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网城市湿地生态网络韧性评价——以苏州中心城区为例
1
作者 朱颖 周昕宇 +2 位作者 冯育青 汪辉 李欣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73,共12页
【目的】提取苏州中心城区各类湿地空间要素,构建湿地生态网络,定量评价湿地生态网络韧性水平,以期为水网城市湿地生态网络韧性测度及空间保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苏州中心城区为例,基于“MSPA-Conefor-MCR-GM”模型构建水网... 【目的】提取苏州中心城区各类湿地空间要素,构建湿地生态网络,定量评价湿地生态网络韧性水平,以期为水网城市湿地生态网络韧性测度及空间保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苏州中心城区为例,基于“MSPA-Conefor-MCR-GM”模型构建水网城市湿地生态网络,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法,从结构、功能、组分3个维度选取能够反映湿地生态网络韧性特征及水平的指标,定量测度湿地生态网络韧性水平。【结果】1)苏州中心城区提取出19处生态源地、171条潜在生态廊道和28条重要生态廊道,判别出137个生态节点,形成典型的网络状多组团多节点结构特征。其中,生态源地呈现“多中心、多组团”的空间分布特征,潜在生态廊道呈现“东北-中部密集网状、其他片区少或无”的空间分布特征,重要生态廊道呈现“东北-西南走向,局部网格状”的空间分布特点,生态节点形成“总体分散、局部紧密”的空间分布特征。2)结构韧性方面,中心城区湿地生态网络平均聚类系数为0.04,网络平均度为3.12,无标度特征明显,聚集性较弱、连通性一般,结构韧性不足。3)功能韧性方面,平均路径长度、网络效率值、节点结构孔平均值和k核指数平均值分别为5.47、0.19、0.41和2.02,节点之间独立路径平均数量尚可,网络多样性较高,但受城市建设影响,斑块间生态廊道较长,传递性、稳定性不足,协作性较弱。4)组分韧性方面,节点介数中心性值为0~2837.17,平均值为365.17,边介数中心性值为1~2618.76,平均值为1469.43,斑块、廊道重要性差异较大,空间异质性较强,组分韧性水平差异显著。【结论】苏州中心城区湿地生态网络韧性水平一般,结构韧性、功能韧性及组分韧性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与水平。本研究结果可以作为该区域湿地生态保护与管理的本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湿地生态网络 复杂网络分析法 韧性评价 水网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湿地保护现状及其保护对策探讨 被引量:9
2
作者 朱颖 冯育青 +1 位作者 林静雅 张铭连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8期1481-1484,共4页
基于苏州湿地保护现状,分析苏州湿地保护体系、保护方式的不足,提出构建整体性格局的苏州湿地生态保护网络,施行分级分类分阶段的湿地保护方式,推进基于反馈调节的湿地保护措施,以及构建湿地保护的专项信息库等保护对策,为苏州市湿地保... 基于苏州湿地保护现状,分析苏州湿地保护体系、保护方式的不足,提出构建整体性格局的苏州湿地生态保护网络,施行分级分类分阶段的湿地保护方式,推进基于反馈调节的湿地保护措施,以及构建湿地保护的专项信息库等保护对策,为苏州市湿地保护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生态保护 苏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市受胁水鸟生境适宜性分析与生境网络构建
3
作者 朱颖 马奥 +2 位作者 冯育青 李欣 吴燕飞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2-812,共11页
【目的】受胁水鸟是湿地生境质量的关键指示物种。构建受胁水鸟生境网络,有助于保护区域水鸟多样性,提升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方法】以苏州市域为研究区,选取2022年受胁水鸟分布点及相关环境变量数据,运用MaxEnt模型评价受胁水鸟生境适... 【目的】受胁水鸟是湿地生境质量的关键指示物种。构建受胁水鸟生境网络,有助于保护区域水鸟多样性,提升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方法】以苏州市域为研究区,选取2022年受胁水鸟分布点及相关环境变量数据,运用MaxEnt模型评价受胁水鸟生境适宜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斑块重要性指数识别生境源地,利用电路理论确定廊道并判定生境夹点和生境障碍点,构建苏州市受胁水鸟生境网络。【结果】①2022年苏州市受胁水鸟生境适宜性良好,其中高适宜生境呈显著破碎化。②受胁水鸟生境源地31处,总面积为196.55km^(2),空间分布呈现组团特征,分别聚集在长江、阳澄湖、澄湖和太湖沿岸。③受胁水鸟生境廊道62条,总长为705.55km,其中高阻力廊道9条,低阻力廊道53条,廊道适宜宽度为600m。④50处生境夹点和28处生境障碍点对受胁水鸟的迁移扩散产生重要影响。【结论】研究期间苏州市受胁水鸟生境适宜性良好。探索了生境网络定量构建方法,提出了生境网络优化建议,为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应对地区生境变化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胁水鸟 生境网络 MaxEnt模型 生境适宜性分析 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市湿地保护现状与优化对策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影宏 朱铮宇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24期244-245,共2页
苏州市具有丰富的湿地资源,近年来湿地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对苏州市湿地保护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进而提出降低湿地的开发和生产强度、逐步完善生物监测指标、进一步完善湿地保护管理制度等湿地保护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 湿地 保护现状 对策 江苏苏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网地区湿地公园景观评价研究——以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被引量:15
5
作者 朱颖 冯育青 +1 位作者 苏群 任利霞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4-308,共5页
在对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以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AHP)为基础,建立一套系统的湿地公园景观评价体系。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得出苏州市太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评价结果,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指标0.822,湿地公园景观质量指... 在对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以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AHP)为基础,建立一套系统的湿地公园景观评价体系。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得出苏州市太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评价结果,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指标0.822,湿地公园景观质量指标0.713,湿地公园社会文化价值指标0.818,湿地公园美学指标0.760,景观综合指数得分0.802,综合评价等级为良好,表明太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处于良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公园 景观评价 AHP综合指数评价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介入理念的湿地生态保护规划方法——以张家港通洲沙江心岛生态湿地为例 被引量:12
6
作者 朱颖 杜健 +1 位作者 张影宏 瞿颖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7-43,共7页
湿地是珍贵的自然资源,具有极高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同时具有生态脆弱的特点,因此需要审慎地进行保护与利用。文章反思了传统湿地生态保护规划存在的“封闭性、失调性、静态性”问题,基于微介入理念,从微整、微创、微控3个方面提出湿地... 湿地是珍贵的自然资源,具有极高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同时具有生态脆弱的特点,因此需要审慎地进行保护与利用。文章反思了传统湿地生态保护规划存在的“封闭性、失调性、静态性”问题,基于微介入理念,从微整、微创、微控3个方面提出湿地生态保护规划方法,并以张家港通洲沙江心岛生态湿地为例,从介入方向、介入方式和介入强度3个角度入手,通过整体布局、结构构建、功能转换打造保护与利用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湿地,以期为生态脆弱性高的生态保护地规划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介入 湿地 生态保护规划 江心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市湿地公园鸟类评估指标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朱铮宇 范竟成 张铭连 《江苏林业科技》 2016年第4期27-30,共4页
以鸟类状况作为湿地公园内环境评价的重要指标,在对苏州市湿地公园鸟类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各鸟种的居留类型、中国保护等级、IUCN红色名录等级和稀有程度4个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因子的权重,分别赋予分值后,再根据各鸟种4个标准属... 以鸟类状况作为湿地公园内环境评价的重要指标,在对苏州市湿地公园鸟类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各鸟种的居留类型、中国保护等级、IUCN红色名录等级和稀有程度4个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因子的权重,分别赋予分值后,再根据各鸟种4个标准属性的重要度,合计得出各鸟种的分值。最后将每个湿地公园鸟类相关分值累积,以确定各湿地公园分值所处的等级,并在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苏州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苏州太湖三山岛国家湿地公园和常熟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环境评价中加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公园 层次分析法 鸟类 标准 属性 赋分 等级 环境评估 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SIRM模型的苏州吴江区湿地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6
8
作者 朱颖 顾春望 +2 位作者 李欣 周婷婷 冯育青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14-1123,共10页
【目的】科学评价水网地区湿地生态安全状况,为区域生态安全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水网地区湿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威胁,以苏州市吴江区为研究对象,运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管理(DPSIRM)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 【目的】科学评价水网地区湿地生态安全状况,为区域生态安全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水网地区湿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威胁,以苏州市吴江区为研究对象,运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管理(DPSIRM)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组合赋权法赋予指标权重,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格网技术将部分指标进行空间量化,最终通过综合评价法对2012-2020年吴江区的湿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2012、2016、2020年吴江区湿地生态安全值分别为0.394 4、0.455 2和0.516 4,总体由低安全和中度安全向较高安全等级演变;各时期的高值区域集中于太湖沿岸、震泽片区、北麻漾片区、同里湖片区、三白荡片区以及元荡片区;基于DPSIRM模型分析,管理、影响、驱动力子系统安全值明显提升,压力子系统有所下降,状态、响应子系统呈先降低后升高的态势。【结论】研究时段内吴江区湿地生态安全值总体呈上升状态。今后湿地的生态保护应当注重对压力指标的调节,加强对生态安全等级较低区域的管控,并保持较高强度的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生态安全 DPSIRM模型 GIS格网 水网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湿地水体透明度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悬浮颗粒物的关系 被引量:8
9
作者 李欣 周婷婷 +4 位作者 张影宏 范竟成 张铭连 朱铮宇 冯育青 《江苏林业科技》 2019年第2期10-12,37,共4页
为揭示苏州湿地水体透明度的动态变化规律及悬浮颗粒物对透明度的影响,2018年对苏州太湖水域及中小湖荡水域进行现场透明度调查和实验室颗粒物厘定,分析了苏州湿地水体透明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规律,探讨了透明度与悬浮颗粒物的相互... 为揭示苏州湿地水体透明度的动态变化规律及悬浮颗粒物对透明度的影响,2018年对苏州太湖水域及中小湖荡水域进行现场透明度调查和实验室颗粒物厘定,分析了苏州湿地水体透明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规律,探讨了透明度与悬浮颗粒物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上,东南部中小湖荡水域透明度高于西南部太湖水域透明度;从时间分布上,太湖水域透明度秋季较高,中小湖荡水域透明度冬季较高;从颗粒物影响上,太湖水域中,太湖三山岛湿地、太湖贡山岛湿地透明度较低,主要受悬浮颗粒物中无机颗粒物的影响,中小湖荡水域透明度普遍较高,悬浮颗粒物含量较低,主要成分为有机颗粒物。太湖水域悬浮颗粒物含量是中小湖荡水域的2.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透明度 悬浮颗粒物 有机颗粒物 无机颗粒物 湿地 苏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公园水环境质量与功能区优化研究——以苏州6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被引量:13
10
作者 程珊珊 朱颖 +1 位作者 龚亚西 冯育青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95-212,共18页
湿地公园作为区域水环境保护和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模式,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补给地下水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苏州6个国家湿地公园水环境质量进行分区监测,设置采样点53个,采集2019年2月-2020年1月水环... 湿地公园作为区域水环境保护和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模式,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补给地下水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苏州6个国家湿地公园水环境质量进行分区监测,设置采样点53个,采集2019年2月-2020年1月水环境指标.运用内梅罗指数和离散指数对湿地水环境的营养物指标、生物学指标和环境指标进行评价,比较不同形态、功能和空间特征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并就块状均匀、复层围堰、多塘结构和块状集聚4类不同结构的湿地公园提出分区优化策略,为新规范颁布后的新一轮修编工作提供合理的优化建议和科学参考,这对太湖流域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具有重要生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 国家湿地公园 水环境质量 功能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鸟多样性提升的天福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成效评估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媛媛 张影宏 +2 位作者 刘钺昕 吴赟頔 朱颖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3期146-152,共7页
水鸟多样性是衡量湿地生态健康的关键指标,也是湿地生态修复的重要内容。文章以苏州天福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恢复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对场地生态修复设计成效进行分析,探究生境变化对水鸟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 水鸟多样性是衡量湿地生态健康的关键指标,也是湿地生态修复的重要内容。文章以苏州天福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恢复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对场地生态修复设计成效进行分析,探究生境变化对水鸟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记录到209种鸟类,其中鸻鹬类、鹭类、雁鸭类分别占总种数的39%、26%、2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由2.34增加至3.36,水鸟多样性显著提升。2)整体水域面积增加22.76 hm^(2),水体最短轴大于50 m,最长轴大于150 m,紧凑度大于0.4,提升了湿地环境容纳量,为多种水鸟提供适宜的栖息场地。3)场地地形坡度小于10%,水岸岸线发育系数大于2,近圆率小于0.9,植被类型以乡土草本植物为主,共77种,植被覆盖度为40%~70%,植被高度为30~40 cm,满足水鸟对栖息场地食源、隐蔽条件等的需求。综上,研究区的生境变化与水鸟多样性提高息息相关,生态修复设计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提升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鸟多样性 湿地生态修复 天福国家湿地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公园水稻田冬季水鸟分布及其栖息地特征
12
作者 刘琳琳 朱颖 +3 位作者 李欣 谢冬 王任翔 冯育青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2期129-134,共6页
稻田是我国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究冬季稻田管理模式对湿地水鸟多样性保护及栖息生境改善的重要意义,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及2018年11月,采用样带法对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冬季休耕蓄水区和传统稻田的水鸟种群进行调查,对比水鸟种... 稻田是我国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究冬季稻田管理模式对湿地水鸟多样性保护及栖息生境改善的重要意义,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及2018年11月,采用样带法对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冬季休耕蓄水区和传统稻田的水鸟种群进行调查,对比水鸟种群及栖息地特征。结果表明:1)冬季休耕蓄水区记录4目7科25种水鸟,鸻鹬类占36%,鹭类占28%,雁鸭类占24%;传统稻田湿地共3目5科10种,其中鸻鹬类和鹭类分别占30%,无雁鸭类水鸟。2)冬季蓄水区水鸟多样性及物种丰富度较高,水鸟优势种群数量明显增多,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1.64)高于传统稻田(1.50),水鸟均匀度指数(0.84)低于传统稻田(1.37),相似性系数为0.51。3)冬季休耕蓄水区的水面面积、水位、食物、植被覆盖度是影响水鸟种数增多的重要因子,营巢地、停歇点也是影响冬季水鸟栖息的因素。因此,冬季稻田休耕蓄水管理的实施能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提升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冬季休耕蓄水区 冬季水鸟 栖息地 天福国家湿地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太湖流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景观格局变化的响应:基于“退田还湖”工程的实施 被引量:19
13
作者 朱颖 王杉 冯育青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8-93,共6页
由于太湖流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受到"退田还湖"工程实施的影响,定量研究其发展演变规律,能够为流域湿地的保护提供参考。运用RS和GIS技术,以1990、2000、2010和2019年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对4个时期太湖流域湿地景观... 由于太湖流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受到"退田还湖"工程实施的影响,定量研究其发展演变规律,能够为流域湿地的保护提供参考。运用RS和GIS技术,以1990、2000、2010和2019年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对4个时期太湖流域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并分析"退田还湖"工程实施前后湿地ESV变化规律,探讨工程对湿地生态效益的影响。研究表明:1)1990—2000年,在"围湖造田"工程的影响下,太湖流域湿地总面积减少了3010.35km^(2),其中自然湿地减少了4554.01km^(2),湿地ESV降低了35.73%;2)2000—2010年,在"退田还湖"工程实施初期,自然湿地的减少趋势得到控制,湿地ESV提高了77.96%,湿地斑块数目(NP)增加了126%,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呈上升趋势;3)2010—2019年,在"退田还湖"工程的推进下,湖泊湿地呈增长趋势,坑塘与水库面积显著增加,受湿地总面积减少的影响,湿地ESV下降;4)总体来看,1990—2019年太湖流域湿地面积减少了29.40%,湿地ESV减少了50.07%。"退田还湖"工程实施前后,太湖流域湿地ESV对湿地景观格局的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和香农均匀度指数(SHEI)敏感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湿地景观格局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退田还湖”工程 太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恢复成效评估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朱颖 林静雅 +2 位作者 赵越 冯育青 张铭连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109-2119,共11页
基于生态恢复理论和成效评估逻辑框架,从环境质量、物种多样性、景观格局和社会服务等4个方面选取相应指标,建立一套评估湿地公园生态恢复成效的指标体系,以太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实证,对太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恢复成效进行科学评估。结... 基于生态恢复理论和成效评估逻辑框架,从环境质量、物种多样性、景观格局和社会服务等4个方面选取相应指标,建立一套评估湿地公园生态恢复成效的指标体系,以太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实证,对太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恢复成效进行科学评估。结果表明:太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恢复成效指数从2005年的34.10分升至2015年的73.95分,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状况改善较为明显,生态恢复成效较为显著,为保障湿地公园得到良性发展,太湖国家湿地公园在注重生态恢复的同时,采用多学科研究与适度开发的方法,发挥出应有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公园 生态恢复 指标体系 AHP-变异系数法-综合指数法 综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调发展视角下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质量评价 被引量:6
15
作者 朱颖 吴颖茜 李欣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32-438,共7页
【目的】科学评估湿地公园环境建设与社会服务两大系统间的协调发展关系以及湿地公园总体质量状况,【方法】在厘清湿地公园质量内涵的基础上,以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环境要素与社会服务角度建立湿地公园质量... 【目的】科学评估湿地公园环境建设与社会服务两大系统间的协调发展关系以及湿地公园总体质量状况,【方法】在厘清湿地公园质量内涵的基础上,以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环境要素与社会服务角度建立湿地公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协调发展度理论,建立基于协调发展度的湿地公园质量评价模型,并划分湿地公园质量等级。【结果】2009−2018年间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质量等级明显提升,从一级提升至四级。环境与服务协调发展程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协调发展度指数从0.143上升至0.665。环境要素中水质、外来物种入侵情况、植物种类、鸟类种类等指标是影响湿地公园质量的重要要素,服务要素中科普宣教课程数量、生态讲解员人数等指标对于提升湿地公园质量水平具有积极作用。【结论】湿地公园服务质量指数较环境质量指数增长速率快,对湿地公园质量的影响也较大,注重提升社会服务功能将更有效地提高湿地公园的整体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生态学 湿地公园 质量评价 协调发展度 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区依托型农家乐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以苏州市太湖三山岛农家乐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婷婷 范竟成 +1 位作者 张铭连 朱铮宇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0期261-262,共2页
景区依托型农家乐是农家乐发展中的一个主要类型,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农家乐增加了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但农家乐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苏州市太湖三山岛农家家为例,总结其在发展中... 景区依托型农家乐是农家乐发展中的一个主要类型,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农家乐增加了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但农家乐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苏州市太湖三山岛农家家为例,总结其在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景区依托型农家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区依托型农家乐 乡村旅游 问题 建议 江苏苏州 太湖三山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天福国家湿地公园鸟类栖息地植物群落特征对鸻鹬类水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邵君学 胡昕欣 +5 位作者 李欣 周婷婷 冯育青 刘宁 周敏军 谢冬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1-148,共8页
[目的]研究栖息地植物群落特征的季度变化规律,探讨其对鸻鹬类水鸟群落的影响机制,为鸟类栖息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9/07—2020/07期间,在天福国家湿地公园鸟类栖息地,利用样方法和样线法分别获取植物群落特征数据和鸻鹬类水鸟... [目的]研究栖息地植物群落特征的季度变化规律,探讨其对鸻鹬类水鸟群落的影响机制,为鸟类栖息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9/07—2020/07期间,在天福国家湿地公园鸟类栖息地,利用样方法和样线法分别获取植物群落特征数据和鸻鹬类水鸟群落数据,通过转换变量,构建回归模型。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鸻鹬类水鸟进行鸟类集团划分。[结果]统计分析发现:(1)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共记录到草本植物30科72属77种,鸻鹬类水鸟18种230只;(2)植物群落高度和植被覆盖度的比值与鸻鹬类水鸟个体总数和鸟类个体总数的比值呈显著正相关;(3)不同性状的鸻鹬类对植物群落特征的季度变化响应程度有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将鸻鹬类水鸟划分成4个鸟类集团,其中集团4即中翼长、中嘴裂长、中跗跖长的鸻鹬类水鸟受植物群落特征的季度变化影响大于其他鸻鹬类鸟类集团。(4)目前天福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中心未进行区分不同植物群落而采取有差别的管理措施,属于无区别化干扰。[结论]天福国家湿地公园鸟类栖息地植物群落特征对鸻鹬类水鸟群落特征有显著影响,且对不同鸻鹬类鸟类集团的影响机制具有差异性;研究区无区别化的栖息地管理措施须结合植被群落演替规律及不同性状鸻鹬类水鸟的生境需求而精准改进,建议针对不同鸻鹬类鸟类集团的差异性生境需求,精准管理不同的植物群落特征,同时增加不同类别的栖息地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特征 鸻鹬类 鸟类集团 鸟类栖息地 栖息地管理 天福国家湿地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结构对湿地公园水环境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怡 朱颖 +2 位作者 冯育青 谢冬 贺风春 《中国城市林业》 2022年第3期48-53,共6页
探讨湿地公园生态缓冲区土地利用结构对园内水环境质量的影响,旨在为湿地公园水环境保护与土地优化利用提供参考。文章以苏州6个国家湿地公园及其外围缓冲区为研究区域,在2019年2—10月对园内水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对不同季节水体中总氮... 探讨湿地公园生态缓冲区土地利用结构对园内水环境质量的影响,旨在为湿地公园水环境保护与土地优化利用提供参考。文章以苏州6个国家湿地公园及其外围缓冲区为研究区域,在2019年2—10月对园内水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对不同季节水体中总氮、总磷和叶绿素的浓度变化特征进行比较分析,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对水环境质量进行富营养化评价,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对水环境质量与缓冲区土地利用结构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三山岛和湖滨湿地公园水质相对较好;沙家浜、天福和同里湿地公园水质较差。2)不同季节研究区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为夏>冬>春>秋。3)水环境质量与土地利用结构的相关性表现为总氮、总磷和叶绿素浓度与建设用地和耕地占比呈正相关,与林地和水域占比呈负相关;不同季节土地利用结构对水环境质量影响也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公园 水环境质量 土地利用结构 江苏苏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国家湿地公园价值溢出时序演变和内部分异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逸帆 朱颖 +1 位作者 冯育青 钱达 《中国城市林业》 2020年第3期51-57,共7页
探明湿地公园价值溢出及其效率的时序演变和内部分异特征,准确把握影响湿地公园建设的关键因素,对确定湿地公园发展方向、提高湿地公园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成本-收益分析法、DEA模型... 探明湿地公园价值溢出及其效率的时序演变和内部分异特征,准确把握影响湿地公园建设的关键因素,对确定湿地公园发展方向、提高湿地公园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成本-收益分析法、DEA模型、逐步回归模型等方法对湿地公园2011—2018年价值溢出及其效率进行时序演变、内部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时序演变看,在价值溢出方面,生态价值溢出发展平稳,经济价值溢出由快速增长变为负增长,社会价值溢出增速由快转慢;在价值溢出效率方面,生态价值溢出效率由波动上升变为快速下降,经济价值溢出效率缓慢波动上升,社会价值溢出效率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从内部分异看,在价值溢出方面一直呈社会>生态>经济的态势,在不同时期增速略有不同;而价值溢出效率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变化规律。娱乐休闲收益、间接经济收益、景观改造和净化环境是影响太湖国家湿地公园价值溢出的关键因素;生态维护、管理费用、设施费用和广告宣传费用的冗余是限制太湖国家湿地公园价值溢出效率的主要因素。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加强生态管护技术输入、提升经济管理和设施成本利用效率及增强科普科研建设的策略期望有助于促进湿地公园价值溢出及其效率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公园 价值溢出 价值溢出效率 时序演变 内部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湖造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和易氧化碳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莹 阮宏华 +2 位作者 黄亮亮 冯育青 齐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13-918,共6页
围湖造田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大量出现的与水争地的人类干扰活动。以太湖流域肖甸湖区为试验地,测定分析了该围湖造田区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林、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林、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围湖造田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大量出现的与水争地的人类干扰活动。以太湖流域肖甸湖区为试验地,测定分析了该围湖造田区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林、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林、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林和农田4种不同典型土地利用方式35年后0~10 cm、10~20 cm、20~40 cm土壤有机碳和易氧化碳含量的差异,以及土壤易氧化碳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表层(0~1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林地显著高于农田,阔叶林高于针叶林。土壤易氧化碳含量随季节与土层深度的变化而变化,香樟林与毛竹林春夏季节大于冬季,水杉林与农田季节波动较平缓。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和易氧化碳均随土层增加含量递减。与围湖地区内的溪流底泥相比,林地与农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有明显增加;与旱地发育的植被土壤相比,围湖后的土壤有机碳含量较低,易氧化碳含量较高,土壤有机碳稳定性较差。围湖造田作为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一种干扰方式,显著改变了原有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特征,因此在研究全球碳循环中,围湖造田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应该给予充分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湖造田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有机碳 土壤易氧化碳 季节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