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患者步行障碍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
作者 王俊 杨振辉 +2 位作者 刘海兵 遇光 唐丹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84-788,共5页
行走是人类最基本的功能,是保证人类进行正常独立生活的必备条件。据统计,在脑卒中后3个月约有45%幸存的患者不能恢复到独立步行的程度,只能以异常步态行走,打乱了正常的步行规律,使患侧肢体不能真正的负重。因此,提高患者步行... 行走是人类最基本的功能,是保证人类进行正常独立生活的必备条件。据统计,在脑卒中后3个月约有45%幸存的患者不能恢复到独立步行的程度,只能以异常步态行走,打乱了正常的步行规律,使患侧肢体不能真正的负重。因此,提高患者步行能力成为脑卒中后康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传统的康复治疗通常包括神经促进技术、平衡训练、步行、强化肌力等方法,大多数脑卒中患者经过早期康复治疗,其平衡和运动功能均能得到一定的改善,但这些传统的康复治疗只是重视下肢功能的康复,训练过程中难以将步行中的负重、迈步、平衡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造成患者异常步态,而且传统的康复疗法主要依赖于治疗师的一对一训练,难以实现高强度、有针对性和重复性的训练要求,而且治疗师的劳动强度大,难以保证训练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治疗效果还受到治疗师水平的影响。现代运动学研究表明,不断地重复训练有助于提高机体的运动功能,来达到提高神经功能可塑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患者 康复机器人 下肢功能 步行障碍 早期康复治疗 平衡训练 应用 神经促进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疗康复技术专家共识 被引量:42
2
作者 王俊 +17 位作者 王建强 王轶钊 方杰 丛芳 许清 李岩 陈颖 张保 金龙 钟华贵 崔尧 黄犇 曾祥龙 常有军 廖麟荣 廖婷 翟浩瀚 檀志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56-760,共5页
水疗法(hydrotherapy)是利用各种不同成分、温度、压力的水,以不同的形式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机械及化学刺激作用来防治疾病的方法[1—2]。水中运动治疗(aquatic exercise)是利用水的特性让患者在水中进行运动治疗,以缓解患者症状或改善功... 水疗法(hydrotherapy)是利用各种不同成分、温度、压力的水,以不同的形式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机械及化学刺激作用来防治疾病的方法[1—2]。水中运动治疗(aquatic exercise)是利用水的特性让患者在水中进行运动治疗,以缓解患者症状或改善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是水疗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与地面上所采用的运动治疗相比,既有相似,又有不同,这是由于两种媒介物理性质差异所决定的。水中运动治疗具有多种治疗作用,对神经、肌肉、骨骼损伤及烧伤康复期等患者,均可极大地缓解各种症状或改善运动功能[3—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疗法 康复技术 运动治疗 专家 治疗方法 刺激作用 物理性质 治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儿童重型颅脑损伤1例报告 被引量:4
3
作者 赵金荣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94-1295,共2页
儿童重型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损伤严重,致残率高。本院收治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儿,经综合康复治疗后取得较好疗效,未留有明显后遗症,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史患儿,男,10岁7个月。因“外伤致四肢运动、言语及认知障碍24天”于2013年7... 儿童重型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损伤严重,致残率高。本院收治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儿,经综合康复治疗后取得较好疗效,未留有明显后遗症,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史患儿,男,10岁7个月。因“外伤致四肢运动、言语及认知障碍24天”于2013年7月30日入住我院神经康复科。2013年7月6日患儿遭遇车祸,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康复疗法 综合康复治疗 认知障碍 原发性脑干损伤 重型颅脑损伤 轴索 神经功能损伤 附属儿童医院 平衡训练 日常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改善的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王俊 黄犇 +2 位作者 杨占宇 遇光 唐丹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92-695,共4页
目的:观察水中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初次发病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基础康复治疗,包括神经营养药物、神经发育疗法、主/被动牵伸、日常生活活动(ADL)... 目的:观察水中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初次发病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基础康复治疗,包括神经营养药物、神经发育疗法、主/被动牵伸、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必要的矫形器应用、传统中医治疗、言语心理治疗、康复教育等;观察组,在基础康复治疗基础上,利用电动步行浴槽水中平板步行运动系统(Hydro Physio系统型号FOCUS 565/005001)进行水中平板步行训练;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进行20min以提高步行能力为目标的治疗师辅助步行训练;所有治疗均5次/周,1次/天,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对患者患侧下肢肌痉挛状况、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其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用t检验进行分析比较。具体评价方法: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价、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价、Fugl-Meyer平衡功能评价、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价及采用6min步行测试进行评价。结果:经过4周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训练后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平衡功能和6min步行测试显著高于组内治疗前(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平衡功能和6min步行测试评分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均P<0.01)。两组患者训练后患侧下肢股直肌和腓肠肌肌痉挛评分显著低于组内治疗前(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侧下肢股直肌和腓肠肌肌痉挛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患者训练后功能性步行评分显著高于组内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功能性步行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水中平板步行训练能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中平板步行训练 水中运动 脑卒中 运动功能 步行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界干扰对健康人姿势调整时肢体活动影响的表面肌电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昕 王盛 +3 位作者 黄犇 朱奕 庄任 王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4-309,共6页
目的:探究不同条件(方向、速度)的外界干扰对健康人上、下肢在预期性姿势调整(APAs)阶段、代偿性姿势调整(CPAs)阶段的调整活动影响。方法:使用无线表面肌电采集13例(6例男性,7例女性)健康青年受到活动平板在前后方向、3种不同速度的位... 目的:探究不同条件(方向、速度)的外界干扰对健康人上、下肢在预期性姿势调整(APAs)阶段、代偿性姿势调整(CPAs)阶段的调整活动影响。方法:使用无线表面肌电采集13例(6例男性,7例女性)健康青年受到活动平板在前后方向、3种不同速度的位移后,分析相关肌肉在预期性姿势调整(APA)、代偿性姿势调整(CPA)阶段时的活动。结果:(1)在APA与CPA阶段,胫骨前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臀大肌、肱三头肌、肱二头肌、三角肌的平均积分肌电值在前向外部干扰时显著大于后向(P<0.05)。(2)除不同的速度对三角肌在APA阶段平均积分肌电值没有显著差异之外(P=0.061),干扰速度越快引起的其余6块肌肉平均积分肌肉值显著增大(P<0.05)。(3)仅在"向前中速"与"向后快速"的2种条件下,肱三头肌、肱二头肌、三角肌的平均积分肌电值在APA阶段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姿势调整中,外部干扰的方向与强度对上、下肢相应肌肉在干扰发生前的预活动及发生后的调整活动均有影响,且前向干扰与越快的干扰速度所引起的姿势调整活动更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期性姿势调整 代偿性姿势调整 姿势控制 平衡 外部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治疗手部肌腱修复术后晚期肌腱粘连的效果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占宇 颜海燕 +5 位作者 李洋 吴丽君 王旼娴 龙青燕 黄犇 郭艳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8-231,共4页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对手部肌腱修复术后晚期肌腱粘连的效果。方法 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40例屈肌腱修复术后且病程3个月以上存在肌腱粘连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20)和试验组(n=20)。两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对手部肌腱修复术后晚期肌腱粘连的效果。方法 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40例屈肌腱修复术后且病程3个月以上存在肌腱粘连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20)和试验组(n=20)。两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增加体外冲击波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评定握力和手指总的主动活动度(TAM)。结果治疗前,两组手指TAM和握力无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握力和手指TAM均显著升高(|t|>10.284, P <0.001),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 0.386, P <0.001)。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有助于改善手部肌腱修复术后晚期存在肌腱粘连患者的手部肌腱滑动性,提高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 肌腱粘连 冲击波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巴喷丁联合阿米替林治疗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郭艳萍 赵金荣 +1 位作者 韩芳 贺文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5期397-398,共2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引起的中枢性疼痛是指发生在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皮肤感觉消失或减弱的区域出现的表现形式多样的疼痛,是SCI后的顽固性并发症.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上非常棘手,尚无常规、有效的方法.我们应用...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引起的中枢性疼痛是指发生在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皮肤感觉消失或减弱的区域出现的表现形式多样的疼痛,是SCI后的顽固性并发症.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上非常棘手,尚无常规、有效的方法.我们应用加巴喷丁联合阿米替林治疗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疼痛 脊髓损伤 阿米替林 加巴喷丁 临床观察 治疗 感觉消失 损伤平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水中运动治疗中国循证临床实践指南(2019版) 被引量:33
8
作者 丛芳 +59 位作者 崔尧 王维 王璐 王文清 王志强 王宏图 王建文 王轶钊 毛玉瑢 邓丽明 龙登毅 史达 司凤山 朱玉连 齐素萍 闫彦宁 关晨霞 孙增春 阳初玉 李岩 李玉明 李扬政 李恩耀 杨述鸣 杨俊生 沈滢 张坤 张保 陈大勇 陈文华 武亮 林惠 欧阳辉 金龙 金冬梅 郄淑燕 周贤丽 郑栋华 单述刚 胡波 侯晓晖 姚斌 秦岭 袁华 贾威 钱宝延 徐晖 郭学军 黄犇 黄程 黄东锋 黄明威 萧敦武 常冬梅 康治臣 蒋天裕 焦龙 谢剑平 廖麟荣 霍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9-262,共14页
脑卒中是我国康复医学从业者日常工作中接触最多的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1-3]。世界范围内,脑卒中是造成长期残疾的首要原因,无论是缺血性脑卒中还是出血性脑卒中,均可能造成运动、感觉、吞咽、... 脑卒中是我国康复医学从业者日常工作中接触最多的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1-3]。世界范围内,脑卒中是造成长期残疾的首要原因,无论是缺血性脑卒中还是出血性脑卒中,均可能造成运动、感觉、吞咽、言语、认知等功能障碍,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4-6]。目前,以“卒中单元”为主要形式的多学科跨专业综合治疗模式是脑卒中康复的主体,其中,物理治疗是脑卒中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5,7]。近年来,一种较新的物理治疗形式——水中运动治疗(aquatic therapeutic exercise),逐渐受到重视并推广普及[8-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中运动 康复医学 出血性脑卒中 卒中单元 脑卒中康复 缺血性脑卒中 物理治疗 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