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吴中区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成效及推广
1
作者 张改霞 彭青 《上海农业科技》 2022年第1期4-5,共2页
推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是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为促进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耕地质量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现对吴中区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并针对绿肥种植面积占比不高、... 推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是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为促进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耕地质量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现对吴中区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并针对绿肥种植面积占比不高、绿肥种植效果不够理想、补贴标准不高等问题,提出了相关推广建议,具体建议为大力倡导耕地轮作休耕模式、提高绿肥种植水平、适当提高轮作休耕的补贴标准、进一步完善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休耕 种植绿肥 补贴制度 吴中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LUP与GGE双标图筛选苏南地区丰产稳产小麦品种
2
作者 韩雪梅 曹敏旭 +2 位作者 徐飞 亓春杰 施林林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9期27-32,共6页
苏南地区作为长江下游稻麦轮作核心区,小麦品种的丰产稳产性对区域粮食安全至关重要。针对现有研究多依赖单年单点试验的局限性,本研究基于2021—2024年苏州地区5个试验点、24个小麦品种的区域联合试验数据,联合应用最优线性无偏预测(BL... 苏南地区作为长江下游稻麦轮作核心区,小麦品种的丰产稳产性对区域粮食安全至关重要。针对现有研究多依赖单年单点试验的局限性,本研究基于2021—2024年苏州地区5个试验点、24个小麦品种的区域联合试验数据,联合应用最优线性无偏预测(BLUP)模型与基因型-环境互作(GGE)双标图,系统评价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及环境适应性。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平均产量为6728.2kg·hm^(-2),其中“扬麦34”平均实产最高,产量达8117.7kg·hm^(-2)。BLUP和GGE双标图有效校正了不平衡数据对评价的干扰,结合稳产性指数和优越指数(WAASB和WAASBY),联合筛选出G5(“扬辐麦13”)、G12(“扬麦34”)、G13(“扬麦39”)、G14(“扬麦45”)、G19(“镇麦16”)、G21(“镇麦21”)和G24(“镇麦29”)共7个丰产稳产品种,且“扬麦34”表现最优,建议作为苏南地区优先推广品种。同时GGE双标图表明吴江(E4)为环境代表性最高试验点,常熟(E1)和昆山(E2)的品种区分力最强。未来需结合抗病性、生育期等多性状进一步完善综合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UP模型 GGE双标图 小麦品种筛选 丰产稳产性 苏南地区 基因型-环境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配方肥对不同肥力稻田生产效应的影响
3
作者 姜光明 杨秋平 +3 位作者 沈徐 许俊伟 亓春杰 谢子颖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2期26-29,共4页
有机无机配方肥已作为农田面源污染防控中的“源头减量”措施应用于太湖流域水稻生产,但其对当地不同肥力稻田的生产效应还未明确。试验选择太湖流域典型高肥力与中肥力稻田,以常规无机配方肥(常规配方肥)与有机无机配方肥(优化配方肥)... 有机无机配方肥已作为农田面源污染防控中的“源头减量”措施应用于太湖流域水稻生产,但其对当地不同肥力稻田的生产效应还未明确。试验选择太湖流域典型高肥力与中肥力稻田,以常规无机配方肥(常规配方肥)与有机无机配方肥(优化配方肥)为供试肥料,研究配方肥养分比例及施用方式对不同肥力稻田生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横泾试验点常规配方肥与优化配方肥处理水稻产量分别为9 889.5、9 492.0 kg/hm^(2),湖嘉试验点水稻产量则分别为10 035.0、8 320.5 kg/hm^(2);与常规配方肥处理相比,优化配方肥处理显著降低了湖嘉试验点水稻产量,减产幅度达17.1%,主要表现为水稻有效穗数与穗总粒数显著降低;优化配方肥处理未对横泾试验点水稻产量产生显著影响。有机无机配方肥在高肥力土壤应用时可维持水稻产量,而在中肥力土壤应用时存在水稻减产风险,建议按照稻田地力条件因地制宜制订水稻生产优化施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配方肥 水稻 产量 产量构成 生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地区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发生规律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高会会 朱秀红 +3 位作者 孙振军 杨平俊 查国贤 张皛 《上海蔬菜》 2022年第6期38-41,72,共5页
作者于2014—2021年在江苏省苏州市的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区常年种植十字花科蔬菜地块设置监测点调查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种群动态,通过分析诱虫量的变化,探明两种夜蛾在当地的发生规律。监测结果表明,苏州地区斜... 作者于2014—2021年在江苏省苏州市的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区常年种植十字花科蔬菜地块设置监测点调查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种群动态,通过分析诱虫量的变化,探明两种夜蛾在当地的发生规律。监测结果表明,苏州地区斜纹夜蛾的发生量高于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在苏州地区呈早发态势,两蛾越冬代多于4月上旬始见,危害高峰期为秋季,9~10月斜纹夜蛾的诱集量占全年诱虫量的40%~75%,8~10月甜菜夜蛾的诱集量占全年诱虫量的61%~96%;相同年份太仓地区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诱集量均高于其他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甜菜夜蛾 发生规律 江苏苏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苏州地区小麦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控对策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平俊 朱秀红 +2 位作者 沈晴 李正辉 孙振军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0年第5期39-42,56,共5页
近年来苏州地区小麦以赤霉病为主的重大病虫害呈现新特点和新变化,笔者统计了该地区近10年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为害损失以及防控情况,总结分析了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并提出了加强栽培管理、推广抗耐品种、选用合理高效农药等防控对策。
关键词 小麦 病虫 特点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山地区设施番茄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其绿色防控技术 被引量:3
6
作者 周斌 高会会 +4 位作者 查国贤 朱秀红 黄亚川 陈雪琴 彭青 《上海蔬菜》 2024年第1期47-48,54,共3页
随着江苏省昆山市设施番茄种植面积的增加,番茄病虫害的发生日益严重。该文介绍了近年来昆山地区设施番茄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总结了农业、物理、生物、化学防治技术,如选用抗病品种、保护天敌种群、色板诱杀等绿色防控措施。
关键词 设施番茄 病虫害 发生规律 绿色防控 江苏昆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仓市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筛选与防治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璐 李磊 +1 位作者 周丽花 彭青 《上海农业科技》 2024年第6期141-142,150,共3页
为进一步提高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保障农民增产增收,特开展了不同药剂、不同施药次数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药2次是防治小麦赤霉病非常有必要的措施,施用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4%井冈霉素水剂、8... 为进一步提高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保障农民增产增收,特开展了不同药剂、不同施药次数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药2次是防治小麦赤霉病非常有必要的措施,施用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4%井冈霉素水剂、8%叶菌唑悬浮剂+43%戊唑醇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率防效、病指防效均较高,且均能有效降低小麦籽粒的呕吐毒素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药剂试验 呕吐毒素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筋小麦镇麦18的特征特性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亓春杰 仲开泰 +3 位作者 李文龙 季远 张改霞 杨秋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3期203-206,共4页
镇麦18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繁育,并于202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优质强筋、中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2021—2023年度在苏州市吴中区连续2年开展的示范试验中,镇麦18生育期适中、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抗倒... 镇麦18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繁育,并于202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优质强筋、中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2021—2023年度在苏州市吴中区连续2年开展的示范试验中,镇麦18生育期适中、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抗倒性好、综合表现优异。根据试验结果和种植表现,提出了因地因种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镇麦18在相同生态区域的品种筛选、推广应用、品种布局谋划、种业政策实施等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筋小麦 镇麦18 特征特性 产量 栽培技术 江苏苏州 吴中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荷花品种对富营养水体和底泥中氮、磷去除能力比较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江君 李欣 +2 位作者 徐飞 徐君 姜红卫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8期296-299,共4页
采用静态水培的方法,研究种植3个荷花品种秦淮花灯、荷塘情深、太空莲36号的富营养化水体和底泥中氮、磷含量的变化,比较不同品种间的生物性状和净化效果差异。结果表明,3个荷花品种的株高和地上部分干物质量均表现为太空莲36号>荷... 采用静态水培的方法,研究种植3个荷花品种秦淮花灯、荷塘情深、太空莲36号的富营养化水体和底泥中氮、磷含量的变化,比较不同品种间的生物性状和净化效果差异。结果表明,3个荷花品种的株高和地上部分干物质量均表现为太空莲36号>荷塘情深>秦淮花灯。秦淮花灯、荷塘情深、太空莲36号对底泥中的总氮去除率分别为30.24%、31.76%、37.90%,对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35.37%、36.07%、44.71%;对水体中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48.88%、61.67%、70.50%,对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64.39%、76.20%、80.16%。3个荷花品种对铵态氮的去除率达到99%以上。太空莲36号对水体和底泥的净化效果较另外2个品种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花 富营养化 底泥 水体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成套实用技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俊喜 成晓松 +10 位作者 孔令军 葛兆建 彭青 王凯 李红阳 顾慧玲 高波 孙星星 胡积祥 蒋颖洁 王凡 《农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5-19,共5页
21世纪以来,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ice Pests and Diseases)成为农业科技界的研究应用热点。笔者数十年连续不间断对江苏稻田病虫害绿色防控田间应用进行了研究,根据亲身实践,对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中的... 21世纪以来,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ice Pests and Diseases)成为农业科技界的研究应用热点。笔者数十年连续不间断对江苏稻田病虫害绿色防控田间应用进行了研究,根据亲身实践,对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中的农业防控措施包括选种、种子检疫、菌源清理、虫源防控、栽培控制等,生物防控措施包括天敌控虫、生物农药使用等,化学药剂防控措施包括种子处理、苗期、分蘖期、拔节期、破口期、抽穗期、灌浆结实期使用等进行了梳理总结,并制定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实用技术简明表,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提高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落地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病虫 绿色防控 实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方施肥对水稻生产和经济、环境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韩雪梅 杨林章 +4 位作者 俞映倞 徐红艳 朱秀红 杨梖 程浩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614-2622,共9页
苏州市吴中区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重点区域,推行配方施肥模式是该区实现种植业肥料减量的主要手段。但是,测土配方施肥模式的制定以作物产量的提升和保障为侧重,缺少对经济、环保等多方综合性需求的回应。针对该区已沿用4 a的水稻配方... 苏州市吴中区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重点区域,推行配方施肥模式是该区实现种植业肥料减量的主要手段。但是,测土配方施肥模式的制定以作物产量的提升和保障为侧重,缺少对经济、环保等多方综合性需求的回应。针对该区已沿用4 a的水稻配方施肥模式,本研究设置包含配方施肥模式和常规施肥模式的缺素试验,测定水稻养分利用、农田氮磷排放、农户经费收支等指标,分析配方施肥模式的经济、环境效益。研究结果显示,现有配方施肥模式在减少养分投入的条件下仍能够保障水稻产量,且提高磷钾肥利用效率6.35~28.59个百分点,降低氮流失量36%,减少用于肥料购置的经济投入35%,增加农户净利润2558元∙hm^(-2),实现生产、经济和环境多方效益的兼顾。基于养分利用效率,现有配方施肥模式仍有进一步减少肥料投入的余地。为保障土壤生产力的可持续性,建议增加一定比例的有机肥投入,且以4~5 a为周期,对配方肥养分配比和配方施肥模式进行调整,构筑生产中的动态物质平衡,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方施肥 水稻 利用效率 氮磷流失 生产收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0g/L氟唑菌酰胺·氟环唑乳油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兵 倪炳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3期12881-12881,12926,共2页
[目的]筛选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最佳药剂及方案。[方法]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测定了120 g/L氟唑菌酰胺·氟环唑乳油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600、750、900 ml/hm2120 g/L氟唑菌酰胺·氟环唑乳油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明显... [目的]筛选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最佳药剂及方案。[方法]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测定了120 g/L氟唑菌酰胺·氟环唑乳油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600、750、900 ml/hm2120 g/L氟唑菌酰胺·氟环唑乳油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明显,药后15 d的防治效果达到65%以上。[结论]120 g/L氟唑菌酰胺·氟环唑乳油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最佳使用剂量为750 ml/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市 水稻纹枯病 防治效果 病情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浸种剂对水稻浸种的安全性试验及对水稻恶苗病预防效果评价 被引量:6
13
作者 朱秀红 季远 徐飞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第1期152-153,共2页
为验证水稻浸种剂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20%氰烯·杀螟丹;12%氟啶·戊·杀螟三种药剂对稻种催芽的安全性及对水稻恶苗病防治效果,使用17%杀螟·乙蒜湿性粉剂250倍液;20%氰烯·杀螟丹可湿性粉剂和12%氟啶&#... 为验证水稻浸种剂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20%氰烯·杀螟丹;12%氟啶·戊·杀螟三种药剂对稻种催芽的安全性及对水稻恶苗病防治效果,使用17%杀螟·乙蒜湿性粉剂250倍液;20%氰烯·杀螟丹可湿性粉剂和12%氟啶·戊·杀螟可分散粉剂配制不同浓度梯度的药液浸种进行催芽培养,统计发芽率和成苗率并对各处理药剂浸种后田间恶苗病实际防效调查。结果表明: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250倍液发芽率、成苗率以及田间恶苗病的实际防效均为最优。20%氰烯·杀螟丹和12%氟啶·戊·杀螟最高倍液和最低倍液对水稻的成苗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生产上推荐使用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250倍液;20%氰烯·杀螟丹1 000倍液;12%氟啶·戊·杀螟1 200倍液对水稻浸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浸种剂 浸种 水稻恶苗病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机插密度对不同品种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飞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第2期32-33,共2页
为给吴中区水稻机械化生产配套技术的深入推广提供科学依据,选用"南粳46"(常规稻)和"甬优8号"(杂交稻)两个品种,进行了相同水肥条件下不同机插密度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机插株距大(插秧机行距固定... 为给吴中区水稻机械化生产配套技术的深入推广提供科学依据,选用"南粳46"(常规稻)和"甬优8号"(杂交稻)两个品种,进行了相同水肥条件下不同机插密度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机插株距大(插秧机行距固定为30cm)、机插密度低,虽有利于机插水稻分蘖,但有效穗数达不到预期目标,进而影响最终产量;"南粳46"以每667m^2插1.8万穴左右为宜,"甬优8号"以每667m^2插1.6万穴左右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密度 机插水稻 分蘖动态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标性大米品牌吴中大米的建设现状及建议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飞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4期266-267,共2页
结合苏州市吴中区大米生产及品牌现状,分析了吴中大米品牌建设的优势与瓶颈,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吴中大米品牌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吴中大米 品牌建设 优势 瓶颈 建议 江苏苏州 吴中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5%吡酰·异丙隆SC防除小麦田杂草药效试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改霞 李培 +1 位作者 彭青 朱秀红 《上海农业科技》 2021年第4期151-152,共2页
为明确55%吡酰·异丙隆SC对小麦田杂草的防效,特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进行了不同用量55%吡酰·异丙隆SC对小麦田杂草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田的冬前土壤封闭处理和春季茎叶处理(小麦3~5叶期)中施用55%吡酰·异丙隆SC ... 为明确55%吡酰·异丙隆SC对小麦田杂草的防效,特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进行了不同用量55%吡酰·异丙隆SC对小麦田杂草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田的冬前土壤封闭处理和春季茎叶处理(小麦3~5叶期)中施用55%吡酰·异丙隆SC 200 mL,对小麦田杂草均具有较好的防效,且对小麦生长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5%吡酰·异丙隆SC 小麦田 杂草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技术研究
17
作者 马惠民 沈龙元 +4 位作者 彭青 李强 胡桂珍 阙惠庭 姚雪龙 《上海农业科技》 2006年第5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无公害优质稻米 生产技术 农产品生产 农业产业结构 生产示范基地 稻米品质 大面积生产 无公害稻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噻虫胺·异丙威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褐飞虱和白背飞虱药效试验
18
作者 徐飞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22期89-89,93,共2页
为了确定50%噻虫胺·异丙威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适宜剂量,以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为对照药剂,选用不同剂量的50%噻虫胺·异丙威可湿性粉剂开展防效试验。结果表明,50%噻虫胺·异丙威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褐... 为了确定50%噻虫胺·异丙威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适宜剂量,以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为对照药剂,选用不同剂量的50%噻虫胺·异丙威可湿性粉剂开展防效试验。结果表明,50%噻虫胺·异丙威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褐飞虱的用量应高于0.36 kg/hm2,防治水稻白背飞虱的适宜用量为0.27~0.36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噻虫胺·异丙威可湿性粉剂 白背飞虱 褐飞虱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