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正式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1
《江苏丝绸》 2017年第6期34-35,共2页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7年10月30日发布的消息,由中国提交的《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在去年5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之后,又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关键词 近现代 名录 记忆 世界 中国 档案 丝绸 苏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姿多彩的苏州丝绸旅游节
2
作者 栾清照 《江苏丝绸》 2024年第2期45-46,共2页
苏州丝绸旅游节全称是“中国苏州国际丝绸旅游节”,始于1990年。苏州拥有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明清时期出现了“东北半城,万户机声”的盛况,并逐渐享有“日出万绸,衣被天下”的美誉。20世纪90年代初,全世界90%的真丝绸来源于中国,而苏州... 苏州丝绸旅游节全称是“中国苏州国际丝绸旅游节”,始于1990年。苏州拥有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明清时期出现了“东北半城,万户机声”的盛况,并逐渐享有“日出万绸,衣被天下”的美誉。20世纪90年代初,全世界90%的真丝绸来源于中国,而苏州丝绸产量又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同时,苏州是有着2500多年辉煌历史的文明古城,素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盛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节 衣被天下 万户 苏州园林 江南园林 闻名天下 三分之一 甲天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那些通往胜利的日子——记日伪统治下的苏州丝织工人斗争
3
作者 杨韫 《江苏丝绸》 2024年第3期47-48,共2页
1937年,日军在上海发动“八·一三”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7年11月,日军占领苏州,为这座静雅安谧的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日寇实行“以华制华”“以战养战”方针,在低价收购茧、丝运往日本后,又将成品返销中国。日伪统治下,... 1937年,日军在上海发动“八·一三”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7年11月,日军占领苏州,为这座静雅安谧的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日寇实行“以华制华”“以战养战”方针,在低价收购茧、丝运往日本后,又将成品返销中国。日伪统治下,物价飞涨、严重缺电,苏州织绸厂的维系日趋困难,资本家将损失转嫁到丝织工人身上,工人工资只降不增,且常常不能按时发放,导致丝织工人生活难以为继,劳资双方关系紧张,矛盾一触即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价收购 工人工资 日伪统治 以华制华 以战养战 一触即发 劳资双方关系 抗日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档案库房里的惊鸿一瞥——古香缎档案
4
作者 程骥 《江苏丝绸》 2024年第6期48-49,47,共3页
苏州,自古以来便以其丝绸产业的繁荣而闻名遐迩。在这座温婉的水乡古城,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默默地守护着数万卷与丝绸有关的档案记忆,无声地述说着近现代苏州丝绸产业的动人篇章。在浩如烟海的馆藏档案中,有一类档案,每每翻阅,都令人惊... 苏州,自古以来便以其丝绸产业的繁荣而闻名遐迩。在这座温婉的水乡古城,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默默地守护着数万卷与丝绸有关的档案记忆,无声地述说着近现代苏州丝绸产业的动人篇章。在浩如烟海的馆藏档案中,有一类档案,每每翻阅,都令人惊艳,这就是古香缎档案。古香缎是近代的产物,由织锦缎派生而来,因花纹风格古色古香而得名,从其英文译名“antique style satin”也可以看出,古香缎就是“古老风格的绸缎”。古香缎和织锦缎的主要区别在于古香缎将地部组织改为甲、乙纬组合经面缎纹,从而降低了产品的纬密[1]。因此古香缎除了质地比织锦缎略薄一些,外观上差别甚微。为与织锦缎区别,古香缎常以满地风景花卉等为图案,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古香缎不仅拥有织锦缎的光泽华丽的质感,同时因为丰富的图案和色彩而更夺人眼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产业 织锦缎 档案库房 中国丝绸 馆藏档案 纬密 英文译名 缎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丝绸遇见旗袍——《芳华掠影——中国丝绸档案馆馆藏旗袍档案》前言
5
作者 王雯昕 《江苏丝绸》 2024年第4期48-49,共2页
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出版的《芳华掠影——中国丝绸档案馆馆藏旗袍档案》是一本关于丝绸和旗袍的书。可是丝绸与旗袍的联系,远不止于同时出现在书名之中,也不仅是在某件服饰上显现了材质和款式的统一,似乎还有更核心的联系,是什么呢?
关键词 档案馆馆藏 中国丝绸 芳华 旗袍 书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制品样本档案无机纳米保护剂研究
6
作者 卜鉴民 马艳芸 +9 位作者 孙旭辉 王晓峰 方玉群 彭聚营 朱亚鹏 皇甫元 王雯昕 甘戈 吴芳 陈鑫 《江苏丝绸》 2013年第5期23-27,共5页
本研究主要针对丝制品成品样本档案的保护,而开发出成本低廉、制备简单、安全无害的新型抗菌防霉无机纳米保护剂。实验首先成功得到具有优良抗菌能力的Ag@TiO2复合无机纳米保护剂,负载的Ag纳米颗粒尺寸仅4 nm。之后,针对保护剂亲水性、... 本研究主要针对丝制品成品样本档案的保护,而开发出成本低廉、制备简单、安全无害的新型抗菌防霉无机纳米保护剂。实验首先成功得到具有优良抗菌能力的Ag@TiO2复合无机纳米保护剂,负载的Ag纳米颗粒尺寸仅4 nm。之后,针对保护剂亲水性、分散性及产物颜色等方面进行了方法和技术的改进,从而得到Ag/TiO2@SiO2复合无机纳米保护剂,SiO2薄膜厚度约2 nm。经过定量实验测试,证明喷涂有0.5 g/L该保护剂的丝制品样本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细菌减少率分别是99.02%和98.92%;经过定性实验,证明该保护剂具有明显的抗霉菌能力。该保护剂的优势主要在于:适用范围广、制备及使用方法简捷、易于保存、成本极低,且对人体安全无害,不需要时易于清除,具有良好的"可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制品保护 抗菌剂 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构建“数字化”档案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梅 《无线互联科技》 2011年第2期58-59,共2页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信息化的社会中,人们从事的生产、经营、建设、管理以及科学研究等活动越来越复杂,人们对各类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越离不开信息服务,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信息化的社会中,人们从事的生产、经营、建设、管理以及科学研究等活动越来越复杂,人们对各类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越离不开信息服务,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推广应用使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有增长活力的部门和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也赋予了档案"数字化"建设重要的地位,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应用的日新月异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档案"数字化"建设。档案工作的数字化建设也是顺应潮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举措、新要求。档案作为一种原生的信息资源,其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建 “数字化”档案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互联网档案创新工作
8
作者 陈梅 《无线互联科技》 2011年第1期25-26,共2页
如何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不断创新档案服务手段,积极主动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是每一位档案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在信息社会中,档案工作者就是要通过互联网络加强各项事务管理,为用户提供服务,并提升档案管理现... 如何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不断创新档案服务手段,积极主动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是每一位档案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在信息社会中,档案工作者就是要通过互联网络加强各项事务管理,为用户提供服务,并提升档案管理现代化程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二个方面考虑如何加强互联网档案创新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档案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丝绸纹样漫谈
9
作者 杨韫 《江苏丝绸》 2024年第1期49-50,共2页
中国丝绸纹样从新石器时期到明清经历数千年,在漫长发展进程中,既是统一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不同样态,在历朝历代均有所扬弃、演变和发展。纹样作为丝绸面料的装饰花纹,是其精神中最直观、易辨认的元素。民国时... 中国丝绸纹样从新石器时期到明清经历数千年,在漫长发展进程中,既是统一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不同样态,在历朝历代均有所扬弃、演变和发展。纹样作为丝绸面料的装饰花纹,是其精神中最直观、易辨认的元素。民国时期丝绸业大力发展,新型原料、先进机器设备的引进,丝织、染色技术的进步,使得丝绸在品种与花色上更为丰富饱满,突破了中国丝绸纹样几千年来自成体系的发展模式,由传统向现代蜕变。民国丝绸纹样既有源于中国传统纹样的继承,又有借鉴西方、日本的创新,总体呈现了兼容并蓄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业 丝绸纹样 新石器时期 机器设备 新型原料 丝绸面料 中国传统纹样 染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民被面”的重现江湖
10
作者 董文弢 《江苏丝绸》 2025年第1期47-49,共3页
2023年“6.9国际档案日”,中国丝绸档案馆举办的“拾遗与回响:东吴丝织厂百年档案文献展”开幕仪式上,92岁的原东吴丝织厂老厂长陈惠卿接受记者采访的一段视频在网络上火了。与他一起出圈的,还有东吴厂的一件织锦百子被面(见图1、图2、... 2023年“6.9国际档案日”,中国丝绸档案馆举办的“拾遗与回响:东吴丝织厂百年档案文献展”开幕仪式上,92岁的原东吴丝织厂老厂长陈惠卿接受记者采访的一段视频在网络上火了。与他一起出圈的,还有东吴厂的一件织锦百子被面(见图1、图2、图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丝绸 档案文献 档案馆 国际档案日 拾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