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州市杂交粳稻制种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何建华 林一波 +2 位作者 袁进康 陆海明 许学良 《中国种业》 2009年第10期34-35,共2页
通过常优1号等杂粳制种工作回顾总结,对不同产量水平单位面积母本颖花量、异交结实率等关键因子进行量化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影响杂粳制种产量的主要因素及获取制种高效稳产的途径。
关键词 杂交粳稻 制种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市蔬菜良种补贴项目SWOT分析
2
作者 徐云男 沈雪林 《上海蔬菜》 2012年第2期4-6,共3页
2011年6月28日,苏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加大投入、强化政策的指导意见。为了深入贯彻实施该政策,更加有效地促进我市蔬菜生产,切实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该意见专门提出了实施... 2011年6月28日,苏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加大投入、强化政策的指导意见。为了深入贯彻实施该政策,更加有效地促进我市蔬菜生产,切实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该意见专门提出了实施蔬菜良种补贴项目的建议。结合我市蔬菜品种现况,就实施蔬菜良种补贴项目做SWOT分析,供实施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OT分析 蔬菜生产 良种补贴 苏州市 市场供应 蔬菜品种 菜篮子 市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粳3908’在吴中区的种植表现及配套机插栽培技术
3
作者 张蓉蓉 胡惠根 《上海农业科技》 2023年第4期67-68,112,共3页
‘南粳3908’为早熟晚粳稻品种,在江苏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大面积示范种植中,均表现出丰产性好、米质优、抗倒性好、适应性强等特点,深受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青睐。为促进‘南粳3908’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及其周边地区的推广种植,现... ‘南粳3908’为早熟晚粳稻品种,在江苏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大面积示范种植中,均表现出丰产性好、米质优、抗倒性好、适应性强等特点,深受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青睐。为促进‘南粳3908’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及其周边地区的推广种植,现将‘南粳3908’在吴中区的种植表现、特征特性及其配套机插栽培技术进行介绍,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粳3908’ 种植表现 特征特性 机插栽培 吴中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LUP与GGE双标图筛选苏南地区丰产稳产小麦品种
4
作者 韩雪梅 曹敏旭 +2 位作者 徐飞 亓春杰 施林林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9期27-32,共6页
苏南地区作为长江下游稻麦轮作核心区,小麦品种的丰产稳产性对区域粮食安全至关重要。针对现有研究多依赖单年单点试验的局限性,本研究基于2021—2024年苏州地区5个试验点、24个小麦品种的区域联合试验数据,联合应用最优线性无偏预测(BL... 苏南地区作为长江下游稻麦轮作核心区,小麦品种的丰产稳产性对区域粮食安全至关重要。针对现有研究多依赖单年单点试验的局限性,本研究基于2021—2024年苏州地区5个试验点、24个小麦品种的区域联合试验数据,联合应用最优线性无偏预测(BLUP)模型与基因型-环境互作(GGE)双标图,系统评价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及环境适应性。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平均产量为6728.2kg·hm^(-2),其中“扬麦34”平均实产最高,产量达8117.7kg·hm^(-2)。BLUP和GGE双标图有效校正了不平衡数据对评价的干扰,结合稳产性指数和优越指数(WAASB和WAASBY),联合筛选出G5(“扬辐麦13”)、G12(“扬麦34”)、G13(“扬麦39”)、G14(“扬麦45”)、G19(“镇麦16”)、G21(“镇麦21”)和G24(“镇麦29”)共7个丰产稳产品种,且“扬麦34”表现最优,建议作为苏南地区优先推广品种。同时GGE双标图表明吴江(E4)为环境代表性最高试验点,常熟(E1)和昆山(E2)的品种区分力最强。未来需结合抗病性、生育期等多性状进一步完善综合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UP模型 GGE双标图 小麦品种筛选 丰产稳产性 苏南地区 基因型-环境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配方肥对不同肥力稻田生产效应的影响
5
作者 姜光明 杨秋平 +3 位作者 沈徐 许俊伟 亓春杰 谢子颖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2期26-29,共4页
有机无机配方肥已作为农田面源污染防控中的“源头减量”措施应用于太湖流域水稻生产,但其对当地不同肥力稻田的生产效应还未明确。试验选择太湖流域典型高肥力与中肥力稻田,以常规无机配方肥(常规配方肥)与有机无机配方肥(优化配方肥)... 有机无机配方肥已作为农田面源污染防控中的“源头减量”措施应用于太湖流域水稻生产,但其对当地不同肥力稻田的生产效应还未明确。试验选择太湖流域典型高肥力与中肥力稻田,以常规无机配方肥(常规配方肥)与有机无机配方肥(优化配方肥)为供试肥料,研究配方肥养分比例及施用方式对不同肥力稻田生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横泾试验点常规配方肥与优化配方肥处理水稻产量分别为9 889.5、9 492.0 kg/hm^(2),湖嘉试验点水稻产量则分别为10 035.0、8 320.5 kg/hm^(2);与常规配方肥处理相比,优化配方肥处理显著降低了湖嘉试验点水稻产量,减产幅度达17.1%,主要表现为水稻有效穗数与穗总粒数显著降低;优化配方肥处理未对横泾试验点水稻产量产生显著影响。有机无机配方肥在高肥力土壤应用时可维持水稻产量,而在中肥力土壤应用时存在水稻减产风险,建议按照稻田地力条件因地制宜制订水稻生产优化施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配方肥 水稻 产量 产量构成 生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筋小麦镇麦18的特征特性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亓春杰 仲开泰 +3 位作者 李文龙 季远 张改霞 杨秋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3期203-206,共4页
镇麦18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繁育,并于202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优质强筋、中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2021—2023年度在苏州市吴中区连续2年开展的示范试验中,镇麦18生育期适中、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抗倒... 镇麦18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繁育,并于202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优质强筋、中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2021—2023年度在苏州市吴中区连续2年开展的示范试验中,镇麦18生育期适中、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抗倒性好、综合表现优异。根据试验结果和种植表现,提出了因地因种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镇麦18在相同生态区域的品种筛选、推广应用、品种布局谋划、种业政策实施等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筋小麦 镇麦18 特征特性 产量 栽培技术 江苏苏州 吴中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香粳1813特征特性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7
作者 亓春杰 仲开泰 +3 位作者 沈敏东 顾蕴倩 韩雪梅 朱正斌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9期207-209,214,共4页
常香粳1813是由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在2017年育成的优质早熟晚粳软香米新品种,高产优质食味佳,在苏南及沿江地区应用前景广阔。本研究以常香粳1813在苏州市吴中区2020—2022年度示范表现为依据,评价了其产量、生育期、品种特性、抗病... 常香粳1813是由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在2017年育成的优质早熟晚粳软香米新品种,高产优质食味佳,在苏南及沿江地区应用前景广阔。本研究以常香粳1813在苏州市吴中区2020—2022年度示范表现为依据,评价了其产量、生育期、品种特性、抗病性及稻米品质等主要特征特性,并提出了地域性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常香粳1813在吴中区乃至审定范围内同一生态区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香粳1813 特征特性 优质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有机肥对杂交粳稻常优1号制种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吴锡清 许学良 +4 位作者 何建华 周建明 林一波 孙菊英 端木银熙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66-67,共2页
通过设置不同有机肥施用处理,观察有机肥施用量对常优1号制种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其他无机肥料施用量相同情况下,杂交粳稻常优1号制种基肥中增施3000kg/hm2纯有机肥料,能促进中后期分蘖发生和颖花分化,增加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 通过设置不同有机肥施用处理,观察有机肥施用量对常优1号制种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其他无机肥料施用量相同情况下,杂交粳稻常优1号制种基肥中增施3000kg/hm2纯有机肥料,能促进中后期分蘖发生和颖花分化,增加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提高制种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有机肥 制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有机肥对常优1号制种产量的影响
9
作者 吴锡清 许学良 +4 位作者 何建华 周建明 林一波 孙菊英 端木银熙 《种子科技》 2008年第4期45-47,共3页
通过设置不同有机肥施用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其他无机肥料施用量相同的情况下,杂交粳稻常优1号制种基肥中每亩增施200 kg纯有机肥料,能促进中后期分蘖发生和颖花分化,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提高制种效益。
关键词 杂交粳稻 有机肥 制种 有效穗 结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粳5055水稻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俊磊 施露青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23期34-35,共2页
从农艺性状、产量、抗性、米质、适宜种植区域等方面介绍了南粳5055的特征特性,并从选地整地、播种育秧、移栽、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水稻 南粳5055 特征特性 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