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BiOCl/g-C_(3)N_(4)-Br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
被引量:
8
1
作者
孙天奇
陈勇号
+3 位作者
巫衡
朱雨婷
董延茂
赵丹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6-204,共9页
采用原位生长法制备了二元异质结光催化剂BiOCl/g-C_(3)N_(4)-Br,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BiOCl/g-C_(3)N_(4)-Br在模拟可见光照射下对罗丹明(RhB)的光催化降解性能。表征结果显示,BiOCl附着在g-C_(3)N_(4)-Br表面,二者...
采用原位生长法制备了二元异质结光催化剂BiOCl/g-C_(3)N_(4)-Br,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BiOCl/g-C_(3)N_(4)-Br在模拟可见光照射下对罗丹明(RhB)的光催化降解性能。表征结果显示,BiOCl附着在g-C_(3)N_(4)-Br表面,二者之间形成了Z-scheme异质结。实验结果表明:BiOCl/g-C_(3)N_(4)-Br催化剂比g-C_(3)N_(4)-Br和BiOCl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在RhB质量浓度20 mg/L、BiOCl/2%-g-C_(3)N_(4)-Br(g-C_(3)N_(4)-Br质量分数为2%)加入量0.5 g/L的条件下,经日光灯(14 W)照射90 min后,RhB去除率可达98%;经过4次循环实验后,RhB去除率从98%逐渐降低至90%,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利用性。BiOCl/2%-g-C_(3)N_(4)-Br光催化降解RhB过程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分别在BiOCl和g-C_(3)N_(4)-Br的表面进行,BiOCl与g-C_(3)N_(4)-Br之间高度紧密的接触面形成了Z-scheme异质结,实现了电子和空穴的快速分离,降低了二者在催化剂内部的复合速率,提高了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异质结
石墨相氮化碳
氯氧化铋
罗丹明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PAM汲取液制备及FO浓缩模拟城市污水可行性
2
作者
沈涛
袁怡
+1 位作者
周扬
邹意义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4-89,共6页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超顺磁性纳米颗粒,并利用聚丙烯酰胺对其改性,制备了新型正渗透汲取液Fe_(3)O_(4)@PAM,探究其正渗透浓缩模拟城市污水的可行性。通过SEM、FTIR、XRD和VSM等技术对改性前后的磁性纳米颗粒形貌结构进行表征,表明PAM可...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超顺磁性纳米颗粒,并利用聚丙烯酰胺对其改性,制备了新型正渗透汲取液Fe_(3)O_(4)@PAM,探究其正渗透浓缩模拟城市污水的可行性。通过SEM、FTIR、XRD和VSM等技术对改性前后的磁性纳米颗粒形貌结构进行表征,表明PAM可很好地负载在Fe_(3)O_(4)表面。PAM、MNPs和Fe_(3)O_(4)@PAM汲取液在相同FO运行条件下,Fe_(3)O_(4)@PAM汲取液的水通量最大,为5.1 L/(m^(2)·h);AM(PAM的前聚体)/MNPs在质量比分别为3、2.5、2、1.5时制备改性磁纳米颗粒,质量比为3制备的20 g/L的Fe_(3)O_(4)@PAM水通量最大,为7.7 L/(m^(2)·h);当Fe_(3)O_(4)@PAM(3∶1)的浓度从10 g/L增加至70 g/L时,水通量从4.3 L/(m^(2)·h)增至12.7 L/(m^(2)·h),呈稳定上升趋势;50 g/L的Fe_(3)O_(4)@PAM汲取液正渗透浓缩模拟城市污水,水通量最大可达10.5 L/(m^(2)·h),汲取液的3次重复利用后的平均回收率达到了84.3%,表明其有一定的城市污水浓缩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渗透
磁改性纳米颗粒
汲取液
污水浓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悬浮沉积物对水体氮循环N_(2)O产生与排放过程的影响综述
3
作者
严欣睿
刘松琪
+5 位作者
李子玉
陈艳琦
宋欣雨
单苏洁
李博铃
李大鹏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29-1833,共5页
自然水体中多种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都会导致沉积物再悬浮,形成悬浮沉积物,它具有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等特点,在水体氮素迁移转化,特别是温室气体N_(2)O产生与排放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因此系统阐述了悬浮沉积物...
自然水体中多种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都会导致沉积物再悬浮,形成悬浮沉积物,它具有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等特点,在水体氮素迁移转化,特别是温室气体N_(2)O产生与排放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因此系统阐述了悬浮沉积物在氮循环过程中产生N_(2)O的机制与影响因素,重点分析了悬浮沉积物浓度、粒径、组成等特性对氮循环中N_(2)O的影响。建议未来进一步深入探讨悬浮沉积物影响N_(2)O产生的规律及关键因素,并建立实际水体的N_(2)O监测机制以及调控与减排模型,为进一步控制水体氮素污染、完善水体N_(2)O排放机制、制定温室效应缓解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沉积物
自然水体
氮循环
N_(2)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南河网密集区供水管网漏损成因分析及控制决策研究
被引量:
4
4
作者
王骁
刘锋
+2 位作者
姜涛
崔贤程
夏晶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6-118,143,共4页
鉴于传统的漏损率考核已不能满足各地区解决漏损问题的需要,以苏南河网密集区的K市为例,分析了K市存在的漏损问题,深入探究了实际漏损因素,提出了一套适用于苏南河网密集区的最优化控漏措施流程,避免了供水企业盲目采取控漏措施,为苏南...
鉴于传统的漏损率考核已不能满足各地区解决漏损问题的需要,以苏南河网密集区的K市为例,分析了K市存在的漏损问题,深入探究了实际漏损因素,提出了一套适用于苏南河网密集区的最优化控漏措施流程,避免了供水企业盲目采取控漏措施,为苏南区域供水企业漏损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管网
漏损率
漏损成因
最优化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BiOCl/g-C_(3)N_(4)-Br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
被引量:
8
1
作者
孙天奇
陈勇号
巫衡
朱雨婷
董延茂
赵丹
机构
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城市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苏州
科技
大学
化
学与生命
科学
学院
出处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6-204,共9页
基金
苏州区域水质改善和水生态安全技术与综合示范项目(2017ZX07205)
苏州市产业化前瞻项目(SYG201744)。
文摘
采用原位生长法制备了二元异质结光催化剂BiOCl/g-C_(3)N_(4)-Br,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BiOCl/g-C_(3)N_(4)-Br在模拟可见光照射下对罗丹明(RhB)的光催化降解性能。表征结果显示,BiOCl附着在g-C_(3)N_(4)-Br表面,二者之间形成了Z-scheme异质结。实验结果表明:BiOCl/g-C_(3)N_(4)-Br催化剂比g-C_(3)N_(4)-Br和BiOCl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在RhB质量浓度20 mg/L、BiOCl/2%-g-C_(3)N_(4)-Br(g-C_(3)N_(4)-Br质量分数为2%)加入量0.5 g/L的条件下,经日光灯(14 W)照射90 min后,RhB去除率可达98%;经过4次循环实验后,RhB去除率从98%逐渐降低至90%,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利用性。BiOCl/2%-g-C_(3)N_(4)-Br光催化降解RhB过程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分别在BiOCl和g-C_(3)N_(4)-Br的表面进行,BiOCl与g-C_(3)N_(4)-Br之间高度紧密的接触面形成了Z-scheme异质结,实现了电子和空穴的快速分离,降低了二者在催化剂内部的复合速率,提高了催化性能。
关键词
光催化
异质结
石墨相氮化碳
氯氧化铋
罗丹明B
Keywords
photocatalysis
heterojunction
graphitic phase carbon nitride(g-C_(3)N_(4))
bismuth oxychloride(BiOCl)
Rhodamine B(RhB)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PAM汲取液制备及FO浓缩模拟城市污水可行性
2
作者
沈涛
袁怡
周扬
邹意义
机构
苏州
科技
大学
环境科学
与工程
学院
出处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4-89,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938010)
城市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开放课题(2018KF01)。
文摘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超顺磁性纳米颗粒,并利用聚丙烯酰胺对其改性,制备了新型正渗透汲取液Fe_(3)O_(4)@PAM,探究其正渗透浓缩模拟城市污水的可行性。通过SEM、FTIR、XRD和VSM等技术对改性前后的磁性纳米颗粒形貌结构进行表征,表明PAM可很好地负载在Fe_(3)O_(4)表面。PAM、MNPs和Fe_(3)O_(4)@PAM汲取液在相同FO运行条件下,Fe_(3)O_(4)@PAM汲取液的水通量最大,为5.1 L/(m^(2)·h);AM(PAM的前聚体)/MNPs在质量比分别为3、2.5、2、1.5时制备改性磁纳米颗粒,质量比为3制备的20 g/L的Fe_(3)O_(4)@PAM水通量最大,为7.7 L/(m^(2)·h);当Fe_(3)O_(4)@PAM(3∶1)的浓度从10 g/L增加至70 g/L时,水通量从4.3 L/(m^(2)·h)增至12.7 L/(m^(2)·h),呈稳定上升趋势;50 g/L的Fe_(3)O_(4)@PAM汲取液正渗透浓缩模拟城市污水,水通量最大可达10.5 L/(m^(2)·h),汲取液的3次重复利用后的平均回收率达到了84.3%,表明其有一定的城市污水浓缩可行性。
关键词
正渗透
磁改性纳米颗粒
汲取液
污水浓缩
Keywords
forward osmosis
magnetically modified nanoparticles
draw solution
sewage concentration
分类号
TQ028.8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悬浮沉积物对水体氮循环N_(2)O产生与排放过程的影响综述
3
作者
严欣睿
刘松琪
李子玉
陈艳琦
宋欣雨
单苏洁
李博铃
李大鹏
机构
苏州
科技
大学
环境科学
与工程
学院
出处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29-1833,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52200232)
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No.2022SKL018)。
文摘
自然水体中多种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都会导致沉积物再悬浮,形成悬浮沉积物,它具有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等特点,在水体氮素迁移转化,特别是温室气体N_(2)O产生与排放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因此系统阐述了悬浮沉积物在氮循环过程中产生N_(2)O的机制与影响因素,重点分析了悬浮沉积物浓度、粒径、组成等特性对氮循环中N_(2)O的影响。建议未来进一步深入探讨悬浮沉积物影响N_(2)O产生的规律及关键因素,并建立实际水体的N_(2)O监测机制以及调控与减排模型,为进一步控制水体氮素污染、完善水体N_(2)O排放机制、制定温室效应缓解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悬浮沉积物
自然水体
氮循环
N_(2)O
Keywords
suspended sediments
natural waters
nitrogen cycling
N_(2)O
分类号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X1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南河网密集区供水管网漏损成因分析及控制决策研究
被引量:
4
4
作者
王骁
刘锋
姜涛
崔贤程
夏晶
机构
苏州
科技
大学
环境科学
与工程
学院
苏州
科技
大学
环境科学
与工程
学院
和
城市
生活
污水
资源
化
利
用技术
国家
地方
联合
工程
实验室
出处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6-118,143,共4页
基金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7201001)
文摘
鉴于传统的漏损率考核已不能满足各地区解决漏损问题的需要,以苏南河网密集区的K市为例,分析了K市存在的漏损问题,深入探究了实际漏损因素,提出了一套适用于苏南河网密集区的最优化控漏措施流程,避免了供水企业盲目采取控漏措施,为苏南区域供水企业漏损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
供水管网
漏损率
漏损成因
最优化控制措施
Keywords
water supply network
leakage rate
cause of leakage
optimization control measures
分类号
TU991 [建筑科学—市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BiOCl/g-C_(3)N_(4)-Br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
孙天奇
陈勇号
巫衡
朱雨婷
董延茂
赵丹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PAM汲取液制备及FO浓缩模拟城市污水可行性
沈涛
袁怡
周扬
邹意义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悬浮沉积物对水体氮循环N_(2)O产生与排放过程的影响综述
严欣睿
刘松琪
李子玉
陈艳琦
宋欣雨
单苏洁
李博铃
李大鹏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苏南河网密集区供水管网漏损成因分析及控制决策研究
王骁
刘锋
姜涛
崔贤程
夏晶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