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防救援队伍站级指挥员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
1
作者 王建伟 夏荣光 王佩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87,共6页
为评价站级指挥员的专业能力素质,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获取并构建了站级指挥员岗位胜任力要素池。以SZ市消防救援支队为例,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建立站级指挥员岗位胜任力模型,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验证... 为评价站级指挥员的专业能力素质,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获取并构建了站级指挥员岗位胜任力要素池。以SZ市消防救援支队为例,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建立站级指挥员岗位胜任力模型,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站级指挥员胜任力模型主要包含知识水平、能力素质、政治素养、个性特征和内驱力5个维度27项胜任力要素,其中内驱力和能力素质对其岗位胜任力影响最大,知识水平和政治素养次之,个性特征影响最小。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基层消防救援队伍开展站级指挥员培训、考核和选拔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岗位胜任力 站级指挥员 消防救援队伍 探索性因子分析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城市背景下消防安全实时监测关键技术 被引量:3
2
作者 钱红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7-410,共4页
以保障建筑消防安全为目的,研究智慧城市背景下消防安全实时监测关键技术。该技术以智慧城市建设的大数据分析技术、通信技术和云计算技术为基础,搭建消防安全实时监测关键技术框架,利用该框架内感知层内的普通光电感烟探测器和感温探测... 以保障建筑消防安全为目的,研究智慧城市背景下消防安全实时监测关键技术。该技术以智慧城市建设的大数据分析技术、通信技术和云计算技术为基础,搭建消防安全实时监测关键技术框架,利用该框架内感知层内的普通光电感烟探测器和感温探测器,采集建筑内的烟雾数据和温度数据后,利用通信层将其传输到云计算层内;云计算层中的消防安全监测与预警模块使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中的模糊贝叶斯网络,评估建筑火灾风险程度。依据评估结果实现消防安全实时监测并预警,再通过消防安全风险区域定位模块使用传感器质心算法,获取建筑消防安全风险区域位置,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将消防安全实时监测、预警以及消防安全风险区域定位结果传输到展示层。结果表明:该技术可准确采集建筑内的温度数据,准确检测火灾位置,且可在火灾发生前发出告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消防安全 实时监测技术 贝叶斯网络 定位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多尺度融合的高分卫星影像建筑物变化检测
3
作者 张燕平 张卡 +5 位作者 赵立科 陶厦 张帮 王玉军 顾桢 刘浩林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70,126,共7页
为了提高传统基于像元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的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子多尺度融合的高分卫星影像建筑物变化检测算法。首先,对双时相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多尺度分割,构成多尺度影像数据集;然后,对多尺度影像数据集进行... 为了提高传统基于像元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的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子多尺度融合的高分卫星影像建筑物变化检测算法。首先,对双时相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多尺度分割,构成多尺度影像数据集;然后,对多尺度影像数据集进行迭代慢特征变换,得到不同尺度的变化强度图,再利用量子理论对多尺度变化强度图进行融合,以得到融合后的变化强度图;最后,通过最大类间方差法完成变化强度图的阈值分割,得到二值化变化检测结果。利用两组不同时相的实际高分卫星影像,对本文算法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与单一尺度面向对象变化检测方法和熵权法多尺度融合方法相比,本文算法可以取得更高的建筑物变化检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卫星影像 建筑物变化检测 量子理论 迭代慢特征分析 多尺度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电流铜包铝导线线芯发热及绝缘燃烧规律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林庆文 王鑫玉 +2 位作者 李阳 冯骁 何芬芬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8-171,共4页
为准确研究铜包铝导线在不同过电流值条件下的线芯发热及绝缘燃烧现象。以2.5 mm2 PVC多股铜包铝导线为研究对象,分别模拟导线发生40、50、60、70、80 A过电流故障,利用高速影像及视频分析技术研究过电流导线线芯发热、熔断、电弧引燃... 为准确研究铜包铝导线在不同过电流值条件下的线芯发热及绝缘燃烧现象。以2.5 mm2 PVC多股铜包铝导线为研究对象,分别模拟导线发生40、50、60、70、80 A过电流故障,利用高速影像及视频分析技术研究过电流导线线芯发热、熔断、电弧引燃及绝缘燃烧随电流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过电流值小于40 A时,导线仅线芯发热、绝缘热解发烟,不会出现线芯熔断现象;当过电流值大于50 A时,导线的线芯发热加剧,熔断时间越来越短,由50 A时的平均120.8 s降为了80 A时的19.8 s;当I=50 A时,电弧引燃周围的热解气体,形成最大8.4 cm范围内的燃烧,当I≥60 A时,电弧引燃后的火焰会蔓延至导线左端和右端,但火焰的蔓延速率随着电流值的升高先加快再减慢,70 A时最快,平均可达7.13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火灾 过电流故障 铜包铝导线 线芯发热 绝缘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型木结构建筑外墙火灾蔓延试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彭磊 邱培芳 蒋邓睿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0-344,共5页
搭建实体火灾试验平台,对窗口溢出火焰沿木骨架组合外墙竖向蔓延特性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的外墙饰面材料及构造设置3种典型的工况,分析火焰蔓延、炭化情况以及不同位置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对于硅酸钙板作外饰面层且无空腔的构造... 搭建实体火灾试验平台,对窗口溢出火焰沿木骨架组合外墙竖向蔓延特性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的外墙饰面材料及构造设置3种典型的工况,分析火焰蔓延、炭化情况以及不同位置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对于硅酸钙板作外饰面层且无空腔的构造,外墙火灾蔓延危险性最小;对于带空腔的水泥挂板构造,水泥挂板在火焰高温作用下出现变形和破裂,导致空腔后面OSB板被引燃,火焰和烟气沿空腔向上蔓延;对于带空腔的阻燃木挂板构造,外挂板在窗口火作用下经历了引燃、平缓燃烧、剧烈燃烧三个阶段,最终出现失控的火蔓延。对于带空腔的外墙构造,金属泛水条有助于减缓火灾的竖向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骨架组合结构 外墙 火灾蔓延 空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下空间连通工程对人员疏散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梁晶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0-203,共4页
某大型中央商务区地下空间通过11个连通道将7个独立区域连通。设置11个场景,利用Pathfinder进行定量化计算分析,分析将可用连通道视作室内相对安全出口对人员疏散效率的影响。分析典型区域增加连通口后的疏散时间以及各连通口的疏散人... 某大型中央商务区地下空间通过11个连通道将7个独立区域连通。设置11个场景,利用Pathfinder进行定量化计算分析,分析将可用连通道视作室内相对安全出口对人员疏散效率的影响。分析典型区域增加连通口后的疏散时间以及各连通口的疏散人流量。结果表明,连通道附近人员充分利用其进行疏散,路径的增加使人员疏散得到优化,有利于提升人员疏散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连通工程 数值模拟 疏散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医疗急救绩效分析研究
7
作者 王馨恬 羌锐 张勇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0-157,共8页
为了准确评估城市医疗急救(120急救)系统的救援绩效,面向救护车救援调度过程,通过将救护车状态定义为空闲或繁忙建立救护车队的救援状态空间,基于条件概率的乘法规则以及生灭过程平衡方程,构造求解各救护车工作强度(救护车处在繁忙状态... 为了准确评估城市医疗急救(120急救)系统的救援绩效,面向救护车救援调度过程,通过将救护车状态定义为空闲或繁忙建立救护车队的救援状态空间,基于条件概率的乘法规则以及生灭过程平衡方程,构造求解各救护车工作强度(救护车处在繁忙状态的时间占比)的近似线性方程组及其迭代求解算法,由此提出了救护车工作强度近似模型。基于救护车工作强度,给出了救护车跨区救援比例、响应时间等救援绩效计算方法。为了验证上述模型,评价了苏州市区120急救系统的绩效指标,据此改善了救护车救援系统配置方案。研究表明,救护车工作强度近似模型克服了以往救护车数量较多时(大于20辆)难以求解的困难;根据救援距离设置救护车指派优先级能够实现救护车共享、平衡各救护车工作强度以及跨区救援比例;在不增加救护车总数的情况下,基于救援绩效能够改善救护车分布以及急救辖区划分从而有效缩短医疗急救响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科学 医疗急救服务 救护车配置 救护车优先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倾斜角度柔性光伏电池燃烧行为特性试验研究
8
作者 谷思念 杨光远 +1 位作者 杨小龙 杨建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25年第9期1217-1225,共9页
柔性铜铟镓硒(CIGS)光伏电池因其柔软、易安装等优点,应用场景广泛。然而,柔性CIGS光伏电池采用热塑性材料封装,其热稳定性差,火蔓延速度较快,火灾危险性更高。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倾斜角度(-30°~+30°)及点火位置(顶部、底部)... 柔性铜铟镓硒(CIGS)光伏电池因其柔软、易安装等优点,应用场景广泛。然而,柔性CIGS光伏电池采用热塑性材料封装,其热稳定性差,火蔓延速度较快,火灾危险性更高。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倾斜角度(-30°~+30°)及点火位置(顶部、底部)下柔性光伏电池的燃烧蔓延特性,系统分析了火焰形态、火焰夹角、火蔓延速度、电池表面温度、辐射热通量等燃烧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随着电池板倾斜角度从-30°增加到+30°,火焰夹角、热解时间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火焰长度、热通量、火蔓延速度呈相反趋势;倾斜角度在+10°~+20°时,火焰长度及蔓延速度出现明显激增,热解时间缩短40%,热通量增加65%。基于不同倾斜角度与点火位置下火焰前锋形态的差异,建立了3种不同辐射传热模型,辐射热流的理论值与试验值误差在20%以内,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铜铟镓硒 光伏电池 倾斜角度 点火位置 火蔓延特性 燃烧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