COD在400~500mg·L-1,水力停留时间为13h,泥龄为5d的条件下,系统运行高效而稳定,当内回流比在100%~300%之间变化时,内回流比对TN、TP去除影响较大,对COD去除影响较小,NH4+-N的去除基本不受内回流比影响。但从整体上考虑,内回流比为200%时,系统整体除污效果最好,对COD、NH4+-N、TN、TP去除率分别为88%、97%、73.8%、65.1%。由于反应器存在一定程度的边界效应,时而造成泥区污泥分布不均,降低系统除磷效能。但通过修整反应器,消除或减小边界效应,可进一步提高系统除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回流比 连续流改进A2/O反应器 脱氮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滆运河流域葡萄园径流污染规律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苏保林 李卉 +4 位作者 张磊 王寅 付杰 张丽君 张倩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2-36,共5页
选择常州市太滆运河流域的葡萄园开展非点源污染类型源试验,监测葡萄园的降雨、产流及产污过程,计算次降雨平均浓度(EMCs),并结合施肥等葡萄园管理措施分析葡萄园径流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EMCs与平均降雨强度总体上呈负相关关... 选择常州市太滆运河流域的葡萄园开展非点源污染类型源试验,监测葡萄园的降雨、产流及产污过程,计算次降雨平均浓度(EMCs),并结合施肥等葡萄园管理措施分析葡萄园径流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EMCs与平均降雨强度总体上呈负相关关系,而且不同场次降雨的EMCs差异很大;对于同一场次降雨,径流的产生滞后于降雨,污染物浓度也随径流过程而不断变化。污染物流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降雨量、降雨强度、施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园 降雨径流 次降雨平均浓度(EMCs) 非点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零价铁协同降解苯酚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生培 王东田 +3 位作者 周颖 李学艳 吴正颖 黄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5-39,共5页
研究了超声波/零价铁协同降解苯酚的过程,并对其降解机理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零价铁投加量,溶液初始浓度,初始pH值,超声功率等因素对苯酚降解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超声波/零价铁工艺能有效的降解水中的苯酚,零价铁的最佳投加量为0.8 ... 研究了超声波/零价铁协同降解苯酚的过程,并对其降解机理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零价铁投加量,溶液初始浓度,初始pH值,超声功率等因素对苯酚降解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超声波/零价铁工艺能有效的降解水中的苯酚,零价铁的最佳投加量为0.8 g/L,苯酚浓度越低处理效果越好,苯酚在酸性条件的降解率高于碱性条件,在0~400 W超声作用下,功率越大,降解率越大;超声波与零价铁粉对苯酚的降解具有协同作用,其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在体系中加入自由基捕获剂正丁醇抑制了苯酚的降解,说明苯酚的降解过程主要依靠羟基自由基(.OH)的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零价铁 苯酚 降解 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氯苯类污染物的顶空液相微萃取GC-MS法测定 被引量:17
16
作者 罗三姗 张占恩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17-819,822,共4页
研究了用顶空液相微萃取GC—MS法测定水中的痕量氯苯类有机污染物。通过实验选择正辛醇为萃取剂,考察了萃取剂的体积、萃取温度、萃取时间、搅拌速度、样品顶空体积以及盐效应等对萃取的影响。在最佳萃取和测定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 研究了用顶空液相微萃取GC—MS法测定水中的痕量氯苯类有机污染物。通过实验选择正辛醇为萃取剂,考察了萃取剂的体积、萃取温度、萃取时间、搅拌速度、样品顶空体积以及盐效应等对萃取的影响。在最佳萃取和测定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800μg/L,检出限(S/N=3)为0.05—0.1μg/L。用本方法测定了实际样品及回收率,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液相微萃取 氯苯 样品前处理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水高级氧化技术现状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7
作者 李花 沈耀良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9,14,共5页
介绍了Fenton和Fenton类氧化法、超声氧化法、臭氧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超临界水氧化法等几种常用的高级氧化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现状,并展望了各个高级氧化技术今后的研究热点及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 高级氧化 降解 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R中反硝化聚磷菌的培养驯化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杨文婷 沈耀良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8,12,共4页
以某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作为种泥、生活污水作为原水,采用间歇反应器进行反硝化聚磷菌的培养驯化研究。结果表明,以进水-闲置-厌氧-缺氧-沉淀-排水的运行方式运行40d后,出水PO43--P的浓度稳定在0.2mg/L以下,去除率达95%;出水NH4+-N浓度... 以某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作为种泥、生活污水作为原水,采用间歇反应器进行反硝化聚磷菌的培养驯化研究。结果表明,以进水-闲置-厌氧-缺氧-沉淀-排水的运行方式运行40d后,出水PO43--P的浓度稳定在0.2mg/L以下,去除率达95%;出水NH4+-N浓度稳定在8mg/L以下,去除率达90%。NO3--N的消耗量和PO43--P的吸收量呈线性关系,表明采用间歇反应器进行反硝化菌的培养驯化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 SBR 反硝化聚磷菌 脱氮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R中短程反硝化除磷菌的培养驯化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继滨 沈耀良 郭海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7-129,150,共4页
以周期运行培养方式在间隙反应器中驯化以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菌,并比较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时反硝化除磷的效果。结果表明,经厌氧/好氧+厌氧/缺氧(连续投加硝酸盐)+厌氧/缺氧/好氧(连续投加亚硝酸盐)方式成功... 以周期运行培养方式在间隙反应器中驯化以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菌,并比较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时反硝化除磷的效果。结果表明,经厌氧/好氧+厌氧/缺氧(连续投加硝酸盐)+厌氧/缺氧/好氧(连续投加亚硝酸盐)方式成功筛选出能以亚硝酸盐作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菌,该系统磷的去除率可达88.62%;在外加硝酸盐,亚硝酸盐浓度均为25 mg/L条件下,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速率与除磷速率均高于硝酸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除磷 亚硝酸盐 SB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吹扫捕集—GC—MS测定废水中的硝基氯苯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丽萍 张占恩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06-308,318,共4页
建立了吹扫捕集-GC—MS测定水样中硝基氯苯类化合物的方法。考察了吹扫温度、吹扫时间等对吹扫捕集效率和方法检出限的影响。在室温下,当吹扫时间为30min时,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可达0.002mg/L,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为2×10^-3~2m... 建立了吹扫捕集-GC—MS测定水样中硝基氯苯类化合物的方法。考察了吹扫温度、吹扫时间等对吹扫捕集效率和方法检出限的影响。在室温下,当吹扫时间为30min时,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可达0.002mg/L,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为2×10^-3~2mg/L,相对标准偏差在2%~6%,加标回收率在97.0%~110.0%。与国家标准方法相比,该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且无须使用有毒有机溶剂等优点,可满足工业废水和地表水中硝基氯苯的测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扫捕集 GC—MS 硝基氯苯 水和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