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扰素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分泌IL-12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朱传武 钱峰 +7 位作者 王海燕 李明 常建国 张雪华 许克玲 王勇平 高胜兰 童福易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7-79,共3页
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对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DCs)分泌IL - 12的影响。采集并分离2 3例干扰素治疗前、后CHB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在rhIL - 4和rhGM -CSF的作用下培养 10天 ,收集上清液检测IL - 12的水平 ,以 8例健康... 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对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DCs)分泌IL - 12的影响。采集并分离2 3例干扰素治疗前、后CHB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在rhIL - 4和rhGM -CSF的作用下培养 10天 ,收集上清液检测IL - 12的水平 ,以 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干扰素治疗前患者DCs分泌IL - 12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治疗 4个月时DCs的分泌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加 (P <0 0 5 )。进一步分析发现 ,治疗后IL - 12的水平仅在完全应答组较治疗前显著性增加 (P <0 0 1)。提示CHBDCs分泌IL - 12的水平低下 ,干扰素治疗可以促进DCs产生IL -1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外周血 树突状细胞 IL-12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例原发性肝癌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朱伟 李明 金满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49-451,466,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特点,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对90例PHC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收集同期住院的45例肝硬化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以4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肿瘤指标[甲胎蛋白(AFP)及α...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特点,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对90例PHC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收集同期住院的45例肝硬化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以4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肿瘤指标[甲胎蛋白(AFP)及α-L-岩藻酸糖苷酸(AFU)],生化指标[HBV标志物、TBil、ALT、Alb、前白蛋白(PAB)、ALP、GGT、HBV DNA]及影像学资料。组间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90例患者首发症状各异,缺乏特异性,中晚期患者居多。HBV总感染率为88.9%,感染模式以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为主,占55.6%,40~69岁为高发年龄段,占76.7%。PHC组与肝硬化组比较两组间HBV DNA定量、TBil、AL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lb与PAB,GGT及ALP肝癌组明显高于肝硬化组(P<0.01)。PHC患者AFP和AFU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联合检测较两者单项检测阳性率高(P<0.05)。结论应通过对高危人群定期随访,及时发现临床症状,联合多种肿瘤标志物和超声、造影、CT、MRI等检查提高PHC早期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甲胎蛋白类 α-L-岩藻酸糖苷酸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功能状态与HBV载量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钱峰 贺永文 +3 位作者 朱传武 王海燕 吴妹英 李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3-266,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功能状态与HBV载量的关系。方法:采集23例CHB患者和8例健康人的抗凝外周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和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作用下培养使DC...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功能状态与HBV载量的关系。方法:采集23例CHB患者和8例健康人的抗凝外周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和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作用下培养使DCs增殖、成熟,以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DCs表面CD80、CD86、HLA-DR及ICAM-1的表达;以ELISA法检测DCs培养上清液中IL-12的水平;将培养成熟的DCs与HBsAg共同孵育,用丝裂霉素C处理后再与自体PBMCs共同培养,在培养结束前12小时加入3H-TDR,收集细胞,以β液闪计数仪测定cpm值;同期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CHB患者外周血HBV载量。结果:患者DCs表面CD86、HLA-DR和ICAM-1的表达水平,DCs的抗原提呈能力及其分泌IL-12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CD80、CD86、HLA-DR及ICAM-1的表达与HBV载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分别为P<0·01、P<0·01、P<0·001和P<0·001);DCs的抗原提呈能力及其分泌IL-12的水平也与HBV载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分别为P<0·001和P<0·01)。结论:CHB患者外周血DCs的成熟和功能存在障碍,DCs的功能状态与血液中HBV的载量密切相关,并可能对HBV的清除产生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树突状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 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比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可溶性E选择素的影响
4
作者 张雪华 朱传武 +1 位作者 罗湘蓉 柴晓哲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839-840,844,共3页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LdT)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sAg水平和血清中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含量的变化。方法 107例CHB患者给予口服LdT 600 mg/d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第12、24和48周时患者HBsAg水平和血清中sE-selectin含...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LdT)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sAg水平和血清中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含量的变化。方法 107例CHB患者给予口服LdT 600 mg/d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第12、24和48周时患者HBsAg水平和血清中sE-selectin含量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HB患者血清sE-selectin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相比,107例患者经LdT治疗后HBsAg水平和血清中sE-selectin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HBsAg水平和血清sE-selectin含量呈正相关(P<0.01)。结论 LdT可通过降低CHB患者血清中sE-selectin水平,提高免疫功能来抑制HBV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比夫定 肝炎 乙型 慢性 E选择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