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对当代中国公共领域隐私问题的四重维度 被引量:3
1
作者 吕耀怀 曹志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0-36,共7页
在当代中国社会,隐私问题不仅存在于私人领域,也开始出现于公共领域。解决当代中国公共领域的隐私问题,需要从伦理准备、法律保护、公民意识及机构自律这四重维度或四个方面入手。伦理准备方面,要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相应的伦理基础,... 在当代中国社会,隐私问题不仅存在于私人领域,也开始出现于公共领域。解决当代中国公共领域的隐私问题,需要从伦理准备、法律保护、公民意识及机构自律这四重维度或四个方面入手。伦理准备方面,要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相应的伦理基础,从伦理学角度为隐私及其保护进行道德辩护;法律保护方面,要将隐私立法从私人领域扩展到公共领域,打造涵盖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之隐私利益的法律保护之网;公民意识方面,要提升公民的隐私意识,最重要的是隐私保护意识、隐私维权意识和隐私尊重意识;机构自律方面,要确立并切实贯彻机构应当遵循的主要准则,即向相关公民告知其个人信息被收集、利用的情况,在传播和利用公民个人信息时应当遵循语境完整性要求,在从事涉及公民个人信息的活动时应当恪守保守或保密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领域的隐私 伦理 法律 公民意识 机构自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西方对公共领域隐私问题的研究及其启示 被引量:13
2
作者 吕耀怀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7,共13页
西方传统的隐私研究,一般将隐私问题锁定在与公共领域相分离的私人领域。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信息社会的到来,公共领域的隐私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担忧。西方学界正视这一新的隐私问题,力图使隐私理论能够适应当代社会的客观需要... 西方传统的隐私研究,一般将隐私问题锁定在与公共领域相分离的私人领域。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信息社会的到来,公共领域的隐私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担忧。西方学界正视这一新的隐私问题,力图使隐私理论能够适应当代社会的客观需要,从而突破传统的公共与私人二分法的限制,扩展了隐私研究的对象。虽然西方学者对公共领域隐私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但这种研究又存在着某些不可否认的不足和缺陷。我们既要立足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充分发挥自身文化资源的优势,又要批判地吸取西方学界的积极成果,建立自己的隐私理论,以为公共领域的隐私权立法提供相应的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 私人领域 公共领域 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的隐私观念——基于南华大学调查问卷的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吕耀怀 何小英 +1 位作者 顾艳 张海滨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2010年第2期85-90,共6页
通过把握人们的媒体观、人生观、社会观与隐私观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比较真实、具体地了解其隐私观的实际状况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据此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大学生的隐私观念有所增强,这主要表现为对隐私及... 通过把握人们的媒体观、人生观、社会观与隐私观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比较真实、具体地了解其隐私观的实际状况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据此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大学生的隐私观念有所增强,这主要表现为对隐私及隐私权的一般性接受或认同,但在隐私的具体涵义及可能范围方面,则显得认识较为模糊,而且个体差异也比较大;虽然很多大学生的公共性意识都有提升,但与此同时,也还有不少大学生对于公域与私域的区分尚缺乏足够明确的认识,这直接影响了其隐私观念的细化和发展;大学生在其隐私观念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可能比一般居民更容易接受来自外部(比如西方)的价值观念,这一方面是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另一方面,则又可能导致否定传统文化中仍然具有现代价值的成分。在大学生隐私观念形成的过程中,由于鱼龙混杂、良莠不分,从而可能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隐私观念上的偏差和失误。因此,高校的思想教育应正视这一问题,把大学生的隐私观教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隐私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 公共性 大学生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公信力的内在根基与外部制约 被引量:7
4
作者 吕耀怀 曹志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2-86,共5页
政府公信力的形成以政务诚信为依据。或者说,政府官员的政务诚信是政府公信力形成的内在根基。政府公信力的建立与维持,不仅需要有作为其内在根基的政务诚信,而且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外部条件。政务公开背景下公民的监督权和知情权,是政府... 政府公信力的形成以政务诚信为依据。或者说,政府官员的政务诚信是政府公信力形成的内在根基。政府公信力的建立与维持,不仅需要有作为其内在根基的政务诚信,而且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外部条件。政务公开背景下公民的监督权和知情权,是政府公信力之外部条件中最为重要且最为基本的两项。虽然仅凭外部制约不足以完全解决政务诚信问题,但外部制约的确对提升政府公信力有一定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他律的外部制约还能诱导政务诚信之自律的产生,最终形成提升政府公信力之内因与外因或自律与他律的联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公信力 政务诚信 政务公开 知情权 监督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进式教育”与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培养 被引量:5
5
作者 温波 浦玉忠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9-111,共3页
培养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是高校德育工作取得实效的有力保障,是高校德育的本质要求,是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从道德主体意识的形成过程与道德主体意识构成要素来看,"跟进式教育"是培养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有效途径... 培养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是高校德育工作取得实效的有力保障,是高校德育的本质要求,是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从道德主体意识的形成过程与道德主体意识构成要素来看,"跟进式教育"是培养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有效途径。为培养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跟进式教育"必须在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大学生道德主体地位的确立、大学生道德实践及大学生日常生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进式教育” 大学生 道德主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盗取骨髓事件:身体权问题的法律和伦理 被引量:2
6
作者 吕耀怀 熊节春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7-61,共5页
沈阳市某医院盗取病人骨髓事件所折射出的身体权问题,值得人们进行深入思考。西方学者对身体权问题的探讨,对我国身体权立法有一定的启发,有助于法律对身体权予以更有力、更全面的保护。即使我们不能将身体权直接规定为一种特殊的财产权... 沈阳市某医院盗取病人骨髓事件所折射出的身体权问题,值得人们进行深入思考。西方学者对身体权问题的探讨,对我国身体权立法有一定的启发,有助于法律对身体权予以更有力、更全面的保护。即使我们不能将身体权直接规定为一种特殊的财产权,但至少应当也可以明确身体权的所有权性质,而不是仅仅将其规定为一种人格权。盗窃骨髓事件应该成为医疗行业在职业道德方面的一面镜子。医生不仅必须依法行医,而且还应当有较强的职业道德观念。医生应当充分尊重患者的权利,始终以患者为目的,而不是仅把患者当作谋取私利或小团体利益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权 法律 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私权保护的道德理由 被引量:6
7
作者 吕耀怀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60,共5页
我们迫切需要为隐私保护提供必要的道德支撑,以适应当代中国社会隐私要求增长的客观趋势,并满足对于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所提出的客观要求。从伦理学角度来看,为什么隐私是一种值得法律保护的权利呢?西方学者分别从个体和社会两个维度给予... 我们迫切需要为隐私保护提供必要的道德支撑,以适应当代中国社会隐私要求增长的客观趋势,并满足对于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所提出的客观要求。从伦理学角度来看,为什么隐私是一种值得法律保护的权利呢?西方学者分别从个体和社会两个维度给予了说明。虽然我们可以一般地接受西方学者从个体维度和社会维度为隐私提供道德理由的基本思路,但应当更为强调社会利益的优先性,同时又不能任意地以社会利益为借口而否定合理的、正当的隐私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 隐私权 法律 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谁之正义?生态的还是社会的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建明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7-52,共6页
西方生态政治哲学的两大主流派别"红色绿党"与"绿色绿党"具有各具特色的正义新思维。"绿色绿党"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社会正义观,主张后现代视阈的"生态正义"至上论。"红色绿党... 西方生态政治哲学的两大主流派别"红色绿党"与"绿色绿党"具有各具特色的正义新思维。"绿色绿党"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社会正义观,主张后现代视阈的"生态正义"至上论。"红色绿党"坚持现代主义的"社会正义"至上观,强调人类生态行为的评判须以"社会正义"原则为标准。在交往实践观的视野中,生态正义与社会正义本质是合一的,红绿双方的正义观须在"主体—客体—主体"的理论框架中予以整合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绿党 绿色绿党 生态正义 社会正义 交往实践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尊严概念在生命伦理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陈慧珍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3-117,共5页
尊严这一概念在生命伦理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但由于其涵义的模糊性,引发了关于尊严的有用性及其存废问题的争论。关于对尊严的理解,在西方历史上主要有四种流派: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德性尊严说、中世纪基督教传统的上帝来源说、近代以康德... 尊严这一概念在生命伦理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但由于其涵义的模糊性,引发了关于尊严的有用性及其存废问题的争论。关于对尊严的理解,在西方历史上主要有四种流派: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德性尊严说、中世纪基督教传统的上帝来源说、近代以康德为代表的理性来源说、20世纪的政治宣言和宪法来源说。每一个流派的观点各有利弊,只有在考察西方历史上对尊严概念的阐释、分析它们在现代社会的适用性、厘清其与生命伦理学的相关性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正确发挥它的规范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严 生命伦理 美德 内在价值 人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来源 被引量:5
10
作者 温波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71,共5页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契合点主要在实践观、社会理想观、人本观等方面,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决条件。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农民、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道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是马克思主...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契合点主要在实践观、社会理想观、人本观等方面,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决条件。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农民、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道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来源,这是形成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立场与中国学术的马克思主义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任重建的关键环节: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被引量:5
11
作者 吕耀怀 《湖湘论坛》 2012年第2期10-14,共5页
所谓政府公信力,主要是指政府赢得公众信任的程度。具体而言,政府公信力“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府机构的社会形象或道德评价的问题,即政府能否做到依法行政,秉公办事,一视同仁,主要是政府的道德形象。二是公众对政府机构和... 所谓政府公信力,主要是指政府赢得公众信任的程度。具体而言,政府公信力“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府机构的社会形象或道德评价的问题,即政府能否做到依法行政,秉公办事,一视同仁,主要是政府的道德形象。二是公众对政府机构和官员们行政能力的信任问题,即政府是否拥有对内管理好自身事务、对外管理好社会事务的能力,能否得到公众的认同和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公信力 公众信任 政府机构 信任问题 行政能力 对外管理 道德评价 社会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共产党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的演变述略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雅贤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3-100,共8页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美国共产党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述略 演变 社会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 党际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雇员的隐私利益及其伦理权衡 被引量:1
13
作者 吕耀怀 王源林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2-68,共7页
与雇主为维护公司利益对雇员进行监控具有道德正当性一样,雇员的隐私利益也具有道德正当性。作为雇员的工作空间,工作场所往往是体现公司监控与雇员隐私之间伦理张力的重要领域;雇员数据的采集与利用,体现的是雇主对雇员隐私、雇员尊严... 与雇主为维护公司利益对雇员进行监控具有道德正当性一样,雇员的隐私利益也具有道德正当性。作为雇员的工作空间,工作场所往往是体现公司监控与雇员隐私之间伦理张力的重要领域;雇员数据的采集与利用,体现的是雇主对雇员隐私、雇员尊严、雇员利益等方面的尊重与权衡;必须正确认识中西方伦理文化在雇员隐私问题上的差异,提升雇员个人价值和个人尊严,开启当代中国雇员隐私问题的破解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雇员隐私 雇员数据 雇员利益 道德正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理性认识”到“意识呈现”:休谟道德哲学建构的情感逻辑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腾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23,共9页
"休谟问题"是休谟反对理智形而上学道德哲学传统的具有革命意义的哲学洞察和理论成果,它应当被提高到休谟建构道德哲学的哲学前提和逻辑基础的高度来认识。与"理性认识"的道德哲学建构逻辑不同,休谟将道德哲学"... "休谟问题"是休谟反对理智形而上学道德哲学传统的具有革命意义的哲学洞察和理论成果,它应当被提高到休谟建构道德哲学的哲学前提和逻辑基础的高度来认识。与"理性认识"的道德哲学建构逻辑不同,休谟将道德哲学"问题域"严格限定在由"心灵意识"所"呈现"的"情感世界",从而在"赞美"或"谴责"的"情感世界"中建构"道德世界"。休谟道德哲学让被理智形而上学"遮蔽"的"情感世界"敞开自身,剥夺了"先验理性"对"情感"的统治地位。"情感"为道德哲学建构提供了"可接受"和"可理解"的基础,从而将"理性克服情感"的传统道德哲学结构颠倒为"理性服务情感",强调"情感"在道德哲学建构中的"优先性"与"独立性"。休谟道德哲学建构的"情感"逻辑是在从"理性认识"到"意识呈现"的"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对立框架下展开自身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谟问题” 道德哲学 理性认识 意识呈现 理性 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意的涵义及其中国式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吕耀怀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8-45,51,共9页
克雷尼格的同意概念,与对同意的其他解释相比较,最明显的特征或其特殊意义就在于利凸显了同意方的责任。虽然明示同意、默示同意及假设同意在解释政治义务或政治权利之合法性时都因其自身局限而陷入了困境,但这并不意味着同意概念就因... 克雷尼格的同意概念,与对同意的其他解释相比较,最明显的特征或其特殊意义就在于利凸显了同意方的责任。虽然明示同意、默示同意及假设同意在解释政治义务或政治权利之合法性时都因其自身局限而陷入了困境,但这并不意味着同意概念就因此而丧失其存在意义。在当代中国社会,意蕴同意的"人民满意不满意"这样的标准,与西方政治学界传统上主要将同意理论用于证成公民政治义务的取向无关。这样,就避开了西方政治学家用以解释公民政治义务的明示同意、默示同意概念所遭遇的种种麻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意 政治义务 合法性 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布尼茨论“最完美国家的道德世界”——从《形而上学序论》到《单子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腾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1-8,14,共9页
受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近代德国的文化精神结构呈现祛魅化态势,启示神学式微,理性神学兴起。在理性神学语境下,莱布尼茨最完美国家的道德世界即是在"神学信仰"与"哲学理性"的双重向度上建构的。同时,"预定和谐... 受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近代德国的文化精神结构呈现祛魅化态势,启示神学式微,理性神学兴起。在理性神学语境下,莱布尼茨最完美国家的道德世界即是在"神学信仰"与"哲学理性"的双重向度上建构的。同时,"预定和谐"体系是莱布尼茨道德哲学建构的理论基石。在《形而上学序论》中,莱布尼茨最早提出了"道德世界"概念,建构了"道德世界"的"草图"。随着"实体论"向"单子论"过渡,在《单子论》中,莱布尼茨细致地描画了单子与上帝单子之间的道德关系,与此同时,在单子精神自由状态基础上,他建构了一个理想的"道德世界"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布尼茨 最完美国家 道德世界 《形而上学论》 《单子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理性”与“神学恩典”:奥古斯丁意志哲学的两个向度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腾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3期129-136,共8页
奥古斯丁意志哲学的出场导源于他对摩尼教"恶的来源"问题的辩驳,它是奥古斯丁基督教(道德)哲学体系的理论前提。自由意志理论包含着两个向度:一是自然理性向度,二是神学恩典向度。神学恩典向度是自由意志理论的建构前提。在... 奥古斯丁意志哲学的出场导源于他对摩尼教"恶的来源"问题的辩驳,它是奥古斯丁基督教(道德)哲学体系的理论前提。自由意志理论包含着两个向度:一是自然理性向度,二是神学恩典向度。神学恩典向度是自由意志理论的建构前提。在《论自由意志》文本中,奥古斯丁由于着力解决"恶的来源"问题而忽略了对神学恩典的细致阐明,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否定神学恩典向度的存在,恰恰相反,自由意志理论的建构正是基于神学恩典向度。为了纠正其在《论自由意志》文本中对神学恩典向度的忽略,在《恩典与自由》中,奥古斯丁理论上将神学恩典从"隐"之状态中凸显出来,并彻底与贝拉基派划清界限。从《论自由意志》到《恩典与自由》,奥古斯丁自由意志理论神学恩典向度具有前后一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古斯丁 自由意志 自然理性 神学恩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私权的伦理辩护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耀怀 《湖湘论坛》 2009年第5期8-10,共3页
西方学界关于隐私问题的讨论,源于美国学者Warren和Brandeis对隐私的界定。1890年,在《隐私权》一文中,Warren和Brandeis将隐私界定为“不受干涉”或“免于侵害”的“独处”的权利。他们的这一界定影响深远,并导致了有关隐私权保护... 西方学界关于隐私问题的讨论,源于美国学者Warren和Brandeis对隐私的界定。1890年,在《隐私权》一文中,Warren和Brandeis将隐私界定为“不受干涉”或“免于侵害”的“独处”的权利。他们的这一界定影响深远,并导致了有关隐私权保护的法典的产生。与此相配合,西方伦理学界也试图为隐私权的保护提供伦理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权保护 伦理辩护 西方伦理学 隐私问题 美国学者 界定 权利 法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政治组织的隐私利益及其正当性边界 被引量:1
19
作者 吕耀怀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57,共4页
实行民主政治体制的社会,一般而言,都会要求政治组织的公开运作。然而,政治组织运作的公开性并不是一种绝对的要求,即并不意味着政治组织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毫无保留地公布自身的所有信息。政治组织的群体隐私,对于其存在和发展来说,都是... 实行民主政治体制的社会,一般而言,都会要求政治组织的公开运作。然而,政治组织运作的公开性并不是一种绝对的要求,即并不意味着政治组织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毫无保留地公布自身的所有信息。政治组织的群体隐私,对于其存在和发展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在民主政治条件下,只要政治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具备正当的理由,那么,政治组织拥有其相应的隐私利益也就可以得到合理的正当性辩护。但任何政治组织对于其隐私利益的声张,都不得超越公共利益这一边界。如果政治组织将其隐私利益置于公共利益之上,则其所谓的隐私利益就可能丧失正当性,这样的隐私利益就失去了获得法律保护的正当理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组织 隐私 正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观念的更新与党的民主建设
20
作者 程海亮 韩俊丽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0-115,共6页
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矛盾的凸显期、改革开放的深化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期。面对社会的转型和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都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挑战,执... 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矛盾的凸显期、改革开放的深化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期。面对社会的转型和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都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挑战,执政党必须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必须推进执政党自身的民主建设,提高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推进党的民主建设,需要有观念的更新与解放,需要有符合时代潮流的全新执政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矛盾凸显 党内民主 观念更新与解放 政治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