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速摄像的双线性振动陀螺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蒋明 杨福俊 +2 位作者 董萼良 郑翔 何小元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1-126,共6页
针对微机械陀螺特征尺寸小、振动频率高,其动态特性难以精确评价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高速摄像技术、显微技术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测试方案。并用此方法测量了双线性振动陀螺的固有频率、品质因子、—阶模态振型和杨氏模量。实验数据表明... 针对微机械陀螺特征尺寸小、振动频率高,其动态特性难以精确评价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高速摄像技术、显微技术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测试方案。并用此方法测量了双线性振动陀螺的固有频率、品质因子、—阶模态振型和杨氏模量。实验数据表明,系统分辨率可达0.01μm,不同驱动频率下所测振子响应频率误差小于0.0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线性振动陀螺 固有频率 品质因子 杨氏模量 高速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心支撑钢框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4
2
作者 赵宝成 顾强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7-31,共5页
偏心支撑是高层钢结构中一种有效的抗震耗能的结构形式 ,针对这种结构形式 ,对变形大、进入塑性的耗能梁段采用退化曲壳单元 ,其余部分采用梁单元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 ,以此来分析偏心支撑钢框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耗能性能 ,并编制... 偏心支撑是高层钢结构中一种有效的抗震耗能的结构形式 ,针对这种结构形式 ,对变形大、进入塑性的耗能梁段采用退化曲壳单元 ,其余部分采用梁单元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 ,以此来分析偏心支撑钢框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耗能性能 ,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算例分析表明 ,此计算模型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心支撑钢框架 耗能梁段 曲壳单元 梁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赵宝成 顾强 蔡建秀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9-383,共5页
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是偏心支撑结构中常用的一种抗震耗能结构形式,偏心支撑结构弹性阶段刚度大,塑性阶段耗能能力强是适用于高烈度震区的一种有效的抗侧力结构体系.根据偏心支撑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耗能梁段进入塑性的破坏特点,提出了... 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是偏心支撑结构中常用的一种抗震耗能结构形式,偏心支撑结构弹性阶段刚度大,塑性阶段耗能能力强是适用于高烈度震区的一种有效的抗侧力结构体系.根据偏心支撑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耗能梁段进入塑性的破坏特点,提出了耗能梁段采用曲壳单元和其余构件采用梁单元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来分析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和破坏机理,并自编了计算程序.通过有限元模拟计算分析,得到了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抗震设计中合理的支撑截面大小、耗能梁段长度、高跨比、加劲肋间距、加劲肋厚度、腹板厚度等设计参数的确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型偏心支撑 耗能梁段 曲壳单元 梁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撒丁高架桥的实腹梁和桁架组合结构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建兵 万水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10,共4页
最近几年来,用实腹梁和桁架构件拼装成桥面系的组合梁桥的构想已经处于研究和应用阶段。与常规的设计比较,这种结构的设计在整体造价和质量方面具有竞争力,能将优美和效率结合,从而取得非凡的美观外表。主要阐述这种形式的桥梁设计的概... 最近几年来,用实腹梁和桁架构件拼装成桥面系的组合梁桥的构想已经处于研究和应用阶段。与常规的设计比较,这种结构的设计在整体造价和质量方面具有竞争力,能将优美和效率结合,从而取得非凡的美观外表。主要阐述这种形式的桥梁设计的概念和应用前景,并且列举几座据此修建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腹梁 组合结构 桁架 高架桥 应用阶段 组合梁桥 设计比较 桥梁设计 桥面系 竞争力 修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钢框剪结构非线性有限元模拟及受力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彭晓彤 顾强 林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31-636,共6页
为了研究钢框架内填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的非线性行为,利用ANSYS软件建立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其中考虑了半刚性节点、栓钉及界面组合作用.通过与试验资料的比较,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从承载力、内力分配、栓钉... 为了研究钢框架内填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的非线性行为,利用ANSYS软件建立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其中考虑了半刚性节点、栓钉及界面组合作用.通过与试验资料的比较,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从承载力、内力分配、栓钉、界面滑移、设计方法等方面对结构作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采用的模拟方法是准确可行的;结构拥有多重传力途径因而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安全储备;增加水平栓钉可有助于控制结构侧移进而提高侧向刚度;传统单斜压杆的设计方法存在不足,微观误差较大.最后提出相应的抗震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CW结构 有限元模拟 非线性 栓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刚接钢框架-内填RC剪力墙结构试件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方有珍 顾强 颜鹏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6-130,共5页
基于已有的SRCW结构体系的研究成果,选择半刚性连接钢框架(柱弱轴)-RC剪力墙结构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结构设计规范,选择试件原结构方案.进行原结构设计时首先考虑竖向荷载组合对纯钢框架进行初步设计,进行地震作用组合下的验算时,剪... 基于已有的SRCW结构体系的研究成果,选择半刚性连接钢框架(柱弱轴)-RC剪力墙结构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结构设计规范,选择试件原结构方案.进行原结构设计时首先考虑竖向荷载组合对纯钢框架进行初步设计,进行地震作用组合下的验算时,剪力墙部分采取"等效板带"进行代换处理,利用有限元程序加以弹性分析,确保设计的合理性.进一步利用结构相似性原理,将原结构底部2层通过1/3缩放得到试验试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CW结构 半刚接 等效板带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基础隔震系统整体地震响应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彬 丁海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8期12-16,共5页
近几十年来,基础隔震技术逐渐被重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被纳入国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但是在传统的理论分析中,对于基础隔震结构往往忽视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其隔震效果的影响。即使考虑地基的影响,也大都是采用弹簧和阻尼器(地基... 近几十年来,基础隔震技术逐渐被重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被纳入国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但是在传统的理论分析中,对于基础隔震结构往往忽视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其隔震效果的影响。即使考虑地基的影响,也大都是采用弹簧和阻尼器(地基动刚度)代替。笔者运用ANSYS软件的二次开发功能,提出将结构、隔震层和地基结合起来作为一个完整系统分析,并对一叠层橡胶基础隔震7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考虑土-结相互作用情况下,进行了整体地震响应有限元计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进行地基-基础隔震系统整体地震响应有限元分析是完全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 土-结均动力相互作用 地震更应 叠层橡胶垫 基础隔震系统 有限元分析 地震响应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地基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性材料开裂机理及抗断设计 被引量:3
8
作者 王万祯 顾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8-373,424,共7页
从特定的工程背景出发,结合经典力学和断裂力学对延性材料屈服和断裂解释的力学原理,通过对延性材料刻痕杆刻痕根部的断裂应力场分析,推导出了延性材料在应力三轴空间中微观裂纹的形成准则:σF=σY1-υ.随后,通过对比开孔铝合金方板的... 从特定的工程背景出发,结合经典力学和断裂力学对延性材料屈服和断裂解释的力学原理,通过对延性材料刻痕杆刻痕根部的断裂应力场分析,推导出了延性材料在应力三轴空间中微观裂纹的形成准则:σF=σY1-υ.随后,通过对比开孔铝合金方板的断裂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该准则对于预测延性材料在应力三轴空间中微观裂纹的形成及宏观断裂具有较高的精度且略偏于保守.最后,给出了抗断设计建议、应用该准则时应注意的问题及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服 断裂 延性材料 刻痕杆 应力三轴空间 裂纹形成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性能试验研究
9
作者 史丽远 艾军 +1 位作者 宫长义 陈忠汉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3-77,共5页
对14根钢筋混凝土矩形梁进行抗剪加固试验,研究在受剪区粘贴高强复合纤维的加固效果和设计方法。主要分析了纤维粘贴量、包裹方法和剪跨比等因素对钢筋混凝土加固梁受剪性能的影响和作用。对试验梁进行了全过程分析,并基于试验结果,提... 对14根钢筋混凝土矩形梁进行抗剪加固试验,研究在受剪区粘贴高强复合纤维的加固效果和设计方法。主要分析了纤维粘贴量、包裹方法和剪跨比等因素对钢筋混凝土加固梁受剪性能的影响和作用。对试验梁进行了全过程分析,并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抗剪加固设计中复合纤维设计应变的合理取值和计算公式,阐述了具体加固设计模型和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梁 高强复合纤维 受剪性能 加固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相关的钢绞线最大力伸长率测试装置研究
10
作者 蒋明 《中国测试技术》 2008年第1期19-21,共3页
钢绞线最大力伸长率是衡量其材料特性的一项重要力学性能指标,如何精确测量该指标是长期以来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设计出的测量钢绞线最大力伸长率的新系统,采用电测量数据与图像实时同步采集和图像序列变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此方法在测... 钢绞线最大力伸长率是衡量其材料特性的一项重要力学性能指标,如何精确测量该指标是长期以来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设计出的测量钢绞线最大力伸长率的新系统,采用电测量数据与图像实时同步采集和图像序列变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此方法在测量过程中,非接触测量试件的变形,克服了目前钢绞线测量中的弊端。实现了钢绞线最大力伸长率的测量,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绞线 最大力伸长率 同步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