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中医证型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差异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殷美琦 刘元君 +3 位作者 牟宗平 金丽娟 江国荣 黄菲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1-7,I0001,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肠道菌群差异。方法选择住院T2DM患者200例,按中医证型分为阴虚热盛证40例,湿热困脾证33例,气阴两虚证103例,阴阳两虚证24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26名作为健康对照,收集临床资料,采集血清标本测...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肠道菌群差异。方法选择住院T2DM患者200例,按中医证型分为阴虚热盛证40例,湿热困脾证33例,气阴两虚证103例,阴阳两虚证24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26名作为健康对照,收集临床资料,采集血清标本测定糖脂代谢等指标,采集粪便标本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测序。采用R 3.4.1软件分析肠道菌群组成和Alpha、Beta多样性指标,并进行差异性分析,使用LEfSe方法挖掘不同证型标志肠菌并分析与临床指标相关性,PICRUSt预测肠道菌群功能变化特征。结果T2DM各证候组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的比例均低于健康对照组。与健康人群相比,T2DM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P<0.05),湿热困脾证肠道菌群多样性最低。Venn图分析发现T2DM气阴两虚证有70个独有OTUs,阴虚热盛证、湿热困脾证和阴阳两虚证独有的OTUs分别是13、4和8个。MRPP分析显示T2DM不同证候肠道菌群结构组间差异大于组内差异(P<0.05)。属水平物种显著性差异分析显示,4种证候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菌属共有16种。LEfSe分析显示在T2DM的4种证候中,阴阳两虚证多样性最突出,拥有8种代表菌,其次是气阴两虚证及阴虚热盛证,各有2种代表菌;代表菌与临床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与病程、体质量指数(BMI)、脂代谢指标等存在相关性;湿热困脾证贯穿糖尿病全程,与各证型存在重叠,无代表菌群。菌群基因功能预测也证实4种不同证候肠道菌群功能在糖类物质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途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T2DM患者存在菌群结构差异,可能影响着糖尿病病程进展及不同中医证候的发生、发展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中医证候 肠道菌群 16S rRNA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黄连调控β细胞甜味受体通路对胰岛素分泌紊乱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涵艺 李杰 +5 位作者 陆荣欣 季亚男 宋秀道 宗阳 周梁 江国荣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52-1657,共6页
目的研究黄芩-黄连药对对胰岛素分泌的调节作用及其对甜味受体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内实验,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建立糖尿病前期大鼠模型,黄芩-黄连药对干预14 d后进行口服糖耐量实验(OGTT)及测定OGTT各时间点血清胰岛素水平... 目的研究黄芩-黄连药对对胰岛素分泌的调节作用及其对甜味受体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内实验,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建立糖尿病前期大鼠模型,黄芩-黄连药对干预14 d后进行口服糖耐量实验(OGTT)及测定OGTT各时间点血清胰岛素水平,采用稳态模型法计算大鼠胰岛素抵抗(IR)指数;HPLC测定血清中3-脱氧葡萄糖醛酮(3DG)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胰腺组织甜味受体信号通路蛋白表达。体外实验,采用MTT法检测大鼠血清对INS-1细胞活性的影响,通过3DG诱导建立胰岛功能受损的INS-1细胞模型,黄芩-黄连药对含药血清进行干预,采用ELISA法检测INS-1细胞在低糖和高糖刺激下的胰岛素分泌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INS-1细胞甜味受体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体内实验,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FBG值、FINS值、IR指数、糖负荷后各时间点血糖值均提高(P<0.05,P<0.01),糖负荷30 min血清胰岛素值降低(P<0.01),糖负荷60 min血清胰岛素值升高(P<0.01),血清3DG含量升高(P<0.05),胰腺组织甜味受体信号通路T1R2、T1R3、PLCβ2和TRPM5蛋白表达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芩-黄连组上述指标均有改善(P<0.05,P<0.01)。体外实验,10%和20%黄芩-黄连药对含药血清对INS-1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在低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增加(P<0.01),高糖刺激下减少(P<0.05),细胞T1R2、T1R3、PLCβ2和TRPM5蛋白表达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芩-黄连组上述指标均有改善(P<0.05,P<0.01)。结论黄芩-黄连药对对胰岛素分泌紊乱的调节作用与其调控β细胞甜味受体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黄连 甜味受体 胰岛素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和小鼠胃平滑肌细胞的分离、鉴定及原代培养
3
作者 黄佳怡 陈琼 +4 位作者 杨子龙 宗阳 张露蓉 王斐 袁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25年第8期1658-1664,共7页
目的:建立大鼠和小鼠胃平滑肌细胞的分离、鉴定、原代培养及评价方法。方法:取SD大鼠和C57BL/6小鼠各30只,分别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进行3次平行实验,无菌条件下分离原代胃平滑肌细胞。采用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与蛋白印迹等方法对分... 目的:建立大鼠和小鼠胃平滑肌细胞的分离、鉴定、原代培养及评价方法。方法:取SD大鼠和C57BL/6小鼠各30只,分别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进行3次平行实验,无菌条件下分离原代胃平滑肌细胞。采用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与蛋白印迹等方法对分离的细胞进行鉴定,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纯度,台盼蓝拒染法评价复苏后的细胞活力。结果:分离的大鼠和小鼠原代胃平滑肌细胞呈梭形或多边形;免疫荧光与蛋白印迹结果显示大鼠和小鼠胃平滑肌细胞均能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大鼠胃平滑肌细胞中阳性表达率为99.6%,小鼠胃平滑肌细胞中阳性表达率为97.4%。冻存后复苏的大鼠和小鼠胃平滑肌细胞的活细胞率可以达到97%以上。结论:本研究建立了稳定、可靠的大鼠和小鼠原代胃平滑肌细胞分离培养方法与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平滑肌细胞 鉴定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原代培养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