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大鼠丙泊酚麻醉对成年后海马特异性核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杨卫国 廖淳杰 谢玉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89-692,共4页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不同剂量丙泊酚麻醉对成年后认知功能及海马特异性核蛋白(NeuN)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00只,日龄7d,体重9~18g,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丙泊酚25mg/kg组(P1组)、丙泊酚50mg/kg组(P2组)、丙泊酚100mg/kg组(P3组)和...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不同剂量丙泊酚麻醉对成年后认知功能及海马特异性核蛋白(NeuN)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00只,日龄7d,体重9~18g,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丙泊酚25mg/kg组(P1组)、丙泊酚50mg/kg组(P2组)、丙泊酚100mg/kg组(P3组)和丙泊酚200mg/kg组(P4组),每组20只。P1组和P2组单次腹腔注射丙泊酚25或50mg/kg;P3组和P4组首次注射丙泊酚50mg/kg,待大鼠有体动反应(40~60min)后,每次再追加丙泊酚50mg/kg,直至给完总量。每组取5只大鼠,苏醒后即刻抽取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其余大鼠苏醒后放回笼内继续饲养直至9周龄,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定位航行实验测试第1天~第6天大鼠登上平台的时间(逃避潜伏期)。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NeuN的表达。结果五组苏醒后即刻pH值、PaO2、PaCO2、HCO-3、BE和SaO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2天~第6天P2组、P3组和P4组大鼠逃避潜伏期随着丙泊酚剂量的增加而明显长于C组和P1组(P<0.05);与P2组比较,第2天~第6天P3组、P4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与P3组比较,第2天~第6天P4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P2组、P3组和P4组大鼠穿越平台分别为(4.23±1.08)次、(2.71±1.24)次和(2.83±1.05)次,明显少于C组的(8.09±2.12)次和P1组(7.67±2.56)次(P<0.05)。与C组比较,P1组、P2组、P3组和P4组海马CA1区、CA3区和齿状回NeuN阳性神经元表达逐渐减少(P<0.05);与P1组比较,P2组、P3组和P4组海马CA1区、CA3区和齿状回NeuN阳性神经元表达逐渐减少(P<0.05);与P2组比较,P3组和P4组海马CA1区、CA3区和齿状回NeuN阳性神经元表达逐渐减少(P<0.05);与P3组比较,P4组海马CA1区、CA3区和齿状回Ne-uN阳性神经元表达逐渐减少(P<0.05)。Western blot法海马组织C组、P1组、P2组、P3组和P4组NeuN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14±0.08)>(0.85±0.06)>(0.65±0.07)>(0.52±0.07)>(0.41±0.05)(P<0.05)。结论新生大鼠丙泊酚麻醉对大脑发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可能通过剂量依赖性地降低神经元存活的数量、抑制NeuN的表达而损害大鼠成年后的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海马 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麻醉处理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洪兴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628-630,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行剖宫产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100例妊高征患者行剖宫产术,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98例,气管内全身麻醉2例。结果:98例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者收缩压下降至110 mmHg以下12例,应用麻黄素5 mg,使收缩压...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行剖宫产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100例妊高征患者行剖宫产术,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98例,气管内全身麻醉2例。结果:98例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者收缩压下降至110 mmHg以下12例,应用麻黄素5 mg,使收缩压上升至120 mmHg以上;2例全麻术毕清醒拔管,无烦躁不安和抽搐。全组病例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经综合治疗,母婴平安,均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全面了解病情,充分完善术前准备,选择合理的麻醉方法,围术期对患者的合并症进行积极治疗,采取止惊、降压、强心、利尿、扩容等综合措施,是提高妊高征患者麻醉成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剖宫产 妊娠并发症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和硬膜外镇痛对食管癌手术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4及干扰素-γ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菁 韩梅 +2 位作者 潘熊熊 钱燕宁 唐琦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82-484,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法及术后镇痛对食管癌手术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4(IL-4)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食管癌或贲门癌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四组:Ⅰ组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Ⅱ组麻醉方法同Ⅰ组,术后...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法及术后镇痛对食管癌手术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4(IL-4)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食管癌或贲门癌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四组:Ⅰ组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Ⅱ组麻醉方法同Ⅰ组,术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Ⅲ组采用静脉麻醉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术后行PCIA;Ⅳ组麻醉方法同Ⅲ组,术后行PCEA。于麻醉前(T0)、切皮后2 h(T1)、术毕(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采集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IL-4、IFN-γ浓度,以IFN-γ/IL-4评估Th1/Th2亚群比值;于术后24、48、72 h以VAS评估术后镇痛效果。结果Ⅱ、Ⅳ组患者在静息和活动后各时点的VAS均明显低于Ⅰ组(P<0.05),Ⅳ组在静息和活动后各时点的VAS均明显低于Ⅲ组(P<0.05),Ⅱ组在术后72 h的静息VAS和48、72 h活动后VAS也明显低于Ⅲ组(P<0.05)。与T0时比较,Ⅰ、Ⅱ组血浆IFN-γ/IL-4的比值在T2时明显下降(P<0.05),Ⅲ、IV组该比值在T3时开始明显下降(P<0.05)。T2时Ⅲ、IV组血浆IFNγ-/IL-4比值均明显高于Ⅰ、Ⅱ组(P<0.05),T3、T4时Ⅳ组该比值均高于Ⅰ组(P<0.05)。结论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无论术中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或术毕应用硬膜外镇痛均能减低疼痛,且术后硬膜外镇痛较静脉镇痛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镇痛 白细胞介素-4 干扰素-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