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州某医院尘肺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周蜜 孔玉林 吴越人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3期294-297,共4页
目的:分析尘肺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现状并探究其危险因素,为加强医院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1月—12月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职业病科收治的631例尘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目的:分析尘肺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现状并探究其危险因素,为加强医院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1月—12月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职业病科收治的631例尘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用药情况等信息,分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631例尘肺病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有18例(感染率为2.85%),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89.67%);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26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0.00%);2组患者有无侵入性操作、是否长期卧床、是否使用无创呼吸机、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住院时间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使用无创呼吸机和长期住院≥15 d是尘肺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医院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可以通过预防措施降低其发生率,临床可根据具体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肺病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职业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地区不同年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2
作者 赵益鸣 曹艳梅 +3 位作者 蒋欣宇 胡茜 张建平 沈兴华 《抗感染药学》 2025年第2期178-183,188,共7页
目的:分析苏州地区不同年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加强临床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认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10日—3月27日、2022年2月13日—3月17日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初筛和复测新型... 目的:分析苏州地区不同年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加强临床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认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10日—3月27日、2022年2月13日—3月17日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初筛和复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均呈阳性,且经苏州市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指挥部医疗救治组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实验室指标、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情况、核酸转阴情况,以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案等信息,分析不同年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差异。结果:2020年医院共收治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100例,其感染毒株均为原始株;2022年医院共收治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142例,其感染毒株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原始株感染者与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在年龄、性别、合并高血压情况、合并糖尿病情况、转阴时间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临床分型和疫苗接种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2020年和2022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D-二聚体、白蛋白、乳酸脱氢酶、葡萄糖、尿素、肌酐、肌红蛋白等指标的分布经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其发热、头痛、咽痛、咳嗽、咳痰、胸闷等临床表现的发生率经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此外,2020年和2022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在中药、抗病毒药物、抗菌药物、激素、维生素B6、胸腺法新/胸腺肽等药物治疗,以及氧疗、俯卧位通气等方面亦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原始株和奥密克戎变异株所致的感染在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和相关实验室指标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面对此种差异临床应加强认识,并对照相关指南开展针对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原始株 奥密克戎变异株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与前白蛋白及其比值对尘肺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晓琳 周蜜 +1 位作者 孔玉林 闵春燕 《抗感染药学》 2021年第10期1452-1456,共5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及其比值对尘肺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20年6月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尘肺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2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死亡或...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及其比值对尘肺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20年6月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尘肺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2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死亡或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63例)和生存组(66例);检测患者血清CRP、PA水平并计算CRP/PA比值,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入院后CRP和PA水平,不同分期尘肺病患者CRP和PA值及不同CRP/PA值患者病死率的差异。结果:尘肺病合并肺部感染死亡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为(26.48±19.76)d,明显长于生存组为(18.61±12.73)d(P<0.05);死亡组患者入院第1天的CRP值显著高于生存组(P<0.001),PA值显著低于生存组(P<0.05);死亡组患者入院第1天与第7天的CRP值、PA值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生存组患者入院第7天PA值显著高于第1天(P<0.05),CRP值低于第1天,但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入院第7天的CRP值显著高于生存组(P<0.001),PA值显著低于生存组(P<0.001);死亡组患者壹期、贰期和叁期的平均CRP值均显著高于生存组(P<0.001),平均PA值均显著低于生存组(P<0.001);死亡组患者贰期尘肺的平均PA值低于壹期和叁期患者(P>0.05),生存组患者叁期尘肺的平均CRP值高于壹期和贰期尘肺病患者,但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PA值为>0~0.25、>0.25~1.0和>1.0患者的病死率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死亡组患者的CRP/PA值为(1.09±1.88)显著高于生存组为(0.29+0.25)(P<0.05)。结论:随着CRP/PA值上升,尘肺病患者的病死率显著上升,CRP、PA及CRP/PA值可以作为尘肺病患者炎症程度及评估预后的指标;本文首次观察尘肺病患者CRP及PA水平动态变化,从而证实CRP/PA值上升将导致此类患者病死率显著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肺病 C反应蛋白 前白蛋白 死亡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例急性二甲苯接触后皮肤损伤患者的皮肤护理
4
作者 谢媛 张春勤 孔玉林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8年第1期141-143,共3页
二甲苯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系由45%-70%的间二甲苯、15%-25%的对二甲苯和10%-15%邻二甲苯3种异构体所组成的混合物,具有芳香气味,易燃、有毒,是一种危险化学品。二甲苯常被用于油漆和涂料的溶剂和稀释剂,可经呼吸道、胃肠道... 二甲苯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系由45%-70%的间二甲苯、15%-25%的对二甲苯和10%-15%邻二甲苯3种异构体所组成的混合物,具有芳香气味,易燃、有毒,是一种危险化学品。二甲苯常被用于油漆和涂料的溶剂和稀释剂,可经呼吸道、胃肠道及皮肤黏膜吸收进入身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苯 皮肤损伤 皮肤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