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澳大利亚支持《土著人民权利宣言》的历史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汪诗明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7-172,共6页
2009年4月3日,澳大利亚政府做出了支持联大会议2007年9月13日通过的《土著人民权利宣言》的决定。这是一个具有广泛历史影响的决定。它对强化工党的改革者形象必将产生积极影响,对澳大利亚土著人权益的保护以及种族和解进程的推动不无裨... 2009年4月3日,澳大利亚政府做出了支持联大会议2007年9月13日通过的《土著人民权利宣言》的决定。这是一个具有广泛历史影响的决定。它对强化工党的改革者形象必将产生积极影响,对澳大利亚土著人权益的保护以及种族和解进程的推动不无裨益;同时,此举还有利于改善澳大利亚在国际人权领域的形象,为实现其外交政策抱负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陆克文 《土著人民权利宣言》 历史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苏州与徽州——16-20世纪两地互动与社会变迁的比较研究》
2
作者 小田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6-126,56,共2页
唐力行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成果《苏州与徽州——16—20世纪两地互动与社会变迁的比较研究》(商务印书馆2007年2月版,以下简称《苏州与徽州》)终于面世了,先睹为快,钦佩不已,特简略推介于兹。
关键词 社会变迁 徽州 苏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商务印书馆 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族歧视·种族主义·种族和解 被引量:16
3
作者 汪诗明 王艳芬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9-99,共11页
种族歧视、种族主义和种族和解是种族问题研究中彼此关联的三个重要概念。种族歧视是一种根据种族的生理特征而予以区别对待的行为;种族主义是一种程式化、概念化和系统化的种族歧视,是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明显的集体行为特征... 种族歧视、种族主义和种族和解是种族问题研究中彼此关联的三个重要概念。种族歧视是一种根据种族的生理特征而予以区别对待的行为;种族主义是一种程式化、概念化和系统化的种族歧视,是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明显的集体行为特征。种族歧视或种族主义不仅造成种族之间的隔膜与敌视,而且有可能演化成冲突与战争,所以,种族和解被视为破解上述困局的一种手段或路径,意味着有利害冲突的不同种族基于一种共同体意识,在相互尊重等原则下实现利益共享和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族歧视 种族主义 种族和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新视角审视太平洋岛屿国家现代化进程 被引量:5
4
作者 汪诗明 王艳芬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7-184,192,共8页
太平洋岛屿地区是目前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现代化建设是每个岛屿国家独立后所面临的紧迫任务之一。然而,独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文化传统、遭遇西方国家殖民的经历、同质化的资源环境以及后发所面临的诸多困难与挑... 太平洋岛屿地区是目前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现代化建设是每个岛屿国家独立后所面临的紧迫任务之一。然而,独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文化传统、遭遇西方国家殖民的经历、同质化的资源环境以及后发所面临的诸多困难与挑战,使得这一地区各国现代化的进程颇为坎坷,以至于用西方学者的现代化理论去审视岛屿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及其水准不仅会自损信心,而且会遭遇尴尬。有鉴于此,赋予现代化以新的内涵并以新视角来看待岛屿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不仅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岛屿国家 现代化 环境保护 可持续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与“文明”辨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叶文宪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2-97,105,共7页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群体,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组织形式,政府是管理国家的机器。国家本来就是国民自己的组织,政府本来就是服务于国民的,但是当国家被皇帝用武力占为己有后就成了他的王朝,政府也就变成了皇帝的朝廷。改朝换代...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群体,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组织形式,政府是管理国家的机器。国家本来就是国民自己的组织,政府本来就是服务于国民的,但是当国家被皇帝用武力占为己有后就成了他的王朝,政府也就变成了皇帝的朝廷。改朝换代只是江山易主、政府换届,而不是国家灭亡。社会分层是自然存在的社会现象,人为划分的社会层次也并非只有按财产划分的阶级一种,形成国家不等于进入阶级社会。文化是人群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存在的形态,文明只是文化的精致形态。"国家形成"不等于"文明起源",国家的起源的途径是多元的,文明的形态也是千变万化没有统一的标准。中国国家起源与演进的序列和华夏文明形成与发展的进程,都具有"中国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 社会 文化 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年例银制度形成探论 被引量:5
6
作者 黄阿明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6-55,共10页
明代年例银制度是经过长期演变逐渐形成的一项军事供给制度。宣德十年(1435)首先出现京运银,历经景泰、天顺时期,京运银两中有一笔银两开始向"岁例"发生制度性转变的趋势;成化、弘治之际,"常数"、"岁运"... 明代年例银制度是经过长期演变逐渐形成的一项军事供给制度。宣德十年(1435)首先出现京运银,历经景泰、天顺时期,京运银两中有一笔银两开始向"岁例"发生制度性转变的趋势;成化、弘治之际,"常数"、"岁运"、"岁例"、"年例"、"年例银"等名称的出现是这笔京运银两制度化发展的结果,标志着明代年例银制度的初步形成;嘉靖十六年(1537)年例银一年一发的规定以及年例银会计预算制的出现,意味着明代年例银制度的完全确立。年例银制度的形成和确立,改变了明代国家的军事供给体制,是明代军事财政史上的一个重大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京运银 年例银 预拨 会计 军事供给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沪杭甬铁路风潮中浙路公司的维权斗争 被引量:5
7
作者 陈晓东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1-105,共5页
在清末收回利权运动中,浙江铁路公司联合江苏铁路公司,以《公司律》为武器,与英国银公司、英国政府及清政府展开了多年的斗争,以维护自己合法的投资权、增资权及用人权,坚持商办沪杭甬铁路,取得一定的成果。浙路公司的维权斗争,从一个... 在清末收回利权运动中,浙江铁路公司联合江苏铁路公司,以《公司律》为武器,与英国银公司、英国政府及清政府展开了多年的斗争,以维护自己合法的投资权、增资权及用人权,坚持商办沪杭甬铁路,取得一定的成果。浙路公司的维权斗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立法的初步进展及中国资产阶级正趋于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路公司 英国银公司 沪杭甬铁路 《公司律》 维权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史的“整体性”与“田野工作” 被引量:4
8
作者 小田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1-147,共7页
与传统史学不同 ,社会史着力关注普通民众 ,展现日常生活 ,深入具体社群 ,还历史以“整体性”面目。作为人类学最具特色的研究法 ,“田野工作”可以为社会史学者所借鉴 ,以改变史料搜集的途径 ,丰富历史提问方式 ,重现社会生活情境 ,解... 与传统史学不同 ,社会史着力关注普通民众 ,展现日常生活 ,深入具体社群 ,还历史以“整体性”面目。作为人类学最具特色的研究法 ,“田野工作”可以为社会史学者所借鉴 ,以改变史料搜集的途径 ,丰富历史提问方式 ,重现社会生活情境 ,解读地域性知识 ,从而实现社会史的“整体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史 整体性 田野工作 民众 生活空间 日常生活 社会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兰杰协定》的签署 被引量:1
9
作者 汪诗明 王艳芬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2-111,193-194,共10页
1978年签署的《兰杰协定》是澳大利亚历史上第一个有关在土著土地上开采铀矿的协定。该协定是联邦政府以及矿业利益集团对北领地区的土著施加压力的结果,反映了联邦政府对铀的开发利用的立场与政策日渐明朗以及矿业利益集团在"国... 1978年签署的《兰杰协定》是澳大利亚历史上第一个有关在土著土地上开采铀矿的协定。该协定是联邦政府以及矿业利益集团对北领地区的土著施加压力的结果,反映了联邦政府对铀的开发利用的立场与政策日渐明朗以及矿业利益集团在"国家利益"的名目下对土著所在地区的矿产进行"合法"开发的前景,同时折射了土著土地所有权的脆弱性与模糊性。但应予肯定的是,针对铀矿开发可能引发诸如环境破坏等方面的调查及其应对之策为日后处理此类问题树立了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土著 铀矿 《兰杰协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人石室土墩墓与华南悬棺葬 被引量:3
10
作者 叶文宪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3年第5期162-166,共5页
分布在苏南浙北一带的石室土墩墓是先秦越人的墓葬 ,分布在华南地区的悬棺葬是战国以后越、濮、僚、人及其后裔的墓葬。两者在时间上前后相继 ,在文化上一脉相承。从石室土墩墓和悬棺葬的时空分布可以看到古代越人的迁徙和越文化的传播。
关键词 越人 石室土墩墓 悬棺葬 华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政府时期的中缅边界问题交涉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昭华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2-136,共5页
1886年英国吞并缅甸后,中英两国先后通过两个边界协定划定了大部分中缅边界线。由于条约文本的缺陷和双方的意见分歧,中英两国未能完全划定中缅边界,这一问题在清朝覆灭前没有得到解决。辛亥革命后,英国中止谈判,单方面对争议地区实施... 1886年英国吞并缅甸后,中英两国先后通过两个边界协定划定了大部分中缅边界线。由于条约文本的缺陷和双方的意见分歧,中英两国未能完全划定中缅边界,这一问题在清朝覆灭前没有得到解决。辛亥革命后,英国中止谈判,单方面对争议地区实施了占领与经营,北京政府基本继承了前清政府在划界问题上的立场,对英政府的行为提出抗议,并采取了一定补救措施,但囿于国内政局的动荡,北京政府不断推延或停顿中缅未定界问题的交涉,使英国政府得以进一步加强对未定界地区的经营,从而降低了中国政府在以后边界谈判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洋政府 云南 中缅边界 英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姓藏书文化简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建华 殷伟仁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6-110,共5页
在研讨中华叶姓姓氏文化时,我们发现叶姓藏书文化是其重要的文化特色。本文从姓氏文化的角度,初次系统梳理叶姓著名藏书家的事迹,揭示叶姓藏书文化的特色。
关键词 叶姓 藏书 姓氏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九一八事变时日本军部与“不扩大方针”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成亮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7期116-120,共5页
1931年9月18日,关东军发动了武力入侵我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事变发生后次日,军部根据事前与政府共同制订并得到天皇批准的关于《解决满洲问题方策大纲》的既定方针以及事变前天皇、元老重臣、币原外相等对关东军欲提前发动事变的态度、... 1931年9月18日,关东军发动了武力入侵我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事变发生后次日,军部根据事前与政府共同制订并得到天皇批准的关于《解决满洲问题方策大纲》的既定方针以及事变前天皇、元老重臣、币原外相等对关东军欲提前发动事变的态度、关东军与东北军兵力对比等情况对事变确定了"不扩大方针"。但军部对事变处理的这一方针很快被关东军所策动的"日驻朝鲜军越境事件"所打破,为避免军部因日驻朝鲜军擅权越境而承担"失职"责任,9月20日,军部会议确定"趁此彻底解决满蒙问题"方针,并胁迫政府于22日放弃了先前制订的"不扩大方针,"从而使关东军发动的九一八事变成为日本全面"解决满蒙问题"的全局性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东军 九一八事变 军部 不扩大方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英国在1950年代初尼泊尔革命中支持拉纳独裁体制的原因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艳芬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2-67,共6页
1950—1951年,尼泊尔爆发民主革命,终结了拉纳独裁统治。在这场备受关注的变革中,英国曾坚决支持封建独裁的旧政权,反对民主变革。英国人的这一立场是由下列因素决定的:当英国在亚洲殖民地四面楚歌之际,她对维护英尼传统特殊关系的需要... 1950—1951年,尼泊尔爆发民主革命,终结了拉纳独裁统治。在这场备受关注的变革中,英国曾坚决支持封建独裁的旧政权,反对民主变革。英国人的这一立场是由下列因素决定的:当英国在亚洲殖民地四面楚歌之际,她对维护英尼传统特殊关系的需要;对征募廓尔喀军人这一传统的依赖;同时,在经验主义的影响下,英国对尼泊尔新生民主力量的执政能力满腹狐疑,进而希望借口维护国际法的不干涉原则维持尼泊尔的旧政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尼泊尔 民主革命 拉纳独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国革命中的立宪会议问题 被引量:1
15
作者 姚海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4-73,共10页
立宪会议问题对于1917年俄国革命进程具有重大影响。立宪会议被赋予解决所有迫切问题的重负,承载了人民群众的主要期待和希望,但临时政府受继续进行战争的政策牵制,没有把它作为紧迫的任务来解决,因而延缓了和平、土地、民族等迫切问题... 立宪会议问题对于1917年俄国革命进程具有重大影响。立宪会议被赋予解决所有迫切问题的重负,承载了人民群众的主要期待和希望,但临时政府受继续进行战争的政策牵制,没有把它作为紧迫的任务来解决,因而延缓了和平、土地、民族等迫切问题的解决。十月前后布尔什维克对立宪会议的态度从积极主张到彻底否定,这一变化除了现实政治原因之外,也有思想理论上的根源。而俄国社会、经济、文化的相对落后,是影响立宪会议命运的深层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 1917年革命 立宪会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克文政府支持《土著人民权利宣言》原因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汪诗明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5-31,共7页
澳大利亚政府宣布支持《土著人民权利宣言》,做出这一重要决定既是工党政治水到渠成的结果,也是新政府审时度势后的明智之举。从执政党的角度来看,这首先是陆克文工党政府兑现竞选期间对选民许下的承诺。其次,保持对土著问题的持续性关... 澳大利亚政府宣布支持《土著人民权利宣言》,做出这一重要决定既是工党政治水到渠成的结果,也是新政府审时度势后的明智之举。从执政党的角度来看,这首先是陆克文工党政府兑现竞选期间对选民许下的承诺。其次,保持对土著问题的持续性关注以及对土著居民各项权利进行立法保护,需要澳大利亚承认《土著人民权利宣言》。最后,支持《土著人民权利宣言》有利于澳大利亚重新树立在国际人权领域的形象,为其竞选2013-2014年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做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陆克文政府《土著人民权利宣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支持《土著人民权利宣言》的国际意义
17
作者 汪诗明 王艳芬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2-66,共5页
2009年4月3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发表正式声明,支持《土著人民权利宣言》。这一决定意味着澳大利亚在土著人权领域将接受国际社会的监督,这是联合国在土著人权领域所取得的一次胜利;此举还将推动世界土著人事业的发展,并对其他目前仍对... 2009年4月3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发表正式声明,支持《土著人民权利宣言》。这一决定意味着澳大利亚在土著人权领域将接受国际社会的监督,这是联合国在土著人权领域所取得的一次胜利;此举还将推动世界土著人事业的发展,并对其他目前仍对该宣言持反对立场的国家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土著人民权利宣言》 国际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社会史视野下的宋代蒙书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扬波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45,共12页
蒙书发展到宋代呈现井喷之势,远较前代为多。可考新增数量计北宋30种,南宋114种,直至今天尚存53种。蒙书是根据时代需求应运而生的,对两宋蒙书分类时,应按照其功能分为识字、科考、伦理、专门四种类型。其中科考类和伦理类蒙书,分别体现... 蒙书发展到宋代呈现井喷之势,远较前代为多。可考新增数量计北宋30种,南宋114种,直至今天尚存53种。蒙书是根据时代需求应运而生的,对两宋蒙书分类时,应按照其功能分为识字、科考、伦理、专门四种类型。其中科考类和伦理类蒙书,分别体现出"考下庶童"和"礼下庶童"的新趋势,伦理类蒙书中的性理蒙书,又是在"礼下庶童"和"考下庶童"双股力量推动下的"理下庶童"的结果。以宋代承前启后又集大成的《三字经》作为考察样本,在知识社会史视野下考察其各项内容在蒙书史上的史源可以发现,在科举和理学的合力下,蒙书发展到宋末已逐渐形成较为清晰的"儿童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蒙书 知识社会史 儿童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第三届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19
作者 赵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9-93,共5页
2014年12月12日至15日,由苏州大学社会学院主办的第三届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隆重举行。本次会议选择以"铁路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为主题,目的是阐明铁路建设、运输及管理过程中各种利益关系的变动,揭示铁路与社... 2014年12月12日至15日,由苏州大学社会学院主办的第三届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隆重举行。本次会议选择以"铁路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为主题,目的是阐明铁路建设、运输及管理过程中各种利益关系的变动,揭示铁路与社会变迁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参会论文主要内容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铁路建设及运输管理研究;二是与近代铁路有关的人物及群体研究;三是近代铁路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研究。本次会议规模空前,参会的论文基本反映了我国近代铁路史研究现状及水平。展望未来,铁路史研究应在如下几个方面深入耕作:第一,近代铁路本身的建设及经营管理,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利益集团关系、中外关系、人物等,仍是现阶段铁及今后路史研究的主要任务;第二,近代铁路的社会经济影响是铁路史研究更为广阔的领域;第三,推动近代交通社会史学科体系构建的进程。为了迎接更大发展,近代中国交通社会史学科体系的构建问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问题与前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鲜与东亚国际秩序的近代转型 被引量:1
20
作者 祝曙光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0-88,共9页
19世纪中期以前东西方运行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国际秩序,即华夷国际秩序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署后形成的西方国际社会。随着中国、日本开国并被迫与西方国家缔结不平等条约以及中日之间缔结条约,使东亚国际秩序向近代转型。日本以把朝鲜纳... 19世纪中期以前东西方运行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国际秩序,即华夷国际秩序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署后形成的西方国际社会。随着中国、日本开国并被迫与西方国家缔结不平等条约以及中日之间缔结条约,使东亚国际秩序向近代转型。日本以把朝鲜纳入国际条约体系为名挑战中国权威并与中国在朝鲜展开权力竞逐。中朝山水相连,两国关系源远流长,维持中朝宗藩关系对延续华夷国际秩序具有象征意义。为了维持中朝宗藩关系并调和西方国家条约体系与宗藩关系体系的矛盾、让两种不同的国际关系体系兼容、并存,中国左支右绌,处境艰难。中国不仅要应对来自日本与西方国家的挑战,还要面临朝鲜内部的离心倾向。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朝两国迅速签署同盟条约,形成了日朝共抗中国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 中国 东亚国际秩序 转型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