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州市副溶血性弧菌耐药、血清型及分子特征分析
1
作者 王小龙 邹文燕 +1 位作者 朱莉勤 张梦寒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74-582,共9页
目的了解苏州市副溶血性弧菌的耐药、血清型及分子特征,为副溶血性弧菌相关疾病的防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2023年苏州市从病例和食品分离的177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药敏试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菌株毒力基因、血清型和... 目的了解苏州市副溶血性弧菌的耐药、血清型及分子特征,为副溶血性弧菌相关疾病的防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2023年苏州市从病例和食品分离的177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药敏试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菌株毒力基因、血清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等分子特征,最大似然法构建SNP系统发育树。结果177株VP菌株对头孢唑林的耐药率为100.00%,其次为氨苄西林(77.97%)和多粘菌素E(63.84%),多重耐药率为53.67%。病例分离株中占比最高的血清型为O10∶K4(37.41%),其次是O3∶K6(28.78%),以ST3为优势ST型,携带的毒力基因模式以tlh+、tdh+、trh-为主(79.86%)。环境分离株无明显优势血清型和ST型,携带的毒力基因模式均为tlh+、tdh-、trh-。相同血清型的菌珠在SNP系统发育树中聚集在一起。结论苏州市副溶血性弧菌多重耐药比例高,ST3型中的O10∶K4和O3∶K6血清型为病例分离株的流行克隆群,且毒力基因携带率高,应加强该类菌株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全基因组测序 耐药 血清型 分子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