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酸黏菌素治疗血液病患者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吴源兵 姜珊珊 +6 位作者 吴雅雪 李东洋 李茜 王杏 刘彬 包海燕 胡晓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78-1884,共7页
目的:探讨硫酸黏菌素治疗血液病患者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t,MDR)革兰阴性菌(Gram-negative bacteria,GNB)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22年04月-2022年11月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85例确诊MDR GNB的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经... 目的:探讨硫酸黏菌素治疗血液病患者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t,MDR)革兰阴性菌(Gram-negative bacteria,GNB)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22年04月-2022年11月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85例确诊MDR GNB的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硫酸黏菌素抗感染治疗,根据患者治疗效果分为临床有效组(71例)和临床无效组(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液病类型、造血干细胞移植状态、感染部位、病原体类型、硫酸黏菌素用药时机、日剂量及使用时间以及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情况。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以探讨硫酸黏菌素疗效的影响因素。同时评估硫酸黏菌素的不良反应。结果:临床有效组与无效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液病类型、造血干细胞移植状态、感染部位、病原体类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用药时间>7 d,美罗培南使用7 d内及时更换为硫酸黏菌素能获得更好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使用硫酸黏菌素前替加环素的使用时间不影响疗效,临床有效组和无效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硫酸黏菌素日剂量50万U q8h疗效优于50万U q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临床有效组的硫酸黏菌素用药时间较无效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与临床无效组相比,临床有效组硫酸黏菌素联合用药疗效优于单药硫酸黏菌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发现硫酸黏菌素使用时间(B:2.358;OR:10.573;CI:1.567-71.361;P=0.015)以及硫酸黏菌素联合用药(B:1.720;OR:5.586;CI:1.210-25.787;P=0.028)是影响硫酸黏菌素疗效的因素。在治疗过程中,肾毒性的发生率为5.9%,肝毒性的发生率为1.2%,周围神经毒性的发生率为1.2%。结论:使用硫酸黏菌素能提高血液病患者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临床疗效,硫酸黏菌素的使用时间及联合用药是影响其临床疗效的独立相关因素,且治疗过程中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黏菌素 血液病 多重耐药菌 革兰阴性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2
作者 徐云 颜灵芝 +8 位作者 施晓兰 姚颖 王攀峰 颜霜 孟佳佳 季楠 马骁 傅琤琤 吴德沛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6-183,共8页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情况以及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通过查询病例资料和电话随访,回顾性调研了2022年8月—2023年1月就诊于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的MM患者在国内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情况以及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通过查询病例资料和电话随访,回顾性调研了2022年8月—2023年1月就诊于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的MM患者在国内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流行高峰期间COVID-19的发生率,重点收集了27例MM合并COVID-19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预后信息,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共调研116例MM患者,中位年龄69(38,86)岁,87例(75.0%)患者在流行高峰期间感染了新冠病毒:轻型12例(13.8%)、中型49例(56.3%)、重型20例(23.0%)、危重型6例(6.9%),合并COVID-19患者的死亡率为4.6%(4/87)。住院的27例患者中,男性16例(59.3%)。MM合并COVID-19初发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26例(96.3%)、乏力20例(74.1%)、胸闷17例(63.1%)、咽痛17例(63.1%)、发热11例(40.7%)和头痛6例(22.2%)。27例患者合并的COVID-19均为中-危重型。感染新冠病毒后MM患者的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下降,而IL-6、CRP和D-二聚体则明显升高(P<0.05)。重/危重型较中型患者的淋巴细胞及血Na+水平下降更为明显;而D-二聚体、IL-6、LDH及CRP则升高(P<0.05)。MM合并COVID-19后患者的病毒抗体转阳中位天数为14(11,19)d,其中IgM抗体滴度中位数为3.25(2.06,4.69)S/CO,IgG抗体滴度中位数为6.41(2.06,9.50)S/CO。27例患者中新冠病毒抗原/核酸转阴的中位天数为22(16,30)d。25例(92.6%)好转出院,中位住院天数为20(11,33)d。结论MM合并COVID-19较2020年死亡率明显下降,但仍易进展为重型/危重型,病毒清除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奈克拉联合去甲基化药物治疗高危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徐洋 张剑 +4 位作者 林志洪 陈君 刘立民 仇惠英 吴德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8-174,共7页
目的:探讨维奈克拉(venetoclax,VEN)联合去甲基化药物(HMA)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3月至2022年1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0例接受VEN联合HMA治疗的高危MDS患者。评估所有纳入患者的总... 目的:探讨维奈克拉(venetoclax,VEN)联合去甲基化药物(HMA)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3月至2022年1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0例接受VEN联合HMA治疗的高危MDS患者。评估所有纳入患者的总缓解率(ORR)、改良后的总缓解率(mORR)、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不良反应。结果:VEN联合HMA方案治疗的30例高危MDS患者中,24例达完全缓解(CR)/骨髓完全缓解(mCR),2例达部分缓解(PR),ORR为24/30,中位OS为28.1个月,中位PFS为28.1个月。此外,经过治疗后,达到CR/mCR的患者相较于未达到CR/mCR的患者,其总生存期(OS)有显著延长。12例患者接受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3级及以上血液学不良反应包括血小板减少(14例)、中性粒细胞减少(14例)、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热(10例)和贫血(7例)。任何级别的胃肠道不良事件均常见,主要包括呕吐(7例)、腹泻(5例)和便秘(4例)。结论:VEN联合HMA治疗高危MDS患者安全、有效。该方案联合allo-HSCT可改善患者预后。这种联合治疗方式的不良事件监测和管理对于确保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维奈克拉 去甲基化药物 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纳吐单抗治疗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陆佳玲 黄慧娟 +4 位作者 陈妍心 何哲炜 李蒙娜 马骁 吴德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121-1127,共7页
目的:评估博纳吐单抗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患者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4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接受博纳吐单抗治疗的21例B-... 目的:评估博纳吐单抗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患者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4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接受博纳吐单抗治疗的21例B-ALL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21例B-ALL患者,中位随访5.1(1.3~8.3)个月。11例复发/难治性(relapsed and refractory,R/R)患者中,45.5%获得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CR伴血液学不完全恢复(CR with incomplete hematological recovery,CRi),其中80.0%达到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阴性。3例CR/CRi且MRD阳性者全部出现MRD反应。14例MRD阳性患者中,5例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9例未移植,6个月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100%和76.0%(P=0.260),2个月无白血病生存率(leukemia-free survival,LFS)分别为80.0%和33.0%(P=0.044)。既往化疗次数少于3次者较3次及以上者拥有更长久的LFS(P=0.001)。所有患者均出现任何等级的不良事件,仅1例出现3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未出现致命性不良事件。结论:博纳吐单抗在R/R和MRD阳性B-ALL患者中均获得较高的治疗反应率,早期应用有利于获得深层缓解后尽早桥接移植,延长无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纳吐单抗 双特异性抗体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耶氏肺孢子菌肺炎临床特征分析
5
作者 夏晶 蒋军红 +4 位作者 赵晔 马骁 吴德沛 陈苏宁 陈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82-1887,共6页
目的:总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合并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JP)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3年7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诊断的21例allo-HSCT后PJP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 目的:总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合并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JP)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3年7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诊断的21例allo-HSCT后PJP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及治疗转归。结果:在21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5∶1,中位年龄为36(15-62)岁,移植后并发PJP的中位时间为225 d。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和发热;实验室检查发现15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降低,19例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200/μl,20例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14例患者的乳酸脱氢酶升高,14例患者的1,3-β-D葡聚糖试验水平升高;胸部CT表现分为磨玻璃型、结节型、混合型3种,其中磨玻璃型发生率最高(18/21),结节型2例、混合型1例。通过mNGS技术均检测出耶氏肺孢子菌序列数在15-57570之间,11例患者为混合感染。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予以TMP-SMX、卡泊芬净、甲基强的松龙等个体化治疗,17例患者病情获得好转,4例死亡,均死于呼吸衰竭。结论:PJP是allo-HSCT后危急重症,诊断不易,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可取得更好的预后。mNGS诊断PJP的敏感性高,为临床提供早期精准诊断治疗可能,值得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氏肺孢子菌 肺炎 宏基因二代测序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DEK-NUP214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特征分析
6
作者 黄冉 吴源兵 +1 位作者 吴雅雪 胡晓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25年第5期1293-1298,共6页
目的:分析伴有DEK-NUP214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3年10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26例患者通过多巢式PCR扩增DEK-NUP214融合基因,通过查阅门诊及住院病历和电话随访获得患者病程资料... 目的:分析伴有DEK-NUP214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3年10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26例患者通过多巢式PCR扩增DEK-NUP214融合基因,通过查阅门诊及住院病历和电话随访获得患者病程资料及移植后生存资料。结果: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1.25(0.9-60.2)个月。26例DEK-NUP214融合基因阳性的AML患者中,FLT3-ITD基因突变阳性者15例。1例患者因诱导化疗未缓解放弃治疗死亡,1例因感染死亡,23例患者达CR后接受了allo-HSCT,其中1例移植后一月内因多重感染死亡,另外有1例因严重的肺部感染治疗无效死亡。1例患者于NR状态下接受了allo-HSCT,后因复发死亡。结论:伴DEK-NUP214融合基因阳性的AML是一类风险高、预后差的急性白血病亚型,在疾病缓解早期接受allo-HSCT是目前改善患者预后的最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DEK-NUP214 融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