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园林施用堆肥污泥后土壤中氮的淋滤和迁移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游 陈玲 赵建夫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72-175,共4页
采用模拟土柱试验的方法考察堆肥污泥中氨氮和硝氮的淋出和各形式氮(全氮、氨氮、硝氮)在土壤中的迁移特性。结果表明,土壤施加污泥后淋滤液中氨氮含量虽略高于对照组,但仍低于地表水Ⅲ级标准。淋滤液中硝氮浓度与对照处理相比差异不显... 采用模拟土柱试验的方法考察堆肥污泥中氨氮和硝氮的淋出和各形式氮(全氮、氨氮、硝氮)在土壤中的迁移特性。结果表明,土壤施加污泥后淋滤液中氨氮含量虽略高于对照组,但仍低于地表水Ⅲ级标准。淋滤液中硝氮浓度与对照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对地下水的潜在影响较小。在历时6个月的试验中,深层土壤氨氮、硝氮、全氮的含量在对照组和混配土中差异不显著,说明这3种形式的氮在土壤深层未发生迁移。因此,合理控制污泥在园林绿化上的施用量可以节省化肥和改良土壤,当堆肥污泥施加比例为10%,即全氮浓度为2.39 g/kg时,不会对水环境造成氮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污泥 土地利用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真空压铸铝合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俊超 钟鼓 +3 位作者 邹纯 邱楚 陆萌萌 卢长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375-378,共4页
压铸铝合金主要应用于汽车工业领域,随着汽车轻量化和高真空压铸技术的发展,高真空压铸用高强韧铝合金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介绍了压铸铝合金的特点及合金元素在其中的作用,并对基于高真空压铸的铝合金分类及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最后... 压铸铝合金主要应用于汽车工业领域,随着汽车轻量化和高真空压铸技术的发展,高真空压铸用高强韧铝合金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介绍了压铸铝合金的特点及合金元素在其中的作用,并对基于高真空压铸的铝合金分类及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最后展望了高真空压铸铝合金的发展前景及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真空压铸 汽车轻量化 合金元素 压铸铝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表面阳极氧化膜的制备及其摩擦性能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栋 张文静 +1 位作者 乐永康 李炼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11,14,共4页
为了提高铝合金表面耐磨性能并降低摩擦系数,对其进行自润滑表面处理。利用铝合金阳极氧化膜耐磨的特性及多孔的形貌,研究制备既具备高耐磨性又具有大孔径的阳极氧化膜工艺,并采用超声处理结合热浸渍的方法向纳米孔中填充聚四氟乙烯(PT... 为了提高铝合金表面耐磨性能并降低摩擦系数,对其进行自润滑表面处理。利用铝合金阳极氧化膜耐磨的特性及多孔的形貌,研究制备既具备高耐磨性又具有大孔径的阳极氧化膜工艺,并采用超声处理结合热浸渍的方法向纳米孔中填充聚四氟乙烯(PTFE)润滑颗粒。通过对草酸、磷酸+有机酸和草酸+磷酸+柠檬酸3种体系的氧化液制备出的氧化膜性能的比较,选用草酸、磷酸、柠檬酸的混合酸对铝合金进行阳极氧化,形成了厚为28.2μm,维氏硬度为236.4的硬质氧化膜,其氧化膜孔径大小约为90nm。经过润滑颗粒填充处理和热处理之后在铝合金表面制备出了结合良好的自润滑膜,其表面摩擦系数为0.135。该表面处理方法实现了铝合金表面的自润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极氧化膜 铝合金 纳米孔 热浸渍 填充 自润滑 摩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振动对7055铝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乐酉 吴文祥 +2 位作者 马科 邓桢桢 王家淳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38-842,共5页
为改善7055铝合金的凝固组织,在合金凝固过程中施加超声振动.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和室温压缩试验等手段研究了超声振动对7055铝合金凝固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超声细化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未施加超声时,7055合金中形成粗大枝晶... 为改善7055铝合金的凝固组织,在合金凝固过程中施加超声振动.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和室温压缩试验等手段研究了超声振动对7055铝合金凝固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超声细化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未施加超声时,7055合金中形成粗大枝晶组织;施加超声振动后,可获得细小均匀的非枝晶组织.由于超声振动的空化和声流效应,凝固前对熔体施加超声,产生大量微泡核心,这些微泡核心保留下来而成为形核核心,使凝固组织得到细化;凝固过程中导入超声,枝晶出现断裂,导致了细小均匀组织的形成.此外,超声振动的7055合金铸锭显示了较好的室温压缩性能,压缩屈服强度、抗压强度及其对应的工程应变分别为165、729.2 MPa和3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55铝合金 超声振动 凝固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Cr-Zr系合金变形过程中的织构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朱永兵 慕思国 +1 位作者 李华清 郭富安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11,38,共4页
对Cu-Cr-Zr系合金铸锭进行热轧、固溶和冷轧,利用X射线衍射仪测试合金材料不同状态下的织构,分析各个状态下的织构种类及其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热轧后材料中主要织构为Copper{112}〈111〉(C)织构、Brass{011}〈211〉(B)织构和S{123}〈63... 对Cu-Cr-Zr系合金铸锭进行热轧、固溶和冷轧,利用X射线衍射仪测试合金材料不同状态下的织构,分析各个状态下的织构种类及其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热轧后材料中主要织构为Copper{112}〈111〉(C)织构、Brass{011}〈211〉(B)织构和S{123}〈634〉织构,存在微弱的立方织构{001}〈100〉;固溶后材料中织构的强度降低,立方织构消失;冷轧后材料中织构的强度随着变形量的增加而强度增加,冷轧过程中主要织构也是C织构、B织构和S织构,在冷轧初期出现Goss{011}〈100〉(G)织构,随后G织构慢慢减弱,直至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r—Zr 织构 热轧 固溶 冷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匀化时间对Al-Mn合金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潘琰峰 黄瑞银 +3 位作者 郭富安 马科 顾凤仙 刘国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4-128,共5页
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显微硬度研究了一种Al-Mn合金的铸态试样在610℃均匀化处理不同时间时的组织演化和显微硬度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610℃均匀化退火4 h时,合金内不连续网状枝晶已经溶解得比较充分,骨骼状的化合物也转化为块状;... 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显微硬度研究了一种Al-Mn合金的铸态试样在610℃均匀化处理不同时间时的组织演化和显微硬度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610℃均匀化退火4 h时,合金内不连续网状枝晶已经溶解得比较充分,骨骼状的化合物也转化为块状;在一定时间内,随着均匀化处理时间的延长,β-Al6(MnFe)相向α-Al(MnFe)Si相转变量增多。由微观组织转变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该合金在610℃合理的均匀化处理时间为10 h左右,这与采用均匀化动力学方程得到的结论基本一致。在该参数下,合金内化合物尺寸最小且分布弥散,α-Al(MnFe)Si相在化合物中所占比例明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N合金 均匀化 微观组织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场对7050铝合金凝固组织和元素分布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刘金炎 王家淳 +3 位作者 郭世杰 马科 薛冠霞 曹志强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0,共4页
为了研究中频电磁场对7050铝合金凝固组织和元素分布的影响,在未施加电磁场,施加1000Hz、6000A电磁场和1000Hz、4000A电磁场下进行7050铝合金凝固试验.利用金相显微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技术分析了锭坯微观组织,利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 为了研究中频电磁场对7050铝合金凝固组织和元素分布的影响,在未施加电磁场,施加1000Hz、6000A电磁场和1000Hz、4000A电磁场下进行7050铝合金凝固试验.利用金相显微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技术分析了锭坯微观组织,利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溶质元素沿锭坯边部到中心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外加中频电磁场有效地细化晶粒,影响溶质元素分布.未施加电磁场下,锭坯晶粒最大,发生反偏析;1000Hz、4000A电磁场下,锭坯晶粒次之,发生反偏析;1000Hz、6000A电磁场下,锭坯晶粒最细,发生正偏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场 细化晶粒 宏观偏析 7050铝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流式退火炉炉内卷材尺寸对换热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谢晓燕 路振龙 +2 位作者 李浩 史勇 杨益伟 《工业加热》 CAS 2015年第3期8-11,共4页
利用FLUENT软件对铝卷材喷流退火过程进行模拟计算,模型耦合求解炉内温度场及流场。讨论退火过程卷材规格不同对卷材截面换热的影响,得到卷重及宽度不同时料卷芯部与端部温升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 铝卷材退火 喷流加热 卷材规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32铝合金圆锭DC半连铸过程中冷却速率对共晶硅变质的影响
9
作者 吴永福 张保存 +2 位作者 王柠 余康才 朱光磊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3-60,共8页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DC(direct chill,DC)半连铸ϕ120 mm、ϕ300 mm、ϕ500 mm的4032铝合金圆锭在横截面上的冷却速率分布,并进一步研究冷却速率对共晶硅Sr变质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从铸锭表面至中心冷却速率整体呈下降趋势。随着铸...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DC(direct chill,DC)半连铸ϕ120 mm、ϕ300 mm、ϕ500 mm的4032铝合金圆锭在横截面上的冷却速率分布,并进一步研究冷却速率对共晶硅Sr变质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从铸锭表面至中心冷却速率整体呈下降趋势。随着铸锭尺寸的增大,铸锭的液穴变深,液相线温度与固相线温度的等温线之间的距离变大,铸锭内部的冷却速率显著降低。Sr对共晶硅的变质效果受到冷却速率的影响,冷却速率高于1.8 K/s时,Sr变质可以获得较好的变质效果。随着冷却速率的降低,在Sr含量相同的条件下,变质效果变差。工业生产条件下,ϕ500 mm圆锭内部的冷却速率降低至1 K/s以下,此时含量为0.033%~0.036%的Sr已不能使共晶硅有效变质。DC半连铸工艺参数中,铸造速度对ϕ500 mm铸锭的冷却速率分布的影响程度较大,但也仅影响距离铸锭表面小于R/2以内的冷却速率分布,无法提高铸锭内部的冷却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32铝合金 DC半连铸 数值模拟 冷却速率 SR变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