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州地区有关南黄海6.1级地震的前兆异常特征及预报检验 被引量:1
1
作者 殷世林 《地震学刊》 CSCD 1997年第2期54-60,共7页
根据对南黄海6.1级地震前,苏州地区1995年9月~1996年10月以地下水动态、地下水化学为主的前兆异常的分析,预报了这次地震。
关键词 地下水动态 地下水化学 异常特征 地震预报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多震区建筑物抗震能力——保证地震安全的最佳选择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旻 曹辉 +1 位作者 宋峰 卢振恒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0-112,共3页
目前,地震预报远未成熟而达到实用化阶段。造成人员生命和财产严重损失的是建筑设施等的倒塌和破坏。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最佳选择是要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这里介绍目前得到迅速发展并在世界各地重要建筑上得到广泛应用而具有防震... 目前,地震预报远未成熟而达到实用化阶段。造成人员生命和财产严重损失的是建筑设施等的倒塌和破坏。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最佳选择是要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这里介绍目前得到迅速发展并在世界各地重要建筑上得到广泛应用而具有防震减灾实效的抗震技术———建筑隔震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破坏 地震安全 建筑隔震技术 抗震防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防震问题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曹辉 宋峰 +1 位作者 孙旻 卢振恒 《灾害学》 CSCD 2004年第z1期61-66,共6页
城市防震的首要问题是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同时应考虑火灾、危险物品的溢泄等次生灾害问题。另一方面是科学有效地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系统、通信系统、生命线设施系统、物资交流系统、城市开阔空间、防灾活动中心体系建设和推进现有市区... 城市防震的首要问题是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同时应考虑火灾、危险物品的溢泄等次生灾害问题。另一方面是科学有效地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系统、通信系统、生命线设施系统、物资交流系统、城市开阔空间、防灾活动中心体系建设和推进现有市区的改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抗震防灾 基础设施 工程抗震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逸出气CO_2的有感小震前兆异常及预报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殷世林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76-79,共4页
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内断层逸出气CO2的主要观测状态与观测方法。给出了苏州地区近4年来5次有感小震群前断层逸出气CO2的前兆异常特征与典型图像,总结了它的灵敏性及其时、空、强的规律性,分析了它的超前时间、异常幅度、有效监测范围等特... 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内断层逸出气CO2的主要观测状态与观测方法。给出了苏州地区近4年来5次有感小震群前断层逸出气CO2的前兆异常特征与典型图像,总结了它的灵敏性及其时、空、强的规律性,分析了它的超前时间、异常幅度、有效监测范围等特征及其对地震预报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逸出气CO2 前兆异常 地震预报 地震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粗上细的苏20新井结构及其监测效能分析
5
作者 殷世林 富鸿 花晶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65-570,共6页
本文介绍了苏20新井下粗上细结构及成井工艺,其中上部套管内径为146mm,下部套管内径为180mm。对其监测效能进行了分析,并从日潮差、峰谷出现时间、M_2波潮汐因子等角度比较不同井孔结构的响应能力。同时,对地震系统今后建井给出了借鉴... 本文介绍了苏20新井下粗上细结构及成井工艺,其中上部套管内径为146mm,下部套管内径为180mm。对其监测效能进行了分析,并从日潮差、峰谷出现时间、M_2波潮汐因子等角度比较不同井孔结构的响应能力。同时,对地震系统今后建井给出了借鉴性的建议,即按下粗上细新结构、新工艺施工成井,提高地震观测井对地壳应力应变的响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测井结构 水位日潮差 监测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