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中后期的伪银流通与国家应对 被引量:4
1
作者 黄阿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97,共7页
明代中后期的伪银流通,是货币白银化过程中生发出来的一种正常的货币经济现象,国家却应对失效。伪银流通,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阻碍了社会商品货币经济的良性发展,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货币白银化的功能。
关键词 明代中后期 伪银流通 国家应对 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兰杰协定》的签署 被引量:1
2
作者 汪诗明 王艳芬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2-111,193-194,共10页
1978年签署的《兰杰协定》是澳大利亚历史上第一个有关在土著土地上开采铀矿的协定。该协定是联邦政府以及矿业利益集团对北领地区的土著施加压力的结果,反映了联邦政府对铀的开发利用的立场与政策日渐明朗以及矿业利益集团在"国... 1978年签署的《兰杰协定》是澳大利亚历史上第一个有关在土著土地上开采铀矿的协定。该协定是联邦政府以及矿业利益集团对北领地区的土著施加压力的结果,反映了联邦政府对铀的开发利用的立场与政策日渐明朗以及矿业利益集团在"国家利益"的名目下对土著所在地区的矿产进行"合法"开发的前景,同时折射了土著土地所有权的脆弱性与模糊性。但应予肯定的是,针对铀矿开发可能引发诸如环境破坏等方面的调查及其应对之策为日后处理此类问题树立了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土著 铀矿 《兰杰协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西兰南岛属“无主地”吗? 被引量:2
3
作者 汪诗明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7-202,共6页
17-19世纪是英国海外探险与殖民扩张的重要历史时期。在这一进程中,英国殖民者诉诸"发现原则"对一些所谓的"无主地"提出了占有甚至主权要求,新西兰南岛便是一例。然而,新西兰南岛是由毛利人首先发现并成为世代栖息... 17-19世纪是英国海外探险与殖民扩张的重要历史时期。在这一进程中,英国殖民者诉诸"发现原则"对一些所谓的"无主地"提出了占有甚至主权要求,新西兰南岛便是一例。然而,新西兰南岛是由毛利人首先发现并成为世代栖息之地的,他们无疑是这块土地的最初所有者和天然守护者;即便在后来不邀自来的欧洲探险者中,第一个发现新西兰的也并非英国人。詹姆斯·库克对新西兰的发现是一次伟大的发现,但并非是对"无主地"的发现。建立在"无主地"之上的"发现原则",实则是一种掩耳盗铃之举,它体现的是一种强权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西兰 南岛 无主地 詹姆斯·库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社会史视野下的宋代蒙书 被引量:4
4
作者 周扬波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45,共12页
蒙书发展到宋代呈现井喷之势,远较前代为多。可考新增数量计北宋30种,南宋114种,直至今天尚存53种。蒙书是根据时代需求应运而生的,对两宋蒙书分类时,应按照其功能分为识字、科考、伦理、专门四种类型。其中科考类和伦理类蒙书,分别体现... 蒙书发展到宋代呈现井喷之势,远较前代为多。可考新增数量计北宋30种,南宋114种,直至今天尚存53种。蒙书是根据时代需求应运而生的,对两宋蒙书分类时,应按照其功能分为识字、科考、伦理、专门四种类型。其中科考类和伦理类蒙书,分别体现出"考下庶童"和"礼下庶童"的新趋势,伦理类蒙书中的性理蒙书,又是在"礼下庶童"和"考下庶童"双股力量推动下的"理下庶童"的结果。以宋代承前启后又集大成的《三字经》作为考察样本,在知识社会史视野下考察其各项内容在蒙书史上的史源可以发现,在科举和理学的合力下,蒙书发展到宋末已逐渐形成较为清晰的"儿童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蒙书 知识社会史 儿童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鲜与东亚国际秩序的近代转型 被引量:1
5
作者 祝曙光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0-88,共9页
19世纪中期以前东西方运行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国际秩序,即华夷国际秩序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署后形成的西方国际社会。随着中国、日本开国并被迫与西方国家缔结不平等条约以及中日之间缔结条约,使东亚国际秩序向近代转型。日本以把朝鲜纳... 19世纪中期以前东西方运行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国际秩序,即华夷国际秩序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署后形成的西方国际社会。随着中国、日本开国并被迫与西方国家缔结不平等条约以及中日之间缔结条约,使东亚国际秩序向近代转型。日本以把朝鲜纳入国际条约体系为名挑战中国权威并与中国在朝鲜展开权力竞逐。中朝山水相连,两国关系源远流长,维持中朝宗藩关系对延续华夷国际秩序具有象征意义。为了维持中朝宗藩关系并调和西方国家条约体系与宗藩关系体系的矛盾、让两种不同的国际关系体系兼容、并存,中国左支右绌,处境艰难。中国不仅要应对来自日本与西方国家的挑战,还要面临朝鲜内部的离心倾向。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朝两国迅速签署同盟条约,形成了日朝共抗中国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 中国 东亚国际秩序 转型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念史视野下清末君史与民史说新探
6
作者 顾少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6-96,共11页
在清末西强中弱的时局面前,思想趋新的知识精英多以通民隐、达民情解释西方具有民主意涵的政治制度和理念,并据此对照和批评本国的政治状况,由此对民情或民事的重视与否也就成了区分中西的重要维度。这种中西政治截然有别的判断,则又持... 在清末西强中弱的时局面前,思想趋新的知识精英多以通民隐、达民情解释西方具有民主意涵的政治制度和理念,并据此对照和批评本国的政治状况,由此对民情或民事的重视与否也就成了区分中西的重要维度。这种中西政治截然有别的判断,则又持续性地支撑着中西史学截然两分的观念,1900年前后君史和民史说正是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被构造和认可,呈现出以记录民情的民史对应西方史学、记录君王的君史对应中国史学的面貌。其中,君史和民史说的主要推动者梁启超在东渡日本后,因服膺国家主义学说,不再仅考虑国内政治层面的君民关系,更注重思考在世界列国竞争形势下国家主体性问题,因此放弃此前积极倡导的民史概念,转而强调民与国合二为一的国民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君史 民史 国民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英国君主立宪史之书写及其政治意涵
7
作者 顾少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3-102,共10页
清末最后十年间,知识精英因关怀和思考国家的进路,围绕英国君主立宪史的书写,展开了言说各自政治理念的舆论交锋。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特殊性,为清末"君宪"与"革命"两股政治思潮下书写英国君主立宪史,提供了互相... 清末最后十年间,知识精英因关怀和思考国家的进路,围绕英国君主立宪史的书写,展开了言说各自政治理念的舆论交锋。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特殊性,为清末"君宪"与"革命"两股政治思潮下书写英国君主立宪史,提供了互相牵扯与争论的空间,并形成了两种主要叙事:渐进与革命说。英国君主立宪史的渐进与革命说,因各自背后"君宪"与"革命"的不同政治诉求,自是针尖与麦芒。二者同时又都有法国大革命的叙事投射,前者是对抗的叙述立场,后者则是被卷入革命叙事之中。实际上,渐进与革命说都以情节编织、隐喻设置等方式被挪用,作为理解世界,认知过去、现在、未来的"叙述实体",以供检讨和思索国家的发展道路及前景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梁启超 君主立宪 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童子科新论
8
作者 周扬波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3-128,共6页
宋代童子科由于发展出对登科者赐秘阁读书、免文解两种主要安置方式,较好地解决了童子科长期存在的“速成”与“善养”之矛盾,因此由之前的频繁废兴而至南宋趋于稳定。宋以下则分化成两条路线,一方面向上发展成神童荐举;另一方面则与进... 宋代童子科由于发展出对登科者赐秘阁读书、免文解两种主要安置方式,较好地解决了童子科长期存在的“速成”与“善养”之矛盾,因此由之前的频繁废兴而至南宋趋于稳定。宋以下则分化成两条路线,一方面向上发展成神童荐举;另一方面则与进士科“考下庶童”这一洪流相结合,向下汇聚成明清科举起点童子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童子科 神童 童子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尼中建交过程中的印度因素
9
作者 王艳芬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4-120,共7页
中国和尼泊尔于1955年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但建交过程却一波三折。在此过程中,印度的影响非常突出。1947年印度迈向独立的进程促使尼泊尔的拉纳政权试图与国民党时期的中国恢复邦交,但国民党的垮台终结了这一前景;新中国的崛起尤其是西... 中国和尼泊尔于1955年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但建交过程却一波三折。在此过程中,印度的影响非常突出。1947年印度迈向独立的进程促使尼泊尔的拉纳政权试图与国民党时期的中国恢复邦交,但国民党的垮台终结了这一前景;新中国的崛起尤其是西藏的解放令尼印两国心生恐惧,尼印双方的"特殊关系"以及印度的阻挠令尼中关系的恢复止步不前;当中印之间就西藏地方的通商和交通等问题签订协议后,尼泊尔在尼赫鲁的默许下最终得以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泊尔 中国 印度 拉纳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