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43篇文章
< 1 2 1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互设计专业方向课程群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以苏州科技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杨丽 陈卫东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6期29-32,共4页
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缩短应用型人才质量与市场需求规格的差距,是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肩负的历史使命。地方本科院校应倡导专业课程群建设,按大课程框架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搭建可塑性的知识框架,形成知识链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缩短应用型人才质量与市场需求规格的差距,是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肩负的历史使命。地方本科院校应倡导专业课程群建设,按大课程框架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搭建可塑性的知识框架,形成知识链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切实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地方。苏州科技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交互设计方向采用创新型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专业方向的课程群建设,突显课程整体优势,业已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课程群建设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课程群 交互设计 数字媒体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科技大学传媒与视觉艺术学院绘画作品选登
2
作者 狄野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视觉艺术学院 绘画作品 传媒 渔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绘画作品选登
3
作者 马炎炎 王一帆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苏州科技大学 作品选登 绘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工业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作品选登
4
作者 李凌 牛洪涓 +1 位作者 石娜娜 王娇艳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F0004-F0004,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市场需求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策略——以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荣侠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5期33-36,共4页
当前苏州市建筑装饰企业对环境设计人才的需求与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之间存在供需错位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苏州市建筑装饰行业中不同主营业务企业,对环境设计人才专业能力需求各有侧重,反映出不同企业人才需求的差异化。对此,地方应用型... 当前苏州市建筑装饰企业对环境设计人才的需求与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之间存在供需错位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苏州市建筑装饰行业中不同主营业务企业,对环境设计人才专业能力需求各有侧重,反映出不同企业人才需求的差异化。对此,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应着力于差异化培养市场需求人才,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强化课程实训,深化校企合作形式,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环境设计专业 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 建筑装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机械制图类课程线上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以苏州科技大学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姚琴 高建洪 +1 位作者 蒋全胜 杨勇 《南方农机》 2023年第10期179-181,共3页
【目的】机械制图类课程是高校针对工科专业开设的学科基础必修课,既有投影理论又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如何保证机械制图类课程在线上教学过程中的质量是高校教师亟待解决的新难题。【方法】课题组针对高校机械制图类课程的线上教学模式... 【目的】机械制图类课程是高校针对工科专业开设的学科基础必修课,既有投影理论又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如何保证机械制图类课程在线上教学过程中的质量是高校教师亟待解决的新难题。【方法】课题组针对高校机械制图类课程的线上教学模式,以苏州科技大学为例,就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首先,以32学时的机械专业的制图课程为研究对象,在同一任课教师和期末考试出题难度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根据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对比分析学生在不同教学模式中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度,并以此来反馈教学效果。其次,对线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探讨影响线上教学效果的内部及外部原因。最后,提出有效的教学改进措施。【结果】学生在传统线下教学中对知识点的掌握度更高,线上教学效果明显低于线下教学效果。根据归因分析,总结出了影响线上教学效果的内外部因素。【结论】任课教师需要改进线上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对重难点有所侧重,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并从以下方面进行调整:1)打造兴趣与目标导向融合教学机制;2)创新多元化教学方法,在“互联网+”条件下构建可移动的学习系统;3)建立动态反馈与调整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制图 线上教学 改进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材料热处理综合实践”课程改革探索——以苏州科技大学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周碧晋 申刚 马振武 《南方农机》 2022年第7期165-167,共3页
从课程组织与实施、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考核评价方式方面分析了苏州科技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材料热处理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夯实学生热处理理论知识、提高热处理技能和培养材料科学... 从课程组织与实施、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考核评价方式方面分析了苏州科技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材料热处理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夯实学生热处理理论知识、提高热处理技能和培养材料科学思维,使该课程适应高质量材料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实践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绘画作品选登
8
作者 戴斌 狄野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F0003-F0003,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绘画作品选登
9
作者 王晓玉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F0004-F0004,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感知的城市空间活力评价及建成环境影响研究——以苏州古城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振龙 李久洲 +2 位作者 吴迪 平天逸 孙鸿鹄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9,共10页
城市活力是城市空间研究的重要议题,测度城市空间活力特征,识别建成环境影响因素,是提升城市活力的重要抓手。社会感知理论能通过多源大数据提取人群行为活动规律,精准刻画城市空间特征,为空间活力研究提供全新视角,从而有效避免相关研... 城市活力是城市空间研究的重要议题,测度城市空间活力特征,识别建成环境影响因素,是提升城市活力的重要抓手。社会感知理论能通过多源大数据提取人群行为活动规律,精准刻画城市空间特征,为空间活力研究提供全新视角,从而有效避免相关研究对于人群活动考虑不足的局限。该文以苏州古城为案例,基于社会感知视角,从场所情感、个体移动、空间交互复合维度构建城市空间活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城市空间活力分布特征,并采用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模型精准探测人本尺度下建成环境对于城市活力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苏州古城活力具有明显空间差异,呈现“中心高、四周低”的圈层式递减空间结构特征;(2)建成环境影响因素中土地利用类型混合度、POI密度、POI混合度、街道步行便利度、街道设施丰富度及路网密度与古城活力具有较大关联性;(3)相关建成环境要素与古城活力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及阈值效应,并对于空间活力分布格局存在显著的驱动作用。研究结果能为提升苏州古城空间活力及精细化治理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活力 社会感知 时空大数据 建成环境 苏州古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格迁移算法的苏州宋锦图案的数字化设计研究
11
作者 苏燕 刘畅 华佳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6-293,共8页
目的为了更好地保护与继承苏州宋锦的艺术特征,促进其创新,以苏州宋锦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技术对其进行创新。利用数字技术,能够充分把握苏州宋锦的艺术特色,使其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消费人群的需要。方法... 目的为了更好地保护与继承苏州宋锦的艺术特征,促进其创新,以苏州宋锦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技术对其进行创新。利用数字技术,能够充分把握苏州宋锦的艺术特色,使其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消费人群的需要。方法将风格迁移算法和形态文法相结合,进行苏州宋锦纹样数字化创新设计研究,并通过对算法模型的训练和多组比较试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该算法能够准确捕捉宋锦图案的风格特征,并有效地将其应用于不同的设计场景中。结论基于风格迁移算法的苏州宋锦图案的数字化设计研究,不仅为苏州宋锦的数字化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也为提高创造效率提供了支持与保障,并使文化和科学技术的结合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宋锦 图案创新 数字化 形状语法 风格迁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市受胁水鸟生境适宜性分析与生境网络构建
12
作者 朱颖 马奥 +2 位作者 冯育青 李欣 吴燕飞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2-812,共11页
【目的】受胁水鸟是湿地生境质量的关键指示物种。构建受胁水鸟生境网络,有助于保护区域水鸟多样性,提升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方法】以苏州市域为研究区,选取2022年受胁水鸟分布点及相关环境变量数据,运用MaxEnt模型评价受胁水鸟生境适... 【目的】受胁水鸟是湿地生境质量的关键指示物种。构建受胁水鸟生境网络,有助于保护区域水鸟多样性,提升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方法】以苏州市域为研究区,选取2022年受胁水鸟分布点及相关环境变量数据,运用MaxEnt模型评价受胁水鸟生境适宜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斑块重要性指数识别生境源地,利用电路理论确定廊道并判定生境夹点和生境障碍点,构建苏州市受胁水鸟生境网络。【结果】①2022年苏州市受胁水鸟生境适宜性良好,其中高适宜生境呈显著破碎化。②受胁水鸟生境源地31处,总面积为196.55km^(2),空间分布呈现组团特征,分别聚集在长江、阳澄湖、澄湖和太湖沿岸。③受胁水鸟生境廊道62条,总长为705.55km,其中高阻力廊道9条,低阻力廊道53条,廊道适宜宽度为600m。④50处生境夹点和28处生境障碍点对受胁水鸟的迁移扩散产生重要影响。【结论】研究期间苏州市受胁水鸟生境适宜性良好。探索了生境网络定量构建方法,提出了生境网络优化建议,为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应对地区生境变化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胁水鸟 生境网络 MaxEnt模型 生境适宜性分析 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网城市湿地生态网络韧性评价——以苏州中心城区为例
13
作者 朱颖 周昕宇 +2 位作者 冯育青 汪辉 李欣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73,共12页
【目的】提取苏州中心城区各类湿地空间要素,构建湿地生态网络,定量评价湿地生态网络韧性水平,以期为水网城市湿地生态网络韧性测度及空间保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苏州中心城区为例,基于“MSPA-Conefor-MCR-GM”模型构建水网... 【目的】提取苏州中心城区各类湿地空间要素,构建湿地生态网络,定量评价湿地生态网络韧性水平,以期为水网城市湿地生态网络韧性测度及空间保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苏州中心城区为例,基于“MSPA-Conefor-MCR-GM”模型构建水网城市湿地生态网络,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法,从结构、功能、组分3个维度选取能够反映湿地生态网络韧性特征及水平的指标,定量测度湿地生态网络韧性水平。【结果】1)苏州中心城区提取出19处生态源地、171条潜在生态廊道和28条重要生态廊道,判别出137个生态节点,形成典型的网络状多组团多节点结构特征。其中,生态源地呈现“多中心、多组团”的空间分布特征,潜在生态廊道呈现“东北-中部密集网状、其他片区少或无”的空间分布特征,重要生态廊道呈现“东北-西南走向,局部网格状”的空间分布特点,生态节点形成“总体分散、局部紧密”的空间分布特征。2)结构韧性方面,中心城区湿地生态网络平均聚类系数为0.04,网络平均度为3.12,无标度特征明显,聚集性较弱、连通性一般,结构韧性不足。3)功能韧性方面,平均路径长度、网络效率值、节点结构孔平均值和k核指数平均值分别为5.47、0.19、0.41和2.02,节点之间独立路径平均数量尚可,网络多样性较高,但受城市建设影响,斑块间生态廊道较长,传递性、稳定性不足,协作性较弱。4)组分韧性方面,节点介数中心性值为0~2837.17,平均值为365.17,边介数中心性值为1~2618.76,平均值为1469.43,斑块、廊道重要性差异较大,空间异质性较强,组分韧性水平差异显著。【结论】苏州中心城区湿地生态网络韧性水平一般,结构韧性、功能韧性及组分韧性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与水平。本研究结果可以作为该区域湿地生态保护与管理的本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湿地生态网络 复杂网络分析法 韧性评价 水网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路理论的苏南水网地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构建——以苏州南星湖片区为例
14
作者 丁金华 褚涵 杨阳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2-262,共11页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建设用地扩张迅速,苏南水网地区面临生境破碎与生态退化等问题,构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是整合破碎生境斑块、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整体性的有效措施。本研究以苏州吴江区东北部南星湖片区为例,基于“网络中心-连接廊...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建设用地扩张迅速,苏南水网地区面临生境破碎与生态退化等问题,构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是整合破碎生境斑块、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整体性的有效措施。本研究以苏州吴江区东北部南星湖片区为例,基于“网络中心-连接廊道-战略点”的构建模式,运用MSPA、InVEST模型与景观连通性提取网络中心,结合电路理论提取连接廊道、战略点,构建水网地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共识别网络中心18处,以湖泊、林地生态用地为主,呈现东部密集西部稀疏的分布特征;提取连接廊道35条,空间分布呈现北部较为密集、南部相对稀疏的特征;选取夹点和障碍点2种战略点共16处,包括湿地、耕地等用地类型,在同里湖、石头潭附近分布较多。研究综合考虑景观要素的生态服务重要性和生态功能连通性构建水网地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与促进生态系统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 MSPA INVEST 电路理论 生态网络构建 苏南水网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理网络视角下传统村落韧性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以苏州市吴中区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敏 刘倩 +1 位作者 王勇 吕思悦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84,共11页
政府、社区、市场构成的多主体治理网络对于乡村韧性的重要影响已达成广泛学术共识,但治理网络结构与韧性过程存在何种关联特征仍有待进一步揭示。基于网络化治理理论构建传统村落“治理网络-韧性过程”分析框架,以苏州市吴中区15个中... 政府、社区、市场构成的多主体治理网络对于乡村韧性的重要影响已达成广泛学术共识,但治理网络结构与韧性过程存在何种关联特征仍有待进一步揭示。基于网络化治理理论构建传统村落“治理网络-韧性过程”分析框架,以苏州市吴中区15个中国传统村落为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划分村落治理类型,基于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维度构建韧性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等对不同类型村落的韧性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治理优化与韧性提升策略。研究发现:(1)苏州市吴中区15个中国传统村落总体韧性水平较优,快速城镇化、旅游发展等扰动因素对其韧性水平的影响总体是积极的。(2)社会主体增多、社会网络联系紧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传统村落韧性水平的增强,不同治理类型村落韧性水平存在差异:政企村共治型村落整体韧性最优;村集体自治型村落整体韧性次之,经济、社会韧性较强;政府主导他治型村落韧性最低,压力、状态与响应韧性存在失衡。(3)应进一步完善多主体治理机制、创新农村基层治理方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促进传统村落韧性的健康有序、均衡协调发展。已有研究结论对于提升传统村落的保护治理能力、推进新时代乡村社会风险治理体系建设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治理网络 治理类型 韧性过程 提升策略 苏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城镇化地区景观生态风险时空特征及驱动力——以苏州市为例
16
作者 陆凌月 邵大伟 吴殿鸣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6-113,共8页
【目的】探明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景观生态风险(landscape ecological risk,LER)的时空特征及驱动力,可为高度城镇化地区LER的有效识别与管控提供参考。【方法】结合1995—2020年的Landsat TM/ETM卫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DEM)和美国航空航... 【目的】探明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景观生态风险(landscape ecological risk,LER)的时空特征及驱动力,可为高度城镇化地区LER的有效识别与管控提供参考。【方法】结合1995—2020年的Landsat TM/ETM卫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DEM)和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数据集等多源数据,利用LER评价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and tempor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TWR)模型,探究最佳尺度下苏州LER的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力。【结果】1)苏州市景观格局的尺度依赖性显著,最佳粒度和最佳幅度分别为550 m和1250 m。2)1995—2020年苏州市LER总体趋好,呈“平缓—加剧—恢复”阶段性特征;低风险区占比始终居高且空间格局分布稳定,中、高风险区占比则持续增长且聚集性均显著。3)苏州市LER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最大,自然因素空间作用最稳定,其余因子空间作用差异性显著。【结论】研究结果可在最佳尺度和高度城镇化层面为深化LER理论体系提供支撑,为同类型城市及城镇化后发地区的生态风险管控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生态风险 最佳尺度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科技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基于融资约束和信息披露质量双重视角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世文 张雨露 +1 位作者 陈非凡 陈子朕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39,共7页
金融科技通过推动金融普惠式发展,有助于深化金融创新模式和优化产业投资结构,进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提升。文章选用2011—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金融科技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对企业价值具有... 金融科技通过推动金融普惠式发展,有助于深化金融创新模式和优化产业投资结构,进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提升。文章选用2011—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金融科技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对企业价值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机制分析发现,金融科技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提高企业信息披露质量进而促进企业价值。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对企业价值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制造业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中更为明显。本研究为探析金融科技的正面经济效果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对大力推动金融科技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企业价值 融资约束 信息披露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空经济空间体系构建及规划衔接——以苏州市为例
18
作者 吴沈松 郑皓 +1 位作者 陆建城 郑浩楠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91,共10页
为进一步梳理低空经济空间体系框架,强化低空空域规划管控与应用,立足苏州市低空经济发展现状,依托对低空经济体系的深入解读,将产业布局与体系层级落位至空间层面,以此构建低空经济空间体系。基于该空间体系的差异性与关联性特征,进一... 为进一步梳理低空经济空间体系框架,强化低空空域规划管控与应用,立足苏州市低空经济发展现状,依托对低空经济体系的深入解读,将产业布局与体系层级落位至空间层面,以此构建低空经济空间体系。基于该空间体系的差异性与关联性特征,进一步梳理市级低空经济空间体系的构建逻辑,顺应“市域—区级—片区”3个层级,围绕低空制造、设施保障及场景应用的空间布局,构建苏州市低空经济空间体系,并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形成“自下而上构建、自上而下传导”的市级低空经济空间规划体系,以期推动苏州市低空经济的特色发展与低空空间的切实落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经济 空间体系 体系构建 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城市更新实施模式与实践——以苏州市吴江区为例
19
作者 雷诚 康燕妮 +1 位作者 王玲 范凌云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64,共8页
随着我国各地城市更新工作的持续推进,全生命周期理念逐步被纳入城市更新政策和实践行动,强调从系统性和全局性视角强化城市更新实施。面对当前城市更新实施的碎片化问题,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从时间维度、生命维度、环境维度对城市更新... 随着我国各地城市更新工作的持续推进,全生命周期理念逐步被纳入城市更新政策和实践行动,强调从系统性和全局性视角强化城市更新实施。面对当前城市更新实施的碎片化问题,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从时间维度、生命维度、环境维度对城市更新内涵进行再定义,提出“三三制”全生命周期城市更新理论框架,强调从“全过程联动、全要素统筹、全政策设计”3个方面系统探索城市更新实施模式,并结合苏州市吴江区进行实践探索,探讨全生命周期城市更新实施转型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生命周期规划 城市更新 规划实施模式 苏州市吴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市大田种植无人化农场实施路径研究
20
作者 徐婷婷 宋亮 +3 位作者 卫娜 史云 卢学鹤 张海东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8期102-108,共7页
无人化农场作为智慧农业发展的核心载体,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举措,为了契合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目标,基于实地调研与典型案例分析,系统梳理了苏州市大田种植无人化农场的建设现状和实践成效,剖析了当前面临的技术落地难、经... 无人化农场作为智慧农业发展的核心载体,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举措,为了契合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目标,基于实地调研与典型案例分析,系统梳理了苏州市大田种植无人化农场的建设现状和实践成效,剖析了当前面临的技术落地难、经济回报周期长、人力适配不足、数据孤岛壁垒等问题,从资金模式创新、技术适配性优化、数据标准统一和人才生态重构4个方面阐述了推动大田种植无人化农场发展的具体路径,以破解智慧农业发展的困局,以期为我国农业现代化与智能化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持续的“苏州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化农场 大田种植 智慧农业 农业现代化 实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