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薄层磁共振涎管造影方法探讨及不同重复时间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徐亮 郭启勇 +5 位作者 张红丽 徐孝秋 沈钧康 王灌忠 龚建平 钱铭辉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通过线圈和序列的选择、不同重复时间(TR)的对比研究以及其他扫描参数的优化,探讨三维薄层磁共振涎管造影的成像方法。材料与方法:10名无涎腺病变志愿者,采用SENSE-FLEX-M线圈和重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固定回波时间(TE)及其他... 目的:通过线圈和序列的选择、不同重复时间(TR)的对比研究以及其他扫描参数的优化,探讨三维薄层磁共振涎管造影的成像方法。材料与方法:10名无涎腺病变志愿者,采用SENSE-FLEX-M线圈和重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固定回波时间(TE)及其他扫描参数,依次应用不同的TR进行扫描,对涎管的三维造影影像进行评分,计算涎管和背景组织间的对比噪声比,比较不同TR下涎管的评价得分和对比噪声比之间有无差异及统计学意义。结果:不同TR组的磁共振涎管造影影像的得分和对比噪声比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在腮腺管的显示上,2000ms组的得分和对比噪声比低于其他各组(P<0.05);4000ms组高于2000ms组,低于其他组(P<0.05);5000~9000ms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颌下腺管的显示上,2000ms组的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4000~9000ms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000ms组的CNR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4000ms组高于2000ms组,低于其他组(P<0.05),5000~9000ms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Philips1.5T磁共振机上行三维重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磁共振涎管造影,应用SENSE-FLEX-M线圈与特长TR(≥5000ms)能更好地显示涎腺总导管及其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造影术 磁共振成像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CE-MRA在主动脉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罗健君 李晓兵 +3 位作者 许建铭 刘仁坚 秦明明 张文琪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6-278,281,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三维成像(3D CE-MRA)在主动脉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使用1.5T高场强磁共振检查仪,对50例疑主动脉病变患者进行主动脉3D CE-MRA检查。将获得的3D CE-MRA原始数据进行减影、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三维成像(3D CE-MRA)在主动脉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使用1.5T高场强磁共振检查仪,对50例疑主动脉病变患者进行主动脉3D CE-MRA检查。将获得的3D CE-MRA原始数据进行减影、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表面覆盖法(SSD)等后处理技术。结果:50例中正常11例,异常39例,分别为胸、腹主动脉瘤各4例,夹层动脉瘤15例,主动脉粥样硬化13例,大动脉炎1例,主动脉变异2例。其中34经手术和/或DSA检查证实。结论:3D CE-MRA是一种无创性检查主动脉病变的可靠方法,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主动脉病变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个体化测量辅助下颈椎椎弓根置钉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沈军 杨惠林 +6 位作者 王东来 龚建平 李力 秦明明 朱建兵 许建铭 黄士中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72-376,共5页
目的:探讨螺旋CT测量辅助下颈椎椎弓根个体化置钉的准确性。方法:成人颈椎标本10具行螺旋CT扫描重建,在其多平面截面图像上设计出理想进钉路线,此路线在后方侧块上的投影点(O点)即为理想的进钉点,测量出O点与侧块外缘的距离(HO),或到横... 目的:探讨螺旋CT测量辅助下颈椎椎弓根个体化置钉的准确性。方法:成人颈椎标本10具行螺旋CT扫描重建,在其多平面截面图像上设计出理想进钉路线,此路线在后方侧块上的投影点(O点)即为理想的进钉点,测量出O点与侧块外缘的距离(HO),或到横突根部的距离(HT),与侧块下缘的距离(HL),或与侧块上缘的距离(HU)。同时测量此路线与椎体中轴线的夹角(Am)以及与椎体上终板的夹角(AE);测量椎弓根峡部松质骨核心的长径(IL)与短径(IS),并测量其向内倾斜角度(f)。在标本上依据上述测量得到的数据找出椎弓根内固定的进钉点即O点,并根据测量的角度确定进钉方向后插入克氏针模拟置钉。将置钉后的标本进行CT扫描,判断其准确性。结果:共置入98枚克氏针,89枚(90.8%)完全在椎弓根内,9枚(9.2%)穿破椎弓根。结论:利用螺旋CT测量的数据辅助下颈椎椎弓根置钉有较高的准确性,但仍有一定的椎弓根穿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弓根 内固定 螺旋CT 颈椎椎弓根置钉 个体化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小鼠脑内注射性假肿瘤灶的MR分析
4
作者 徐亮 沈钧康 +6 位作者 张红丽 李如军 秦明明 许建铭 黄强 钱铭辉 郭启勇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18-522,共5页
目的:通过立体定位仪向裸小鼠脑内直接注入MR对比剂(Gd-DTPA)和/或美蓝试剂,形成假肿瘤灶,探讨1.5TMR机显示裸小鼠脑内病变的可行性,进行相关MR信号分析,为建立1.5TMR接种胶质瘤的裸小鼠脑研究模型作准备。材料与方法:30只裸小鼠,雌雄各... 目的:通过立体定位仪向裸小鼠脑内直接注入MR对比剂(Gd-DTPA)和/或美蓝试剂,形成假肿瘤灶,探讨1.5TMR机显示裸小鼠脑内病变的可行性,进行相关MR信号分析,为建立1.5TMR接种胶质瘤的裸小鼠脑研究模型作准备。材料与方法:30只裸小鼠,雌雄各半,体重约20g,随机分成注射Gd-DTPA1组(1μl)、注射Gd-DTPA2组(2μl)、注射美蓝试剂1组(1μl)、注射美蓝试剂2组(2μl)、注射Gd-DTPA和美蓝试剂混合液1组(1μl)和注射Gd-DTPA和美蓝试剂混合液2组(2μl),每组各5只。裸小鼠腹腔麻醉后,固定于立体定位仪上,经颅骨缺口,用微注射器往一侧大脑尾状核部注入相应制剂,注完后行MR检查。MR扫描采用Siemens1.5T超导型MR机,头部线圈,用水模作为裸小鼠支架,将裸小鼠置于线圈中心,分别行T1WI、T2WI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扫描,SE序列。观察各组裸小鼠脑内是否可见明确异常信号及位置,测量异常信号灶的大小及信号强度,分析异常信号成因。结果:除注射美蓝试剂的2组外,其他各组裸小鼠注射侧脑内相应部位见明确可辨的假肿瘤样异常信号改变。各扫描平面假肿瘤灶均呈类圆形,分界清楚,T1WI呈周围环形高信号,中心低信号,T2WI呈低信号。假肿瘤灶与周围及对侧正常脑组织对比鲜明,两者信号强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1.5TMR机可明确显示裸小鼠脑内异常信号灶。②美蓝试剂不引起裸小鼠脑信号强度改变。③裸小鼠脑内假肿瘤灶的T1WI特征性信号改变源于对比剂浓度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脑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兴趣区的选择对周围型肺癌CT灌注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顾晓雯 崔磊 +3 位作者 阮席武 尹剑兵 汤卫霞 朱建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78-282,共5页
目的探讨CT灌注后感兴趣区(ROI)的选择对周围型肺癌64层CT灌注参数可重复性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周围型肺癌患者64层CT灌注的图像,重复测量最大面积勾勒法(ROI_m)、最大面积画圈法(ROI_r)及仿体积法(ROI_v)所得灌注参数,包... 目的探讨CT灌注后感兴趣区(ROI)的选择对周围型肺癌64层CT灌注参数可重复性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周围型肺癌患者64层CT灌注的图像,重复测量最大面积勾勒法(ROI_m)、最大面积画圈法(ROI_r)及仿体积法(ROI_v)所得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Patlak血容量(PBV)、表面通透性(PS)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分析3种不同ROI选择方法所得各参数在同一观察者内及不同观察者间测定的可重复性,并比较不同ROI_的稳定性。结果 3种不同ROI所获得的灌注参数在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均表现为较高的一致性(ICC>0.75)。此外,不同ROI_选择方法所得灌注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OI_m与ROI_v所得灌注参数较ROI_r所得灌注参数稳定。结论 3种不同ROI选择方法所得灌注参数可重复性较好,但ROI_m与ROI_v较ROI_r更适合评价周围型肺癌的血流灌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