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1
作者 俞皋 单斌斌 +5 位作者 邹承达 赵谈谈 高哲民 陈铭超 周玲玲 戴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48-353,共6页
目的 探讨早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对治疗GartlandⅡ、Ⅲ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123例GartlandⅡ、Ⅲ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资料,按受伤至手术时间分为早期组(≤24 h)和延期组(>24... 目的 探讨早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对治疗GartlandⅡ、Ⅲ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123例GartlandⅡ、Ⅲ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资料,按受伤至手术时间分为早期组(≤24 h)和延期组(>24 h),比较2组围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早期组手术时间[(22.9±11.3)min vs.(40.3±17.5)min,t=-6.116,P=0.000]、术中透视次数[(10.6±4.5)次vs.(17.4±5.5)次,t=-7.471,P=0.000]、住院时间[(3.3±1.0)d vs.(4.2±1.3)d,t=-3.866,P=0.000]、住院费用[(10 555.0±971.2)元vs.(10 972.4±938.9)元,t=-2.345,P=0.021]均显著少于/短于延期组。早期组解剖复位率显著高于延期组[79.0%(60/76) vs. 59.6%(28/47),χ^(2)=5.354,P=0.021]。2组患儿术后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缺血性肌挛缩、骨化肌炎、肘内外翻等严重并发症,早期组张力性水疱发生率[6.6%(5/76) vs. 23.4%(11/47),χ^(2)=7.265,P=0.007]、石膏松动发生率[22.4%(17/76)vs. 40.4%(19/47),χ^(2)=4.574,P=0.032]、针道感染发生率[2.6%(2/76)vs. 14.9%(7/47),χ^(2)=4.757,P=0.029]显著低于延期组。早期组骨折愈合时间、开始主动和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均显著早于延期组(P<0.05)。早期组术后3、6个月随访Flynn肘关节评分显著优于延期组(Z=-3.469,P=0.001;Z=-2.961,P=0.003)。结论 早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更早恢复肘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闭合复位 肱骨髁上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震荡和常规肺功能检查在儿童哮喘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黄丽珍 郝创利 +3 位作者 蒋吴君 张金红 林颖 沈美菊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96-899,共4页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脉冲震荡(IOS)和常规肺功能检查(PFT)各参数的相关性。方法以2019年5月至12月就诊的哮喘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就诊当天先行IOS后行PFT检测,分析两种不同肺功能检查方法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患儿180例,男109例、女7...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脉冲震荡(IOS)和常规肺功能检查(PFT)各参数的相关性。方法以2019年5月至12月就诊的哮喘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就诊当天先行IOS后行PFT检测,分析两种不同肺功能检查方法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患儿180例,男109例、女71例,中位年龄8岁。急性发作期5Hz时呼吸道黏性阻力R5、R5-R20(20Hz时呼吸道黏性阻力)、5Hz时电抗的绝对值(|X5|)及响应频率(Fres)显著高于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3~6岁年龄段,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R5、R5-R20、|X5|呈强相关;一秒率(FEV1/FVC)与R5、R5-R20呈强相关。在7~15岁,FEV1与R5呈中等程度相关;FEV1/FVC与R5、R20呈中等程度相关。结论IOS与PFT在哮喘儿童中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在3~6岁年龄段相关性更强。IOS能较好地反映周边小气道功能,比PFT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震荡肺功能 常规肺功能 支气管哮喘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及外周血Th1/Th2型细胞标志物与EB病毒-DNA载量的关系 被引量:25
3
作者 沈燕 陆建春 +2 位作者 冯妍 沈晨涛 蒋雯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8-322,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临床表现及外周血Th1/Th2型细胞标志物与EB病毒(EBV)-DNA载量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5月在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和苏州市吴江区儿童医院就诊的IM患儿,共纳入研究63例,根据患儿的EBV-DNA...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临床表现及外周血Th1/Th2型细胞标志物与EB病毒(EBV)-DNA载量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5月在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和苏州市吴江区儿童医院就诊的IM患儿,共纳入研究63例,根据患儿的EBV-DNA载量(中位水平),分为高载量组(31例)和低载量组(32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CD4^(+)、CD8^(+)、CD4^(+)/CD8^(+))、Th1/Th2型细胞标志物(IFN-γ、IL-4)水平及肝功能,并分析EBV-DNA载量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Th1/Th2型细胞标志物的相关性。记录患儿住院时间及转归情况。结果高载量与低载量组患儿的发热、咽峡炎、颈部淋巴结肿大、皮疹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载量组患儿的肝脾肿大、眼睑水肿发生率高于低载量组(P<0.05);高载量组患儿的CD3^(+)、CD8^(+)、AST、ALT、IL-4水平均高于低载量组,CD4^(+)、CD4^(+)/CD8^(+)、IFN-γ水平低于低载量组(P<0.05);CD3^(+)、CD8^(+)、IL-4水平与EBV-DNA载量呈正相关(P<0.05),CD4^(+)、CD4^(+)/CD8^(+)、IFN-γ水平与EBV-DNA载量呈负相关(P<0.05);高载量组患儿的住院时间较低载量组长(P<0.05);复诊时发现,高载量组患儿的EBV-DNA载量阳性例数、颈部淋巴结肿大例数均高于低载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脾肿大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患儿多出现发热、咽峡炎和颈部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症状,EBV-DNA高载量患儿临床症状更严重,免疫功能更紊乱;EBV-DNA载量及Th1/Th2型细胞标志物的检测对IM病情诊断及对病情严重程度了解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儿童 EB病毒 Th1/Th2型细胞标志物 EB病毒-DNA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构建肝癌免疫预后基因模型及初步验证 被引量:1
4
作者 谢琳玎 张远 蔡亦红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110,共11页
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和国际肿瘤基因组协作组(International Cancer Genome Consortium,ICGC)数据库收集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RNA测序信息.首先,通过非负矩阵分解(non-negative m... 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和国际肿瘤基因组协作组(International Cancer Genome Consortium,ICGC)数据库收集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RNA测序信息.首先,通过非负矩阵分解(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NMF)聚类方法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筛选出参与HCC免疫反应机制的关键基因.利用套索(the 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分析构建预后基因模型,并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方法分析生物学功能.随后,对不同风险组患者使用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ingle sample genes set enrichment analysis,ssGSEA)评估两组间免疫浸润和相关功能差异.使用“RMS”R软件包结合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以预测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最后,利用人类蛋白质图谱数据库(Human Protein Atlas,HPA)与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进行临床初步验证.总之,本文在风险评分的基础上整合患者临床特征,构建了一个可验证、可重复的列线图,为临床肿瘤患者的精准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肝癌 免疫相关基因 预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在小儿输卵管系膜囊肿诊治中的价值探讨
5
作者 陈建雷 朱杰 +2 位作者 顾志成 朱振伟 蔡鹏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68-1071,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小儿输卵管系膜囊肿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普外科接受腹腔镜治疗的25例输卵管系膜囊肿患儿临床资料,于2022年4月通过电话结合门诊及住院电子化信息系统进行...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小儿输卵管系膜囊肿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普外科接受腹腔镜治疗的25例输卵管系膜囊肿患儿临床资料,于2022年4月通过电话结合门诊及住院电子化信息系统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8(6,12)个月。收集25例患儿年龄、腹痛时间、囊肿大小、囊肿完整切除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情况、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术后有无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纳入研究的25例患儿中,年龄12(11,15)岁,腹痛时间3(1,7)d,囊肿直径5(3,8)cm,术中均完整切除囊肿,手术时间55(40,85)min,术后住院时间5(4,6)d;25例均伤口愈合良好,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单纯性输卵管系膜囊肿;术后均按时随访,复查腹部超声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探查有助于早期明确小儿输卵管系膜囊肿,同时治疗安全有效,可减少对输卵管系膜囊肿患儿生殖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系膜囊肿 腹腔镜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网膜再次脱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周永莹 卢谦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1,75,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术后视网膜再次脱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4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进行检查并确诊为RRD的患者403例403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巩膜扣带术35眼,玻璃体切割术(PPV)+玻璃体... 目的探讨影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术后视网膜再次脱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4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进行检查并确诊为RRD的患者403例403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巩膜扣带术35眼,玻璃体切割术(PPV)+玻璃体空气填充79眼,PPV+玻璃体硅油填充222眼,PPV+玻璃体硅油填充+取油术67眼。术后连续随访至少3个月。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RRD术后视网膜一次性未复位的危险因素,并应用Logistic回归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结果本组共369眼术后视网膜一次性复位,34眼未复位,一次性复位率为91.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视网膜一次性复位和未复位患者眼轴长度(AL)、手术方式、裂孔位置、裂孔大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由回归方程可知:AL≥26 mm的患者,RRD术后视网膜一次性未复位发生的风险比AL<26 mm的患者增加了4.248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AL、裂孔位置、裂孔大小、手术方式是影响RRD术后视网膜未复位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H-L检验P=0.165,ROC分析结果显示,预测RRD术后视网膜是否发生再次脱离的曲线下面积为0.892,95%CI:0.832~0.95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4%和87.3%(P<0.05)。结论AL是影响RRD术后视网膜再次脱离的独立危险因素,且由AL、裂孔位置、裂孔大小、手术方式构建的预测模型可较为精准的预测RRD术后视网膜是否发生再次脱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眼轴长度 复发性视网膜脱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后复发患儿CT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杨梅 宋文琳 +1 位作者 朱伟伟 高云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21-1124,共4页
目的探讨肠套叠患儿空气灌肠复位后复发的CT特征及影响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初诊确诊为肠套叠并采用空气灌肠复位治疗患儿。记录患儿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及CT影像学特征。采用logis... 目的探讨肠套叠患儿空气灌肠复位后复发的CT特征及影响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初诊确诊为肠套叠并采用空气灌肠复位治疗患儿。记录患儿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及CT影像学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肠套叠复发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162例患儿,其中男103例(63.58%);中位年龄2.3岁(3个月至5岁)。32例患儿(19.75%)空气灌肠成功复位后肠套叠院内复发。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患儿套叠肠管长度、套叠肠管厚度、靶形肿块征、彗星尾征、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发生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腹腔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岁(OR=2.10,95%CI=1.25~2.94,P<0.01)、肠系膜淋巴结肿大(OR=2.05,95%CI=1.07~2.68,P<0.01)及靶形肿块征(OR=3.32,95%CI=1.53~6.62,P<0.01)是肠套叠患儿空气灌肠复位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年龄>3岁、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靶形肿块征是肠套叠患儿空气灌肠复位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套叠 儿童 危险因素 复发 空气灌肠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罕见女童输卵管积水1例
8
作者 陈晨 顾志成 +1 位作者 潘晓巍 程群芳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98-1100,共3页
输卵管积水是成年女性输卵管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类,占所有输卵管疾病的10%~30%;但女童输卵管积水十分罕见,术前诊断较为困难。本文报道1例女童输卵管积水的诊治经验。
关键词 青春期 输卵管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例45,X/46,XY性染色体嵌合患儿临床表现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陈秀丽 吴海瑛 +3 位作者 付明翠 王红英 徐鸥 陈临琪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17-1424,共8页
目的·分析45,X/46,XY性染色体嵌合患儿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通过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 目的·分析45,X/46,XY性染色体嵌合患儿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通过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等方法确诊的45,X/46,XY性染色体嵌合患儿的临床表现、性激素水平、性腺病理等。结果·共有23例患儿明确诊断为45,X/46,XY性染色体嵌合,其中11例为女性表型,12例为男性表型。其中12例患儿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可明确诊断,10例患儿需结合FISH明确诊断,仅1例患儿通过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明确诊断。初诊年龄为(0.3~14.9)岁,女性表型患儿平均初诊年龄为(9.3±3.9)岁,大于男性表型患儿[(4.4±3.7)岁,P<0.05]。所有1岁以上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生长迟缓,女性表型患儿矮小程度更严重。女性表型患儿中3例存在阴蒂增大,其余患儿外生殖器外观无男性化表现;女性表型患儿外生殖器男性化评分(external masculinization core,EMS)为0~2.5分。12例男性表型患儿均处于青春前期状态,4例存在尿道下裂合并隐睾,3例存在单纯尿道下裂,3例存在小睾丸,2例外生殖器无异常。男性表型患儿的EMS为4~12分,平均分为10.5分。女性表型患儿均存在高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男性表型患儿促性腺激素水平大多与年龄相匹配。有3例患儿出现性腺母细胞瘤,均为女性表型患儿。结论·45,X/46,XY性染色体嵌合患儿临床表现多样;应重视该类患儿性腺肿瘤的发生;EMS对患儿临床评估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嵌合 身材矮小 性腺肿瘤 荧光原位杂交 外生殖器男性化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肺量计检查报告单格式调查及改进建议 被引量:4
10
作者 梁丽娟 蒋吴君 +7 位作者 陈文雅 黄锐波 叶培韬 彭咏怡 雷薛冬 梁健玲 高怡 郑劲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173-2178,共6页
背景肺量计检查是最常见且应用最广泛的肺功能检查手段,其质量控制(以下简称质控)是肺功能检查推广应用的基石,报告单格式的质控是肺量计检查质控的关键一环,但我国肺量计检查报告单格式总体参差不齐,不利于肺量计检查的推广应用。目的... 背景肺量计检查是最常见且应用最广泛的肺功能检查手段,其质量控制(以下简称质控)是肺功能检查推广应用的基石,报告单格式的质控是肺量计检查质控的关键一环,但我国肺量计检查报告单格式总体参差不齐,不利于肺量计检查的推广应用。目的探讨我国肺量计检查报告单格式的现状。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部分医院的肺量计检查报告单,分为受试者基本信息、检查指标、结果图形、结果评价4部分,每部分均以关键指标和/或重要指标进行评价。(1)受试者基本信息关键指标包括性别、身高、体质指数、年龄、预计值来源等;(2)检查指标关键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1秒率(FEV_(1)/FVC或FEV_(1)/VCmax),重要指标包括最大呼气中期流量(FEF_(25%~75%))、用力呼出50%及75%肺活量时的瞬时呼气流量(FEF_(50%)、FEF_(75%))、吸气峰值流量(PIF)、用力呼气时间(FET)等;(3)结果图形关键指标包括流量-容积曲线(F-V曲线)、容积-时间曲线(V-T曲线);(4)结果评价关键指标包括受试者配合程度、检查质控评级、医师意见。比较不同地区及等级医院间报告单格式达标差异。结果共纳入1562家医院各1份肺量计检查报告单,其中仅0.4%含所有关键指标。(1)受试者基本信息:27.7%的肺量计检查报告单无关键指标缺失,28.2%的肺量计检查报告单含预计值来源,不同地区及不同等级医院间肺量计检查报告单受试者基本信息关键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检查指标:91.9%的肺量计检查报告单无关键指标缺失,超90.0%的肺量计检查报告单列出FEF_(25%~75%)、FEF_(50%)和FEF_(75%),仅36.4%、46.0%的报告单报告了PIF、FET;(3)结果图形:73.4%的肺量计检查报告单无关键指标缺失,26.6%的肺量计检查报告单无V-T曲线;(4)结果评价:1.6%的肺量计检查报告单无关键指标缺失,14.9%的肺量计检查报告单报告了质控评级,不同等级医院间肺量计检查报告单结果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国部分医院肺量计检查报告单格式与规范要求差距较大,预计值来源、吸气相和质控指标及质控评级等部分的缺失严重影响了肺功能检查对临床的指导价值,建议在肺功能检查规范化相关培训中增添针对报告单格式的规范化培训,并加强肺功能相关医务工作者对报告单各项指标的理解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量计测定法 呼吸试验 检查报告单 格式 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碱烧伤小鼠角膜纤维化反应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欢 姜志昕 +3 位作者 周永莹 曹秀朋 王玉川 李轩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15-919,共5页
目的探索白藜芦醇(RSV)对碱烧伤小鼠角膜纤维化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SPF级、健康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4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RSV组,每组16只。模型组和RSV组小鼠右眼建立角膜碱烧伤模型,左眼不做任何处... 目的探索白藜芦醇(RSV)对碱烧伤小鼠角膜纤维化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SPF级、健康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4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RSV组,每组16只。模型组和RSV组小鼠右眼建立角膜碱烧伤模型,左眼不做任何处理。RSV组小鼠用2 g·L^(-1)RSV溶液滴眼,模型组小鼠用相同剂量的羟丙基-β-环糊精溶液滴眼,连续滴眼21 d。正常对照组小鼠不做碱烧伤和滴眼干预。碱烧伤后21 d,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各组小鼠角膜混浊情况,对角膜混浊程度进行评分;通过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角膜组织结构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角膜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Ⅲ型胶原纤维蛋白α1链(COL3A1)的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角膜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SMA、COL3A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碱烧伤后21 d,RSV组小鼠角膜混浊评分为(2.25±0.89)分,明显低于模型组(3.25±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角膜基质中细胞增多,给予RSV干预后细胞相对减少。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RSV组小鼠角膜组织中α-SMA和COL3A1的表达均弱于模型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RSV组小鼠角膜组织中TGF-β1(0.60±0.17)、α-SMA(0.27±0.05)、COL3A1(0.49±0.2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TGF-β1(1.48±0.50)、α-SMA(0.55±0.18)、COL3A1(1.32±0.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在小鼠角膜碱烧伤中,RSV可以有效抑制角膜组织中TGF-β1的表达及肌成纤维细胞的活化,减少COL3A1沉积,从而抑制角膜的纤维化反应,进而减轻角膜混浊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角膜碱烧伤 角膜混浊 抗纤维化 肌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