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春新碱等联合方案中门冬酰胺酶不同剂型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徐萍 罗建华 +3 位作者 钱泓 卢俊 孙伊娜 闻芳 《抗感染药学》 2018年第3期388-391,共4页
目的:比较VDLD方案(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和地塞米松)中门冬酰胺酶不同剂型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303... 目的:比较VDLD方案(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和地塞米松)中门冬酰胺酶不同剂型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303例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138例)和观察组(16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经典的VDLD方案,观察组患儿给予改良的VDLD方案,即将方案中的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换成培门冬酶(PEG-Asp);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血常规(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凝血常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和抗凝血酶Ⅲ)、淀粉酶和肝功能等测得值的异常率,以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用药后,观察组患儿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等血常规指标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得值的异常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其凝血常规中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和抗凝血酶Ⅲ等指标、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以及肝功能指标测得值的异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含培门冬酶的改良的VDLD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后,其血常规指标的异常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得到了明显改善,加之其使用方便,对LAsp不耐受的患儿提供了更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门冬酰胺酶 培门冬酶 VDLD方案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