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州人居环境建设中创业文化氛围的培育 被引量:4
1
作者 侯爱敏 居易 袁中金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4年第3期86-89,共4页
文章通过分析苏州近代历史,探讨了苏州人居环境中优越的物质和自然环境与创业精神缺失的矛盾及其产生根源,并对新经济时代苏州人居环境建设中创业文化氛围培育的需求和具体的做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人居环境 创业文化氛围 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过程中水资源利用保护问题探索--以长江下游若干城市为例 被引量:19
2
作者 姚士谋 陈爽 +2 位作者 年福华 张雷 冯长春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2-28,共7页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加快,超大城市与城市化走廊不断扩展,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和亚洲地区。但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人们缺乏科学发展观,片面追求社会经济效益,追求经济发展增长速度,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尤其是...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加快,超大城市与城市化走廊不断扩展,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和亚洲地区。但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人们缺乏科学发展观,片面追求社会经济效益,追求经济发展增长速度,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尤其是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对长江下游经济发达地区一些重点城市,尤其是苏锡常地区与长江口的水质、水体保护与污染状况和城市化发展的相关问题曾作过深入调查分析;就地区的城市化特点、城市化过程、水资源利用管理以及合理保护水资源的问题作一些分析研究,试图探索中国经济发达区域城市化过程中水资源利用保护的新路子,特别对长江下游地区城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出了和谐发展的办法和模式,对本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作出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过程 水资源 开发利用模式 水资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特色与城市形象塑造 被引量:119
3
作者 李广斌 王勇 袁中金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9-82,共4页
在对城市特色和城市形象的概念、内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认为城市特色和城市形象存在密切的逻辑联系,即城市特色是“真”,城市形象是“美”;城市特色是城市发展之“源”,城市形象是城市发展之“流”,最后,提出“基于城市特色的城市形象... 在对城市特色和城市形象的概念、内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认为城市特色和城市形象存在密切的逻辑联系,即城市特色是“真”,城市形象是“美”;城市特色是城市发展之“源”,城市形象是城市发展之“流”,最后,提出“基于城市特色的城市形象塑造”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特色 城市形象 城市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中心城区功能弱化原因及其对策探析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勇 李广斌 杨新海 《现代城市研究》 2004年第6期47-50,共4页
在对苏州中心城区综合功能弱化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中心城市和县(市)博弈的角度,阐述其弱化的原因。并从转变职能、整合空间和塑造特色三个方面探讨增强中心城区竞争力的若干途径。
关键词 苏州市 中心城区 城市空间 城市建设 城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市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年福华 史守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5526-5527,5558,共3页
以苏州市1978-2005年的统计资料和近10年来土地详查与变更数据为依据,分析了苏州市耕地数量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空间差异,选取人均GDP、耕地面积作为指标分析了经济增长和耕地面积减少之间的关系,并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耕地占用量进行... 以苏州市1978-2005年的统计资料和近10年来土地详查与变更数据为依据,分析了苏州市耕地数量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空间差异,选取人均GDP、耕地面积作为指标分析了经济增长和耕地面积减少之间的关系,并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耕地占用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市耕地数量呈明显的波动减少趋势,耕地变化的区域差异显著;苏州市占用的耕地面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增加呈指数型递减趋势,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伴随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对耕地压力将趋于缓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水平 耕地资源 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市地面沉降现状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袁铭 严勇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7-131,共5页
通过对苏州市地面形变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建立了该市的地面沉降趋势场。基于前期有关苏州市地面沉降的研究成果,对该市的地面沉降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苏州市的地面沉降具有4个阶段性特征,近年来地面沉降已明显得到有效控制,苏州市... 通过对苏州市地面形变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建立了该市的地面沉降趋势场。基于前期有关苏州市地面沉降的研究成果,对该市的地面沉降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苏州市的地面沉降具有4个阶段性特征,近年来地面沉降已明显得到有效控制,苏州市多年来的地面沉降研究和防控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沉降速率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市耕地数量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年福华 史守正 姚士谋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7年第4期477-480,共4页
基于近30a的统计资料和近10a来土地详查与变更数据,分析苏州市耕地数量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空间差异,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初步探讨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表明:苏州市耕地数量呈现明显的波动减少趋势,耕地变化的区域差异显著;... 基于近30a的统计资料和近10a来土地详查与变更数据,分析苏州市耕地数量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空间差异,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初步探讨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表明:苏州市耕地数量呈现明显的波动减少趋势,耕地变化的区域差异显著;人口增长、工业化、第三产业发展等社会经济因素是引起耕地变化的内在决定性因子,农业技术进步、经济利益驱动等因素是影响耕地数量变化外部驱动因子。图4,表3,参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数量变化 驱动因子 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GIS的城市信息一体化综合平台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杜景龙 张志敏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8-90,共3页
实现了信息的获取、交流、交换和更新;设计开发了包括地图数据、基础业务数据和业务注册信息的综合信息平台。三个平台协同工作实现了信息资源的整合和信息共享。
关键词 WEBGIS 信息一体化 综合平台 城市 综合信息平台 地图数据 设计开发 注册信息 业务数据 信息共享 信息资源 协同工作 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心镇镇区人口规模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袁中金 刘君德 侯爱敏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6-59,共4页
通过对我国17个省的1663个中心镇的统计分析证明,中心镇镇区人口每增加一个统计级别,GDP增加1.5亿元,人口城镇化率增加5.4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加500万元,人均收入增加400元,三产产值增加0.9亿元,人均建设用地减少10m2,贫困人口比重降低... 通过对我国17个省的1663个中心镇的统计分析证明,中心镇镇区人口每增加一个统计级别,GDP增加1.5亿元,人口城镇化率增加5.4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加500万元,人均收入增加400元,三产产值增加0.9亿元,人均建设用地减少10m2,贫困人口比重降低1个百分点;当中心镇人口规模超过1万人时,贫困人口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当中心镇人口规模大于2万人时,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小城镇的集聚效应形成;中心镇规模越大,劳动力就业率越高,大于3万人时,外来人口比重增加极为明显;中心镇规模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如果以东部地区为1,中部为0.8,西部仅有0.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小城镇建设 人口规模 土地利用 城镇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山港堵汊工程对邻近海底冲淤影响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杜景龙 杨世伦 +3 位作者 贺松林 郜昂 徐晓君 张军宏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59,共7页
根据大比例尺地形测量数据,采用GIS技术对洋山港堵汊工程前后周边海底冲淤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工程建设前(1998~2004年),洋山港域的冲蚀速率大于外围海域。工程建设后的2004和2005年,洋山港域的平均刷深幅度明显小于外围海域... 根据大比例尺地形测量数据,采用GIS技术对洋山港堵汊工程前后周边海底冲淤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工程建设前(1998~2004年),洋山港域的冲蚀速率大于外围海域。工程建设后的2004和2005年,洋山港域的平均刷深幅度明显小于外围海域;2005和2006年,洋山港域出现显著淤积(平均淤厚度0.29 m),而外围海域仍维持冲蚀状态。主要原因为建港期间的系列堵汊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港域内的动力条件,导致冲蚀减弱并出现一定的淤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山港 堵汊工程 冲淤 GIS 杭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南槽最大浑浊带短周期悬沙浓度变化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文祥 杨世伦 +1 位作者 杜景龙 闫龙浩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34,共10页
2003年2月17~24目,在长江口南槽最大浑浊带地区进行了大、小潮水文泥沙定点连续观测。用OBS-5观测水深、盐度和浊度,用直读式海流计(SLC9—2)观测不同水层流速,同时获取了不同潮时不同水层悬沙水样。通过对水深、盐度、浊度、悬... 2003年2月17~24目,在长江口南槽最大浑浊带地区进行了大、小潮水文泥沙定点连续观测。用OBS-5观测水深、盐度和浊度,用直读式海流计(SLC9—2)观测不同水层流速,同时获取了不同潮时不同水层悬沙水样。通过对水深、盐度、浊度、悬沙浓度和流速等数据进行大、小潮周期对比与分析。得出如下主要结果:(1)盐度和水流流速变化范围分别为13.5~22.3和0.30~2.13m/s;(2)表层与底层悬沙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80~222mg/L和1019~1300mg/L;(3)一个潮周期内,可出现4次悬沙浓度峰值;(4)通常情况下,悬沙浓度值涨潮大于落潮,大潮大于小潮,但强风或风暴潮会改变大、小潮的悬沙浓度变化格局。研究表明,研究区悬沙浓度变化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规律性,但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长江口南槽最大浑浊带的发育主要是由于“潮泵效应”和盐水异重流引起的对床底侵蚀和泥沙再悬浮造成的。另外,动水絮凝和滩槽之间泥沙交换,也对最大浑浊带的形成与发育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沙浓度 最大浑浊带 OBS 潮泵效应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横沙东滩近30年来自然演变及工程影响的GIS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杜景龙 姜俐平 杨世伦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3-48,共6页
利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二期工程实施前后的地形资料,在GIS软件及相关的统计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分析了治理工程对横沙东滩冲淤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横沙东滩在长期的自然演变过程中滩地面积相对稳定,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长... 利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二期工程实施前后的地形资料,在GIS软件及相关的统计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分析了治理工程对横沙东滩冲淤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横沙东滩在长期的自然演变过程中滩地面积相对稳定,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长江来沙量减少,滩地面积出现减小的趋势;深水航道北导堤工程(1998—2000年5月)使横沙东滩的冲淤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横沙东滩窜沟扭曲、萎缩,白条子沙及其以东浅水区域淤积加剧;促淤工程实施后,形成了一个有利泥沙沉积的环境,过境泥沙的大量淤积及人工吹泥上滩使得横沙东滩淤长速度显著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沙东滩 北槽 深水航道工程 冲淤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规划存在问题及其调整思考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李广斌 王喜 王勇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13,102,共5页
在国家研究制定“十一五”规划中,区域规划被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但其理论发展长期滞后于区域发展的现实需求。文章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分析了我国区域规划实践弱化的理论、体制等根源,并从区域规划编制组织形式、编制方法和实施管理体制... 在国家研究制定“十一五”规划中,区域规划被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但其理论发展长期滞后于区域发展的现实需求。文章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分析了我国区域规划实践弱化的理论、体制等根源,并从区域规划编制组织形式、编制方法和实施管理体制对新时期区域规划的革新提出若干建议,包括:建立区域规划利益协调机制;在部门规划、行业规划、次区域规划的基础上编制高一层次的区域规划;提高区域规划过程管理和理顺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间的职责分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规划 利益协调 规划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南地区农村居住发展及其模式探讨 被引量:37
14
作者 曹恒德 王勇 李广斌 《规划师》 2007年第2期18-21,共4页
在产业集聚、交通体系演化和农村发展三大主导因素的影响下,苏南地区农村居住布局从高度分散走向适度集中有利于推动农业规模化、缓解人地关系矛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根据未来农村人口迁移及其引起的分布变化,苏南地区可采取异地城市... 在产业集聚、交通体系演化和农村发展三大主导因素的影响下,苏南地区农村居住布局从高度分散走向适度集中有利于推动农业规模化、缓解人地关系矛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根据未来农村人口迁移及其引起的分布变化,苏南地区可采取异地城市社区模式、就地城市社区模式、“就近并点”乡村社区模式、“迁弃归并”乡村社区模式四种模式来实现农居点的适度集中,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应注重乡村文化与特色的保护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模式 农村 苏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规划中利益协调初探——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被引量:16
15
作者 谷人旭 李广斌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2-46,共5页
认为漠视或规避多元主体利益间的冲突是传统区域规划失败的根本原因,维护公共利益是区域规划的本质要求。从以长江三角洲为例,从公共利益的概念和特征入手,分析了公共利益实现的三种基本途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 认为漠视或规避多元主体利益间的冲突是传统区域规划失败的根本原因,维护公共利益是区域规划的本质要求。从以长江三角洲为例,从公共利益的概念和特征入手,分析了公共利益实现的三种基本途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调整若干建议,从而提高区域规划编制的合理性、决策的科学性和实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利益 区域规划 利益协调 长江 三角洲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岸地貌建模方法研究——以长江口九段沙、芦潮港附近边滩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杜景龙 杨世伦 +2 位作者 张文祥 赵华云 李鹏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1-65,共5页
河口、海岸是陆海相互作用及人类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了解和把握海岸地貌的变迁及发育模式对于海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至关重要。模型是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抽象,本文对海岸滩地和水下三角洲地形演变的研究总结了 4 种方法,重点讨论了模... 河口、海岸是陆海相互作用及人类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了解和把握海岸地貌的变迁及发育模式对于海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至关重要。模型是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抽象,本文对海岸滩地和水下三角洲地形演变的研究总结了 4 种方法,重点讨论了模型的构建,并根据作者的研究实例给出了模型的具体应用。在剖面模型的应用中通过不同年代剖面的对比分析可了解海岸地貌的动态变化,平面模型则通过等深线的退缩、扩张及形态变化来研究岸滩的动态冲淤及海岸地形的宏观变化,而冲淤速率分布平面图是分析大范围海域冲淤趋势和局部变化的有效手段。测点统计模型是一种静态分析方法,用来建立测量点的高程和坡度与岸滩冲淤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面模型 平面模型 速率模型 测点统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深水航道一、二期工程建设以来北槽河段的冲淤演变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兆华 杜景龙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5-62,84,共9页
利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二期工程实施前后的水下地形资料,在GIS软件及相关的统计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分析了治理工程对北槽拦门沙河段的影响。结果表明:整治工程使得河道平均水深增加,河床上下平顺相接,河床横断面形态趋于均匀,河势... 利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二期工程实施前后的水下地形资料,在GIS软件及相关的统计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分析了治理工程对北槽拦门沙河段的影响。结果表明:整治工程使得河道平均水深增加,河床上下平顺相接,河床横断面形态趋于均匀,河势趋于稳定。至2005年初,北槽河道上段水深比工程前的1998年初平均增加了1.34m,中段则淤浅0.63m,下段刷深0.81m,河床纵向上变得和缓、平顺;丁坝段的冲刷南侧的强度较北侧大,中下段河槽北偏,深泓从原来的东南-西北走向改呈东西向,全槽形成了一条上下段平顺相接的微弯自然深泓线,河槽的形态也从工程前的宽缓或陡峭形变为均匀的“V”字形;下游河段没有产生新的航道拦门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北槽航道 治理工程 拦门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支持下的土壤综合肥力指标的定量计算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杜景龙 陈德超 王兆华 《土壤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20,共4页
尝试用数学方法建立一个综合的土壤肥力指标 ,并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方法对计算的结果地图化 ,结果表明 ,该方法计算的土壤综合肥力与土壤的实际状况吻合较好。该研究的另一价值在于通过GIS对田间不同区域土壤肥力实现了定量化显示 。
关键词 变量施肥 模型 土壤肥力指数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区域规划发展变迁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广斌 王勇 《规划师》 2007年第6期77-80,共4页
区域规划是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干预和协调地区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日趋深入,区域规划步入了一个全面复兴的时代,并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我国的区域规划应以解决当前和可预见的区域重大问... 区域规划是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干预和协调地区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日趋深入,区域规划步入了一个全面复兴的时代,并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我国的区域规划应以解决当前和可预见的区域重大问题为突破口,深入研究规划实施所依赖的各种路径,重视规划实施政策的制定,不仅关注经济发展,还应强调社会公平公正,以提高城市的竞争力,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国家 区域规划发展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火灾逃生可视化模拟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建平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43-45,共3页
元胞自动机作为一个离散的数学模型框架,具有较强模拟各种复杂现象的能力。应用元胞自动机的火灾逃生模型,以可视化方式模拟了人员逃离火灾过程,讨论了两种邻域视野情况下对火灾逃生的影响。
关键词 元胞自动化 火灾逃生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