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颡鱼规模化繁殖新工艺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小兵 周晓东 +3 位作者 许爱国 徐峥 张茂友 张利德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8,共2页
当前,黄颡鱼苗种的繁殖主要还是采用人工注射杀雄取精以及池塘自然产卵两种方法,经过实践,发现这两种方法存在诸多弊端,限制了黄颡鱼苗种的规模化生产。我们通过优化改进,成本大幅降低的同时产量取得了较大的突破。现将黄颡鱼人工... 当前,黄颡鱼苗种的繁殖主要还是采用人工注射杀雄取精以及池塘自然产卵两种方法,经过实践,发现这两种方法存在诸多弊端,限制了黄颡鱼苗种的规模化生产。我们通过优化改进,成本大幅降低的同时产量取得了较大的突破。现将黄颡鱼人工繁殖新工艺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化繁殖 工艺介绍 黄颡鱼 人工繁殖 规模化生产 自然产卵 优化改进 鱼苗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F2代选育家系的生长性能分析
2
作者 张利德 付璐璐 +3 位作者 韩林强 孙雪 姜鹏 李胜杰 《水产养殖》 CAS 2020年第1期46-47,51,共3页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属于草食性鱼类,分布广泛,北至我国的黑龙江水系,南至珠江水系,和青、鲢、鳙一起统称为“四大家鱼”,已经有1700多年的养殖历史[1]。目前我国草鱼的年产量在国内淡水养殖鱼类中...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属于草食性鱼类,分布广泛,北至我国的黑龙江水系,南至珠江水系,和青、鲢、鳙一起统称为“四大家鱼”,已经有1700多年的养殖历史[1]。目前我国草鱼的年产量在国内淡水养殖鱼类中产量排名第一,据渔业统计年鉴显示,2015年草鱼养殖总产量为5670000t,约占中国淡水鱼养殖总量的20%[2]。由于江河、湖泊的环境变迁,捕捞过度等原因,近些年来草鱼自然资源量锐减,个体的经济性状指标也有所下降。目前养殖的草鱼主要是通过从江河中捕捞的野生草鱼直接作为亲本用于繁殖苗种,由于缺乏人工选育改良,加之有些苗种生产单位不注重亲本留种规程,造成了养殖草鱼的种质退化,主要表现为抗逆性差、生长性能下降[3-4],制约着草鱼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亟待培育生产性能优良的草鱼养殖新品种,促进草鱼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食性鱼类 淡水鱼养殖 黑龙江水系 淡水养殖鱼类 苗种生产 四大家鱼 捕捞过度 珠江水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