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7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电池生产废水处理工程设计和运行实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杨伟球 史广宇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6-211,共6页
针对锂电池生产废水水质特征,采用阴极废水预处理去除重金属离子后和阳极废水合并,然后通过电Fenton-混凝反应-DF-厌氧反应器-AO组合工艺对锂电池生产废水进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对锂电池废水中的污染物有较高的去除率,对Ni^(2+)... 针对锂电池生产废水水质特征,采用阴极废水预处理去除重金属离子后和阳极废水合并,然后通过电Fenton-混凝反应-DF-厌氧反应器-AO组合工艺对锂电池生产废水进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对锂电池废水中的污染物有较高的去除率,对Ni^(2+)、COD_(Cr)、BOD_(5)、NH_(3)-N、TN、TP和S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9.3%、98.7%、97.6%、94.9%、84.5%、93.6%和98.5%,出水水质可以达到《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0484—2013)表2新建企业水污染物间接排放标准要求。最后对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进行了分析,采用该工艺处理锂电池生产废水,设计处理量为1000 m^(3)/d,工程投资共计866万元,其中土建投资435万元,设备投资431万元,运行费用包括电费、药剂费、人工费和污泥处置费,实际水量为900 m^(3)/d时,运行费用合计为7.48元/m^(3),为类似企业生产废水的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废水 重金属 混凝沉淀 电FENTON 管式微滤膜 厌氧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企业生产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被引量:4
2
作者 杨伟球 史广宇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2-176,共5页
根据光伏企业生产废水水质特征,按照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原则,将含氟废水经混凝沉淀预处理后再与综合废水合并,采用电催化-混凝沉淀-管式微滤-UASB-AO组合工艺进行处理。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光伏企业综合废水中的污染物有较高的去除率,... 根据光伏企业生产废水水质特征,按照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原则,将含氟废水经混凝沉淀预处理后再与综合废水合并,采用电催化-混凝沉淀-管式微滤-UASB-AO组合工艺进行处理。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光伏企业综合废水中的污染物有较高的去除率,对F^(-)、COD_(Cr)、BOD_(5)、NH_(4)^(+)-N、TN和SS的最终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9.1%、97.6%、96.5%、90.6%、84.3%和85.3%,出水水质可以达到《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0484—2013)表2新建企业水污染物间接排放标准要求,工程投资共计797万元,运行费用为8.36元/t,通过沼气回收、磁悬浮风机节能技术,每年产生经济效益为34.0万元,为光伏企业生产废水的设计与运行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企业生产废水 氟离子 混凝沉淀 电催化 管式超滤膜 厌氧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磷菌发生代谢迁移的环境因子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李璐 邵鸿渝 +3 位作者 黄继会 倪敏 黄勇 潘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42-2651,共10页
聚磷菌(PAOs)是强化生物除磷工艺中发挥除磷作用的主要功能微生物,其代谢行为决定了除磷系统的稳定性及最终除磷效果.为了适应外界环境变化,聚磷菌会发生由聚磷代谢模式向聚糖代谢模式的代谢迁移.本文阐述了PAOs代谢迁移的机理,对可能... 聚磷菌(PAOs)是强化生物除磷工艺中发挥除磷作用的主要功能微生物,其代谢行为决定了除磷系统的稳定性及最终除磷效果.为了适应外界环境变化,聚磷菌会发生由聚磷代谢模式向聚糖代谢模式的代谢迁移.本文阐述了PAOs代谢迁移的机理,对可能引起聚磷菌代谢迁移的环境因子如进水磷浓度、金属离子、pH值、温度等进行了总结,并分类叙述了不同类型的PAOs种类发生代谢迁移的差异化原因,以期为PAOs在强化生物除磷工艺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菌 代谢迁移 聚磷代谢模式 聚糖代谢模式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市某污水厂不停水提标挖潜改造工程实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怡文 黄天寅 +2 位作者 曹强 陈涛 汤祎峰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5-148,153,共5页
苏州某污水厂因用地条件受限以及规划要求,不具备原地扩建的可能,为应对地块不断增长的污水量处理需求以及“苏州特别排放限值”的新要求,对该污水厂进行了深入评估,确定了挖潜改造方案。项目实施后运行结果表明该工程能有效提升污水厂... 苏州某污水厂因用地条件受限以及规划要求,不具备原地扩建的可能,为应对地块不断增长的污水量处理需求以及“苏州特别排放限值”的新要求,对该污水厂进行了深入评估,确定了挖潜改造方案。项目实施后运行结果表明该工程能有效提升污水厂出水水质,对 COD、BOD_(5)、SS、TN、NH_(3)-N、TP 的去除率分别为 91.9%、95.2%、95.5%、79.4%、94.4% 和 93.3%,出水水质能够稳定达标排放;在工艺运行控制较好的条件下,处理水量也能进一步提升。该工程投资约305.11万元,运行费用增加0.08元/吨水。该工程对同类型污水厂提标改造具有良好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厂 挖潜改造 工程实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湿地鸟类多样性热点时空分布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姜琳琳 张怡 +3 位作者 杨羽佳 朱元航 穆清 杨朝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6-397,共12页
湿地鸟类在湿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其多样性监测有益于开展湿地保护工作。以苏州市为研究区,基于最大熵模型模拟分析2018、2019和2020年41种水鸟多样性热点空间分布格局及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对鸟类空间分布影响较大的环境... 湿地鸟类在湿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其多样性监测有益于开展湿地保护工作。以苏州市为研究区,基于最大熵模型模拟分析2018、2019和2020年41种水鸟多样性热点空间分布格局及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对鸟类空间分布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为年均降水量、兴趣点(POI)核密度、土地利用类型和距离水源距离。3年间主要影响因子贡献度出现较明显变动,人类活动干扰因素相对稳定。水鸟多样性热点地区面积逐年增加,主要聚集在苏州北部沿长江地带的沿江滩涂湿地和西南部环太湖的大型湖泊湿地,集中程度将会进一步上升。与迁徙水鸟的热点分布情况相比,以普通翠鸟、白鹭、白胸苦恶鸟和小为主的留鸟热点地区面积更大。由于热点地区面积扩大,2019年的监测点已无法满足苏州水鸟全域监测的需求,建议增设双山岛区域、通沙码头区域和望虞河沿线等15处监测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多样性热点 最大熵模型 时空变化 混合像元分解 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子豪 陈德超 +2 位作者 郎峥 詹宏娟 蒋如乔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6-214,共9页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研究评估城市扩张中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对提升区域固碳能力有重要作用。该研究基于1980-2020年苏州市土地利用数据,采用InVEST模型模拟40年间苏州市碳储量时空演变情况,并使用PLUS模型结合相关驱动因子对203...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研究评估城市扩张中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对提升区域固碳能力有重要作用。该研究基于1980-2020年苏州市土地利用数据,采用InVEST模型模拟40年间苏州市碳储量时空演变情况,并使用PLUS模型结合相关驱动因子对2030年不同情景下碳储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1980-2020年间苏州市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水域和建设用地为主,其中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其余地类面积变化相对较小,用地转移类型主要为耕地转为建设用地;(2)1980-2020年,苏州市碳储量呈持续下降趋势,40年间共减少5.768×10^(6)t;(3)2030年自然发展和规划约束情景下碳储量分别较2020年减少6.52×10^(5)和3.54×10^(4)t,规划约束情景下碳流失现象得到缓和。研究结果可为长三角地区“双碳”政策制定及国土空间布局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碳储量 苏州市 InVEST模型 PLU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山市某污水厂技改工程实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朱诚熠 黄天寅 +1 位作者 曹强 王怡文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0-143,共4页
介绍了佛山某污水处理厂技改工程的工艺流程和设计参数。在用地紧张的条件下,改造原有构筑物,新建“深度处理+超滤反渗透+浓水处理”为主体工艺的中水回用系统。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技改后满足扩容减排的政策要求,出水水质稳定达标排放,... 介绍了佛山某污水处理厂技改工程的工艺流程和设计参数。在用地紧张的条件下,改造原有构筑物,新建“深度处理+超滤反渗透+浓水处理”为主体工艺的中水回用系统。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技改后满足扩容减排的政策要求,出水水质稳定达标排放,为类似污水处理厂的技改提供了相关设计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技改工程 中水回用 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兴趣点数据和最大熵模型的苏州市鸟类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蒋涛 姜琳琳 +4 位作者 解晋敏 姚思佳 畅里鑫 李欣 杨朝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73-1484,I0001-I0004,共16页
鸟类群落对于城市环境中的食物及栖息地有较强的依赖性,导致城市鸟类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非常密切。以苏州市为研究区域,提取影响城市鸟类生存繁衍的关键环境因子,探索性地引入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并构建多类别POI核密度指数... 鸟类群落对于城市环境中的食物及栖息地有较强的依赖性,导致城市鸟类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非常密切。以苏州市为研究区域,提取影响城市鸟类生存繁衍的关键环境因子,探索性地引入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并构建多类别POI核密度指数,揭示苏州市不同城市空间布局对鸟类分布的影响。通过收集苏州市2020—2022年鸟类分布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MaxEnt),对205种鸟类在苏州范围内的潜在适生区进行模拟,分析了苏州市鸟类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热点地区。结果显示,MaxEnt模型预测结果可信度较高(AUC平均值为0.854);土地利用类型、归一化植被指数和距离绿地距离是影响苏州市鸟类空间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林鸟与水鸟的差异影响因子主要为冠层高度和距离水源距离;结合偏相关分析得出,在12类POI核密度因子中,乡村住宅用地类型对于鸟类的分布影响最大,这表明在城市发展的同时也需要注重维持乡村生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熵模型 鸟类多样性 兴趣点数据 偏相关分析 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高校环境生物类共享平台安全建设与开放管理探索
9
作者 倪敏 潘杨 +2 位作者 刘文如 秦宏兵 唐毅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8-262,共5页
为了提高地方高校环境生物类平台建设与管理的专业性、安全性和共享成效,全面梳理了环境生物类平台的使用需求、建设体系、培训模式、开放管理策略,研究发现存在“功能分区不合理、安全管理不精细、培训机制不健全、开放共享成效不佳”... 为了提高地方高校环境生物类平台建设与管理的专业性、安全性和共享成效,全面梳理了环境生物类平台的使用需求、建设体系、培训模式、开放管理策略,研究发现存在“功能分区不合理、安全管理不精细、培训机制不健全、开放共享成效不佳”等问题。提出引入“分区构建、分级管理、智能辅助、协同共促”的管理模式。2019~2023年间因误操作引发的设备故障率逐年下降,安全事故为零,培训研究生人数增加166%、使用人数增加165%、预约次数增加393%、测试样品数增加321%、使用机时增加119%、发表SCI文章数增加100%。经过5年实践,实现平台高效运转,并推动高水平论文发表和实验新方法开发,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类生物共享平台 安全管理 建设体系 培训模式 开放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某碱减量印染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庄乐 袁怡 +1 位作者 卜志威 黄鹏飞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2-156,共5页
针对安徽某碱减量印染废水污染物浓度高、色度高、碱度高、可生化性差以及含有特征污染物对苯二甲酸(TA)的特点,结合以往相关工程经验,采用分质处理模式,即“TA废水酸析预处理+综合废水芬顿高级氧化—混凝气浮—水解酸化—接触氧化”组... 针对安徽某碱减量印染废水污染物浓度高、色度高、碱度高、可生化性差以及含有特征污染物对苯二甲酸(TA)的特点,结合以往相关工程经验,采用分质处理模式,即“TA废水酸析预处理+综合废水芬顿高级氧化—混凝气浮—水解酸化—接触氧化”组合工艺,使废水实现达标排放。介绍了其工艺特点、设计参数及处理效果等,废水处理工艺的日水处理费用为29.09元/t,每年为企业带来131.4万元回用水收益。工程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最终出水COD<200 mg/L,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2012)表2间接排放标准,为纺织染整行业中类似印染废水的处理提供一定的工程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减量印染废水 酸析 芬顿 达标排放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原子催化剂的合成及在环境治理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陈燚钧 程美娜 +3 位作者 金龙 李娟红 杨海亮 刘忻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9-303,共5页
在污染日趋严重的今天,环境催化技术愈发重要。催化剂催化性能与其活性位点息息相关,传统纳米催化剂因原子间堆叠导致有效活性位点不足。近年来,具有单位点、100%原子利用率及特殊电子结构的单原子催化剂(SACs)受到广泛关注,有望提高反... 在污染日趋严重的今天,环境催化技术愈发重要。催化剂催化性能与其活性位点息息相关,传统纳米催化剂因原子间堆叠导致有效活性位点不足。近年来,具有单位点、100%原子利用率及特殊电子结构的单原子催化剂(SACs)受到广泛关注,有望提高反应催化效率。总结了SACs的合成策略,梳理了其近年来在CO_(2)还原、CH_(4)部分氧化及有机物降解等环境领域的应用,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原子金属基催化剂 合成策略 CO_(2)还原 有机物降解 CH_(4)部分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amo细菌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遗传多样性和潜在功能研究
12
作者 丁昊 李长鑫 +1 位作者 丁静 兰昊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211,共10页
反硝化厌氧甲烷氧化(DAMO)是自然环境中减少甲烷排放的关键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亚硝酸盐依赖型厌氧甲烷氧化(n-damo)细菌在湖泊、河流、稻田和生物反应器等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和群落格局。然而,以往的环境调研主要集中在单一... 反硝化厌氧甲烷氧化(DAMO)是自然环境中减少甲烷排放的关键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亚硝酸盐依赖型厌氧甲烷氧化(n-damo)细菌在湖泊、河流、稻田和生物反应器等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和群落格局。然而,以往的环境调研主要集中在单一生态环境或样本类型,使得n-damo细菌在全球生态格局中的总体作用和分布特征仍然存在一定的未知。此外,在描述不同生态环境中n-damo细菌多样性时,16S rRNA和pmoA基因之间的具体区别或偏好性尚不清楚。因此,为了填补这一研究空白,基于n-damo细菌的两个关键基因,即16S rRNA和pmo A,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来评估不同生态系统中n-damo细菌的多样性特征。研究发现,16Sr RNA和pmoA基因所揭示的n-damo细菌遗传多样性和潜在功能存在差异。保守性更高的16S r RNA基因在湿地环境中多样性最高,而在人工富集环境中多样性最低。pmo A基因则在淡水环境中表现出最高的多样性,但也同样在人工富集环境中表现出最低的多样性。热图和韦恩图显示,淡水环境和湿地环境中n-damo细菌的相似性最高,但人工富集和咸水环境下的n-damo细菌与其他环境差异显著。此外,系统发育分析显示,16S rRNA与pmoA基因具有不同的同源模式,16S r RNA因其保守性而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而pmo A基因则表现出更多的簇族分化。这些结果为了解DAMO微生物对不同生态系统中甲烷减排和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贡献提供了重要见解。此外,未来n-damo细菌的环境调研工作应同时分析16S rRNA和pmo A基因,从而对n-damo细菌的分布和功能进行更加科学地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厌氧甲烷氧化(DAMO) 亚硝酸盐依赖型厌氧甲烷氧化细菌(n-damo细菌) 16S rRNA基因 pmo A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淞江(江苏段)整治工程区生境质量评价
13
作者 姚思佳 张权 +5 位作者 姜琳琳 解晋敏 蒋涛 畅里鑫 李欣 杨朝辉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40,共7页
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吴淞江(江苏段)整治工程所处的吴淞江江苏段集水区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将InVEST模型应用于水利工程项目生态影响评价中,在只须获取少量数据的条件下,快速建立评价模型,直观、精确地得到工程施工前和竣工后生态环境... 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吴淞江(江苏段)整治工程所处的吴淞江江苏段集水区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将InVEST模型应用于水利工程项目生态影响评价中,在只须获取少量数据的条件下,快速建立评价模型,直观、精确地得到工程施工前和竣工后生态环境变化,实现生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总体精度达到93.25%,Kappa系数为91.81%;工程施工前研究区生境质量指数最高值为0.76,位于独墅湖湖心,生境质量指数均值为0.100,整体生境质量偏低;工程竣工后生境质量指数均值为0.098,比施工前下降了0.002,下降率为2.00%,工程建设导致生境质量下降和生境退化度增强,为保证生境质量不降低,须进行生态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InVEST模型 随机森林 土地利用 水利工程 吴淞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盐混凝剂对地表水的混凝性能及残留铝形态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玮 徐翠萍 +4 位作者 赵勤政 杨晶晶 许晓毅 黄天寅 吴兵党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0,共9页
为深入解析残留铝形态与混凝剂种类和水质的关系,研究了氯化铝(AlCl_(3))、硫酸铝[Al_(2)(SO_(4))_(3)]和聚氯化铝(PAC)对夏秋季及冬春季苏州市阳澄湖水的混凝性能及其残留铝形态的影响。相同投加量下,对夏秋季地表水的除浊性能由大到... 为深入解析残留铝形态与混凝剂种类和水质的关系,研究了氯化铝(AlCl_(3))、硫酸铝[Al_(2)(SO_(4))_(3)]和聚氯化铝(PAC)对夏秋季及冬春季苏州市阳澄湖水的混凝性能及其残留铝形态的影响。相同投加量下,对夏秋季地表水的除浊性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AlCl_(3)、Al_(2)(SO_(4))_(3)、PAC,冬春季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PAC、AlCl_(3)、Al_(2)(SO_(4))_(3)。残留铝形态分析结果表明,夏秋季和冬春季3种混凝剂残留铝主要形态为总溶解性铝,夏秋季出水残留溶解性铝约占总铝的40%~80%、冬春季约占30%~90%。溶解性有机铝在总溶解性铝中所占比例较大(夏秋季约占80%~90%、冬春季约占50%~70%),而溶解性有机单体铝的含量低于10µg/L,可忽略不计。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残留铝组分中总溶解性铝受铝盐种类影响较大(相关性系数为+0.996),其与水质中浊度、温度及有机物的相关性较强。结合混凝性能、残留铝形态分析结果,对不同季节地表水混凝处理条件的建议是:阳澄湖水夏秋季建议使用AlCl_(3),剂量为1.50~2.00mg/L;冬春季建议使用PAC,剂量为1.00~1.50mg/L,其最佳pH均为7。相关结果为不同水质地表水铝盐的适配性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盐混凝剂 混凝性能 残留铝 形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加生物炭缓解土壤氮流失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史广宇 吴贝贝 +1 位作者 胡嘉源 施维林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63,共15页
施加生物炭不仅可以抑制农田土壤氮素流失,还可以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因此,本文分析了现有研究结果,重点剖析生物炭的NH_(4)^(+)-N和NO_(3)^(−)-N吸附容量的差异和施加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植物氮吸收能力的影... 施加生物炭不仅可以抑制农田土壤氮素流失,还可以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因此,本文分析了现有研究结果,重点剖析生物炭的NH_(4)^(+)-N和NO_(3)^(−)-N吸附容量的差异和施加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植物氮吸收能力的影响,综述生物炭抑制土壤氮素流失的机理,并对今后深入研究施加生物炭缓解土壤氮素流失的有关方向进行展望.施加生物炭缓解土壤氮素流失的机理主要为:缓解NH_(4)^(+)-N和NO_(3)^(−)-N的流失、抑制N_(2)O的逸散、提高植物吸收氮素的能力.生物炭不仅拥有较强的NH_(4)^(+)-N吸附能力,还具有提高土壤碳含量、pH值和土壤含水量等能力,从而降低因地表径流和水分入渗导致的NH_(4)^(+)-N和NO_(3)^(−)-N流失量.施加生物炭抑制土壤中N_(2)O的逸散的主要原因是生物炭可以促进土壤中氨氧化古菌、氨氧化细菌、完全氨氧化菌等微生物的富集、提高nxrA、napAB和nrfA等基因的丰度和亚硝酸氧化还原酶活性,以此降低反硝化反应速率.此外,施加生物炭有助于降低根系生长阻力,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发育,并提高植物吸收氮素的能力,进一步降低土壤溶液中NO_(3)^(−)-N的浓度.未来关于施加生物炭缓解农田土壤氮流失领域的研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向展开:探究生物炭热解方式、理化性质和施加方法等因素对农田土壤氮流失的影响;关注生物炭促进土壤中异化硝酸盐还原成铵反应和完全氨氧化反应对减少N_(2)O逸散量的贡献;重视生物炭材料中金属离子对土壤中铁氨氧化反应、厌氧氨氧化反应等氮循环途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 氮流失 吸附 N_(2)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盐混凝剂深度去除乳化油的性能及机理研究
16
作者 黄天寅 孙凌 +3 位作者 赵勤政 陈新 宋孝杰 吴兵党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75,共8页
含油废水中乳化油因其粒径小、稳定性高等特点较难去除,使得废水处理难度加大。混凝法在乳化油处理中应用广泛,但传统的铁、铝盐混凝剂存在产生的絮体小、生成速度慢、难以实现油水快速分离的问题,导致深度除油效果不佳。新型钛盐混凝... 含油废水中乳化油因其粒径小、稳定性高等特点较难去除,使得废水处理难度加大。混凝法在乳化油处理中应用广泛,但传统的铁、铝盐混凝剂存在产生的絮体小、生成速度慢、难以实现油水快速分离的问题,导致深度除油效果不佳。新型钛盐混凝剂因混凝性能突出有望解决铁铝盐混凝剂应用问题。以润滑油、大豆油、石油醚和柴油4种模拟乳化油水为处理对象,选用聚合硫酸铁(PFS)和聚氯化铝(PAC)为对照,评价钛凝胶混凝剂(TXC)处理含油废水的可行性。结果表明,TXC对乳化油废水具有优于PFS和PAC的混凝效果。以润滑油模拟废水为例,在初始pH范围为3~11、投加量为1~60 mg/L和含油量为500~2000 mg/L条件下,TXC的除油率最高可达91.526%,优于PFS和PAC。经TXC混凝后出水浊度均小于1NTU,且油的粒径最小,表明TXC具有深度除油的应用潜力。絮体表征结果表明,TXC主要通过网捕卷扫作用除油,得益于其大尺寸的网状水解物,TXC絮体更易于去除小粒径油滴。该研究结果为含油特别是乳化油废水的处理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油 混凝 除油 粒径 钛混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源地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与概率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建莉 李学艳 +5 位作者 昌盛 付青 涂响 朱崟莹 王恩瑞 白云松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2-293,共12页
为了解广东省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源地(简称“地表水源地”)的重金属污染现状,本文基于2017-2022年广东省内132个地表水源地中11种重金属〔铜(Cu)、锌(Zn)、硒(Se)、汞(Hg)、六价铬(Cr^(6+))、铁(Fe)、钼(Mo)、钴(Co)、铍(Be)、硼(B)和铊(... 为了解广东省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源地(简称“地表水源地”)的重金属污染现状,本文基于2017-2022年广东省内132个地表水源地中11种重金属〔铜(Cu)、锌(Zn)、硒(Se)、汞(Hg)、六价铬(Cr^(6+))、铁(Fe)、钼(Mo)、钴(Co)、铍(Be)、硼(B)和铊(Tl)〕数据,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并应用重金属污染指数(HPI)评估地表水源地的污染水平,同时使用蒙特卡洛法评估重金属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①广东省地表水源地的重金属污染总体处于低水平,其中Tl和Hg是HPI指数的主要贡献者。②Cr^(6+)和Hg的检出率最低,分别为9.13%和27.29%,其余9种重金属的检出率介于72.05%~92.45%之间,所有目标金属的检测浓度均低于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限值。③对检出率大于70%的前9种重金属的时空分布进行分析发现,Cu、Zn、Fe、Mo、Co和Be的浓度总体上呈持续下降趋势,而B的浓度则呈上升趋势,Se和Tl的浓度保持稳定。不同地区重金属的浓度存在显著差异,粤西地区Se、B、Fe、Mo、Zn和Co的浓度较高,粤北地区Se、B、Fe、Zn和Tl的浓度较高,粤东地区Mo、Co、Cu和Be的浓度较高,珠三角地区Se、B和Tl的浓度较高。④所调查的重金属未构成致癌风险,而部分地表水源地中重金属存在潜在的非致癌风险,其中Co和Fe是主要贡献者。此外,皮肤接触引发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远低于经口摄入途径的风险。⑤敏感性分析表明,重金属浓度是影响非致癌和致癌风险的主要因素。研究显示,广东省地表水源地重金属污染总体处于低水平,区域间的浓度差异及潜在的非致癌风险仍需持续关注,以确保饮用水质量的安全和有效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地表水源地 重金属 分布特征 人体健康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逸度模型在新污染物多介质归趋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家庆 安锡鼎 +2 位作者 陶艳茹 庞燕 黄天寅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76-1086,共11页
基于逸度方法的逸度模型不仅适用于预测新污染物在环境各介质中的浓度水平,还可以揭示区域内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是新污染物管理中的重要工具。总结分析了逸度模型的发展历程及模型分级,将常用逸度模型依据不同区域尺度进行划分,归纳了... 基于逸度方法的逸度模型不仅适用于预测新污染物在环境各介质中的浓度水平,还可以揭示区域内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是新污染物管理中的重要工具。总结分析了逸度模型的发展历程及模型分级,将常用逸度模型依据不同区域尺度进行划分,归纳了其研究应用,探讨了逸度模型的优缺点并展望了未来的改进方向。结果显示,逸度模型在模拟新污染物归趋方面具有良好适用性,其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从湖泊河流至区域、大陆及全球范围内新污染物的多介质归趋,学者们通过改进开发出适用特定区域或具有不同输出结果的逸度模型,将其应用于新污染物浓度模拟、长期停留时间模拟、远距离迁移模拟等方面,其预测结果较为可靠,为新污染的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提供了可靠的决策支持。当前逸度模型存在的问题包括输出结果高度依赖输入数据的可靠性、对环境条件的动态变化考虑不充足、性能验证过于依赖监测数据以及新污染物理化性质带来的较大不确定性等。未来改进需要提高污染物排放参数的准确性,并在模型参数及结构方面进行优化,完善相关的质量保证数据以提高模型的可靠性,通过模型的耦合或联用以提升模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逸度模型 新污染物 模型应用 多介质归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市人为源氨排放清单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24
19
作者 周静 刘松华 +3 位作者 谭译 钱飞跃 梁媛 武瑾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37-1144,共8页
通过调研分析苏州大市范围内的农业、工业、生活及交通等相关活动水平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2013年苏州市人为源氨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13年苏州市人为源氨排放总量为22 020.18 t,排放强度为3.06 t/km^2;畜禽养殖、工业源、氮肥施... 通过调研分析苏州大市范围内的农业、工业、生活及交通等相关活动水平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2013年苏州市人为源氨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13年苏州市人为源氨排放总量为22 020.18 t,排放强度为3.06 t/km^2;畜禽养殖、工业源、氮肥施用是苏州市氨排放的主要来源,排放量分别为8 080.99、7 103.50、4 841.23 t,共占氨排放总量的90.94%.其中,工业源的氨排放分担率为32.25%,高于全国平均值,火电行业和化肥制造行业的氨排放占工业源排放总量的90.14%,烟气脱硝过程的氨逃逸值得关注;在畜禽源中,肉鸡和生猪是最大的氨排放源,二者排放量分别占畜禽养殖氨排放总量的42.59%和37.14%.太仓、张家港、常熟依次为苏州市氨排放量和排放强度最大的3个地区,共占氨排放总量的69.02%,苏州市区氨排放量位列第四但排放强度最低.空间分布特征表明,苏州市东北部氨排放较集中,中部排放量较小,周边地区特别是沿江县级市的排放量较大.研究显示,氨排放清单的建立可为苏州市氨排放控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源 排放清单 畜禽养殖 化肥 空间分布 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水引流改善平原河网水环境质量模拟 被引量:25
20
作者 许益新 王文才 +4 位作者 曾伟峰 李一平 赖秋英 殷小海 章双双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0-75,82,共7页
为科学定量地评估引调水工程对平原河网地区城市内河水质的改善效果,以张家港市中部水系为例,运用MIKE11构建了河网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模拟了沿江水利枢纽和内河节制闸不同的调度方式对城市内河水质的影响,利用水质浓度改善率探究了水... 为科学定量地评估引调水工程对平原河网地区城市内河水质的改善效果,以张家港市中部水系为例,运用MIKE11构建了河网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模拟了沿江水利枢纽和内河节制闸不同的调度方式对城市内河水质的影响,利用水质浓度改善率探究了水利调度改善城市内河水质的程度。结果表明:增加沿江水利枢纽引水天数对改善城市内河水质有显著作用,但随着引水天数的增加,NH_3-N浓度改善率日均提升幅度逐渐降低;内河节制闸调度工况对改善城市内河水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实际调水引流工作中可作为一种辅助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河 河网模型 水利枢纽 内河节制闸 水利调度 浓度改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