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土地利用类型与河流水质关系的空间尺度研究
1
作者 王新宇 梅琨 +1 位作者 时浩南 吴宇鹏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7,共7页
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划分不同空间尺度的圆形与河岸带缓冲区,建立多元线性回归(MLR)与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探讨不同空间尺度下各土地利用类型对河流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圆形缓冲区下水质与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关性高于河岸带缓冲区;pH值... 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划分不同空间尺度的圆形与河岸带缓冲区,建立多元线性回归(MLR)与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探讨不同空间尺度下各土地利用类型对河流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圆形缓冲区下水质与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关性高于河岸带缓冲区;pH值在500 m圆形缓冲区下与草地相关性最高,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在1500 m圆形缓冲区下与森林相关性最高,氨氮在1000 m圆形缓冲区下与建设用地相关性最高;在圆形缓冲区下,MLR模型的R^(2)为0.132~0.431,GWR模型的R^(2)为0.287~0.569,均优于河岸带缓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河流水质 相关性 空间尺度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ESat-2高差数据的纳木错湖泊水位变化
2
作者 刘明启 陈国栋 张志杰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101,共6页
湖泊水位监测是卫星测高技术重要应用场景之一。然而,大多数卫星测高技术监测湖泊水位的研究没有顾及大地水准面残差对结果的影响。针对此问题,本文选取了2018年10月—2023年8月的ICESat-2中的ATL13数据,通过高差法分析纳木错湖泊的水... 湖泊水位监测是卫星测高技术重要应用场景之一。然而,大多数卫星测高技术监测湖泊水位的研究没有顾及大地水准面残差对结果的影响。针对此问题,本文选取了2018年10月—2023年8月的ICESat-2中的ATL13数据,通过高差法分析纳木错湖泊的水位变化。结果表明,利用交叉点法和重复轨道数据获得的纳木错湖泊水位变化,能够有效地减少大地水准面残差的影响,提升水位监测的精度,与实测水位的相关系数高达0.92。通过对纳木错湖泊水位变化的分析,发现其水位在每年夏季上升,冬季相对稳定,总体呈上升趋势。本文研究证明了结合卫星测高交叉点和重复轨道数据检测湖泊水位的精度,能够为内陆湖泊的水文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ESat-2 高差法 水位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植树造林对地表温度的生物物理反馈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凯 张翔 张致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8349-8365,共17页
植树造林通过生物物理过程影响地表能量平衡,进而使地表温度发生变化。近年来,随着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的实施,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不断增长,然而造林对地表温度产生的影响却并不清楚。基于此,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配合窗口搜寻策... 植树造林通过生物物理过程影响地表能量平衡,进而使地表温度发生变化。近年来,随着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的实施,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不断增长,然而造林对地表温度产生的影响却并不清楚。基于此,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配合窗口搜寻策略和基于能量平衡方程的归因方法,探究了2003—2012年长江流域植树造林面积变化及其局地生物物理效应。结果表明:2003—2012年长江流域6.71%耕地转变为森林,1.33%草地转变为森林。相比2003年,2012年森林面积增加了0.48%。在年际时间尺度,耕地向森林转变使白天地表温度降低(0.26±0.03)℃,夜晚地表温度降低(0.08±0.03)℃,年均地表温度降低(0.17±0.02)℃;而草地向森林转变使白天地表温度降低(0.77±0.13)℃,夜晚地表温度升高(0.49±0.09)℃,年均地表温度降低(0.15±0.1)℃。耕地向森林转变在年内均呈现降温效应,其中6月份降温效应达到最大,11月降温效应达到最弱。草地向森林转变在年内仍以降温效应为主,其中5月份降温效应达到最大,11月份降温效应达到最弱,而在12月份引发了微弱的增温效应。两种造林方案在生长季降温效应均强于非生长季。归因分析表明:耕地转变为森林,反照率和感热通量分别主导了增温((0.119±0.004)℃)和降温效应((-0.13±0.05)℃)。对于草地转变为森林,入射长波辐射和感热通量分别主导了增温((0.903±0.166)℃)和降温效应((-1.703±0.193)℃)。入射短波辐射和发射率在两种造林方式中均分别产生微弱的降温和增温效应。本研究可为科学评估植树造林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提供理论参考,对长江流域可持续性森林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造林 地表温度 生物物理过程 能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