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条形码输入的实验室设备信息管理系统 被引量:10
1
作者 金小华 崔鸣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3-196,199,共5页
以苏州市职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实验中心的实验室管理为对象,提出开发全新的符合高校实验室管理要求的信息系统。在研究高校实验室基本业务流程的基础上,设计了实验中心管理系统的功能逻辑架构。初步实现了满足实验中心要求的LIMS系统... 以苏州市职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实验中心的实验室管理为对象,提出开发全新的符合高校实验室管理要求的信息系统。在研究高校实验室基本业务流程的基础上,设计了实验中心管理系统的功能逻辑架构。初步实现了满足实验中心要求的LIMS系统,包括设备增加管理、设备调拨管理、设备报废管理、人员管理、维护管理、设备资源的动态查询和报表制作。在设备管理系统的研究设计中,提出了将设备条形码与设备图片一一对应的新思路,将图像与数据结合起来,给管理人员以直观的查询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条形码 功能架构 实验教学 EAN-13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息曝光条纹锁定系统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钱国林 李朝明 +1 位作者 殷庆琰 吴建宏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48-650,654,共4页
为了研究全息光栅拍摄过程中曝光对比度与干涉条纹漂移均方根值之间的关系和提高大面积光栅拍摄质量,采用莫尔条纹原理和线阵电荷耦合器件照相机系统组成的条纹锁定系统进行了光栅拍摄实验。对莫尔条纹的漂移量进行了实时采集和分析,发... 为了研究全息光栅拍摄过程中曝光对比度与干涉条纹漂移均方根值之间的关系和提高大面积光栅拍摄质量,采用莫尔条纹原理和线阵电荷耦合器件照相机系统组成的条纹锁定系统进行了光栅拍摄实验。对莫尔条纹的漂移量进行了实时采集和分析,发现条纹漂移主要由缓慢漂移和频率为3.1Hz的振动合成。得到了条纹漂移均方根值与光栅曝光对比度之间的数值关系,为预测光栅质量是否合格提供了理论参考。结果表明,要提高光栅拍摄质量,必须保证条纹漂移均方根值小于0.05λ。该条纹锁定系统完全可以满足此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衍射与光栅 条纹锁定 压电陶瓷 CCD照相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Simulink和GUI的运动控制系统虚拟实验平台设计 被引量:53
3
作者 尚丽 淮文军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71,共6页
利用Matlab环境中的Simulink仿真工具箱和友好的GUI界面,设计和实现了运动控制系统课程的可视化虚拟实验平台的构建。该实验平台包含运动控制系统实验教学中典型的仿真模型和仿真实例分析,能够实现硬件实验所不能完成的项目,帮助学生更... 利用Matlab环境中的Simulink仿真工具箱和友好的GUI界面,设计和实现了运动控制系统课程的可视化虚拟实验平台的构建。该实验平台包含运动控制系统实验教学中典型的仿真模型和仿真实例分析,能够实现硬件实验所不能完成的项目,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lab/Simulink仿真工具箱 GUI界面 运动控制系统 虚拟实验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M的帆板控制系统设计与实验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崔鸣 尚丽 颜廷秦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7-62,共6页
以32 bit ARM STM32F103为控制核心,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帆板自动控制系统。在设定的模式和间距(风扇与帆板之间的距离)下,对帆板转角的控制进行了实验分析与讨论。实验中采用PWM技术和PID控制器来调节风扇风力的大小,从而实现对帆板转角... 以32 bit ARM STM32F103为控制核心,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帆板自动控制系统。在设定的模式和间距(风扇与帆板之间的距离)下,对帆板转角的控制进行了实验分析与讨论。实验中采用PWM技术和PID控制器来调节风扇风力的大小,从而实现对帆板转角的控制。整个系统软硬件设计合理、操作简单、方便,控制精度较高。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设计方案的正确性,证实了所设计的系统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M STM32F103:脉冲宽度调制 PID 占空比 帆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微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室的构建 被引量:7
5
作者 陈伟元 吴清鑫 +1 位作者 吴尘 金小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27-229,共3页
高职微电子专业实验室建设普遍面临因投入过大而无法实施的困境。基于工作岗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提出了与核心工作岗位培养相适应,自建与企业共建相结合的微电子专业实验室的建设目标和建设方案,实施效果较显著。
关键词 微电子技术专业 集成电路 实验室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风光互补独立供电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波 汪义旺 李响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32,共4页
针对目前小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不足,通过对光伏发电和风电各自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的原理和控制方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分类最优控制法。这种方法根据不同环境条件采用不同的控制方式,在小型风光互补独立发电中用一个Bo... 针对目前小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不足,通过对光伏发电和风电各自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的原理和控制方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分类最优控制法。这种方法根据不同环境条件采用不同的控制方式,在小型风光互补独立发电中用一个Boost变换器同时实现风电和光伏发电的MPPT;同时系统对蓄电池采用带有循环成分的浮充制以延长其寿命。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性能稳定,能较好地同时实现风电和光电的MPPT,系统成本有所降低,在小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中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最优控制 占空比微增法 风光互补 MPPT 占空比扰动法 优化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型Sepic变换器在光伏MPPT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汪义旺 曹丰文 +1 位作者 索迹 祁春清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2-105,共4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三开关的改进型Sepic变换器,将其应用于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MPPT)控制中。基于改进型Sepic变换器的光伏发电实验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了采用该改进型的Sepic变换器在传输效率和故障隔离方面的优越性。
关键词 SEPIC变换器 光伏系统 最大功率点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光互补LED路灯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波 汪义旺 邬丽娜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78-1680,共3页
分析了光伏电池特性和其实现MPPT的方法,分析了风力发电实现MPPT的方法;对于LED灯,介绍了其特性、对驱动电路的要求及调光方式,分析了电感开关变换电路驱动的优点和PWM调光的优点;对风光互补LED路灯系统,采用新颖的结构设计,用一个Boos... 分析了光伏电池特性和其实现MPPT的方法,分析了风力发电实现MPPT的方法;对于LED灯,介绍了其特性、对驱动电路的要求及调光方式,分析了电感开关变换电路驱动的优点和PWM调光的优点;对风光互补LED路灯系统,采用新颖的结构设计,用一个Boost电路和一个Bi Boost-Buck电路来实现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的MPPT,同时对LED灯实现恒流驱动和PWM调光,还给出了系统的优化配置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光互补 MPPT LED驱动 BiBoost-Buck 优化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的FFU风机群控系统 被引量:4
9
作者 汪义旺 宋佳 +1 位作者 张波 潘辉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3-46,共4页
采用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LPLC)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LPLC技术的新型风机过滤器单元(FFU)群控系统设计方案,介绍了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并给出了软硬件设计。该系统采用专用LPLC收发芯片PL2102实现低压电力载波通信,通过供电线路即可实现... 采用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LPLC)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LPLC技术的新型风机过滤器单元(FFU)群控系统设计方案,介绍了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并给出了软硬件设计。该系统采用专用LPLC收发芯片PL2102实现低压电力载波通信,通过供电线路即可实现FFU的LPLC组网群控,减少了系统布线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对所设计的系统进行了试验运行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成本低、抗干扰性强、系统稳定、易于实现和可控性好等优点,适合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电力线载波 风机过滤器单元 群控系统 PL210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区域信息Snake模型图像分割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昌雄 刘淑芬 +2 位作者 王峰 范海健 徐荣青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2010年第9期23-25,共3页
针对传统的参数活动轮廓(Snake)模型对初始轮廓曲线非常敏感,提出融合区域信息Snake模型图像分割。该方法将气球力Snake模型中的恒定气球力替换为包含区域信息的变力,以目标和背景两区域平均灰度值距离最大为准则,引导轮廓曲线进化。实... 针对传统的参数活动轮廓(Snake)模型对初始轮廓曲线非常敏感,提出融合区域信息Snake模型图像分割。该方法将气球力Snake模型中的恒定气球力替换为包含区域信息的变力,以目标和背景两区域平均灰度值距离最大为准则,引导轮廓曲线进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初始轮廓位置不敏感,能实现自动分割;并且对于带噪声图像,该模型也能取得满意分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信息 图像分割 SNAK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芯片微小型指纹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伟元 苏涛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5期61-63,共3页
嵌入式指纹识别产品的推广应用一直受到成本和体积因素的制约。提出一种基于ARM7处理器芯片LPC2106为核心的单芯片嵌入式自动指纹识别系统设计方案,给出了系统组成的电路结构,运用了一种高效率的嵌入式指纹图像拼接及识别算法软件,并设... 嵌入式指纹识别产品的推广应用一直受到成本和体积因素的制约。提出一种基于ARM7处理器芯片LPC2106为核心的单芯片嵌入式自动指纹识别系统设计方案,给出了系统组成的电路结构,运用了一种高效率的嵌入式指纹图像拼接及识别算法软件,并设计出用于改善指纹识别性能的指纹引导槽方案。结果表明,2秒内能完成20个指纹用户的识别,在认假率为十万分之一时,拒真率不超过百分之三,达到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该产品体积小,价格只有同类产品的约三分之一,可应用于指纹门锁、指纹保险箱、指纹遥控器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纹识别 刮擦式传感器 片上系统 嵌入式系统 图像拼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射波功率密度对电子回旋波电流驱动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彭晓炜 龚学余 +4 位作者 刘文艳 高金生 刘燕 黄千红 李新霞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24,共4页
采用高斯光束的研究方法,结合Fokker-Planck方程,在堆级等离子体条件下模拟了发射波功率密度的改变对电子回旋波功率沉积以及电流驱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功率密度的波束会拓宽功率沉积剖面,使功率沉积的位置略有外移,电流驱动效率略有... 采用高斯光束的研究方法,结合Fokker-Planck方程,在堆级等离子体条件下模拟了发射波功率密度的改变对电子回旋波功率沉积以及电流驱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功率密度的波束会拓宽功率沉积剖面,使功率沉积的位置略有外移,电流驱动效率略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密度 电子回旋波 电流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P的DMA和McBSP的双声道音频采集系统设计 被引量:4
13
作者 俞兴明 《电子测量技术》 2009年第2期118-120,共3页
本文介绍了采用双声道音频A/D转换芯片CS5331A和TMS320VC5402DSP组成的双声道音频采集系统的设计。给出了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案,包括CS5331A与TMD320VC5402DSP的接口电路和信号时序。在硬件方案的基础上,给出了系统的总体软件流程,并详细... 本文介绍了采用双声道音频A/D转换芯片CS5331A和TMS320VC5402DSP组成的双声道音频采集系统的设计。给出了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案,包括CS5331A与TMD320VC5402DSP的接口电路和信号时序。在硬件方案的基础上,给出了系统的总体软件流程,并详细介绍了DSP的多通道缓冲串行口(McBSP)和直接存储器访问(DMA)的初始化设置,给出了相应例程。最后,给出了采集到DSP内存中的双声道音频数据的波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集 DMA MCBSP D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QPSK调制系统差分编译码电路的设计与Multisim仿真 被引量:6
14
作者 俞兴明 《电子测量技术》 2008年第4期57-59,85,共4页
差分正交移相键控(DQPSK)是现代宽带无限数字通信的常用调制方式,其中的四进制差分编译码电路是设计的关键。本文通过对DQPSK数字调制解调系统中四进制差分编码器的功能分析,导出其逻辑表达式和真值表,从而设计出四进制差分编码器的逻... 差分正交移相键控(DQPSK)是现代宽带无限数字通信的常用调制方式,其中的四进制差分编译码电路是设计的关键。本文通过对DQPSK数字调制解调系统中四进制差分编码器的功能分析,导出其逻辑表达式和真值表,从而设计出四进制差分编码器的逻辑电路图,再用Multisim虚拟电子电路仿真软件验证所设计的电路的功能,结果表明完全符合DQPSK的差分编解码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QPSK 差分编码 MULTIS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MD-AR和关联维数的轧机主传动系统故障诊断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戴桂平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0-62,共3页
为提高轧机主传动系统故障诊断的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EMD-AR模型和关联维数的故障特征提取算法。该方法采用小波滤波和EMD对振动信号进行去噪和平稳化预处理,再对包含主要故障信息的本征模函数(IMF)分别建立AR模型进行降维,最后通过时... 为提高轧机主传动系统故障诊断的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EMD-AR模型和关联维数的故障特征提取算法。该方法采用小波滤波和EMD对振动信号进行去噪和平稳化预处理,再对包含主要故障信息的本征模函数(IMF)分别建立AR模型进行降维,最后通过时延相图法重构AR模型参数的相空间,并计算其关联维数。实验分析表明:该算法不仅能够深刻、全面地表达动态系统状态变化的客观规律,而且实现了系统状态特征的分离,从而为有效地判断轧机主传动系统的故障状态和故障类型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模式分解 AR模型 关联维数 轧机主传动系统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室热网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6
作者 宋秦中 宋新玲 +2 位作者 刘科 陆军 孙菲菲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49-253,共5页
以实验室热网为研究对象,利用经济网络的解耦性,以及不依赖于对象模型的特点设计了神经网络解耦控制器,并从硬件设计和监控平台软件开发两个方面搭建了实验室热网控制系统,应用于实验室热网流量调节中的控制结果表明,监控平台能配合设... 以实验室热网为研究对象,利用经济网络的解耦性,以及不依赖于对象模型的特点设计了神经网络解耦控制器,并从硬件设计和监控平台软件开发两个方面搭建了实验室热网控制系统,应用于实验室热网流量调节中的控制结果表明,监控平台能配合设计的神经网络解耦控制器合理的实现一次网侧的流量分配,使各用户二次网供回水平均温度趋于一致,达到了稳定供热和均匀供热的整体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供热网 神经网络 解耦控制 监控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二极管无源钳位的单相无变压器型光伏并网逆变拓扑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王金华 顾云杰 +3 位作者 胡斯登 李武华 何湘宁 曹丰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55-1462,共8页
提出一种基于二极管无源钳位思想的单相无变压器型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与H5等传统电路相比,本拓扑具有更好的对地漏电流抑制能力。目前主流的单相无变压器型逆变电路普遍采用直流或交流解耦技术,阻断共模电流的流通路径。但是,功率开... 提出一种基于二极管无源钳位思想的单相无变压器型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与H5等传统电路相比,本拓扑具有更好的对地漏电流抑制能力。目前主流的单相无变压器型逆变电路普遍采用直流或交流解耦技术,阻断共模电流的流通路径。但是,功率开关上的寄生电容可能与共模电抗形成谐振回路,使得共模电流无法彻底消除。以H5拓扑为例,定量分析功率器件寄生电容影响共模电流的机理。针对这一问题,引入无源二极管钳位电路,使得共模电压被母线电容中点钳位,从而抑制了功率器件寄生电容引起的共模电压振荡,更有效地消除对地漏电流。在理论和仿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搭建2 k W实验平台验证所提拓扑的性能。结果表明,改进拓扑相对于原拓扑而言,能更好地抑制对地漏电流,提高了无变压器型光伏并网系统的安全裕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器 漏电流 共模电压 寄生电容 二极管无源钳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CVD法生长氮化硅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1
18
作者 吴清鑫 陈光红 +1 位作者 于映 罗仲梓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03-705,710,共4页
采用了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las-ma-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PECVD)在聚酰亚胺(polyimide,PI)牺牲层上生长氮化硅薄膜,讨论沉积温度、射频功率、反应气体流量比等工艺参数对氮化硅薄膜的生长速率、氮硅比、残余应... 采用了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las-ma-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PECVD)在聚酰亚胺(polyimide,PI)牺牲层上生长氮化硅薄膜,讨论沉积温度、射频功率、反应气体流量比等工艺参数对氮化硅薄膜的生长速率、氮硅比、残余应力等性能的影响,得到适合制作接触式射频MEMS开关中悬梁的氮化硅薄膜的最佳工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CVD 氮化硅 聚酰亚胺 残余应力 射频MEMS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降维的独立分量分析及信号特征成分检测 被引量:11
19
作者 朱忠奎 陈祥芹 +2 位作者 樊薇 黄伟国 尚丽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17-923,共7页
旋转机械的局部故障导致在振动信号中出现瞬态冲击响应信号,对瞬态冲击响应信号的有效检测与提取是实现机械故障检测的关键。在独立分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瞬态特征提取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降维的独立分量分析的瞬态成分提取方法。通过... 旋转机械的局部故障导致在振动信号中出现瞬态冲击响应信号,对瞬态冲击响应信号的有效检测与提取是实现机械故障检测的关键。在独立分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瞬态特征提取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降维的独立分量分析的瞬态成分提取方法。通过比较不同降维数下瞬态特征提取的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将该算法应用于轴承外圈、内圈及滚动体局部故障下瞬态冲击响应成分的提取,并将获得的结果与均值滤波算法和小波阈值算法的结果相比较,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对故障特征信号提取的有效性与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 瞬态特征 独立分量分析 降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源钳位的无变压器型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 被引量:16
20
作者 崔文峰 胡森军 +2 位作者 李武华 何湘宁 曹丰文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6-32,共7页
为了抑制无变压器型光伏并网系统中的高频共模漏电流,传统的无变压器型逆变拓扑通常在并网电感续流阶段切断交流侧与直流侧的电气连接,减少共模电压的高频脉动。但是,由于系统的共模电压在并网电感续流阶段处于悬浮状态,受到共模回路的... 为了抑制无变压器型光伏并网系统中的高频共模漏电流,传统的无变压器型逆变拓扑通常在并网电感续流阶段切断交流侧与直流侧的电气连接,减少共模电压的高频脉动。但是,由于系统的共模电压在并网电感续流阶段处于悬浮状态,受到共模回路的电路寄生参数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引起高频共模漏电流。本文从漏电流抑制原理出发,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无变压器型单相光伏并网逆变电路,该电路通过将并网电感续流阶段的共模电压钳位至母线电容中点的方式,消除系统共模电压扰动,从而有效抑制系统的共模漏电流。此外,该电路的器件损耗低,可以获得较高的电能转换效率。文中详细分析了电路的几种工作模态,给出了一种适用于该电路的PWM控制方法。同时,通过理论分析,将该电路与已有的拓扑进行了性能比对。最后,搭建了2k W的实验原理样机,验证了该电路在光伏并网系统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电流 无变压器型 光伏并网逆变器 有源钳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