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咔唑或二苯胺封端的芴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光物理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何星 赵鑫 +2 位作者 邵晶 张正垠 尹妮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5-260,共6页
通过Ullmann偶联、Suzuki偶联等反应合成了三种咔唑或二苯胺封端的芴类有机小分子CPhF、CPh_2F和DAF,并通过核磁共振谱~1H NMR和^(13)C NMR对其进行了表征。化合物CPhF和CPh_2F的CH_2Cl_2稀溶液的最大吸收峰位于345nm,发射峰分别位于393... 通过Ullmann偶联、Suzuki偶联等反应合成了三种咔唑或二苯胺封端的芴类有机小分子CPhF、CPh_2F和DAF,并通过核磁共振谱~1H NMR和^(13)C NMR对其进行了表征。化合物CPhF和CPh_2F的CH_2Cl_2稀溶液的最大吸收峰位于345nm,发射峰分别位于393和405nm,属于蓝紫色荧光;化合物DAF的CH_2Cl_2稀溶液的最大吸收峰位于364nm,发射峰位于428nm,属于蓝色荧光;化合物CPhF和CPh_2F的玻璃化温度分别为97和111℃,分解温度分别为368和416℃,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芴衍生物 合成 SUZUKI偶联反应 光物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性菲并咪唑类有机发光材料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6
2
作者 邵晶 赵鑫 +2 位作者 林朝阳 翟荣佳 尹妮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4-69,共6页
以咔唑、菲醌等为原料合成了三种菲并咪唑类有机小分子3a、3b和3c,并研究了其光谱、电化学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化合物3a、3b和3c在二氯甲烷稀溶液中属于近紫外发射,而在薄膜状态下发出蓝色荧光;循环伏安法检测表明,3a、3b和3c的HOMO... 以咔唑、菲醌等为原料合成了三种菲并咪唑类有机小分子3a、3b和3c,并研究了其光谱、电化学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化合物3a、3b和3c在二氯甲烷稀溶液中属于近紫外发射,而在薄膜状态下发出蓝色荧光;循环伏安法检测表明,3a、3b和3c的HOMO能级均在-5.88^-5.99eV之间,与阳极ITO的能级相匹配,LUMO能级均在-2.64^-2.77eV之间,接近于常用的电子输入材料PBD(-2.82eV),因此这三种化合物同时具有空穴传导和电子传导的双极性质;3a、3b和3c的热分解温度均在300℃以上,热稳定性优良。综上所述,3a、3b和3c是一类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新型双极发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并咪唑 双极性 合成 光物理性能 有机发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特性的咔唑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3
作者 赵鑫 杨慧慧 +2 位作者 翟荣佳 俞森翰 何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15-1720,共6页
以咔唑、亚芴基肼等为原料,通过suzuki反应合成了2个新型咔唑衍生物:N-乙基-3,6-双(亚芴基肼基-5-亚甲基-2-噻吩)咔唑(S1)和N-(亚芴基肼基-4-亚甲基苯基)-3,6-双(亚芴基肼基-5-亚甲基-2-噻吩)咔唑(S2)。用FTIR、1HNMR、元素分析对S1和S... 以咔唑、亚芴基肼等为原料,通过suzuki反应合成了2个新型咔唑衍生物:N-乙基-3,6-双(亚芴基肼基-5-亚甲基-2-噻吩)咔唑(S1)和N-(亚芴基肼基-4-亚甲基苯基)-3,6-双(亚芴基肼基-5-亚甲基-2-噻吩)咔唑(S2)。用FTIR、1HNMR、元素分析对S1和S2的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其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电化学行为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S1和S2薄膜的最大发射波长分别在637和649nm处,均发射红色荧光,且S1和S2均具有良好的聚集诱导发光(AIE)特性;S1和S2的HOMO能级分别是-5.26和-5.29e V,与正电极(ITO)的功函数(-4.8 e V)相匹配,可有效降低空穴注入能垒,有利于空穴的传输;S1和S2的热分解温度分别是351和360℃,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咔唑衍生物 聚集诱导荧光 光物理性能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型石墨相氮化碳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4
作者 毛栋星 刘成宝 +3 位作者 陈志刚 钱君超 陈丰 吴正颖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066-11074,共9页
聚合物半导体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作为无金属的可见光催化剂,因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在太阳能转换和环境治理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但单一g-C_3N_4还存在比表面积小、电子空穴复合率高等问题,因此人们提出了新型等离子光催化材料的概念... 聚合物半导体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作为无金属的可见光催化剂,因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在太阳能转换和环境治理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但单一g-C_3N_4还存在比表面积小、电子空穴复合率高等问题,因此人们提出了新型等离子光催化材料的概念,通过金属表面等离子体效应(SPR)对g-C_3N_4进行表面修饰,进而提高光催化性能。简要阐述了等离子体型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的结构及反应机理,探讨了影响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因素,综述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展望了等离子体型g-C_3N_4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氮化碳 光催化材料 等离子效应 表面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枝状芴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光物理性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江坤 魏怀鑫 +2 位作者 沈菁华 汲中玲 赵鑫 《化学研究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16-1120,共5页
设计合成了2种树枝状分子2-[N,N-二(4-溴苯基)-4-氨基苯基]-7-{N-(4-溴苯基)-N-[4-(咔唑-9-基)苯基]-4-氨基苯基}-9,9-二己基芴(CAF)和2,7-双[N,N-二(4-二苯胺基苯基)-4-氨基苯基]-9,9-二己基芴(AAF),并通过~1H NMR谱图、元素分析等对... 设计合成了2种树枝状分子2-[N,N-二(4-溴苯基)-4-氨基苯基]-7-{N-(4-溴苯基)-N-[4-(咔唑-9-基)苯基]-4-氨基苯基}-9,9-二己基芴(CAF)和2,7-双[N,N-二(4-二苯胺基苯基)-4-氨基苯基]-9,9-二己基芴(AAF),并通过~1H NMR谱图、元素分析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荧光光谱、循环伏安法、热重分析(TGA)、差热分析(DSC)等研究了它们的光物理性质。结果表明,化合物CAF的CH_2Cl_2稀溶液的最大吸收峰位于365 nm,发射峰位于436 nm,属于蓝色荧光;AAF的CH_2Cl_2稀溶液的最大吸收峰位于354 nm,发射峰位于530 nm,属于绿色荧光;CAF和AAF的LUMO能级分别为-2.58和-2.41 eV,HOMO能级分别为-5.51和-5.22 eV,它们的HOMO能级均可与阳极ITO的功函数(-4.5^-5.0 eV)相匹配;化合物CAF和AAF的玻璃化温度分别为268和114℃,分解温度分别为377和397℃,均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状分子 芴衍生物 合成 光物理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S复合光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陈丰 陈晓 +1 位作者 耿丽娟 陈志刚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09-1016,共8页
硫化镉是一种具有光催化活性的半导体材料,但容易发生光腐蚀效应,其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被大大限制。将硫化镉制成不同类型的复合材料,在减弱光腐蚀效应的同时提升材料光催化能力。针对CdS复合材料的合成、光催化活性与机理进行总结,希... 硫化镉是一种具有光催化活性的半导体材料,但容易发生光腐蚀效应,其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被大大限制。将硫化镉制成不同类型的复合材料,在减弱光腐蚀效应的同时提升材料光催化能力。针对CdS复合材料的合成、光催化活性与机理进行总结,希望能为硫化镉复合材料的研究工作提供指导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镉 复合材料 光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铵锌/埃洛石纳米管/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 被引量:6
7
作者 董延茂 赵丹 +1 位作者 宗泽 Joseph H Koo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5-82,共8页
采用吸附-化学沉淀法合成了磷酸铵锌/埃洛石纳米管(ZAP/HNT)复合材料,并将ZAP/HNT和Exolit○R OP 1230膨胀型阻燃剂一起用于阻燃环氧树脂(EP)。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合成的ZAP/HNT及其环氧树脂复合物(EP/ZAP/HNT... 采用吸附-化学沉淀法合成了磷酸铵锌/埃洛石纳米管(ZAP/HNT)复合材料,并将ZAP/HNT和Exolit○R OP 1230膨胀型阻燃剂一起用于阻燃环氧树脂(EP)。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合成的ZAP/HNT及其环氧树脂复合物(EP/ZAP/HNT)进行了表征,ZAP/HNT中ZAP的粒径约为20~50 nm,表面的-OH与环氧基发生了作用,在EP中分散均匀。热分析(TG)表明,ZAP/HNT在加热过程中脱水、脱氨,600℃时总质量损失约11.34%。790℃时,EP/ZAP/HNT的残炭量为26%,具有良好的成炭性能。用微尺度燃烧量热法(MCC)和UL-94等方法分析了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与EP相比,EP/ZAP/HNT(25%)的HRR下降幅度可达到58.82%。ZAP/HNT与OP 1230具有明显的协同阻燃性能。对炭渣用能谱仪(EDS)和SEM进行了分析,P、Al、Si、Zn主要分布在残渣外层,说明燃烧中阻燃剂在气体的作用下迁移到表面,形成由焦磷酸盐、碳、Al 2Si 2O 5等金属氧化物组成的稳定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铵锌 埃洛石纳米管 阻燃剂 环氧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10-二杂环取代蒽衍生物制备与三线态-三线态湮灭上转换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佳 叶常青 +2 位作者 朱赛江 王筱梅 陶绪堂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15-721,共7页
弱光上转换是基于三线态-三线态湮灭机制将低能量(长波长)的光转换为高能量(短波长)光的一种现象,是通过光敏剂与发光剂之间能量转移实现的。针对当前上转换体系中的光敏剂研究备受关注,而对于同等重要作用的发光剂的研究甚少的现状,利... 弱光上转换是基于三线态-三线态湮灭机制将低能量(长波长)的光转换为高能量(短波长)光的一种现象,是通过光敏剂与发光剂之间能量转移实现的。针对当前上转换体系中的光敏剂研究备受关注,而对于同等重要作用的发光剂的研究甚少的现状,利用Suzuki偶联反应制备了两个新的杂环取代蒽衍生物:9,10-二(3-呋喃)蒽(DFA)和9,10-二(3-噻吩)蒽(DTA)并通过结构表征;以9,10-二杂环取代蒽为发光剂、四苯基卟啉钯衍生物(PdTPPMe和PdTPPCOOH)为三线态光敏剂,研究所构成的光敏剂/发光剂双组分体系中,三线态-三线态能量转移效率(k_Q)、发光剂的延迟荧光寿命(τ_(DF))及发光剂荧光量子产率(Φ_f)等因素对上转换效率(Φ_(UC))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效三线态-三线态能量效率(Φ_(TTT))、快速延迟荧光寿命和大荧光量子产率将有利于提高上转换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含氧发光剂(DFA)与含羧基的光敏剂(PdTPPCOOH)之间可借助氢键发生有效耦合,有利于光敏剂与发光剂之间的三线态能量转移,导致弱光上转换效率显著提高。在半导体激光器(532nm,70mW·cm^(-2))激发下获得强的绿-转-蓝上转换效率最大可达10.11%。所获得的绿-转-蓝上转换荧光可使Pt/WO_3复合半导体受激;产生氧自由基并可促使香豆素转化为7-羟基香豆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 10-二杂环取代蒽 弱光上转换 三线态-三线态能量转移 延迟荧光 三线态-三线态湮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征型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杜逸纯 赵博文 +4 位作者 温妍 廖鑫章 王浩铖 郑祝友 周兴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9-516,F0003,共9页
本文首先回顾了外援型自修复与本征型自修复两种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两种自修复方式的优缺点。然后,重点介绍了可逆共价键型自修复材料和可逆非共价键型自修复材料两种本征型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的自修复机理及其最新研究... 本文首先回顾了外援型自修复与本征型自修复两种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两种自修复方式的优缺点。然后,重点介绍了可逆共价键型自修复材料和可逆非共价键型自修复材料两种本征型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的自修复机理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可逆共价键型自修复主要通过可逆C-NO键、Diels-Alder反应、可逆酰腙键、可逆双硫键这四种修复机理来达到自修复目的。可逆非共价键型自修复主要依靠氢键作用、疏水作用、金属配体相互作用、离子相互作用和大分子扩散作用这五种修复机理进行自修复。本文对这九种修复机理进行了阐述,并对近年来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具体的分析。最后,指出了目前本征型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修复 高分子材料 本征型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沈伟 赵博文 +1 位作者 刘佳莉 周兴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8-131,共4页
从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的分类与修复原理着手,介绍了国内外本征型和复合型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其中本征型自修复高分子材料涉及基于酰腙键、双硫键、氮氧键、Dieal-Alder等基于共价键的断裂自发性生长的自修复型高分子材料,基于... 从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的分类与修复原理着手,介绍了国内外本征型和复合型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其中本征型自修复高分子材料涉及基于酰腙键、双硫键、氮氧键、Dieal-Alder等基于共价键的断裂自发性生长的自修复型高分子材料,基于氢键型、超疏水型、离子作用、配位键等的可逆非共价键型自修复高分子材料;复合型自修复高分子材料涉及填充微胶囊型和仿生人体血管型自修复高分子材料,最后对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修复高分子材料 机理 功能材料 本征型结构 复合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3O4/CA@CQDs磁性荧光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董淑玲 王胜男 +1 位作者 王秀玲 刘勇健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3-458,共6页
为了制备出低毒且性能优异的磁性荧光复合材料,选用发光稳定且生物相容性高的碳量子点(CQDs)作为荧光探针,分别采用一步水热法和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荧光性能优异的CQDs和超顺磁性四氧化三铁(Fe3O4),再以生物相容性较好的柠檬酸(CA)修饰F... 为了制备出低毒且性能优异的磁性荧光复合材料,选用发光稳定且生物相容性高的碳量子点(CQDs)作为荧光探针,分别采用一步水热法和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荧光性能优异的CQDs和超顺磁性四氧化三铁(Fe3O4),再以生物相容性较好的柠檬酸(CA)修饰Fe3O4,得到表面富含功能性羟基和羧基的Fe3O4/CA,通过偶联剂乙二胺将CQDs与Fe3O4/CA连接,成功制得Fe3O4/CA@CQDs磁性荧光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红外光谱(FTIR)、荧光光谱、振动样品磁强计(VSM)、X射线衍射仪(XRD)、荧光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结果表明:Fe3O4/CA@CQDs为核壳结构,粒径为30~40nm,饱和磁化强度为20.14A·m^2·kg^-1,该双功能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荧光性能和磁性能,细胞毒性低且生物相容性高,有望取代传统荧光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并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 荧光 碳量子点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石墨烯/硫化镉纳米棒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2
12
作者 贡昀 董延茂 +2 位作者 朱广爱 顾明玉 赵羿博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6-80,共5页
为调控硫化镉尺寸和形貌,采用水热法合成了还原型氧化石墨烯/硫化镉纳米棒(RGO/Cd S)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调节硫化镉颗粒成核和生长速... 为调控硫化镉尺寸和形貌,采用水热法合成了还原型氧化石墨烯/硫化镉纳米棒(RGO/Cd S)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调节硫化镉颗粒成核和生长速度,在乙二胺溶剂中水热合成了结构规整的硫化镉纳米棒及与石墨烯的复合材料。紫外分析表明,RGO/Cd S禁带宽度为2.81 e V。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RGO/Cd S对甲基橙具有良好的光催化降解作用,当甲基橙溶液质量浓度为20 mg/L、RGO/Cd S用量为0.2%(质量分数)时,在可见光下反应480 min,甲基橙降解率可达96.3%。RGO/Cd S在光催化氧化处理废水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氧化石墨烯 硫化镉 光催化 纳米棒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糊精增强金属卟啉/蒽衍生物上转换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傅燕 朱琳 +5 位作者 于雪 叶常青 陈硕然 梁作芹 周宇扬 王筱梅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36-1143,共8页
以2-氯-9,10-二甲苯基蒽(DTACl)为发光剂,分别与不同的光敏剂[四苯基卟啉钯(PdTPP)和四苯基卟啉铂(Pt TPP)]构成二元体系(PdTPP/DTACl和Pt TPP/DTACl),并用不同的环糊精(a-CD、b-CD或g-CD)包络发光剂,构成光敏剂/发光剂/CD三... 以2-氯-9,10-二甲苯基蒽(DTACl)为发光剂,分别与不同的光敏剂[四苯基卟啉钯(PdTPP)和四苯基卟啉铂(Pt TPP)]构成二元体系(PdTPP/DTACl和Pt TPP/DTACl),并用不同的环糊精(a-CD、b-CD或g-CD)包络发光剂,构成光敏剂/发光剂/CD三元体系。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光谱仪、二极管泵浦固态激光器、色度计对二元体系及三元体系进行了光谱性能测试,考察了光敏剂的三线态寿命和环糊精包络效应对上转换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32 nm低功率(60 m W/cm2)半导体激光器激发下,PdTPP/DTACl和Pt TPP/DTACl体系的上转换效率分别达10.33%和7.15%;PdTPP的三线态寿命(9.63ms)长于Pt TPP的三线态寿命(6.41ms)。在PdTPP/DTACl体系中加入b-CD,上转换效率可提高至12.82%;将获得的蓝光上转换PdTPP/DTACl/b-CD辐照香豆素水溶液(Pt/WO3半导体为催化剂),20 min后即出现7-羟基香豆素的荧光发射峰(469 nm),表明蓝光上转换PdTPP/DTACl/b-CD可催化香豆素转化为7-羟基香豆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光上转换 四苯基卟啉钯 2-氯-9 10-二甲苯基蒽 环糊精包络 上转换光催化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上转换材料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戚守善 于雪 +2 位作者 黄苏琴 叶常青 王筱梅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97-1102,共6页
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固态介质,将PDMS浸泡于光敏剂四苯基卟啉钯(Pd TPP)和发光剂9,10-二苯基蒽(DPA)的甲苯溶液中,干燥后得到上转换固态树脂(Pd TPP/DPA/PDMS)。利用紫外吸收光谱仪、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和半导体激光器考... 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固态介质,将PDMS浸泡于光敏剂四苯基卟啉钯(Pd TPP)和发光剂9,10-二苯基蒽(DPA)的甲苯溶液中,干燥后得到上转换固态树脂(Pd TPP/DPA/PDMS)。利用紫外吸收光谱仪、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和半导体激光器考察了液态(Pd TPP/DPA/甲苯)和固态(Pd TPP/DPA/PDMS)两种体系的上转换效率(Фuc)及在空气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半导体激光器发射波长532 nm,功率密度60 m W/cm2),固态上转换效率最高可达26.3%,固态树脂在空气中保持22%的上转换效率可持续在10 h以上,而液态二元体系在空气中保持22%的上转换效率只能持续2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态-三线态湮灭 弱光上转换 固态上转换 上转换效率 稳定性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4-噁二唑类双极性磷光主体材料的合成及性质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飞翔 张迪 +3 位作者 姚胜梅 林朝阳 魏怀鑫 赵鑫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184-7189,共6页
设计合成了两种以1,2,4-噁二唑受体基团为核心且具有D-A结构的双极性磷光主体材料:3,5-二(3-(9-吩噻嗪基)苯基)-1,2,4-噁二唑(MMOXD)和3,5-二(4-(9-吩噻嗪基)苯基)-1,2,4-噁二唑(PPOXD)。在表征其结构的基础上,对其光谱学、电化学和热... 设计合成了两种以1,2,4-噁二唑受体基团为核心且具有D-A结构的双极性磷光主体材料:3,5-二(3-(9-吩噻嗪基)苯基)-1,2,4-噁二唑(MMOXD)和3,5-二(4-(9-吩噻嗪基)苯基)-1,2,4-噁二唑(PPOXD)。在表征其结构的基础上,对其光谱学、电化学和热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MMOXD和PPOXD的荧光发射峰分别为388、465和377、448 nm。测定其低温磷光光谱可得它们的三线态能级为2.93和2.46 eV,可分别与深蓝色、蓝色磷光客体材料(如FCNIrpic(2.74 eV)、FIrpic(2.65 eV))和绿色磷光客体材料(如Ir(ppy)3(2.40 eV))相匹配。利用循环伏安法测定其最高占有分子轨道(HOMO)能级分别为-5.88和-5.25 eV,接近于阳极ITO玻璃的功函(-4.5^-5.0 eV),最低未占分子轨道(LUMO)能级分别是-2.29和-2.32 eV,接近于电子传输材料TPBi的功函(-2.70 eV),且他们的轨道电子云均明显分离,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双极性质。TGA和DSC测试可知它们在质量损失为5%时的热分解温度(394,275℃)和玻璃化转化温度(181,170℃)均较高,表明这两种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成膜性。综上所述,PPOXD有用作双极性绿色磷光主体材料的潜力,而MMOXD有用作双极性深蓝色或蓝色磷光主体材料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1 2 4-噁二唑 光物理性质 主体材料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苯基-1,3,5-均三嗪的星形双极性蓝色磷光主体材料的合成及性质 被引量:1
16
作者 谢凤鸣 魏怀鑫 +2 位作者 张强 周家宏 赵鑫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4170-4173,4192,共5页
本工作设计、合成了两种基于三苯基-1,3,5-均三嗪的星形双极性蓝色磷光主体材料:((6-(3-(9-乙基-9H-咔唑-3-基)苯基)-1,3,5-三嗪-2,4-二基)双(3-苯基))双(二苯基氧化膦)(CzPTBPO)和(3-(4,6-二(3-(9-乙基-9H-咔唑-3-基)苯基)-1,3,5-三嗪... 本工作设计、合成了两种基于三苯基-1,3,5-均三嗪的星形双极性蓝色磷光主体材料:((6-(3-(9-乙基-9H-咔唑-3-基)苯基)-1,3,5-三嗪-2,4-二基)双(3-苯基))双(二苯基氧化膦)(CzPTBPO)和(3-(4,6-二(3-(9-乙基-9H-咔唑-3-基)苯基)-1,3,5-三嗪-2-基)苯基)二苯基氧化膦(BCzPTPO)。CzPTBPO和BCzPTPO的荧光发射峰分别位于410nm和424nm处,属于深蓝色荧光;由低温磷光的第一发射峰计算得到它们的三线态能级(ET)分别为2.75eV和2.68eV,与蓝色磷光客体材料FIrpic(2.65eV)的能级相匹配;由循环伏安测试计算得到它们的HOMO能级分别为-5.68eV和-5.62eV,与阳极ITO的功函(-4.5^-5.0eV)相匹配,其LUMO能级分别为-2.42eV和-2.44eV,可与多数的电子传输材料匹配(如:TPBi为-2.70eV),且HOMO与LUMO轨道几乎没有重叠,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空穴注入和电子传输的双极性质;TG显示两种材料的分解温度(5%质量损失)分别为398℃和387℃,表明其热稳定性非常好;DSC显示其玻璃化温度分别为148℃和134℃,表明其具有无定形态结构及良好的成膜性。因此,CzPTBPO和BCzPTPO有望作为双极性蓝色磷光主体材料应用于磷光有机发光二极管(PhOLE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光主体材料 双极性 三苯基-1 3 5-均三嗪 蓝色磷光 磷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和Co掺杂介孔MnO2/膨胀石墨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储锂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艳 刘谢 +3 位作者 陈志刚 刘成宝 陈丰 吴正颖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8-535,共8页
以介孔SiO2负载的膨胀石墨(EG)为硬模板,在复制模板介孔结构的过程中分别引入Cu和Co物种,制备Cu和Co掺杂的MnO2/EG复合材料。通过X线衍射仪(XRD)、N2吸附-脱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 以介孔SiO2负载的膨胀石墨(EG)为硬模板,在复制模板介孔结构的过程中分别引入Cu和Co物种,制备Cu和Co掺杂的MnO2/EG复合材料。通过X线衍射仪(XRD)、N2吸附-脱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循环伏安以及恒流充放电测试表征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和储锂性能。结果表明:掺杂Cu和Co后的复合材料保留了介孔结构,但孔道规整性略有降低;Cu和Co主要以二价离子形态存在于材料中。当用作锂离子负极材料时,掺杂Cu和Co的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经过100次循环后,依然分别保持了320和273 mA·h/g的比容量,高于未掺杂的复合材料(205 mA·h/g)。掺杂Cu的复合材料比掺杂Co的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比容量及更佳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O2 锂离子电池 CU掺杂 CO掺杂 膨胀石墨(E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基自修复聚酰胺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沈伟 赵博文 +1 位作者 刘佳莉 周兴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18,共7页
以二聚脂肪酸、二乙烯三胺、尿素等为原料制备室温自修复型聚酰胺。通过溶液水热法制备导电单质钴颗粒,并采用纳米复合工艺将导电单质钴颗粒掺杂入自修复聚酰胺体系中,经高温模压制得一种新型钴基自修复聚酰胺导电高分子材料。采用傅里... 以二聚脂肪酸、二乙烯三胺、尿素等为原料制备室温自修复型聚酰胺。通过溶液水热法制备导电单质钴颗粒,并采用纳米复合工艺将导电单质钴颗粒掺杂入自修复聚酰胺体系中,经高温模压制得一种新型钴基自修复聚酰胺导电高分子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对单质钴和自修复聚酰胺进行结构表征。系统研究了自修复聚酰胺的自修复能力及抗溶胀性能,以及自修复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导电和自修复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单质钴平均粒径为3.43μm,且表面粗糙易于与聚酰胺基体复合;自修复聚酰胺基体在室温下的自修复次数可达20余次;当交联剂尿素用量为6.6 g/20 g二聚脂肪酸或交联温度为145℃时,自修复聚酰胺对水、碱溶液和油具有较好的综合抗溶胀性能。当单质钴质量分数达到50%后,自修复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导电率发生突变,导电能力大幅提升;单质钴的加入降低了材料的自修复能力,但单质钴质量分数为50%的材料在室温下的自修复次数仍可达10余次。由于这种材料同时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和自修复性能,有望应用于可穿戴装备、电子器件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 纳米钴 室温自修复 导电 高分子材料 溶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咔啉取代三嗪类双极性蓝色磷光主体材料的合成与性质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嘉伟 侯燕 +3 位作者 谢凤鸣 张江坤 戴国梁 赵鑫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16-721,共6页
合成了一种基于咔啉取代的三嗪类双极性蓝色磷光主体材料9-(4,6-二(9-咔唑基)-2-(1,3,5-三嗪基))吡啶并[2,3-b]吲哚(CTPI),并用~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利用分光光度计、光谱仪、DSC和TG等方法研究了C... 合成了一种基于咔啉取代的三嗪类双极性蓝色磷光主体材料9-(4,6-二(9-咔唑基)-2-(1,3,5-三嗪基))吡啶并[2,3-b]吲哚(CTPI),并用~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利用分光光度计、光谱仪、DSC和TG等方法研究了CTPI的光电性质和热性质。实验结果表明,CTPI具有高的三线态能级(2.82 e V),光学带隙为3.43 e V,荧光峰位于400 nm处,发深蓝色荧光,荧光量子产率为46%,与常见的蓝色磷光客体材料FIr6、FCNIrpic和FIrpic的三线态能级均相匹配;CTPI具有匹配的HOMO能级(-5.26 e V)与LUMO能级(-1.83 e V),具有良好的双极性行为。CTPI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成膜性,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双极性蓝色磷光主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色磷光 咔啉 双极性 三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荧光双功能纳米材料Fe_3O_4/CS@CQDs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董淑玲 翁婷 +2 位作者 王秀玲 王红霞 刘勇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1-124,共4页
以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出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通过壳聚糖(CS)修饰制备得Fe_3O_4/CS磁性微球,再将Fe_3O_4/CS磁性微球与表面富含羧基的碳量子点(CQDs)连接,合成了以碳量子点为荧光材料的磁性荧光双功能纳米微球Fe_3O_4/CS@CQDs。经过红外... 以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出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通过壳聚糖(CS)修饰制备得Fe_3O_4/CS磁性微球,再将Fe_3O_4/CS磁性微球与表面富含羧基的碳量子点(CQDs)连接,合成了以碳量子点为荧光材料的磁性荧光双功能纳米微球Fe_3O_4/CS@CQDs。经过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荧光分光光度计、振动样品磁强计(VSM)、荧光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该纳米材料表征。结果表明:双功能纳米微球Fe_3O_4/CS@CQDs饱和磁化强度达到13.66emu/g,分散性良好,粒径约为45nm,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及磁响应性,有望取代以半导体量子点作为荧光材料的磁性复合材料,在生物医学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Fe3O4磁性纳米粒子 壳聚糖 双功能纳米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