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短激光制备单晶硅光栅结构的热积累效应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中旺 汪帮富 +1 位作者 卢金斌 蒋全胜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92-1298,共7页
针对超短激光辐照单晶硅材料制备光栅结构存在表面裂纹的缺陷,采用双温模型数值模拟出热积累效应,并且实验验证不同加工参数下制备的单晶硅表面光栅结构的表面质量。数值模拟出不同超短激光功率下电子温度和晶格温度的变化规律,通过调... 针对超短激光辐照单晶硅材料制备光栅结构存在表面裂纹的缺陷,采用双温模型数值模拟出热积累效应,并且实验验证不同加工参数下制备的单晶硅表面光栅结构的表面质量。数值模拟出不同超短激光功率下电子温度和晶格温度的变化规律,通过调节不同的加工参数制备出单晶硅表面光栅结构沟槽,采用超景深三维显微镜对其表面形貌分析。结果表明:当超短激光的输出功率增大时,激光热驰豫时间变大,增大了非平衡状态下激光的烧蚀强度。单晶硅表面的不平整凹坑造成超短激光的反射和散射,从而使得烧蚀后存在凹坑,造成单晶硅表面的损伤溶蚀。当加工速度和加工次数一定时,增大激光的输出功率可以提高超短激光制备光栅结构的加工效率,但过大的激光功率反而造成光栅结构沟槽两侧出现溶蚀凹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短激光 热积累效应 双温方程 单晶硅烧蚀 光栅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镍钛合金性能特征及其表面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倪家伟 曹自洋 +1 位作者 许威 潘杰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5-532,共8页
镍钛合金基于特有的超弹性、形状记忆性以及良好的物理机械性与生物相容性,广泛应用于介入医疗领域。同时,由于人体生理环境复杂,镍钛合金不可避免地存在镍离子释放和细菌黏附等问题,通过表面改性技术提升镍钛合金耐蚀性及生物相容性成... 镍钛合金基于特有的超弹性、形状记忆性以及良好的物理机械性与生物相容性,广泛应用于介入医疗领域。同时,由于人体生理环境复杂,镍钛合金不可避免地存在镍离子释放和细菌黏附等问题,通过表面改性技术提升镍钛合金耐蚀性及生物相容性成为了镍钛合金的研究热点。简要介绍了镍钛合金的性能特征以及电火花表面改性、激光诱导、阳极氧化、自组装合成及化学改性等表面处理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出微纳结构、元素类型等对镍钛合金表面润湿性、耐蚀性以及生物相容性的影响规律。指出采用多种表面改性技术复合的方法提升植入体性能是未来镍钛合金表面改性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钛合金 表面改性 耐蚀性 生物相容性 复合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晶硅微细铣削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许顺杰 曹自洋 王浩杰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1-155,共5页
为优化单晶硅的加工工艺参数,首先,构建了单晶硅微细铣削表面粗糙度的预测模型,分析了主要切削要素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及切削要素和切削方式对表面形貌的影响。此外,对模型进行了回归系数的计算和显著性检测,并进一步进行了验证实验。... 为优化单晶硅的加工工艺参数,首先,构建了单晶硅微细铣削表面粗糙度的预测模型,分析了主要切削要素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及切削要素和切削方式对表面形貌的影响。此外,对模型进行了回归系数的计算和显著性检测,并进一步进行了验证实验。研究表明:切削参数对单晶硅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程度依次为f_(z)、n、a_(p)。在实验参数范围内获得了最优工艺参数。铣削微槽两侧的加工方式中逆铣的表面质量优于顺铣的表面质量。对构建的预测模型进行显著性检测,得到F=21.89>F(3,12)=3.49,R^(2)=0.85,且样本点的残差值都在5%置信区间内,说明该模型是高度显著的。验证实验的预测值误差在2%~8.5%之间,进一步表明此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铣削 单晶硅 表面粗糙度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钛合金表面微纳结构构建及其疏水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倪家伟 曹自洋 +1 位作者 潘杰 许威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49,55,共7页
基于相对自由能和润湿方程,从平行沟槽方向和垂直沟槽方向探究镍钛合金表面单向沟槽阵列结构的润湿机制,建立Wenzel态和Cassie-Baxter态下的液滴接触角模型,分析不同尺寸参数下的接触角理论值。通过微铣削加工技术对镍钛合金表面进行改... 基于相对自由能和润湿方程,从平行沟槽方向和垂直沟槽方向探究镍钛合金表面单向沟槽阵列结构的润湿机制,建立Wenzel态和Cassie-Baxter态下的液滴接触角模型,分析不同尺寸参数下的接触角理论值。通过微铣削加工技术对镍钛合金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加工出所需的微结构,并采用VHX-5000超景深三维显微镜和JC2000D1型接触角测量仪测量分析其表面形貌、尺寸参数以及实际接触角。结果表明:微铣削制备的镍钛合金表面阵列结构尺寸精度较好,结构边界完整,满足设计要求;平行方向的实际接触角随着柱宽的增大而减小,最大静态接触角为145.4°,与平行方向的Cassie-Baxter态接触角趋势相符;垂直方向的Cassie-Baxter态理论接触角在数值上等于镍钛合金表面的本征接触角;同时垂直方向的实际接触角与Wenzel态接触角趋势不符,误差在42.1°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钛合金 微铣削 疏水性 表面改性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快激光制备PMMA微流道机理及工艺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中旺 汪帮富 丁雯钰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35-940,共6页
由于传统加工方法不能解决PMMA微流道的加工质量不好和效率低的问题,本文对超快激光直写PMMA制备微流道的烧蚀机理和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根据实验分析不同的激光功率、加工速度和加工次数对微流道的宽度和横截面的影响规律,利用超快激... 由于传统加工方法不能解决PMMA微流道的加工质量不好和效率低的问题,本文对超快激光直写PMMA制备微流道的烧蚀机理和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根据实验分析不同的激光功率、加工速度和加工次数对微流道的宽度和横截面的影响规律,利用超快激光加工系统制备微流道,并采用超景深三维显微镜观测微流道的表面形貌。实验结果表明,当超快激光的加工速度为20 mm/s时,激光功率为1.5 W时,制备的微流道的宽度较小、宽度趋势比较平稳;当超快激光作用PMMA的次数一样,由于加工速度逐渐增加,制备的微流道其宽度和激光的加工速度保持线性增加。当加工速度越大时,微流道的宽度较小、且壁面趋势相对平缓,而当加工速度一定,超快激光的输出功率在1.5 W时,微流道内壁区域不易出现残渣堆积和气泡隆起现象。本文通过优化超快激光加工系统的工艺参数,从而加工出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滑、宽度为20~90μm的微流道芯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快激光 激光烧蚀 烧蚀阈值 PMMA微流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超声振动球壳的声压数值仿真及测量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中旺 李华 +2 位作者 汪帮富 谢鸥 任坤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49-953,共5页
为了解决高强度聚焦超声的声压场测量复杂、能量损失等问题,设计出了新型聚焦超声振动球壳装置,采用精确、便捷的测量方法,研究了聚焦超声振动球壳装置的声压场分布规律。建立了开口直径60 mm的聚焦超声振动球壳声压计算模型,计算了聚... 为了解决高强度聚焦超声的声压场测量复杂、能量损失等问题,设计出了新型聚焦超声振动球壳装置,采用精确、便捷的测量方法,研究了聚焦超声振动球壳装置的声压场分布规律。建立了开口直径60 mm的聚焦超声振动球壳声压计算模型,计算了聚焦超声焦平面内垂直于声压轴方向上的声压理论值,分析了不同聚焦超声球壳孔径对声压轴处声压分布的影响;同时利用COMSOL软件对聚焦超声球壳的声压级进行了数值模拟,搭建了探针式水听器测量系统,通过实验验证了聚焦超声振动球壳的声压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聚焦超声振动球壳开口半径的增加,焦点附近主瓣的声压增加,其焦斑变小,声压在焦点处增大,声能量比较集中,聚焦超声振动球壳系统具有显著的聚焦特性;聚焦超声振动球壳比以往的高强度聚焦超声的声焦距更符合几何焦距,且误差较小,数值仿真结果与实验测量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聚焦 聚焦声场 声压测量 探针式水听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织构超疏水表面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曹自洋 许威 +1 位作者 潘杰 倪家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4-78,共5页
微织构超疏水表面因其稳定的憎水性能在耐腐蚀、抗结冰和油水分离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激光、电火花线切割和微铣削加工技术具有工艺简单、加工精度高和可控性好等优点,是制备微织构超疏水表面的有效途径。综述了微织构超疏水表面的... 微织构超疏水表面因其稳定的憎水性能在耐腐蚀、抗结冰和油水分离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激光、电火花线切割和微铣削加工技术具有工艺简单、加工精度高和可控性好等优点,是制备微织构超疏水表面的有效途径。综述了微织构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及应用进展,并指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织构 微铣削 油水分离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RP/Ti叠层材料超声辅助螺旋铣孔的轴向力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潘杰 曹自洋 +3 位作者 许威 倪家伟 朱译文 杨凯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1,共6页
针对CFRP/Ti叠层材料在一体化制孔过程中轴向力过大而引起的分层损伤和出口毛刺等制孔问题,从降低叠层制孔轴向力的角度出发,采用螺旋铣孔的方式,结合超声辅助加工技术应用于CFRP/Ti叠层材料叠层制孔。设计系列加工试验,对比研究了有无... 针对CFRP/Ti叠层材料在一体化制孔过程中轴向力过大而引起的分层损伤和出口毛刺等制孔问题,从降低叠层制孔轴向力的角度出发,采用螺旋铣孔的方式,结合超声辅助加工技术应用于CFRP/Ti叠层材料叠层制孔。设计系列加工试验,对比研究了有无超声辅助条件下叠层材料螺旋铣孔的轴向力,以及主轴转速、螺距、切向每齿进给量、偏心距和振幅对轴向力的影响规律,并初步得到工艺参数优化结论。结果表明,在超声辅助条件下CFRP/Ti叠层材料螺旋铣孔的轴向力明显减小。其他工艺参数对轴向力的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偏心距>螺距>切向每齿进给量>振幅>主轴转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RP/Ti叠层材料 螺旋铣孔 振动辅助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