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州新“吴门医派”以络从“湿”治痹探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尤君怡 梁国强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0-173,共4页
痹症又称"痹证""痹病""风湿病"等。依止叶天士"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的络病理论为基,从吴地多"湿"邪的特点为源,据《临证指南医案》探讨苏州新"吴门医派"治疗痹证的"... 痹症又称"痹证""痹病""风湿病"等。依止叶天士"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的络病理论为基,从吴地多"湿"邪的特点为源,据《临证指南医案》探讨苏州新"吴门医派"治疗痹证的"湿邪致病学说"。初识辨证痹病之虚实,治法之中,风易驱,寒可散,热能清,唯湿难除,唯虚难补。深深体悟到叶天士通络治痹之法,于学术多有建树,于传承者启发良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门医派 叶天士 络病理论 从络治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花蛇舌草抗炎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李曼 张露蓉 +2 位作者 金顺琪 侯文跃 梁国强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8期2535-2540,共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实验研究验证探究白花蛇舌草潜在的抗炎靶点。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符合条件的活性成分及相关作用靶点,并取得成分靶点和抗炎靶点的交集,构建靶点间的PPI网络图,Metascape平台...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实验研究验证探究白花蛇舌草潜在的抗炎靶点。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符合条件的活性成分及相关作用靶点,并取得成分靶点和抗炎靶点的交集,构建靶点间的PPI网络图,Metascape平台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AutoDock软件对关键成分及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通过小鼠耳缘肿胀和扭体实验模型,进行药效学观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网络药理学涉及部分关键靶点。结果:共筛得相关活性成分6个,匹配到相关靶点信息173个,获得成分和疾病交集靶点99个,潜在治疗靶点有AKT1、IL-6、TNF、VEGFA、PTGS2等,主要参与TNF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β-谷甾醇,Poriferasterol、2-methoxy-3-methyl-9,10-anthraquinone、豆甾醇与靶点结合性较强。动物实验验证了白花蛇舌草干预后可减轻小鼠耳肿胀度和减少扭体次数,降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因子水平。结论:白花蛇舌草具有抗炎效应,主要与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等因子有关,网络药理学结果还显示白花蛇舌草中β-谷甾醇、Poriferasterol、2-methoxy-3-methyl-9,10-anthraquinone和豆甾醇等成分可能通过AKT1、IL-6、TNF、VEGFA等关键靶点作用于TNF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蛇舌草 抗炎 网络药理学 靶点 作用机制 分子对接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和小鼠胃平滑肌细胞的分离、鉴定及原代培养
3
作者 黄佳怡 陈琼 +4 位作者 杨子龙 宗阳 张露蓉 王斐 袁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58-1664,共7页
目的:建立大鼠和小鼠胃平滑肌细胞的分离、鉴定、原代培养及评价方法。方法:取SD大鼠和C57BL/6小鼠各30只,分别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进行3次平行实验,无菌条件下分离原代胃平滑肌细胞。采用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与蛋白印迹等方法对分... 目的:建立大鼠和小鼠胃平滑肌细胞的分离、鉴定、原代培养及评价方法。方法:取SD大鼠和C57BL/6小鼠各30只,分别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进行3次平行实验,无菌条件下分离原代胃平滑肌细胞。采用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与蛋白印迹等方法对分离的细胞进行鉴定,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纯度,台盼蓝拒染法评价复苏后的细胞活力。结果:分离的大鼠和小鼠原代胃平滑肌细胞呈梭形或多边形;免疫荧光与蛋白印迹结果显示大鼠和小鼠胃平滑肌细胞均能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大鼠胃平滑肌细胞中阳性表达率为99.6%,小鼠胃平滑肌细胞中阳性表达率为97.4%。冻存后复苏的大鼠和小鼠胃平滑肌细胞的活细胞率可以达到97%以上。结论:本研究建立了稳定、可靠的大鼠和小鼠原代胃平滑肌细胞分离培养方法与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平滑肌细胞 鉴定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原代培养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钙粘蛋白异常表达与支气管哮喘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陶羽 刘兆国 +8 位作者 季律 王燕 王晓钰 包凯帆 王璨 于曦 刘海亮 洪敏 江国荣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33-1336,共4页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呼吸系统疾病,多种因素介导该病的发生与发展,其中尤以E-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的异常表达最为关键。研究发现,Ecad是一种重要的细胞黏附分子,其主要功能在于维持细胞之间的结构完整性以及...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呼吸系统疾病,多种因素介导该病的发生与发展,其中尤以E-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的异常表达最为关键。研究发现,Ecad是一种重要的细胞黏附分子,其主要功能在于维持细胞之间的结构完整性以及参与改善气道的重塑和免疫功能的修复。进一步研究表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气道上皮细胞其粘膜屏障功能常常遭受破坏,且黏膜分子E-cad的表达明显降低,这表明E-cad的异常表达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生。该文对近年来E-cad的异常表达与支气管哮喘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对E-cad异常表达介导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进行概述,并对靶向E-cad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策略进行探讨,为临床的后续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钙粘蛋白 支气管哮喘 气道上皮细胞 黏附分子 异常表达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中医证型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差异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殷美琦 刘元君 +3 位作者 牟宗平 金丽娟 江国荣 黄菲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1-7,I0001,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肠道菌群差异。方法选择住院T2DM患者200例,按中医证型分为阴虚热盛证40例,湿热困脾证33例,气阴两虚证103例,阴阳两虚证24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26名作为健康对照,收集临床资料,采集血清标本测...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肠道菌群差异。方法选择住院T2DM患者200例,按中医证型分为阴虚热盛证40例,湿热困脾证33例,气阴两虚证103例,阴阳两虚证24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26名作为健康对照,收集临床资料,采集血清标本测定糖脂代谢等指标,采集粪便标本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测序。采用R 3.4.1软件分析肠道菌群组成和Alpha、Beta多样性指标,并进行差异性分析,使用LEfSe方法挖掘不同证型标志肠菌并分析与临床指标相关性,PICRUSt预测肠道菌群功能变化特征。结果T2DM各证候组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的比例均低于健康对照组。与健康人群相比,T2DM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P<0.05),湿热困脾证肠道菌群多样性最低。Venn图分析发现T2DM气阴两虚证有70个独有OTUs,阴虚热盛证、湿热困脾证和阴阳两虚证独有的OTUs分别是13、4和8个。MRPP分析显示T2DM不同证候肠道菌群结构组间差异大于组内差异(P<0.05)。属水平物种显著性差异分析显示,4种证候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菌属共有16种。LEfSe分析显示在T2DM的4种证候中,阴阳两虚证多样性最突出,拥有8种代表菌,其次是气阴两虚证及阴虚热盛证,各有2种代表菌;代表菌与临床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与病程、体质量指数(BMI)、脂代谢指标等存在相关性;湿热困脾证贯穿糖尿病全程,与各证型存在重叠,无代表菌群。菌群基因功能预测也证实4种不同证候肠道菌群功能在糖类物质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途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T2DM患者存在菌群结构差异,可能影响着糖尿病病程进展及不同中医证候的发生、发展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中医证候 肠道菌群 16S rRNA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仙汤“仙灵脾-知母”药对的中医阴阳平衡理论视角探讨中药抗骨质疏松机制研究策略 被引量:23
6
作者 沈晓峰 梁国强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42-1545,1560,共5页
中药验方二仙汤治疗骨质疏松症以其不良反应少、标本兼治等特点,已成为临床常用方药。成骨-破骨细胞耦联的骨稳态与中医“阴阳平衡”理论具有微妙的关联性,骨质疏松发病的根本机制即为骨稳态失衡。既往的研究发现二仙汤之“仙灵脾-知母... 中药验方二仙汤治疗骨质疏松症以其不良反应少、标本兼治等特点,已成为临床常用方药。成骨-破骨细胞耦联的骨稳态与中医“阴阳平衡”理论具有微妙的关联性,骨质疏松发病的根本机制即为骨稳态失衡。既往的研究发现二仙汤之“仙灵脾-知母”药对配伍很可能通过“平衡阴阳”改善骨质疏松,是其抗骨质疏松过程中所隐含的规律性特征与辨证施治内涵体现。依托中医阴阳学说诠释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在骨稳态中的阴阳属性,基于二仙汤“仙灵脾-知母”药对的中医阴阳平衡理论视角探讨抗骨质疏松机制研究的策略,阐明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应用特点,可为阐释药对配伍规律的科学内涵及优化组方的应用提供重要支撑,也可为其他药对的现代研究提供探索性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仙汤 仙灵脾-知母 阴阳平衡 骨质疏松 研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芹菜素防治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宋秀道 马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86-390,395,共6页
本文拟整合目前关于芹菜素用于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和肥胖的研究成果,重点强调芹菜素可作用于β细胞、脂肪细胞、肝细胞以及骨骼肌细胞上的各种分子靶点,调节不同的信号转导,而保护β细胞功能和改善外... 本文拟整合目前关于芹菜素用于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和肥胖的研究成果,重点强调芹菜素可作用于β细胞、脂肪细胞、肝细胞以及骨骼肌细胞上的各种分子靶点,调节不同的信号转导,而保护β细胞功能和改善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对进一步开发芹菜素衍生的一些功能性食物作为糖尿病的替代疗法具有指导意义。同时讨论芹菜素药理作用研究中存在的争议,以及后续研究中需要加强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素 2型糖尿病 信号转导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清除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
8
作者 朱晓静 石俊 +1 位作者 汤海林 周梁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14-1418,共5页
随着生活方式的快速转变,我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趋势日益严峻,已成为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对该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最新的共识声明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更名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其定义从原有的排除性诊断转变... 随着生活方式的快速转变,我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趋势日益严峻,已成为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对该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最新的共识声明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更名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其定义从原有的排除性诊断转变为包含性诊断。这一调整不仅提高了临床诊断效率,还进一步凸显了代谢紊乱在MAFLD进展中的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对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介导的胰岛素清除机制的深入研究,胰岛素清除在MAFLD发生与发展中的重要性愈发显现。本文综述了胰岛素清除在MAFLD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胰岛素清除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间质转化与哮喘气道重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9
作者 魏盼 李恋曲 +4 位作者 吴鹏 贾志荣 王晓钰 洪敏 江国荣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00-603,共4页
支气管哮喘是一类以气道重塑为病理基础的呼吸道疾病,反复的炎性浸润与组织损伤修复可导致气道重塑,目前有关气道重塑形成的机制尚不全面。研究表明,上皮间质转化在气道重塑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气道上皮可通过分泌多种因... 支气管哮喘是一类以气道重塑为病理基础的呼吸道疾病,反复的炎性浸润与组织损伤修复可导致气道重塑,目前有关气道重塑形成的机制尚不全面。研究表明,上皮间质转化在气道重塑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气道上皮可通过分泌多种因子及信号通路诱发间质转化,进而导致哮喘气道重塑。该文对上皮间质转化与哮喘气道重塑之间的研究进行综述,为临床后续哮喘治疗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重塑 上皮间质转化 哮喘 结构蛋白 表型转化 气道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指蛋白A20在过敏性哮喘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袁为远 包凯帆 +4 位作者 贾志荣 王晓钰 郑劼 洪敏 江国荣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07-611,共5页
锌指蛋白A20(也称TNFAIP3)是一种可在多种炎症条件,如LPS、IL-1、TNF-α等刺激下,被激活的具有去泛素化和泛素化双重功能的胞质蛋白。目前,A20被认为是NF-κB的负调控因子,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最新研究表明,A20参与了过敏性哮喘的发生和... 锌指蛋白A20(也称TNFAIP3)是一种可在多种炎症条件,如LPS、IL-1、TNF-α等刺激下,被激活的具有去泛素化和泛素化双重功能的胞质蛋白。目前,A20被认为是NF-κB的负调控因子,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最新研究表明,A20参与了过敏性哮喘的发生和发展。因此,该文对A20的起源、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过敏性哮喘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过敏性哮喘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0 NF-κB抑制因子 过敏性哮喘 炎症 免疫调节 过敏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黄连调控β细胞甜味受体通路对胰岛素分泌紊乱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涵艺 李杰 +5 位作者 陆荣欣 季亚男 宋秀道 宗阳 周梁 江国荣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52-1657,共6页
目的研究黄芩-黄连药对对胰岛素分泌的调节作用及其对甜味受体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内实验,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建立糖尿病前期大鼠模型,黄芩-黄连药对干预14 d后进行口服糖耐量实验(OGTT)及测定OGTT各时间点血清胰岛素水平... 目的研究黄芩-黄连药对对胰岛素分泌的调节作用及其对甜味受体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内实验,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建立糖尿病前期大鼠模型,黄芩-黄连药对干预14 d后进行口服糖耐量实验(OGTT)及测定OGTT各时间点血清胰岛素水平,采用稳态模型法计算大鼠胰岛素抵抗(IR)指数;HPLC测定血清中3-脱氧葡萄糖醛酮(3DG)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胰腺组织甜味受体信号通路蛋白表达。体外实验,采用MTT法检测大鼠血清对INS-1细胞活性的影响,通过3DG诱导建立胰岛功能受损的INS-1细胞模型,黄芩-黄连药对含药血清进行干预,采用ELISA法检测INS-1细胞在低糖和高糖刺激下的胰岛素分泌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INS-1细胞甜味受体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体内实验,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FBG值、FINS值、IR指数、糖负荷后各时间点血糖值均提高(P<0.05,P<0.01),糖负荷30 min血清胰岛素值降低(P<0.01),糖负荷60 min血清胰岛素值升高(P<0.01),血清3DG含量升高(P<0.05),胰腺组织甜味受体信号通路T1R2、T1R3、PLCβ2和TRPM5蛋白表达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芩-黄连组上述指标均有改善(P<0.05,P<0.01)。体外实验,10%和20%黄芩-黄连药对含药血清对INS-1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在低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增加(P<0.01),高糖刺激下减少(P<0.05),细胞T1R2、T1R3、PLCβ2和TRPM5蛋白表达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芩-黄连组上述指标均有改善(P<0.05,P<0.01)。结论黄芩-黄连药对对胰岛素分泌紊乱的调节作用与其调控β细胞甜味受体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黄连 甜味受体 胰岛素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法探寻清宣止咳颗粒治疗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活性化合物 被引量:18
12
作者 宗阳 姚卫峰 +1 位作者 单进军 汪受传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4期477-483,共7页
目的:探寻清宣止咳颗粒治疗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活性化合物。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清宣止咳颗粒中桑叶、薄荷、苦杏仁、桔梗、白芍、枳壳,陈皮、紫菀、甘草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UniProt、Gene... 目的:探寻清宣止咳颗粒治疗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活性化合物。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清宣止咳颗粒中桑叶、薄荷、苦杏仁、桔梗、白芍、枳壳,陈皮、紫菀、甘草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UniProt、GeneCards等数据库查询靶点对应的基因,进而运用Cytoscape 3.7.2构建化合物-靶点(基因)网络,通过DAVID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结果:化合物-靶点网络包含141个化合物和相应靶点292个,关键靶点涉及PTGS2、ESR1、HSP90AA1、CALM1、AR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339个(P<0.05),其中生物过程(BP)条目244个,细胞组成(CC)条目33个,分子功能(MF)条目62个。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96条信号通路(P<0.05),涉及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等核心化合物与新冠病毒的亲和力与推荐用药相似。结论:清宣止咳颗粒中的有效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作用于PTGS2、HSP90AA1、ESR1等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从而抑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宣止咳颗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槲皮素 山柰酚 木犀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N/AdipoR1/AMPK信号通路探讨滋肾丸对老年糖尿病大鼠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蒋春波 陆而立 梁国强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6-44,I0025,共10页
目的研究滋肾丸对D-半乳糖联合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老年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骨骼肌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改善作用。方法取D-半乳糖联合STZ构建成功的30只老年DM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 目的研究滋肾丸对D-半乳糖联合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老年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骨骼肌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改善作用。方法取D-半乳糖联合STZ构建成功的30只老年DM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模型组、二甲双胍组(0.25 g·kg-1)和滋肾丸组(相当于28.0 g生药·kg-1),另取同批10只大鼠为对照组。对照组与模型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余各组予对应药物剂量灌胃,连续干预7周。末次给药后,测量计算腓肠肌指数;按对应试剂盒的说明流程分别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以及血清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ALT)、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AST)、脂联素(Adiponectin,APN)、瘦素(Leptin,LP)、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水平和骨骼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单磷酸腺苷(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和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活性,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和AMP/ATP比率;利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过碘酸-希夫(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法和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骨骼肌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骨骼肌组织中胰岛素信号通路、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如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R)、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IRS-1)、磷酸化IRS-1(p-IRS-1)、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总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磷酸化AKT(p-AKT)、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4,GLUT4),脂联素受体1(Adiponectin receptor 1,AdipoR1)、AdipoR2、AMPK、磷酸化AMPK(p-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 alpha,PGC-1α)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eal-time PCR)法检测它们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大鼠腓肠肌指数、FINS和血清LDL-C、APN以及骨骼肌SOD、GSH、AMP、ATP、AMP/ATP显著降低(P<0.01或P<0.001),FBG、HOMA-IR和血清TG、TC、HDL-C、ALT、AST、LP、TNF-α及骨骼肌MDA显著升高(均P<0.001);PAS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的大鼠骨骼肌大量肌纤维染色明显变浅、Ⅰ型和Ⅱ型肌纤维着色分辨深浅难辨;TEM结果显示模型组的大鼠骨骼肌细胞胞内局部轻度水肿,肌纤维排列局部紊乱、断裂,线粒体部分水肿,嵴减少,膜内基质变淡。模型组的大鼠骨骼肌组织p-IRS-1、PI3K、p-AKT、GLUT4、AdipoR1、p-AMPK、PGC-1α蛋白和IR、IRS-1、PI3K、AKT、GLUT4、APN、AdipoR1、AMPK、PGC-1αmRNA表达均显著下调(均P<0.001),且p-AKT/AKT和p-AMPK/AMPK蛋白表达比率也显著和明显降低(P<0.001和P<0.05)。经二甲双胍和滋肾丸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以及滋肾丸组腓肠肌指数、FINS和血清LDL-C、APN以及骨骼肌组织AMP、ATP、AMP/ATP显著升高(P<0.01或P<0.001),FBG、HOMA-IR和血清TG、TC、HDL-C、ALT、AST、LP、TNF-α及骨骼肌MDA明显或显著降低(P<0.05或P<0.01或P<0.001),PAS染色结果显示二甲双胍组和滋肾丸组的大鼠骨骼肌Ⅱ型肌纤维均有所增多且Ⅰ型和Ⅱ型肌纤维差别明显;TEM结果显示二甲双胍组和滋肾丸组的大鼠骨骼肌胞内和线粒体水肿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二甲双胍组以及滋肾丸组p-IRS-1、PI3K、p-AKT、GLUT4、AdipoR1、PGC-1α蛋白和IR、IRS-1、PI3K、AKT、GLUT4、APN、AdipoR1、AMPK、PGC-1αmRNA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或P<0.01或P<0.001),p-AKT/AKT蛋白表达比率显著升高(P<0.001)且滋肾丸组p-AMPK/AMPK蛋白表达比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滋肾丸能够改善糖脂代谢紊乱老年DM大鼠骨骼肌IR,其机制可能与增强骨骼肌PI3K/AKT信号通路、增加机体循环APN浓度和上调骨骼肌AdipoR1的表达并激活其下游AMPK/PGC1-α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肾丸 老年糖尿病 APN/AdipoR2/AMPK途径 骨骼肌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合剂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大鼠结肠miRNA表达谱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萌 吴婷婷 +4 位作者 丁姮月 梁国强 杨欣 张培培 孙宏文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71-2080,共10页
目的观察微小核糖核酸(Micro-ribonucleic acid,miRNA)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arrhea,IBS-D)大鼠和健脾合剂治疗后的大鼠结肠组织中表达的差异,预测健脾合剂治疗IBS-D过程中参与的miRNA及对应的基因,为寻找IB... 目的观察微小核糖核酸(Micro-ribonucleic acid,miRNA)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arrhea,IBS-D)大鼠和健脾合剂治疗后的大鼠结肠组织中表达的差异,预测健脾合剂治疗IBS-D过程中参与的miRNA及对应的基因,为寻找IBS-D的潜在治疗靶点提供基础。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中药组,每组8只。模型组与中药组均采用急慢性刺激法+番泻叶灌胃制造IBS-D模型,中药组于造模后予以健脾合剂灌胃,连续14天;观察并记录大鼠一般情况、体重及粪便Bristol积分;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对各组大鼠结肠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的miRNA并进行映射;对筛选出的共同miRNA对应的靶基因进行GO(Gene oncology)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大鼠体重显著增加(P<0.01),粪便Bristol积分明显下降(P<0.01),结肠组织病理损伤减轻。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差异表达的基因共109个,其中80个上调,29个下调。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差异表达的基因共109个,其中19个上调,90个下调。对两次比较的基因进行映射发现,模型组中有74个miRNA升高而7个降低,这些miRNA的变化均在中药干预后得到逆转。对靶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健脾合剂作用于大鼠后主要参与突触囊泡定位与转运,胞质运输、生长性发育负调控、糖运输等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Wnt、Hippo、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氧毒素、环磷酸腺苷(cyclic AMP,cAMP)等通路被富集。结论健脾合剂干预治疗后,IBS-D相关的miRNA表达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健脾合剂可能通过调控MAPK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等在治疗IBS-D过程中发挥保护作用。筛选核心基因和预测与之相互作用的miRNA为IBS-D发病机制和健脾合剂治疗靶点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学 健脾合剂 IBS-D MAP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瘀护膜剂调控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对RE模型大鼠食管黏膜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徐心怡 杨欣 +4 位作者 梁国强 朱惠萍 黄雪 王爱民 孙宏文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5-322,共8页
目的从食管黏膜屏障修复的角度,探讨祛瘀护膜剂对反流性食管炎(RE)模型大鼠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信号通路的影响,揭示祛瘀护膜剂治疗RE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空... 目的从食管黏膜屏障修复的角度,探讨祛瘀护膜剂对反流性食管炎(RE)模型大鼠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信号通路的影响,揭示祛瘀护膜剂治疗RE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祛瘀护膜剂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均使用“4.2 mm幽门夹+2/3胃底结扎术”方法建立RE大鼠模型,空白组及模型组予淀粉+蒸馏水,祛瘀护膜剂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祛瘀护膜剂0.54、1.62、4.86 g·kg^(-1),西药组予铝镁加混悬液,灌胃给药14 d。第15天采血后处死大鼠并取出食管组织。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食管组织中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情况,HE染色光镜下观察食管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Caspase-1、IL-1β、IL-18水平及食管组织中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及祛瘀护膜剂中、高剂量组血清Caspase-1、IL-1β、IL-18水平及食管组织中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0.001)。与西药组比较,祛瘀护膜剂高剂量组食管组织中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血清Caspase-1水平显著下降(P<0.001)。结论祛瘀护膜剂通过抑制NLRP3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下调Caspase-1的表达,降低IL-1β、IL-18水平,拮抗食管炎症反应,从而改善食管上皮损伤进而修复食管黏膜,促进大鼠RE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瘀护膜剂 反流性食管炎 NLRP3 CASPASE-1 食管黏膜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肾丸对肾盂肾炎大鼠Toll样受体及其下游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梁国强 金伟民 +1 位作者 倪道磊 蒋春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914-1917,共4页
目的:观察滋肾丸对肾盂肾炎大鼠肾脏和尿路组织Toll样受体4(TLR4)、Toll样受体5(TLR5)及其下游信号转导通路髓样分化蛋白MYD88,以及MYD88非依赖型途径激活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改善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肾盂肾炎大鼠模型,... 目的:观察滋肾丸对肾盂肾炎大鼠肾脏和尿路组织Toll样受体4(TLR4)、Toll样受体5(TLR5)及其下游信号转导通路髓样分化蛋白MYD88,以及MYD88非依赖型途径激活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改善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肾盂肾炎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滋肾丸组、左氧氟沙星组,另设假手术组(n=10),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灌胃纯净水,其他各组大鼠分别灌胃相应的药物,干预30 d,30 d后处死大鼠,双抗夹心法(ELISA)检测大鼠膀胱尿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 A)和尿道黏膜组织中IL-4、IL-6、IL-10的含量。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和尿路黏膜组织中TLR4、TLR5、MYD88、NF-κB蛋白表达。结果:(1)模型组大鼠尿SIg A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01)。滋肾丸组高于模型组(P<0.05)。左克组低于模型组高于假手术组,均无统计学差异。(2)模型组尿路黏膜组织中IL-4、IL-6、IL-10的含量均高于假手术组,与其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个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IL-4、IL-6、IL-10含量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大鼠尿路黏膜和肾脏组织中,模型组TLR4、TLR4、My D88、NF-κB蛋白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与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TLR4、TLR4、My D88、NF-κB蛋白表达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上调TLR4、TLR5及My D88的表达,进而上调NF-κB的表达而引起炎性反应,可能为肾盂肾炎疾病进展的原因,滋肾丸可能下调TLR4、TLR5及My D88的表达,影响下游的炎性因子,促进刺激免疫系统分泌SIg A,对肾盂肾炎疾病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肾丸 肾盂肾炎 TLR4 TLR5 MY D88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实验验证黄芪抗肝癌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庄耀隆 姚霏 +2 位作者 侯文跃 张露蓉 宋卿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3期3311-3316,共6页
目的:从细胞实验和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对肝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PubMed、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GeneCards数据库、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检索黄芪和肝癌的相关基因靶点及... 目的:从细胞实验和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对肝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PubMed、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GeneCards数据库、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检索黄芪和肝癌的相关基因靶点及活性成分。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和黄芪-肝癌作用网络。以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并以CB-DOCK平台进行分子对接。细胞实验采用MTT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增殖和蛋白表达。结果:筛选出黄芪19个有效成分,250个靶点。GO和KEGG富集分析得549个条目,145条信号通路,主要涉及调节DNA的转录,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控等。作用通路主要涉及肿瘤相关的通路,如癌症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卡波西肉瘤、PI3K-AKT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黄芪抗肝癌核心成分芒柄花黄素,毛蕊异黄酮,黄芪甲苷与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有较好的结合力。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基础上,进一步细胞实验证实黄芪水提液能有效抑制HepG2细胞增殖,下调AKT1、PI3K p110,p-AKT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黄芪能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为其应用于肝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抗肝癌机制 PI3K-AKT信号通路 网络药理学 细胞实验 靶点 拓扑分析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